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精選的讀書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2.43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精選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的讀書心得

精選的讀書心得1

這幾天在家沒事看了《童年》,《童年》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同時,也是他最偉大的一部作品。

他4歲喪父,跟隨著慈祥的外祖母一起來到了外祖父的家裡去生活。

外祖父家裡十分不和諧,每天,每時每刻兩個舅舅都要吵架,不得安寧,天天都在為爭母親的嫁妝鬧得不可開交。阿穆沙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不禁讓人們為他的痛苦遭遇感到十分心酸。

再看看我們的童年,再看看阿穆沙的童年,他是因為經歷了很多,受到了很多磨難,還很快的適應環境,這些磨難影響了他的後半人生,使他成為了蘇聯著名的作家。而像我們現在,小孩一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操心生活的一點事兒,可以說沒有幾個孩子能獨立……並且在他們那個時候,戰爭嗎?那可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阿穆莎小時候上學的孩子很少。可還是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而再看看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在阿穆沙那個年代,生活在硝煙戰爭中,孩子們上學時還都十分認真用心。而現在呢,一流的教具,一流的老師,就連黑板都是最先進的`科技裝置,而在這麼先進的,舒適的教室裡,還有的同學上課開小差,甚至睡覺。在按了攝像頭的教室裡,這些所作所為情何以堪?所以我們都要反思。

精選的讀書心得2

曾經很喜歡讀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道是沒有時間讀了,還是心中的那份情感丟失了,很久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似乎有一個世紀了。這次是教研室組織的讀書富腦活動讓我再一次拿起了書,真真切切的讀了下來,讀完之後,心中的感動很多,觸動也很多。

曾經以為教師的素質就是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能夠教好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但是在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之後,我的觸動很大,師德才是教師素質的根本,它是靈魂,而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用心做教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素質。

用心做教育,它的根本體現就是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學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而且他們正處於發展中,所以更需要呵護和尊重,生活中,寬容他們的缺點,寬容他們的偏激,寬容他們的錯誤;欣賞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個性,欣賞他們的特長,欣賞他們的進步,欣賞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這樣你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學生愛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也就能創造出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體味到學校生活的樂趣。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是張思明認為,在資訊時代的今天,“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開鑿一眼清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夠真正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教師。對此,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它一方面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多讀書多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儲備由“一桶水”變成“長流水”;另一方面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只有愛好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喜歡學習的學生。國小生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試想如果他的老師都不愛讀書學習,那麼我們怎麼要求學生也喜歡呢,所以做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學生的楷模。

讀完了幾本書之後,我曾經反思過我自己,作為教師在教育當中我是否做到了朱永新先生說的“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很慚愧,我沒有做到。今後我會努力去做好。應該說,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愛崗敬業,用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的,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將會有一份常人無法比擬的歡愉。對於我們教師來講,用心做教育,就是用心做自己,在教育的路上,我們總能找到自我,找到價值體現之所在。

精選的讀書心得3

《背影》寫於1927年,描寫了記憶中父親的背影。那是1917年的事情:祖母去世,父親剛剛失業。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這是發生在作者20歲的冬天。描寫了父親對作者的關懷、體貼、愛護,使作者極為感動。

父親堅持親自送兒子去車站並且囑託茶房照顧兒子,那是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體貼。特別感人的情節是父親艱難的攀過石欄為兒子買橘子,難道這只是橘子嗎?這是沉甸甸的.父愛!是父親對兒子深切的關懷!當父親要離開的時侯又走幾步就回頭看看,滿眼都是捨不得,那是父親對兒子滿懷的愛戀與不捨。

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文人用精彩的語句讚美母親,但很少有人讚美父親。其實,我們都不曾發現父愛一樣偉大,他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當我們無助時,父親那寬大的手臂是我們最好的港灣,給我們無盡的關愛;當我們失敗時,父親的諄諄教導和殷切鼓勵是我們堅強的後盾,給我們無窮的力量;當我們驕傲或者犯錯誤時,父親的嚴厲讓我們戒驕戒躁奧、迷途知返。雖然沒有母親的柔情似水,但卻有對我們獨特的愛。這種愛不適宜於用語言表達,但卻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默默守護在我們身後,是我們堅強的依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呢?那就是要做一個好人,好好對待他們,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精選的讀書心得4

