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1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護理實踐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1

實習結束了,原本迷茫與無知,現如今滿載而歸。因而十分感謝一附院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實習環境和各種優越條件,感謝所有的帶教老師對我們的辛勤教導,讓我們在踏上崗位之前擁有了如此良好的實踐機會。

很高興自己能有這次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我真正學習到了社會經驗,它為我積累了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它為我今後步入社會打下了牢實的根基。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絡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臨床的實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護理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鍊,同時也是我們就業崗前的最佳訓練。儘管這段時間很短,但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倍償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鍊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於護理的工作處於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於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慶幸的是,我們有老師為我們介紹病房結構,介紹各班工作,帶教老師們的豐富經驗,讓我們可以較快地適應醫院各科護理工作。能夠儘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習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應該算的上是實習階段的第一個收穫: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護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與雜亂的,儘管在未入臨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進入病房後,感觸又更深了。的確,護士的活很零碎,很雜亂,還可以說是很低微,可是透過多數人的不理解,我們發現,護士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醫院不可能沒有護士,這就說明了護士的重要性。醫生離不開護士,病人離不開護士,整個環境都離不開護士。這瑣碎的工作,有著完整的體系,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發揮其獨到的作用,產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有了臨床的實習,我們才更全面而深刻的瞭解護理工作,更具體而詳盡的瞭解這個行業。進入臨床的第二個收穫:正確認識護理,樹立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養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度。

到病房實習,接觸最多的是病人,瞭解甚深的是各種疾病,掌握透徹的是各項基礎護理操作。實習的最大及最終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各項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種護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帶教原則下,我們積極努力的爭取每一次的鍛鍊機會,如導尿術、插胃管、床上洗頭、床上檫浴、口腔護理、自動洗胃法、靜脈輸液、各種灌腸法等各種基礎護理操作。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於不懂的問題虛心的向帶教老師或其它老師請教,做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我們會在工作之餘查詢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的人請教,以更好的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的結合。一附院實習科室多數是整體病房,我們所跟的多是主管護士,跟隨老師分管病人的同時,我們會加強病情觀察,增進對病人疾病的瞭解,同時對病人進行各項健康知識宣教,這樣能鍛鍊我們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完成了病歷的書寫,教學查房,講小課等,這些培養了我們書寫、組織、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整體上說,實習期間的第三個收穫,也是最龐大的收穫:護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認識水平上升,各項護理工作逐漸熟練,在培養優秀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也培養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思考,舉一反三。

在醫院實習期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為目的,我們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操作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在骨科、內科、外科、婦科、ICU、手術室、急診,鍼灸門診等各個科室裡,我們都是認真細心的做好各項工作,遵守無菌原則,執行查對制度,培養著良好的工作方式,這應該算的上是第四個收穫吧,雖不能說很大,卻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穫。

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裡,我們的收穫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彙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收穫還有第五、第六點,甚至更多,只是沒有必要將它一一列出,因為我們知道實習期間的收穫將在今後工作中有更好的體現,所以我們用某些點線來代替面,用特殊代表個別。總之在感謝一附院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穫時,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對護理事業盡心盡責!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2

實踐動機:通過住院部臨床護理的見習瞭解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術,學習臨床護士對待病人的態度、方式以及護患溝通的方式技巧,為大二《基礎護理學》的學習作一些實踐認知準備,同時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鍛鍊人際交往能力。

南宋詩人陸游曾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依靠親身的實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在《行知行》一文中寫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將原名“知行”改為“行知”。他的這句話說明了行和知,即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實踐是認識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也是認識的目的。而認識則用來指導實踐。工作總結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我想暑期社會實踐的真正意義就在這裡。

作為一名大學生,指導老師倒是比較負責,去輸液的時候就把我叫上跟著去了。我發現她的操作還是很嚴謹的。操作前先詢問病人姓名並進行核對,然後找靜脈打針。

打針的過程如下:為患者綁好止血帶後,患者握拳找到靜脈,難找的需要進行拍打,靜脈細的要改用細針頭。消毒過程,棉籤先用碘酒後用酒精,扎針,見到有回血即可,然後在針頭處貼好創可貼,再分別貼上紙膠布固定。完了以後再核對一遍患者姓名,做好三查七對。每次都是如此,有時候還會跟患者或者患者家屬聊幾句,增進護患關係。這些都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實際的。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基本功一定要很紮實。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3

