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59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與學生接觸後,我發現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不強,識字能力不高,漢語拼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為了讓學生們把這些弱項變強項,我從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現將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直接影響學生感情和制約課堂氣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於“寬”,對學生的行為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然,也不能過於“嚴厲”,經常上課板著臉,不苟言笑,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保持一種“激情”,時刻以積極的狀態去授課,學生感染到教師的熱情,自然而然那課堂氣氛就活躍了。教學方法也需要多轉變,採取不同方法去授課,時時給學生驚喜,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大。

二.加強漢語拼音的認讀能力。

學生的漢語拼讀能力不高,就說明了他們對聲母,韻母的記憶不夠。所以我要求他們每天早讀前對聲母,韻母進行朗讀,課堂上進行聽寫,先加深他們記憶,再從練習入手。作業中多佈置拼音練習,多練以提高拼讀能力。

三.提高閱讀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處於低年級,所認識的字不多,這就導致了他們不能把內心想法用語言更好地表達出來。所以,平時我要求學生多讀書,抽空瀏覽課外讀物,摘抄好詞好句,增加詞語的積累,從總體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其次,多閱讀對於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有幫助。學生表達能力弱,就直接導致寫作能力不高,平時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多舉手發言,開拓思維,積極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同時,加強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再逐漸深入,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搞好語文教學工作,還得多下功夫。語文要靠多讀多記,其中難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就要懂得如何把課堂變得更快樂,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把教學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在探索中進步。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2

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那裡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向認為教育就應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務必背過、務必默寫過,務必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就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薰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就應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期望並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到達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於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料,不同的環境採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於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資料都是貼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資料就應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能夠讓學生透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重點的把握,教師就應視狀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就應有意的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資料,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裡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就應本著學生本位思想,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3

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生活之中。

剛剛進入學校工作時,對於備課,講課都不是很瞭解,似乎大學中學習的知識此時無用武之地,每天專注於寫教案,講課也過於形式化,不會變通,一時間覺得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試著自己尋找幫助——聽課,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我成長的階梯。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師傅,也是我高中時期高三學年的語文老師,讓我倍感親切。林老師的課,第一個特色就是內容豐富。他講解每一篇課文時,並不侷限於書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引出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著比課本更精彩的講解,讓你遨遊在各個領域中。他教會你很多人生哲理,教會你做人的原則。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淺的課。

林老師的課,第二個特色就是對於課本的獨特處理。他在講授課本內容的時候,是一種演講模式,課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這一點讓我著實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學中,我也鍛鍊自己揹著課本去講授課文,對於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這樣的授課方式,也為學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樣的講授,必然在備課時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當你站在講臺上,全身心投入時,內心會特別的自信,有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時間久了,課堂成了自我成長,自我肯定的舞臺。跟隨林老師學習的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教學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進入了工作的第二個年頭,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團體裡,我發現了不同,原來的我重於課本講得是否生動,知識是否全面,在新的團隊裡,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佔據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重於習題跟緊,課本與習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倪校長,我的第二個引導者,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也是一名幸運的老師。因為倪校長是我高二時的語文教師,讓我內心充滿了學習的渴望。

倪校長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她並不重於題海戰術,也並不是一味地講授答案,而是在講題的同時,根據相關題型的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和答題步驟。她重於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分析,答題,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去穩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倪校長曾說:“語文教學,不在於題做得多少,而在於學生是否掌握做題的方法。”

結合林老師的課堂特色,倪校長的能力培養和自身的探究,在聽課、講課中,慢慢地成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能力。

聽課,是我前進的引導者,也是我成長的階梯。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4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老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於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只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於按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現在、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來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轉變為不僅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者與編寫者的角色。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提供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因此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

案例中、老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後、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後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等等、每一環節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尋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著這種體驗走入文字。整個過程、教師旨在積極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角色、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說感受、談體驗、積極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5

今日,我就我平時的教學工作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一,在基礎知識方面:注重點滴積累,重複出現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成績的關鍵處理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很多翻閱相關練習題,提煉出重要易錯的知識點,以重點強調,每一天聽寫,多種形式練習的方式反覆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們能熟記於心了。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有效途徑。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複習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我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我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我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簡便。

三、寫作教學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積累,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時才有話可說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經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練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我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能夠把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節,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我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我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之所以能寫的準確生動都源於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以上是我從知識教學上分享了我的一點兒拙見,我再從學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習慣。

1、關心和愛護學生,僅有孩子們喜歡你了才會願意跟你交流溝通才會願意學習你的學科。

2、聽講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我喜歡營造一個簡便愉悅但不是亂而無序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喜歡參與到課堂中來願意進取思考問題,願意進取回答問題。

3、學習小組長的培養很重要小組長管理本組學習、衛生、紀律,這樣一個大的團體就變成一個個小的團體管理起來很容易,小組裡一幫一接對子還十分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

4、班級裡乾淨整潔、秩序井然也有利於學習我不相信亂哄哄的髒兮兮的教室會有人願意學習有好的班風才會有好的學風除了班級管理,我還注重學生夢想的樹立學生有夢想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學習態度就等於學習成績沒有行不行、能不能、僅有想不想”我們的口號是:別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我還能做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有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孩子的學習錯不了。

5、關心重視後進生,多與家長溝通,多瞭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慣,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轉換後進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以上是我對教學的不成熟的看法,期望各位領導和各位教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