《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是莎翁筆下的四大悲劇之一。在我的眼裡,它只是一個王子復仇的故事。大致講了哈姆雷特的父王慘死,叔叔篡位,母親嫁給叔叔。然後哈姆雷特在外回國後,恰好遇到他的父王鬼魂並且鬼魂向他訴冤,他經過求證,證明了鬼魂的話是真的,就開始準備復仇。期間他有過裝瘋賣傻,還因為自己的猶豫不決錯失了報仇的機會,他還誤殺了愛人奧菲利亞的父親,接著奧菲利亞跳河自殺,她的哥哥向他復仇。最終在叔叔的計謀下,與雷歐提斯比武對決,兩人中毒劍身亡,而哈姆雷特的母親誤飲毒酒死亡,哈姆雷特臨死前刺殺了叔叔。故事說到這兒,既可以說哈姆雷特完成了復仇,也可以說他的復仇是失敗的,畢竟最後所有人都是一無所有。

先來分析一下主人公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起初聽到鬼魂的話他是充滿著猜疑的,他是不相信鬼魂所說的,他不敢相信是他的叔叔殺害了他的父親,也不敢相信他母親竟然會在他父親葬禮一個月後就改嫁給他的叔叔。這個矛盾其實一直困擾著哈姆雷特,但他通過自己去探索,發現也證實了鬼魂的話是正確的。是他的叔叔弒兄篡位娶嫂,並且還假惺惺地稱哈姆雷特仍然是國王的繼承者,但實際上哈姆雷特的繼位權利早就化為一片虛無。不僅如此,他的叔叔還千方百計地想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內心世界早已隨著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叔叔篡位這一系列的事情,變得動搖,崩塌。他開始懷疑人生,開始思考人生存的價值與意義,並且還發出“生存還是死亡”的感嘆。他迷茫,他猶豫,好幾次能夠殺死他叔叔的機會被錯失;他狠心,他無情,面對奧菲利亞熾熱的'愛,他竟然無動於衷,還親手將她送到了死神的面前;他可悲,他無奈,他和雷歐提斯的對決,充分展現了他內心深處那已被摧殘所剩無幾的信念。他對於復仇可以說是迷茫的,可悲可嘆的,甚至是蒼白無力的,就連生命最後一刻手刃他的叔叔,都還賠上了他最親的最愛的人的生命,我們也能看到他復仇的無力,生活的悲慘。可現實就是如此,哈姆雷特的復仇也讓他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如一句俗話說的好,“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就是那麼殘酷。哈姆雷特,一個完美主義者,眼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是經歷過理想與醜惡的現實轉變之後,他性格變得多疑,思想也變得偏激,他內心的矛盾卻又讓他想去奮起反抗現實,復仇中還依然恪守著自己的原則,不濫用暴力,這點卻又顯得有點悲情。可無論怎麼說,哈姆雷特,自己一個人,在那麼無助的時候,他就算拼上了自己甚至所有人的生命,還是親手為他的父親報了仇,儘管結果很慘烈,但我們不得不看到哈姆雷特堅強的內心。

再說一說雷歐提斯,他同樣是在復仇。他也在為他的父親和妹妹復仇。但是與哈姆雷特相反的是,雷歐提斯一切的復仇並非是有計劃的,他所有的行為都是被他的意念支配著的,都是在感性的衝動下,被激起的復仇的慾望。他起初認為是克勞狄斯害了他的父親和妹妹,可是當他面對克勞狄斯,僅僅就被克勞狄斯的幾句話給蒙的團團轉,可見雷歐提斯缺少著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事情只想著知道結果,不去思索過程中的一些疑問,這是令人嘆息的。當他被克勞狄斯騙,以為哈姆雷特才是仇人後,他開始找哈姆雷特復仇。當兩人短兵相向,擊劍對決,雷歐提斯的劍是被塗上毒的,但他被哈姆雷特對決前的話給感動了,所以他並未刻意刺中哈姆雷特,他也在猶豫不決,他的內心也在質問著他自己,可是最終他仍然抵不過克勞狄斯的添油加醋地勸說,他刺中了哈姆雷特,“可是我的良心卻不贊成我幹這件事。”而這句話卻又說明雷歐提斯心中仍存有良知。可當他倆的劍互換後,哈姆雷特也刺中了他,留下了傷痕,眼看自己要死去,雷歐提斯最終還是說出了克勞狄斯的陰謀。這就是雷歐提斯這個人物自身的複雜性,矛盾依然充斥著他,在真相與感性面前,他還是逃不出被感性支配的恐懼。

