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7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2

區教師進修學校於20xx年暑假舉辦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本人有幸參加了三天的學習。雖然時間不長,卻從中收穫了一些實用的知識。對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頗有益處。在此闡述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常識。作為一名班主任,經常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以前,我也知道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時關注,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本人學的並不是心理健康專業,平時與學生接觸時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處理一些問題。並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專業性的高度上。而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要想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不能靠直覺,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過對兒童的性心理學習,我釋然了平時的一些困惑。我對兒童性心理這堂課受益匪淺。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學習,讓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孩子談論性知識。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二是,通過學習,我能夠解釋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的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現象。

三、通過室外心理活動實踐,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的活動開展方式。

這次學習不僅有理論傳授,還有心理活動實踐。通過一些具體的室外活動,讓老師們放鬆心情,互相瞭解,增進友情。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遊戲,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非常感謝xx區進修學校為我提供了這樣一次學習機會。讓我在擔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長了一次。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3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李慧君專家的理論課,最讓我受益的是這句話找回職業生活的勇氣和幸福感,需要獲得對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這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但自我的努力與調節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積極的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價值感,建立社會支援系統,用探究打敗無聊,積極的自我調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型別、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訊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

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健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4

這次參加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對於我來說,對我今後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活動也讓我獲益不少。

一個真正合格的老師,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方面,為孩子創設平等的交流環境,不應該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上面去,對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細心和愛心,並且平時也要注重自己身體的鍛鍊,一個愛運動的老師是不會差到哪兒去的。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的心理健康與行為,更無法巧妙的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師自己首先必須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5

首先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付出和感悟,在這次的培訓專家的講座中得到了印證。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深刻領會了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感受愛的過程中,理解愛,學會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他們身上有不同的閃光點,只是有的沒被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誇獎學生,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後進學生的身上,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以平等的心靈善待學生,用愛的情懷關注學生,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論的說教都有效。把這種情懷融入平實的生活,把學生的進步當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誠的相待詮釋幸福的內涵。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儘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瞭解,以實現瞭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裡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6

20xx年10月1315日,這次我有幸參加了肇慶市舉辦的第二十四期(德慶班)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C證教師培訓。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認真聆聽了肇慶教師教育學院黃曼娜老師、肇慶市教師進修學校張顏老師、肇慶學院教育系廖結敏老師、肇慶市第十二中學樑雄斌校長多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今學年我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下面我就這次培訓活動談談本人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輔導的一些體會。

一、學生學習數學科存在的心理困惑

在班中,有個別同學曾經對我說,數學科太難學了,的確,這是現實存在問題,與低年級相比,高年級數學內容增多,難度增大,教師教學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換大,教師的輔導減少,學生相對的獨立性增強,還有的學生的適應能力差,表現出學習情感的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數學學習成績下降。而且由四年級開始,國小知識量不斷增大,隨著所學知識的日益豐富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數學科課堂教學中由較多運算比例向數形結合比例較多方向發展,教師已不可能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只能突破重難點。還有新教材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歸納、創新的能力更高了,許多學生不願意動手、動腦,畏難情緒重,不喜歡學習數學,出現抄襲作業,或者隨便寫寫應付檢查的現象。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個別同學成績自然越來越退步。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可是,這樣不動手練習,一到考試可一做就錯且速度之慢,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二、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輔導。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有一定數學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目標能否實現,關鍵是在數學教育過程中能否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教育。傳統的數學教育過程注重於知識的傳授與解題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學習數學方法、身心發展的全面引導,致使學生心理素質與學習效率很低,特別是個別女生,如果不從心理上解決心結,將影響著數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可見學生學習數學心理輔導在數學教育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應引起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輔導觀,從“學生輔導就是幫助學生解答疑難,改正錯誤”等狹隘的觀念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輔導。因此,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是極為重要的。幾乎每節課我都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我的具體的做法如下:

