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5篇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6月份,我有幸參加了某縣農業局主辦的新型農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訓班的學習,通過了短短的半個月的培訓及外出考察參觀活動,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知識,顛覆了我多年來的傳統種植觀念,真是受益匪淺,收穫多多,感觸頗深。

一、學習感受:

1、感受到了國家對農業工作的重視:農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打牢了基礎,全社會進步才有保障。針對農業局此次投入這麼大的人力財力搞培訓,正是為促進農業的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支撐:憑我們的老經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創造很大的價值,只有相信科學技術,加大科技、農機應用,才能讓農業變得有效益。

3、農民是體面而受尊重的職業,農業大有希望。新型農民不再是普通的.貧困農民,同樣能創造財富,從事農業生產同樣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更多的輝煌事業。

二、主要收穫:

1、改善了自己農業知識結構。授課老師都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他們全面系統地講解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使我們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讓我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經營管理能力。

2、認識到加強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時刻在進步,一刻不學習就落後,不能將新技術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就無法獲得較好的農業效益,唯一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在生產操作中不斷總結,運用學習的知識與方法解決操作中的困難,做到學以致用、以學促用。

總之,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繼續努力把自己的農業生產搞的更好。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2

依據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市20xx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現結合我市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人才對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需求,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制定了《20xx年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

一、指導思想

20xx年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深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全市培育一批覆蓋所有鄉村、紮根農業、服務農民的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我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學員遴選

按照市農業農村局《市20xx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學員遴選標準》,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致力於農業生產經營的18-60歲青壯年農民,原則上培育物件年齡不超過60週歲。具備種養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現代農業生產理念,實際技術操作能力,經營、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和管理能力,善於應用現代農機裝備和科學技術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是農業生產、服務、管理過程中的骨幹人才。生產經營規模標準:生產經營大戶玉米、水稻、大豆種植面積6公頃以上.

三、計劃安排

20xx年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培訓任務為186人。

(一)培訓專業及規模

結合我市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對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需求開設培訓班。培訓學員186人、學員在11個鄉鎮街中遴選;

(二)培訓內容

專業課:鄉村振興、黑土地保護與提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等。

(三)師資配備

按照《20xx年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培訓計劃》,紮實開展好20xx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計劃聘請農業科技學院等教授授課。

(四)時間安排

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按照累計培訓不低於5天(40學時)的要求。

(五)班級管理

為強化培訓管理,保證培訓質量,將建立規範的班級管理制度。一是選好配強班主任負責班級的日常管理;二是成立班委會,選配好班委會成員;三是以鄉鎮街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指定農業站專人任組長,負責整個培訓期間的學員管理。

(六)資金及使用

20xx年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任務186人,國補資金22.32萬元。累計5天的集中培訓,按人均1200元標準進行補助。按照“錢隨事走”的原則,高素質農民培訓資金主要用於農業農村部門及培訓機構、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全過程的支出。主要包括招生、學員學習用品教材費耗材費、學員培訓食宿交通、租車、參觀,租用場地、宣傳以及管理人員差旅費、教師講課等培訓的'支出。

差旅費、會議費和培訓費有關問題可參照吉財黨群〔20xx〕162號檔案、吉財黨群〔20xx〕1059號檔案執行。

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案培訓預算223200元,其中課堂培訓及實訓支出165200,參觀交流支出58000元。

嚴格執行《省20xx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專案實施方案》規定使用培訓補助資金。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全面開展好年度培訓工作。

2、創新培訓模式。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導員制度。注重實踐技能操作,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推進資訊化手段在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中的應用。

3、強化培訓管理。一是採取班組聯合辦學模式,在教學班內以鄉鎮街為單位設立學習小組(鄉鎮街教學班)指定專人進行培訓管理;二是建立系統、規範的培訓檔案。充分利用電腦進行管理;三是嚴格按照省裡制定的管理規範進行日常操作。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基層的農資經銷商,我感覺近年來農村的農業生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農村的勞動力大量進城,部分農田被荒廢,種田大戶開始湧現。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進一步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發展的大勢所趨,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農資服務離不開“私人訂製”。

這幾天,通過理論學習、實地參觀和取土實踐,我感覺目前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亟需改進。農民種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藥對農產品和土壤的品質都造成了傷害。為什麼先前農田邊上的水渠、土坑裡的水可以隨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現在誰敢喝?為什麼糧食產量上去了,除了賣給販子或者國庫,沒有其他銷路?為什麼雨季旱季不再準時,老百姓普遍還是靠天收?為什麼農作物病蟲害越來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決這些問題,都繞不開“生態”這個詞。

生態農業,暫且不論高科技高投入的農業設施,細心體貼的“私人訂製”式的農資服務對於我們基層農資經銷商來說尤為重要。將來種地施肥施藥,我們可以單獨給一塊土地“開小灶”,根據土壤營養成分和種植作物的具體情況來訂製肥料和農藥。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將作物需要的陽光、空氣、水分、土壤一一進行生態模擬或者改造。