記得剛進醫院的第一天,護理部的老師讓我們熟悉這整個醫院,我們醫院分為幾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門診大樓總共有八層。一層分別是急診,服務檯,大廳,中藥房,西藥房,住院收費處,核磁共振室以及放射科和ct室;二層是b超室和各科室的門診以及通往住院部的通道,還有化驗處;三層是各科的門診,心電圖室等;四層和五層也是門診,病案室等;七層是護理部院長室等所有的領導都在這層,八層還有全院最大的會議室。第二部分就是住院處了,分為倆部分,一個是內科住院部一個是外科住院部,內科外科分得很清,一般的科室都在這裡。傳染科和兒科以及五官科是單獨的。其次食堂和後勤部門在一棟樓中,還有一個車庫。大概的.結構就是這樣了,就這樣終於開始了我期待已久的實踐生活了。

我實踐的第一科就是服務檯,原本以為可以進科室的,結果有那麼一點失望,沒想到在服務檯的這一個月中,對接下來的實踐有很大幫助,讓我很快熟悉了醫院環境,以及看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人與事,其實服務檯的工作很輕鬆,每天就是回答問題,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工作,第二科是心臟內科,終於要走進病房,走進科室,對此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於護理工作處於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於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剛去的時候護士長給我們分別安排了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先帶領我們熟悉了這裡的環境,介紹病房結構,介紹各班工作,接著為我們講解工作性質。好在有帶教老師什麼事情都為我們講解,有些事情也讓我們去動手,帶教老師的豐富經驗,慢慢的我們也熟悉了這科的工作流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環境的熟悉,實踐生活也逐漸進入正軌,這應該算的上是實踐階段的很重要的收穫,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最後一科就是重症監護室了,雖然時間很短,但卻是我感觸最大的一個科室,猶豫病情嚴重,要給病人口護,翻身,導尿等等;我很認真的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瞭解各種護理技術,練習各種操作,以及無菌操作。監護室的工作很繁瑣,方方面面都要把病人照顧到,雖然累但是真的學到很多東西,有的儀器是別的科室看不到的,這一個月,我對護理知識以及護理技術都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滿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心得體會,是從生理學角度如呼吸,迴圈、體溫、飲食、排洩、清潔、環境、活動、休息、姿勢與體位等方面出發,由護士運用護理技術來實施的。當病、人由於疾患等原因而不能自行漱口、刷牙時,護士應對其進行口輕護理,這不經可是病人保持口輕清潔,溼潤、去除口臭感到舒適,還可預防口腔感染,防止發生併發症。排尿時人的正常勝利活動,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對於排尿發生障礙的尿瀦留病人,在查明非尿路阻塞所指的情況下,可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改變病人的臥位,熱敷和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利用條件反射來誘導排尿,如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等。如上述措施無效,還可在無菌操作下施行導尿術,把尿液從膀胱內引出,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滿足其排尿的基本需要,滿足病人的治療需要,採取的護理活動有觀察生命體徵、給藥、肌內注射、靜脈輸液、輸血等。對腹部手術後病人,協助其取半坐臥位,可促使感染侷限化,減少毒素吸收,減輕傷口縫合處張力,以緩解疼痛,促進癒合。對高血脂病人,常採用低脂飲食,限制病人動物性脂肪的攝入,以配合藥物治療等。在病室實踐期間掌握了各種鋪床法,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病人入院及出院護理,口腔護理,褥瘡的預防、治療及護理,晨晚間護理,血、尿、便、常規標本採集的意義以及方法。知道了醫囑處理,病室報告、重症記錄、護理病例,體液出去量記錄單的書寫方法。熟悉了口服、霧化吸入、注射給藥法。藥物過敏試驗及溶液配製法,皮試結果的判斷,靜脈採血、輸液、輸血的方法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與記錄方法,體溫單繪製法,氧氣吸入法、吸痰法、鼻飼法、洗胃法、灌腸法,男、女病人導尿術。監護儀、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及保養。心電圖的波形特徵,各種飲流管道的原理及護理要點。在急診室習期間熟悉了分診的方法,常用急救藥的作用,劑量、適應症及用法、常見中毒病人的搶救方法。例如;洗胃機的使用及各種中毒症狀的搶救注意事項。掌握裡心肺復甦術。在外科實踐期間掌握裡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的方法。知道了換藥原則及胃腸減壓的方法。外抗常見病的臨床表現及手術前、後的準備及護理。