1、學習興趣培養的輔導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它表現為人力求認識和獲得某種事物,並且力求參與相應的活動。興趣通過情緒反應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積極性,即凡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和工作,人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和愉快,效率也較高。相反,如果是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則可能心理動力不夠,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較低。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興趣和情緒的左右,因此,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率。心理輔導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興趣對學習的影響作用,瞭解自己的學習興趣情況,培養對各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輔導方式採用講述故事與討論,自我測查與團體活動等。通過活動,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興趣並非與生俱來,真正的興趣是後天培養而得來的,同學們對於自己喜歡的課程或活動,要經常去從事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課程或活動,也要嘗試與參與,逐步培養興趣,使自己的學習更加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2、學習動機增強的輔導

動機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動力,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成效:

①激起學生的學習行為;

②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向某一特定目標;

③維持、增強(或制止、減弱)學習行為。可見,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成就動機、交往動機和求知慾所構成,增強學習動機就意味著樹立正確的理想抱負、建立良好的人際環境和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心理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成就動機對學習的影響;瞭解自己的能力與抱負水平;瞭解樹立恰當的抱負水平,激勵學習動機。心理方式採用教師進述故事與學生討論,學生角色扮演與自我測驗。通過活動,學生明白了要保持適當、較強的成就動機,必須建立適當的抱負水平,即抱負水平必須比自己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這樣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取得成功感;但抱負水平不能只求遠大、巨集偉而脫離自己的實際,這樣只會使理想成為幻想,或使自己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的打擊,反而會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動機。

3、端正學習態度的輔導

態度是個人對他人、對事物的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學習態度則是學生對學習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他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定向選擇。對學習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願望,他總是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自覺地學習,從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對學習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則對學習沒有積極性,他不能自覺地認真學習,而總是比較消極地接受學習。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輔導方式採用老師講述故事與討論、自我測查與角色扮演。通過各種活動總結出消極、被動的、依賴、馬虎的學習態度都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只有積極、主動、獨立、認真的學習態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學習,並掌握所學的知識。

4、心理輔導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型別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確地進行心理上的輔導與疏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於受不同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例如:我班樑小根同學是一位不多說話,學習成績很差,經常違反紀律。我找他談話,他只低下頭。沒答我的話,我問其它同學,才知道他爸爸是一個農民,平時在家裡很少說話,語言能力很差。我抓住時機和他進行分析爸爸的不方便情況,你現在也像爸爸一樣嗎?如果你繼續這樣,可能會像你爸爸的。通過引導,他終於說話了,現在說話聲音響亮了,學習也進步了。還要及時瞭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區別不同的物件,選擇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抓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症下藥,把“心理醫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細,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5、釋放情緒

學生的情緒的釋放,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內容,老師用時引導學生釋放自己的情緒就變得十分重要。首先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情感的渲洩,在學生在學習習上或者生活上感覺有壓力時,老師要交給學生情緒釋放的方法,如注意轉移法、活動消除法等,使學生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不會因為壓力而變得抑鬱。其次是多讓學生傾訴,讓學生傾訴是學生釋放情結的好的方法,老師在課堂或者課外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益身心的傾訴,讓學生把自己心中不愉快的事說來,一方面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語言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真可謂一舉兩得。

6、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依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總之,學生的心理是多種多樣,作為老師在教堂上要善於發現學生心理上的問題,並引導學生的心理走向健康才能更好地培育新的一代,才更好完成自己的教堂任務。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7

做為剛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在上個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棲霞區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學習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個樂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反之,能夠造成一種緊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情緒不安。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用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合理的規劃、安排自己時間;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投入到工作中區。

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的老師對一些案例的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在班級管理中的事情也可以這樣處理啊,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僅僅相連的。雖然我們沒有處理過類似的案例,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事件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這都要感謝心理學老師對我們所作的培訓。

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舒心的、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孩子踏入學校就很開心,樂於學習。學校有莫大的吸引力,而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樣孩子會樂於學習。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過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人的前提是要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麼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時刻在模仿著周圍的人、事。

通過這次的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8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讀了《教師心理健康》一書後,使我更加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9

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討、開展,結合學生實際,我校大部分老師都寫了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案例分析和調研報告。

