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

心得體會 閱讀(1.9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會收穫一些心得和感悟,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那麼,感悟文章到底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1

斷斷續續的將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啃完,也終於讓宋詞的一位大家深深的引入自己的腦海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詞人,親民的才子,廉潔的官員,還是一個讓人擔心的朋友。

蘇軾優點多,文學上的,做官上的,生活各方面的,同時缺點很明顯,就是朝雲索道破的滿肚子不合時宜。那麼蘇軾這個人,已經活生生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獨特的個人氣質令我這個後生不知道多少年的晚輩折服。對於蘇東坡,我覺得國士無雙來形容他,既恰如其分,又不粉飾過多。

說他是國士,畢竟他在北宋為官,而且擔任過吏部、兵部、禮部的尚書過。當官便是要為百姓謀福祉,他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卻終究差了一口氣。王安石變法造成的民不聊生,人竟相食,牢獄滿盈等現象,他花了一輩子時間去糾正,但終歸失敗。有悔麼?他有悔,悔的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在豐收之年竟然會欠糧入獄,悔的是諫書十幾封中央卻對新法弊端無動於衷。可是他是蘇軾,悔恨不可能阻礙的了他,相反,他所任官之處,無不輕稅,無不修建公共設施。這是以一己綿薄之力,去挽救頹唐的大宋一分。

說他是無雙。在此我特別想舉幾個例子,幾個讓所有中國讀書人聽了都會發自內心的暢然一笑的故事。一是: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知製法期間,他擬了約有八百道聖旨,現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聖旨的文字往往引經據史,富有例證譬喻,這類文字,蘇東坡寫來輕而易舉。蘇東坡去世後,另一個人,姓洪,接他的職位。他對自己的文才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僕,他比蘇東坡如何?

老僕回答說:“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二是:有些低階官看見蘇東坡懲治腐敗的官,前去密告上級。蘇東坡告訴他們說:”這個你們不要管,這是我分內之事。若許下級官兵控告上級官長,軍紀豈不蕩然無存。於是他也將此告密者一併懲處。

其他方面,不必我這後生多贅述,蘇詞一讀就瞭然。

讀完蘇東坡傳,核心是想到信念對人的重要性。蘇軾的信念是儒家的禮、道家的道、佛家的釋。正是因為他有這種心境,所以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恨王安石麼,不,恨的是王安石的頑固以及盲目。

恨呂惠卿麼,不,恨的事這般小人的無理取鬧。

淡泊的國士無雙。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2

《蘇東坡傳》主要講:蘇東坡從小聰明,21歲就中了進士。他寫的詩一向樂觀曠達,就連皇上看了,也驚得忘記吃飯。可是,就因為蘇東坡的詩好,受到了他人的誣陷,被關進了大牢。幸好他命大,在皇上舉辦大型活動時被放了出來。之後蘇東坡被分別貶到密州、徐州、黃州、常州等地區做官,一聲歷經了無數風雨,可蘇東坡還是樂觀、曠達對待。至今,蘇東坡這個名字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有一次,蘇東坡被關進大牢後,他告訴兒子:以後送飯時,有菜有肉是沒事,如果送魚,就是要砍頭了。有一次,兒子有事,讓一位朋友給蘇東坡送飯。卻忘記告訴朋友別送魚。朋友為了讓蘇東坡吃好點,送了一條魚。蘇東坡一看,以為要砍頭了。可他也沒有驚嚇無比。還是一副樂觀的心態。這一點我很佩服他。遇到什麼事都有平靜的心態。我真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可我和他是反的。我一遇到大事,就會發火、著急。不知怎麼辦才好。所以,我想學習蘇東坡的樂觀曠達。

想變得樂觀曠達,就要做對比。有一次,放長假時,作業特別多,我擔心寫不完,一回來就生氣,發火,不想寫作業。結果,開學的頭一天才把作業寫完。可是,如果樂觀曠達,作業多我也不怕。我回到家馬上寫作業,一天盡力而為,能寫多少寫多少,開學總能寫完。這樣,心裡又高興,又能快快寫完作業。多好呀!所以,我要變成樂觀曠達的人。

其實,我現在已經開始心如所想了。比如說:當《青鳥》童話劇導演很難。但我還是堅持走了下來,也沒一句怨言。我為我的進步鼓掌。

我希望我以後能更加變得樂觀和曠達。蘇東坡這個名字我一生也不會忘。他的人品、道德、思想令我佩服。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3