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範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護理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實踐期間,始終以”愛心,細心,耐心”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患都提供優質服務,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用於實踐,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通過這幾個月的實踐,本人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有所提高;我們發現,護士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醫院不能沒有護士,醫生離不開護士,病人離不開護士,整個環境都離不開護士。這瑣碎的工作,有著完整的體系,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發揮其獨到的作用。因為有了臨床的實踐,我們才更全面而深刻的瞭解護理工作,更具體而詳盡的瞭解這個行業。進入臨床的第二個收穫:正確認識護理,樹立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養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度。同時意識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懂得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現代護理質量觀念是全方位,全過程讓病人滿意。這事人們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豐富了法律知識,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可以使護理人員懂法,用法,依法減少的發生。護士這個職業很平凡卻又很偉大,一個好的護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要耐心,細心,膽大。護士會得到病人尊重的同時,也會時常受氣,受累,但是也必須用笑臉去面對病人。護士長常教導我說,我們護士也算是服務行業,就算你再累,再氣,也要臉上充滿笑容。剛開始,我對這句話很不在意,甚至有些反感,覺得當護士怎麼就這麼委屈呢?但是經過幾個科室的學習,感覺就是不一樣了,忙了,充實了,也學了不少東西,也明白了怎樣處理護患關係。

在這在實踐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踐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病人,不遲到,不早退,踏實工作,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範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護理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實踐期間,始終以愛心,細心,耐心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患都提供優質服務,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在各科室的實踐工作中,本人嚴格遵守科室制度,個人簡歷按時參加護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確回答帶教老師提問,規範熟練進行各項基礎護理操作及專科護理操作,正確執行醫囑,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能規範書寫各類護理文書,及時完成交接班記錄,並做好病人出入院評估護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工作,認真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能做好術前準備指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能認真分析,及時解決,能熟練進行內,外,婦兒及重症監護等各項護理作,對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並做出應對,在搶救工作中,一絲不苟,有條不紊,得到了患者以及家屬的信賴和好評。

在這段短暫的實踐時間裡,我們的收穫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彙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收穫太多,甚至,只是沒有必要將它一一列出,因為我們知道實踐期間的收穫將在今後工作中有更好的體現,所以我們用某些點線來代替面,用特殊代表個別。總之在感謝一附院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穫時,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對護理事業盡心盡責!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4

轉眼,x個月的實習期就走向尾聲了。自己經過這麼久的學習和實踐,真的掌握了很多的經驗和知識。自己在工作中的技術水平也上升了很多,尤其是在扎針方面。在一開始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的這麼好,但是在經過長久的鍛鍊之後,我已經能較為熟練的完成這份任務,也因為這份“特長”被護士長多次表揚過。

現在,儘管我們的實習期很長,但是畢竟也有盡頭。經過這麼久的努力,我也改變了不少,現在將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體會記錄如下:

  一、對自身情況的體會

思想方面:經過這麼久的薰陶和學習,我在思想上徹徹底底的改變了自己過去的思考模式。還記得自己剛來的哪會,只將自己當做是一屆學生,什麼都不去管,知識學,前輩們叫做什麼就做什麼。導致自己在沒有指示的時候站哪裡都不知道。尤其是當自己面對病人們的時候,對他們而言,我不僅僅是學生,更是護士,雖然比其他的同事要差不少,但是也是作為一名護士站在臺前!

所以,在之後的工作中,我漸漸的以一名護士的責任感來要求自己,來貫徹自己。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在學習中積極努力,面對病人和前輩的要求,我都會熱情的去做,認真的完成好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工作中:工作中的自己,實在是算不上優秀,當真正的來到這裡後,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經驗不足、理論不足,甚至連對病人的關心和關愛,我都還沒有達到那個地步!但雖然我在這些方面都有不少的缺失,但是我卻明白,在這次的實習中我必須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去提高自己!

為此,在工作中我嚴格的要求自己,讓自己能在領導安排的工作中學會知識,總結經驗。並且在學會了新的知識和經驗之後,我也會在休息的時間默默的練習,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當我們開始有扎針的工作之前,我曾經對自己這方面的技術非常沒有自信。所以在工作前默默的練習了很久,但是收效甚微。直到以為同事看到後給我做了很多的示範和講解,我才能學會該如何去做好這份工作。在這裡我就學習到,有的時候向他人求助也未必不是一個好方法。

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和學校中的幾位朋友住在一起。雖然因為工作我們只能在晚上才能放開的交流,但是通過我們的互相學習和指導,我們在工作中的進步變得更加的明顯!

而在醫院中,我們也認識了不少周圍的老前輩,他們經常在有空的時間指導我們,讓我們能學習到更多的護理知識和技巧。

  二、工作的體會

對我個人而言,護理的實習確實非常的辛苦。每天要學習和練習,但是基本的工作也在一天天的變多。當到後面的實習階段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已經基本和其他同事差不多了。但是因為我們還是實習護理,所以一些重要的工作還是交給前輩。

儘管每天辛苦的在病房中奔走,但是每次看到病人們因為我們的工作減緩了病痛,看著他們一天天痊癒我的心中也漸漸升起了一股作為護理人員的自豪感!現在實習已經結束了,但是在今後,我還會回到這裡,繼續為醫院,為病人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白衣天使”!