大部分學生從心理不健康向健康的方向轉化。如四年級的申閏武同學曾經嚴重違紀,有時上課他競在地上打滾。自開展心育活動起,在老師的耐心教育下,這個貪玩好動的男生慢慢開始好轉,現在已成為全班最守紀律的學生之一。又如三年級的張海洋,他經常逃學,針對這種情況,老師不厭其煩的找他個別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如今的張海洋以是班裡的學習尖子,與過去厭學相比,判若兩人。

心育工作的開展,優化了班級管理,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心育中逐漸升華。心育前,有個班級管理不善,常出亂子。經過三年努力,現在該班基本上實現了學生自治,班風大有好轉。由於全校師生的通力協作,學生中形成了講文明、守紀律、做益事的校園新風尚。

以教育科研為動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種面向學生的全新的教育活動,而且是一種科學性和實踐很強的教育活動。全體教師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的提高固然重要,但能使他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更加重要。為此,我們動員教師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來,讓他們邊實踐邊科研,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再回到實踐中去,反覆迴圈,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風格。在課題研究實施的過程中,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及時總結心得體會,用於指導教學,並進行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為動力不斷地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進行學科滲透。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當然也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校園生活對學生心理髮展起到很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應該在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方法、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學生間的學習交往都成了學生心理髮展的主要外部環境。所以我們除了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以外,把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只有每一個教師掌握了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技能,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指導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堂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才真正得到了體現。

把學生的不良行為消滅在萌芽時期。去年下學期,據學生反映,高年級個別學生在來回學校的路上有吸菸的不良行為。我們得知這一情況之後,及時進行了核實,確有此事,於是我們把吸菸的幾位學生請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進行了耐心而細緻的教育,通過及時的教育,使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吸菸的危害性,並決心痛改前非,不再吸菸了,針對此事我們在全校學生中宣傳有關吸菸的幾大害處,A、違反了校規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B、影響了自身的身體健康(煙裡含有一種有毒物質)C、浪費了錢物。D、同時吸菸也影響了學校的衛生。E、煙霧吐出來汙染了空氣G、煙牙嚴重影響了容貌F、而且亂丟的菸頭有可能導致火災,進而燒燬房屋,甚至引起爆炸摧殘人身,殃及生命(並舉了一些具體的例項),從此以後再沒聽說過或發現有學生吸菸了。

耐心挽救心理反常的學生。譬如本期來我校五年級學生曾靖同學在家不吃早餐,在學校不吃中餐,餓得面黃肌瘦,讀書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整天思念在外打工的媽媽,班主任對此與家長進行了及時的聯絡,也做了多次工作,但這一問題一時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十分著急,在家監管的奶奶也萬般無奈,奶奶專程送他來學校多次,並要求學校停餐算了,學校沒有答應她的要求,學校得知這一情況以後,立即找他進行談心,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因(是因為暑假期間父母過於溺愛而引起的),學校老師首先及時肯定了他以前所取得成績,肯定他天生的素質(因人較聰明,樣子長得逗人喜愛),因勢利導,提出怎樣才有強健的身體,怎樣才能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從而來報答父母和祖國,通過我們耐心及時的教育之後,他答應堅持每天三餐不間,做到不曠課了。從那天開始,直到現在堅持提早到校,在校就餐,再沒有出現反常現象。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0

中國小教師承擔著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國小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療醫生。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生個性規律,按其獨特的規律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陽光”。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最顯著的表現是,難以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大多不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更不會根據這些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長差異,使用過激語言,冷淡對待成績落後的學生,致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害於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消極、暴躁、緊張的心理傾向會被學生仿效,最終潛移默化地演變為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輕者表現為無故遷怒、惡語謾罵、以罰代教等等,嚴重者則發生虐打學生致殘致死的極端行為。

那麼,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心理問題呢?我粗淺的把它歸納為: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對來自社會、家長、學校的壓力有效應對,就容易產生心理行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現象的發生。在當前鉅變的社會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家長和社會比以前任何時候對學校尤其是對教師的期望都高,要求過多,因此賦予教師很多的角色,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當前環境下,社會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要根據一定社會規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特點培養人才,他便擔負起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的角色。(2)要在教書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針對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3)還要言傳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他需要擔當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與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接觸。(4)從實際需要出發,培養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實用人才,希望教師能成為研究者和人際關係的協調者等等。