農民種地的本質需求是什麼?生存發展!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溫飽。現在我們這裡,農民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已經基本解決了。那麼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問題,怎麼解決?我們也是農民,儘管在農村開了店鋪,我們的生意也照樣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農民。我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我們與農村的兄弟姐妹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絡,無論我們是否也從事種植,為農民做好農資服務,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我們經銷農資的,所做的不是簡單的一個買賣商品的事情。我們承載著促進農業發展尤其是協助新型職業農民轉型成長的重要歷史使命。這話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引領和幫助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我們還是能發揮作用的。比如,我們掌握著農村作物的種植、防病、收購等資訊,這些資訊如果能加以整理並定向釋出,提升的將不僅是農民的收入,還將深刻地改變農村傳統的農業格局。一句話,農民富裕了,我們當然有錢賺。幫助農民科學種田,其實也是在為我們自己種樹乘涼。所以,經銷農資,不僅要貨真價實憑良心講信用,更要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種田並做好相關農業服務。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感覺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農資服務應該圍繞“私人訂製”來進行。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營養也不同,所以憑藉簡單的經驗種植是無法獲得高品質高效益的。測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農藥的使用,也是農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病蟲害耐藥性增強,防治成本不斷增加,環境汙染日益嚴重。

那麼,我們農資經銷商該怎麼做呢?簡單的說,就是給每一塊土地和每一種作物“開小灶”——量身定製肥料和農藥。我們沒有技術可能也缺少資金,但是沒關係,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是支援這個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帶領農民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積極向生態農業、新型職業農民靠攏。所以,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與時俱進,積極做好新農村形式下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農資服務工作。

最後,衷心感謝xx市政府、市農業局、市農廣校、鎮政府、鎮農技服務中心給我機會,讓我參加了本次培訓。謝謝。對於本次培訓辛勤付出老師、班幹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誠的謝意,你們辛苦了!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4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創業培訓工作,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政府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要求,以促進就業和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為目標,以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為抓手,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創業培訓平臺,建立促進創業培訓工作長效機制,紮實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工作,推動了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xx年至今我市共組織創業培訓xx人,其中農村勞動力創業培訓xxx人,創業專案涵蓋了,加盟店、紡織加工企業、種養植生態園、汽車美容裝潢店、廣告公司等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實體,創業成功率達68%以上,創造了xx個就業崗位,實現了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推動了農村經濟快速增長。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三個結合”,多措並舉引導農民創業。

1、堅持加強組織領導與加大宣傳引導相結合。一方面,強化行政推動。我市高度重視創業培訓工作,下發了《關於開展創業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澄政辦發[20xx]38號)和《關於成立市創業培訓工作協調小組和創業培訓工作專家志願團的通知》(澄政辦發[20xx]49號),明確了我市“五年一萬”的創業培訓總目標和具體實施措施,專門成立由分管為組長,市各有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市創業培訓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勞動保障局,具體負責全市創業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積極指導各鎮(街道、辦事處)建立相應就業創業工作機構,完善培訓網路,在全市建立起以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為龍頭,各鎮(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所、成人教育中心校為主體,覆蓋城鄉的就業創業培訓平臺。另一方面,強化宣傳促動。組織開展了“創業之星評選”、“創業專案展示”、“江陰市創業論壇”等活動,激發廣大勞動者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創業熱情。

2、堅持促進自主創業與鼓勵就近就業相結合。一方面,鼓勵農民就地創業。將扶持農民創業作為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鼓勵創業者及沒有成熟創業專案和創業能力的農村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

3、堅持鼓勵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創業與發展非農產業創業相結合。一方面,鼓勵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創業。結合各鎮、街道產業結構特點,引導農民從事花卉苗木、生態養殖、特色種植等高效規模農業,形成璜土葡萄、顧山水蜜桃、雲亭草莓等中小產業鏈。另一方面,支援農民發展非農產業實現創業。從發展無汙染、無噪音、耗能少的家庭企業入手,通過戶幫戶、村帶村,形成一批農村家庭工業特色村。

二、實施“三個優化”,加強培訓促進農民創業。

1、優化目標管理體系。

制訂“五年一萬”的創業培訓總目標,年初,將年度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下達到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將目標任務作為各鎮(街道、辦事處)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為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2、優化創業培訓渠道。

充分利用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創業培訓。一是發揮部門職能促創業培訓。積極發揮勞動保障系統自身職能,利用各鎮(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專管員和各社群勞動保障就業援助員深入基層加強管理,對農村勞動力和外來農村勞動力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具備培訓條件人員的數量、技能狀況、創業意願等情況,及時組織培訓。二是實施專項計劃促創業培訓。我們會同市婦聯、殘聯、團等有關部門,專題研究創業培訓專項實施計劃,並形成一致共識,實施“4個100”創業培訓專項計劃,即培訓“百名巾幗創業人才”、“百名青年創業人才”、“百名殘疾人創業人才”和“百名退伍軍人創業人才”專項計劃。三是發揮工商部門職能促創業培訓。個體私營企業主是創業活動最頻繁的一個群體,也是創業失敗率比較高的一個群體。我們會同工商部門在各鎮、街道新登記註冊的個體私營企業主中開展創業培訓宣傳,組織創業培訓工商聯動班,提升個私業主的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