  護理實踐心得體會5

護理要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從心出發把我們的老年科護理工作做得更好?

  一、滿足生理需要的困難多、要求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各系統的功能都在減弱,出現衰老現象,致使一些高齡老人身體衰弱無力,還有些老人因為疾病而致殘,使他們在自我活動照顧中發生困難。如有的老人長期臥床,有的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大小便失禁,還有的老人因視力、聽力發生障礙,與外界溝通困難。此類狀況均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一般人非常容易解決的事情,對老年人來說都是難事。照護者要充分認識和理解老年人所面臨的日常生活料理上的困難,經常想一想“我老了也會這樣需要人幫助”,以使自己在照護中遇到困難、深感疲憊時,不煩躁、不退縮。

  二、老年人對安全的需要增加

由於老年人大腦反應遲鈍,控制身體姿勢的能力降低,肢體的協調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跌倒、墜床的發生率增加。跌倒常是老年人致殘臥床而發生感染、壓瘡等臥床併發症,還有的老人在進食過程中,吞嚥功能不全易發生嗆咳、噎食或誤吸、誤食而導致生命危險。照護者瞭解老年人身體的特點,在飲食照護中注意食物的調配、進食的姿勢、進食的速度,以防發生誤吸、噎食等情況。在老人外出時注意照顧,走路不要過快、過急,外出活動的時間不要過長,每次30~60分鐘,每日兩次,以防老人過度疲勞而發生意外。在雨雪天、霧天、大風天或炎熱天氣都不宜外出。室內外環境的裝置,如廁所、浴室、樓梯等裝置都要考慮老人安全的需要,以防意外傷害的發生。

  三、老年人容易發生感染

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低下,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明顯高於年輕人,尤其是呼吸系統與泌尿系統的感染性疾病。照護者要重視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如注意老人的保暖,生活環境和老人身體各部位的清潔衛生及飲食的衛生等。同時照護者在照護老人的前、後,要認真洗淨雙手,並做好個人的防護,鼓勵能自理的老人積極鍛鍊身體,以增強抗病的能力,預防疾病。

  四、老年人患病不容易被發現

老年人機體反應力低下,患病後常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使得老年人患病後不容易被及時發現,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延誤病情。因此,照護者要熟悉老人的飲食、睡眠、精神及日常生活習慣等,隨時觀察老人有無身體不適,即使最普通的異常表現,也要引起重視,如食量減少或愛睡覺等,都要及時與醫生聯絡,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治。

  五、關愛是照護是基礎

關愛使老人得到溫暖、勇氣,關愛使老人在困難中得到支援,關愛使老人在疾病中增強抗病的信心,關愛使老人健康,感受到快樂、幸福。

照護是人與人之間表達關愛的一種形式,老年人需要關愛、親情,需要照護者的理解、支援和幫助,但老年人由於各種原因與社會的溝通減少,或因獨居、喪偶、子女的外出工作或因疾病的困擾,常使老年人缺少關愛,甚至處於孤獨無助之中。照護者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機體情況和心理、社會狀態的基礎上關心、照顧他們,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但是,在照護中也可能會遇到老人的心情不好、誤解、不合作等情況,此時照護者真誠的理解、關心,努力設法滿足老人的需要,有利於克服相互的隔閡。所以當老人情緒不穩定時,照護者要儘量順從他,不要違背老人的意願,這樣可有助於抑制其情緒的惡化。同時也要區別老人的需求、慾望和心理疾病的情況,妥善處理,因勢利導,才能完成好照護工作。

  六、護理要依老人的情況而定

每位老人的身體、心理、社會環境都是不同的,需要照顧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對於長者能自己照顧自己是一種健康的標誌,自理可使老人改善生命質量,生活的充實而有信心,同時,對多種疾病和機體多種功能退化的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相當多的老人因機體的老化,疾病的困擾,自我照顧的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為了老人的健康和使老人在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能得到周到、有效的照顧,照護者要評估老人的身體情況及自理能力的程度,在老人能自理時為老人創造方便、舒適的條件,使老人生活的充實而有意義;在老人能部分自理時,照護者就不要完全代替老人的活動,要補充老人不能自理的那部分照護工作,如為老人洗衣服、買菜等;對於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對長期臥床、意識障礙的老人定時翻身、餵食、洗漱等,使老人在臥床期間能生活得舒適,不發生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