我認為故事中最成功的復仇者是小福丁布拉斯。他是挪威的王子,他的父親在丹麥國王的面前死去,他聚集了一幫不怕死的衛士,準備進攻丹麥,接著他還想要收回被波蘭侵吞的土地,並且守衛父親,自己,國家的榮耀。他要為父親報仇。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報仇之路還沒有真正的成熟就已經凋謝了,他放棄了報仇,他在面對強力的阻礙時果斷的,理智的放棄了,雖然完全意義上講,他的復仇並沒有成功,但是我認為冤冤相報何時了,能夠理智的面對,去包容悅納事物,這就是最成功的復仇。

當然,故事中還出現了許多有特色的人物。首當其衝的就是被複仇的物件,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狄斯。這是一個被莎翁刻畫出的醜惡形象,似乎不好的壞事都被他一個人做完了。弒兄,奪嫂,篡位。這樣昧著良心做事的人,最後也是惡有惡報。儘管他陰險,行事十分小心,心機重,卻仍然逃不過被報復的厄運。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做人一定要做到正義,不能昧著良心做事,否則逃脫不掉被複仇的命運。接著,還有故事中一個封建女性的代表奧菲利亞。她擁有著少女的純真,同時也有著封建家庭中女性的軟弱,她面對父親和兄長的話,她言聽計從,不敢反抗。哈姆雷特裝瘋扮傻,她體會不到他的用意,她聽聞父親被哈姆雷特殺害,竟可憐地想到自殺。生命何其脆弱,奧菲利亞的行為充分展示出當時女性的軟弱可悲,也只是哈姆雷特復仇路上的一個悲慘的犧牲者。還有就是哈姆雷特的母親,一個為了地位和慾望而活著的女人,她其實是給哈姆雷特影響最大的人,她對愛情的背叛,讓她徹底的淪陷了,她也逃不掉命運的判決。

《哈莫雷特》中復仇貫穿著整個故事,它無疑是整部劇的核心,是我們一個寶貴的思考點,一千個人讀就有一千個哈莫雷特,我想大致如此。

精選的讀書心得5

高二語文選修課本《史記》,歷來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從大學聯考知識樹上看,這是屬於文言文範圍的考點,然而,每一次大學聯考的題目,都是課外文言文,而且都是人物傳記性的文字,這與《史記》的體例風格完全一致。《史記》選讀,是開啟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鑰匙,是通往語文大學聯考高分的橋樑,當我們仔細品讀每一篇文章的時候,不難發現,“通用工具”就在這字裡行間。

“整體建構”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通用工具”是“寫什麼”,“怎麼寫”,“為什麼寫”。作為著名的史傳文學作品——《史記》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家喻戶曉、彪炳千秋的歷史人物,之所以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煜煜生輝、歷久彌新,關鍵在於作者司馬遷塑造人物的手段有其史家的獨到之處(也就是解決了“怎麼寫”的問題)。

從字母“a”的變化角度來講,就是一種塑造人物的方法。從隱性工具的角度來講,就是“刻畫人物、體現人物個性的藝術特徵”。那麼從顯性工具的角度來講呢,那就是,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史記》不同於一般的文學作品。讀《史記》的“通用工具”也有與讀其它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史記》作為傳記文學的典範,它不能虛構人物經歷、活動和生活環境,創造人物性格特徵。它只能在比較客觀地敘述人物事蹟的基礎上,來把握和顯示人物性格。唯其如此,《史記》在描寫人物時,就更注重在人物經歷的事件中發掘本身的矛盾衝突。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成為《史記》塑造人物形象最成功要素之一。

我們來看近幾年的山東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第11題,題目都是“下面能體現人物性格的一組”就是對這一工具的切實驗證。《史記》在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一種外觀的、白描的、顯性的方法,它沒有人物內心活動的大量剖白,老師只能引導學生在人物的言行中,體會和觀察人物的思想變化,心理狀態這些隱性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必須展示出閱讀《史記》的“通用工具”,找出每一篇文章中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閱讀《史記》,把握作品的內涵,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一個個遠古的人物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

當然,大學聯考題目不一定就出《史記》中的篇目,但是,無論從哪裡選材料,所有的內容都不能出《史記》之右,如果能運用工具巧讀《史記》,我們可以假定,一個學生能熟練地品讀《史記》這樣的“絕唱”,那麼其它的史書又怎麼難得住他呢,到時候,可真就是想讀不懂都難了。