教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以上諸多之類的社會、家長寄予教師過高的期望,賦予教師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師產生角色衝突,從而引起了心理問題。

首先是社會、家長對教師角色互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衝突。

一方面在考試評價制度、課程、中大學聯考制度沒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長對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會對高升學率、高學歷的要求,以及對教育投入和教學資源的不足,迫使教師不敢過多考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以最高效方法,將最標準答案最直接向學生灌輸,以提高課堂效率,獲取應試高分。另一方面,社會也清楚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主要是靠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動力,他們又抨擊應試教育,要求實施以發展創造力和個性的素質教育。因此,中國小教師處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夾縫中,腹背受敵,尷尬不堪。

其次,教師自身利益與教師的角色責任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現代社會的一員,他和別人一樣,有體驗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師角色卻要求與特定的學生維持一種持久(一學年或一屆的時間,而且很慢很難出成果)的關係,這樣就必須使教師較持久地投身於一種特定的情景。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總想去找一個工作條件、福利條件更好的`學校執教。希望自己經濟上豐裕,並且社會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這種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選擇的衝突中,育人者和個人事業成功者的角色衝突,必然使部分教師惶惶不安,對自身工作不滿,直到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輕視的心理。

再次,教師偏低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衝突。

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且還是心理工作者、學者、專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教師這個角色確實是不好當的,尤其社會上還存在對教育事業的不理解和對教師的偏見,教師經濟待遇和職業地位偏低,使教師心理感到不平衡,發牢騷,逐漸失去對教師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還有教師角色定勢的衝突,以及教師角色的彌散性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但事實上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教師再也不是唯一的資訊源,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師有時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教師心理受到衝擊。教師們強調的誠信、真實、寬容和遵紀守法,往往被學生以大量的欺詐性的商業廣告和某些靠違法、狡詐而發達的成名商人的事實駁得體無完膚,以至教師對如何扮演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產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態度和價值觀等廣泛的責任裡,很難甚至無法證明取得什麼成就。許多成果的“無形性”,使教師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似乎永遠做不完,永遠看不到盡頭,從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甚至對教師職業失去興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進。又因為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聖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如此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便會導致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鬱症和失眠等等時有發生。據報載,青島市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在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心理疲憊素”併發所致。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過分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好老師成惡人”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及自我調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問題就如同常見病“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因為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現實問題。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1

20xx年7月,有幸參加了鼓樓區舉辦的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聽了十位學識淵博的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知識的講授深入淺出,案例的運用貼近生活,課程的安排循序漸進。之前,我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還有許多疑惑與踟躕,現在的我,無限的想法與感受在心中激盪,對成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充滿著期待,過去百思不解的一些實際問題也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成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並不容易,王天文老師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做好心理教師首先要準備好自己,才能服務於諮詢者,這是心理諮詢的基礎。今年我們班的校本閱讀課,我採用了一種新的形式,每位同學自己製作PPT,選取喜愛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我作為學生,坐在同學們的座位上,欣賞他們的課堂,體會他們的感受。在這樣的實踐中我發現,孩子們上課的一些習慣用語,一些小動作,上課時運用的教學手段,都能找到我的影子。我深切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如果我們本身努力做一個樂觀、豁達、幽默、平和、耐心、寬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師,那樣,我們將會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就像楊靜平老師所說,心理諮詢重在發展與預防,而不在危機時的干預。如果平時的我們做好了,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和需要我們干預的問題也會相應減少。王老師的課堂上,還有一項內容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一段諮詢員的輔導失敗的視訊。觀看中的我們笑聲不斷,因為其中的諮詢員真的不合格,不僅能幫助諮詢者,還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可回頭細想一下,彷彿看到了平時教學教育中自己的影子,是不是在學生尋求我