在我懵懂的記憶裡,蘇東坡也許就是一個寫詞的文人,我一直認為它和李白杜甫一樣,就是一群只會創作詩詞的人。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算真真正正地懂了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的名人,不僅是因為蘇東坡卓越的才華或是動人的詩賦,而是他高尚的人格,一個品行敗壞的人是不會成為名人的。就像著名的奸臣秦檜,寫得一手好字,開創了瘦金體,也很有才華,因為道德敗壞而被世人唾罵。

蘇東坡講究仁愛,對於世間飽受折磨的勞苦大眾的十分有同情心,他在《楊村開運鹽河雨中督義》一詞中就表現出對人民的艱難和悲苦的一種自責感。所以他竭盡自己一切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時由於被貶,自己所擔任的官職太小,而力不從心,此時的他就會產生一種羞愧感。這種感情在當時腐敗的.帝王朝是多麼可貴啊!

蘇東坡是個重情多義的人,他結交了很多益友,也認識當時的很多名人。 卓契 就是起中的一個,他曾經因為一個承諾,千里迢迢徒步去惠州看蘇東坡,當時從蘇州到惠州就像從天涯到海角,而卓契 一路化緣,風餐露宿 ,來到了蘇東坡的面前,使蘇東坡大驚。就是因為蘇東坡的重情義,才使他結交了這個叫卓契的和尚。蘇東坡的重情義還不僅於此,大家一定聽說過蘇東坡寫的 《水調歌頭》吧!這首詞正是蘇東坡寫給他多年未見的弟弟的,這首詞便流傳的現在還這麼有名。蘇東坡的重情多義還體現在他對自己妻子的感情忠實。在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蘇東坡一直傷心至極,十分想念她的妻子,於是他在她妻子死後十年內為她種了三萬棵雪松,以表對她的思念之情。他還在他的妻子死後的十年寫了一首《江城子?記夢》感動了無數的世人。

蘇東坡還是一個樂觀之人。他做官多次被貶但他絲毫不放棄自我,無論到哪裡,他都會發現那裡的美好,對人生充滿信心。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幾乎擁有所有優點的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需要學習他經典的詩詞,更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和品行。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4

在林語堂筆下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哲人,又是仁厚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一生,在才華畢露背後,幾度升遷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得寵人物、位高權重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許真是需要一番勇氣。類比蘇子由——蘇東坡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慾,這是十分卑微事情,他人生,他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他雙眼,更多關注是他們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州府裡,這些所謂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泥濘,可從他詩篇,他文章,以及他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即使是雙足深陷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美好。他為小姐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詩詞良篇裡,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話說:“蘇東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是他那心靈喜悅,是他那思想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用我自己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5

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為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後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後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為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裡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為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於皇,亦要忠於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後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為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為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於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裡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聖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著,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總之蘇東坡的詩也好,人也罷,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場大雪過後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儘管飽受打擊挫折卻百折不撓,樸實無華背後保留著他特有函意……

蘇東坡傳學生閱讀心得感悟6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了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如果說,這一首家喻戶曉的《江城子 記夢》讓我第一次認識了蘇軾,那麼林語堂老先生的《蘇東坡傳》則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林語堂先生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自然是極深的,而他筆下的東坡更是栩栩如生,讓我彷彿回到了一千年前,看到了那個文學偉人的跌宕起伏。

現在人們評價一個人,第一個看的已並非是其成就,而是他的品格。自然,蘇東坡的美名能夠流傳至今,自然也與他的人格魅力無不關係。

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作者概括他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家,一個新派畫家,一個偉大的書法家,一個釀酒的實驗者,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反對派,一個瑜伽術修煉者,一個佛教徒,一個士大夫,一個皇帝的祕書,一個飲酒成癖者,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下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然而在我看來,蘇東坡遠不是這幾個詞能夠概括的。林語堂老先生也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卻又“望塵莫及”的。如果硬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蘇東坡,那應該是充滿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是與生俱來的,從某種角度來講,你有沒有浩然之氣,就決定了你有沒有成就,他會在生活中逐漸顯露出來的。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牌》中說的:“浩然之氣,不宜行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顧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這本書我總共讀了兩個星期,每每沉浸其中,我就好像有一雙翅膀。就飛翔在蘇東坡的上方,注視著他,與他同樂同悲。但奇怪的是,我一直沒有完整的想象出過蘇東坡的相貌,只有一個高大的背影。或許是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的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現,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那才是萬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