精選的讀書心得6

我讀的這本書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動。

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又聾又啞的小女孩,當她的父母都絕望的時候,他們請來家庭教師莎莉文來幫助小海倫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剛開始,小海倫在家裡屬於一個小暴君,為了讓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師可是費了不少的勁呢!起初,海倫的'爸爸也不看好這個年輕又沒有經驗的小教師,但後來他開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幫助小海倫。小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走出黑暗的內心世界,不停地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讓大家感到欣慰,讓老師覺得感動,讓同學們覺得驚訝!最後,小海倫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就這樣,她還不停下自己的腳步,向全世界呼籲更多的人,讓他們關心自己身邊的殘疾人和需要幫助的人。然後寫下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討論了一下,大家都說海倫·凱勒真是身殘志堅啊!即使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還是不屈不撓、無私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種身殘志堅的人還有許多,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霍金、愛迪生、帕爾曼……

精選的讀書心得7

為你,千千萬萬遍。人都有自私的醜陋,而人最不可饒恕的犯罪則是盜竊,其他所有的犯罪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殺人後,你盜走了他的生命,盜走了他妻子的丈夫,盜走了他孩子的爸爸。當你說謊,你盜走了別人獲知實情的權利。所以說,盜竊是一切犯罪的原始。每個人都有貪婪,只希望所有的美好只屬於自己一個人。可用背叛換來的這些美好又顯得是那麼的慘不忍睹,良心的譴責又怎能體會到那種得到的快樂?有些時候正是因為我們自私而失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阿米爾的懦弱將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僕人夥伴趕出了家門,同樣他的這種懦弱斷絕了爸爸和他夥伴爸爸四十年的感情。你有沒有一個朋友,不論發生什麼,他都為你遮風擋雨為你犧牲?懦弱的阿米爾做不到。這種為朋友犧牲的勇氣在自私的籠罩下是看不到的,拋開私慾,朋友就在身邊,一句謊言,一句嘲笑,這都是自私!

當你向你的“朋友”求助時,他對你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那麼,恭喜你,他是你最好的朋友!

精選的讀書心得8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悲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是從小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終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非常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我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並且是他敢於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我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夠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精選的讀書心得9

《童年》寫於1931年,它向讀者們展現了高爾基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高爾基在沙皇統治下的心路歷程。書裡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角色,尤其是外祖母這一角色,她被稱為“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小說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閱讀《童年》時,我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等等。而現在的我們,更是不愁吃不愁穿。並且,還可以上學,接受更多的知識。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精選的讀書心得10

《簡愛》是由夏洛蒂勃朗寫的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它講述了簡愛這名女子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最後追求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劇情可謂是波瀾起伏。簡愛是一個孤兒,在舅媽那居住,在那裡,她沒有價值,天天被表哥、表姐欺負,後來,她被送去洛伍德學校,雖然在那裡條件不怎麼好,但是她卻學會了很多。她成為了家庭教師,並與那裡的主人羅切斯特產生了感情。但是後來她發現羅切斯特的前妻,就離開了羅切斯特。最終,她繼承了叔叔的遺產,並回到了羅切斯特身邊,即使他雙目失明,雙腿癱瘓。

我從這篇小說中讀出很多,先是簡愛,她那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這種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會自我放棄的獨立自主的精神,讓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爬起,一定不要放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比如說那些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即使預想總是那麼不順利,他們不會為此而感到煩惱,他們都會沉住氣去做自己能做到,應該做的事情。

不要被生活中困難所打倒,我們要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自己想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好。

我們不一定要去聽從命運的按排,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曆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於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

從中我瞭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誌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精選的讀書心得11

學完這篇課文,我知道了,夏洛蒂的生命及艱辛又壯麗,文中把它比喻成仙人掌花在合適不過了,仙人掌花有他的堅持也有他的傲骨。

夏洛蒂與兩個妹妹發誓要在不是婦女的事業上闖出一條路來,他們成功了,他們的作品幾乎在同一時間出售,受到追捧,他們成功了。

我學到了在困難中堅持不懈的`挑戰、戰勝它,往往比逃避它更有用。

精選的讀書心得12

《魯濱遜漂流記》是我整個暑假讀的書裡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了。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很值得讓人敬佩。

書中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主人公魯濱遜不屑守成,堅持自己要去航海的夢想,三番五次地拋開他爸爸給他創造的良好生活出海。但是在航海的過程中,遭遇了海難,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逃到了一個荒島上,開始一無所有,但是他沒有悲觀,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及防禦工事,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後他和被他救的一些夥伴一起逃出荒島,在英格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魯濱遜的.毅力和創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活下來,還把那兒改造成了世外桃源。雖然書中主人公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吃了很多的苦頭,可是我還是覺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無人荒島獨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後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在為再回故鄉想方法。他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最可貴的,我們在學習中也最應該向他學習,堅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終理想一定會實現!