們幫助與安慰的時候,我們也用了這樣空洞的說教、霸道的言語傷害了他們,讓孩子們失去了對我們的信任,不再對我們敞開胸懷了呢?一段小小的視訊,卻值得我們不斷反思。

成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不僅要有完善的人格,還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王天文老師就用創設情境的形式幫助我們體驗心理諮詢。學生們考試前焦慮怎麼辦,同學間相處的不融洽怎麼辦,孩子們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怎麼辦......這些都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在同學們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要運用“尊重”來建立與孩子們的關係,要用“真誠”讓孩子們敞開心扉,要用“同感”獲取孩子們的信任。多多聆聽,多多思考孩子表面言行背後的真實心境,幫助孩子們自己調節心理,解決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我這次培訓感受最深的部分。

這次培訓中還有幾件令我很感動的小細節。有幾位老師在三個小時的講座中始終都是站著的,還常常會走下講臺來與我們溝通與面對面的交流。作為教師,我知道這是很辛苦的,可是老師們努力堅持著,這不也體現了尊重、真誠和同感嗎?他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不斷地感染著我們,拉近我們彼此的距離,在這樣的課堂中與我們真正地做心與心的交流。

當然,只有感動是不行的,還要付出行動。可以學習趙兆博士的敘事療法,可以像胡文宇老師那樣抓住孩子生理特點對症開藥,還需要我們多多積累生活中的事例與體會,像林靜老師那樣不斷地做教育研究,將更好的成果運用在未來的實踐裡......雖然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此次培訓結束後,我覺得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準備好了!”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健康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心理疾病輕身離開人世,讓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將康教育這門學問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花季少年,我們必須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呵護祖國的花朵為己任,為學生的心靈開啟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縣心理健康教育協會年會,並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年會上方局長作了簡要講話,強調此次年會的重要性,並對參訓教師提出了期望。接著校長總結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協會工作,他從背景和人員進行了介紹,還特別提到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上升為品質問題和道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協會教師的工作,還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趙桂蘭老師、新會長吳弋兵、廖志英老師紛紛暢談在心協工作的點滴收穫和美好展望,其中廖志英老師提出了“德育導師制”,每週德育導師要和3~5位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悅,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讓我受益的是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的《青春飛揚,狂飆突進,驕傲自戀的00後》講座。耿教授今年已經67歲,可她卻是站在臺上講座,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不由得讓我們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了耿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熱的激情。耿教授主要講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高發期,詳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症狀、危害和可防控,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要早發現早治療,耽誤不得。國小階段是學生多動症的高發期,主要特徵表現為注意力缺失、多動、易衝動。耿教授還為我分享了許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籲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動態,經常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疾病症狀就要及時尋求藥物治療。最後耿教授以例項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只要配合治療,是可以治療的,如美國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就是多動症患者,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雖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們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參加此次培訓,聆聽了耿教授的精彩講座後,深深覺得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他們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中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明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懼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3

這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很有必要,也很在時。

如今的中國小校裡出現了諸多的教師心理和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下面談談我培訓後的心得體會。

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由於教師的工作壓力過大、各界對教師的角色期望過多過高、教師的自我定位過於完美、教師評價制度不夠完善乃至家庭負擔、同行人際關係以及其他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師或多或少地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的先期預兆。

由於受各種不良思潮影響和學習上的巨大壓力,使在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中學生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中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改變師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首先,我以為改變自己是當今教師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唯一選擇,因為學生的改變是教師的自我改變換來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育業績和身心健康的和諧統一,他們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童化了心靈、純化了心靈、美化了心靈,純潔高尚、幸福樂觀。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向我們提示了教師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質。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

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其次,作為教師“教書”和“育人”是我們的神聖職責。我們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學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發現學生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用過家長學校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4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認真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聽了主任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講座,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怎樣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讓我有了更明確的定位,也對今後的工作也有了足夠信心和力量。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現今的學校裡,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都要做過細的研討和分析,千方百計地做好每一次培訓。今年要開展教育敘事研究。要求培訓的學員,每人交一份作業或論文,主要是問題教師和問題學生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為學校心理諮詢室的建立做好基礎工作。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5

一、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對人永久性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給我們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意義維護好學生的自尊

首先班主任要有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在學生中間,或者指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區分不同學生心理狀況

從學習中來看,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裡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物件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國小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組織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

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對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我們做為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我覺得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我們也要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書就是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我們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的在健康教育上對學生產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