3、優化創業培訓優惠政策。為進一步加大創業帶動就業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政策化境,激發全社會創業熱情,加強創業培訓扶持力度,將創業培訓補貼提到成功創業20xx元/人,進一步規範培訓經費申報和審批等制度,有力促進了我市創業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突出“三個注重”,確保創業培訓實效。

1、注重培訓物件。

圍繞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外出務工能人員、個體私營業主、新成長勞動力、規模種養植(殖)戶5類重點施訓物件,建立適合各類創業群體、涵蓋不同創業層次的培訓內容體系,形成激發創業衝動、創辦創業實體、發展創業企業的全新培訓格局。

2、注重培訓內容。

結合農村勞動力的自身特點、農民知識文化結構、思想閱歷等個體特徵,通過正反案例分析、創業模擬實訓等形式,讓創業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組織精幹力量,精心製作創業典型、創業政策宣傳培訓光碟,面向所有創業培訓機構推廣使用,增強創業培訓實效。加強專案選擇、資金籌集、創業選址、成功開業、政策運用、生產經營、企業管理、擴大規模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創業農民熟悉市場、順應市場、駕馭市場的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和創業穩定率。

3、注重培訓形式。

全面實施創業培訓進鄉鎮,將創業培訓重心下移,讓創業農民就近就地接受創業培訓。開展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和個性化的創業指導,使創業培訓更好地與農民創業實際緊密結合。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帶領學員到成功創業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請成功創業人士,走進教室,現身說法,傳授創業經驗,加強培訓學員與社會的接觸,開闊視野,增加膽識。完善後續跟蹤服務,成立了由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衛生、城—管、經貿、銀行等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創業培訓專家志願團,在開展創業培訓過程中,及時組織創業培訓專家志願團指導學員解決開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指導學員進行市場調查,完善創業計劃書,不斷完善創業培訓學員檔案,建立有效的跟蹤管理制度,瞭解學員創業進展及經營情況,提供有效的後續扶持服務,確保了創業成功率。

四、通過“三種渠道”,營造創業良好氛圍。

開展創業培訓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我們不斷注重加強創業培訓宣傳,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創業培訓方針政策、釋出培訓資訊,讓越來越多的勞動者,瞭解創業、認識創業,增強創業的信心和能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促進創業培訓的良好氛圍。

素質農民培訓心得體會5

今年年初,我有幸參加了某農廣校組織的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水稻種植’大戶培訓班的學習。7天緊張愉快的理論學習,讓我聆聽到了省、市、區各級老師關於農業企業創辦基礎知識、農產品營銷基本知識與技巧、水稻高產高校栽培技術、農業惠農政策及法規、轉基因安全知識、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和超級稻適栽良種及栽培模式等課程。經過一週的學習,我想我們每一位學員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穫。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次培訓班舉辦得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它不僅讓我學習到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打動了內心。無論是從聽課到交談,還是從所聽到所聞,每時每刻、每一堂課,都讓我有所感動和收穫。同時,與60位種植大戶的同學們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鑑工作經驗、思路方法,使得我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這些天的幾點體會:

一、多種形式的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

作為一名剛出校門的有著創業激情的大學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不夠系統也不夠豐富。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授,我感覺豁然開朗,許多問題從理論上找到了依據,對原來在工作實踐中覺得不好解決的棘手問題找到了切入點,感覺收穫很大。通過系統地學習農業企業創辦基礎知識、農產品營銷基本知識與技巧和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課程,讓我認識到農業也是需要走上資訊化,也可以進行電子商務,為農民增收。專家、教授的參與式、互動式和實訓教學就象是一頓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他們以樸實無華的語言為我們授課解惑,是一次書本知識與具體工作相結合的鍛鍊機會。

二、深入的學習,認真理解新型職業農民的特點和作用

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從業人員中佔比並不高,但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職業農民應當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勞動者,應該具備三個明顯素質:一是具有較好的社會素質,自立自強、崇尚科學、誠信友愛、知法守法,講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二是具有較高的技能素質,熟悉和會用現代農業技術,熟練掌握一到多項生產技能和技巧;三具有一定的經營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財、物和土地等資源進行生產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三、認真學習新型職業農民基礎和技能知識

作為一個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市場營銷手段、相關的法律法規、農產品安全衛生和世界貿易組織與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等知識,還要具備市場資訊採集與分析能力、建立客戶與談判定約、農產品品級鑑定、農產品儲藏運輸和了解財務等技能。這次培訓給了我們接受高階教育的機會,讓我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打開了思路,不僅對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對開放先進的城市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這期間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師生互動都讓我從每個角度獲得了知識,感謝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鍛鍊的機會。

今後,我將盡自己所能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於實際工作中,真正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