精選的讀書心得13

讀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

精選的讀書心得14

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就像是一條毒蛇,封建禮教就像一種解藥讓每人都不得不心甘情願的臣服在它腳下。然而許多女性在封建禮教的控制下逐漸喪失了自我和對生活的追求。雖然她們缺少掙脫封建桎梏解放自我的勇氣與力量,但在其靈魂深處她們還是渴望自由和希望能被別人平等對待。祥林嫂是當時深受封建禮教的殘害的女性代表。

在看完《祝福》這篇文章後,很多人認為祥林嫂是一個向命運低頭的弱者,但我卻覺得她是具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勇於與封建封建禮教抗爭的勇士。

因丈夫去世,她在家裡可能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或者不想像畜生一樣被婆婆賣掉,自己也不想逆來順受,於是她千方百計地逃了出來了。倘若他沒有勇於與封建封建禮教抗爭的勇氣,她能逃出來嗎?倘若他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她或許會和那些迂腐的女人一樣為丈夫而殉情或者守寡。

在魯鎮她靠著自己的'勤快的雙手得到了僱主的讚揚,可是好景不長,她就被婆婆抓回去背賣給了賀老六當媳婦了,她有掙扎過,有尋死過,但是最後還是被賀老六用強力成婚了。“再婚”對我們來說沒什麼,但是在當時社會這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祥林嫂最後服從呢?我覺得祥林嫂並不是服從,只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有丈夫和兒子一家圓圓滿滿,和樂融融的日子正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心願。這也恰巧說明她被賣時的抗爭並非僅僅為了死守節烈,而是為了反抗任人擺佈的命運。老天似乎很喜歡和她看玩笑,兩年後,她的丈夫和兒子相繼去世,世界上最悲慘的是都被她遇上了,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會有反抗,她並沒有因為這種。種的痛苦而被壓垮,她選擇堅強的活下去。

從傷心中學會堅強,從痛苦中學會堅強。

因為是一個“不潔”之人了,嫁了兩個男人,所以當她再一次回到魯鎮後,人們對她的態度與以前截然相反,嘲弄、冷眼,以及病態的取樂摧殘著她,她的反抗便是“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後來連頭也不回,抗爭對自己不公的命運。這些看似沉默的反抗,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所以她捐了贖罪的門檻後,希望人們不要在歧視和嫌棄她。

祥林嫂的一生都在與封建禮教鬥爭,雖然最後她失敗了,慘死在魯鎮野外的雪地裡,從而讓人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封建禮教人吃人的罪惡本質。祥林嫂的勇於與封建禮教抗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然而生活在思想開明社會的我們是幸運的,不用受封建禮教的束縛。

為人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

精選的讀書心得15

當香港迴歸時,人們的心在沸騰!當讀完《最後一分鐘》時,我感到了香港迴歸的不易與人們期盼祖國的熱情。

香港,祖國七個兒子之一,它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可惡的外國人卻搶走了這片珍貴的土地,香港是我們中國的,為什麼搶走它?偷盜的事不是人的.東西才幹的!如果我們搶走你們的領地,你們會怎麼想?做了就要擔起來,中國人是不忘國恥的!別指望再改教科書,別指望再搶走財寶!別指望抹去中國人心中的陰影,別指望再和好如初!

就如文中說的,“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中國的兒女擁有著強大的尊嚴,放心吧!我們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我們要用行動來證實:我們才是大的!我們要用一句真誠的話語告訴你們:我們不記仇,但記辱!我們要用顆火熱的愛國之心表明:我們是一定要把我國領土要回的!我們要用眼神表示:我們是有尊嚴的!我們不能容忍你們的行為!一箇中國人,他們愛自己的祖國,一位外國人,也愛自己的祖國,各國都有各國的領土,為什麼去搶?不要用刀槍撕裂土地,不要用鮮血染紅清泉!別連累了可憐的百姓啊!

最後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是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