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2022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4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1

疫情防控是"一盤棋",防疫鏈條涉及各行業、各領域,既需要職能部門守土有責,也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衛生健康部門要發揮在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業主管作用,做好疫情監測、研判、報告和防控工作的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交通部門要做好必要的人員限流與人群疏導,尤其要嚴格把好進京關卡,切斷疫情輸入鏈條;公安機關依法嚴懲擾亂社會秩序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危害食品安全、哄抬價格。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越是春節臨近,越要高度警惕。多部門要慎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良好的個人習慣要保持:勤洗手、戴口罩、測溫掃碼、保持必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提高個人防護能力;非必要不出京、儘量在京過年;減少聚會與走動,限度降低聚集性風險。個人一旦出現特定症狀,要及時主動就醫,將風險隱患控制在未發之時。

防控疫情,嚴格落實四方責任應該始終如一地堅持。嚴格履行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整個社會防疫系統方能有效運轉,全力防禦疫情。相信,在高效嚴密的配合之下,疫情終將散去,往日的尋常生活,終將歸來。

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2

做好疫情防控,守護春節平安,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無論是返鄉過年,還是就地過年,都要自覺遵守當地防疫政策,主動配合社群防疫工作。同時,增強防範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儘量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堅持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衛生習慣,用"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實際行動,築牢保護自己、惠及他人的平安防線。

做好疫情防控,守護春節平安,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各地要在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上多下功夫,對來自不同風險區域的返鄉群眾,應精準劃定管控範圍、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給群眾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此外,還需"剛""柔"並濟,彰顯人文關懷。例如,廣西安排春節返鄉專列,上海發放留滬大禮包,江蘇現金補貼留蘇員工……這些惠民舉措,溫暖了歸心,留住了人心,也更好激發了群眾的防疫自覺性。

精準防控、平安過節,我們有底氣、有信心。經歷了去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各地應對疫情、管控風險的水平大幅提升,豐富的戰"疫"經驗,讓我們不再談虎色變。只要不懈怠、不惶恐,從容有序織密扎牢疫情防控網,就一定能讓人民群眾安心、放心、舒心過年。

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3

時間過得真快,一開始我還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的網課,馬上又要結束了。回看這一兩個月的網課時光,竟然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快樂和收穫。

在家上網課是跟在學校教室裡聽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不太一樣的,的不一樣是在家上網課時,我們都是獨自一人坐在家裡聽老師講課,而在教室聽課時是一班的同學彼此可以看見的坐在一起聽老師講課。本來我還非常擔心我一個人在上網課的時候開小差什麼的,沒想到上網課也有很多方法防止學生們上課開小差。我們上網課都會開視訊,老師可以通過視訊鏡頭看見我們在家的狀態,每次誰有一點點小動作,我們老師就發現了,雖然老師不能丟粉筆頭提醒,但老師在課上也會截圖或者語音提醒,所以我在家上網課也都非常的認真,生怕上課開小差或者沒聽進去課。

在家上網課有一點是我認為非常好的。我們每天的網課都是直播形式,但直播的視訊是可以回放的,誰有什麼沒聽懂的,都可以課後自己再去回聽,這樣就免除了總是要去找老師問問題的麻煩。現在特殊時期,要找老師問問題還是非常不方便的,既要等老師有空,還要一直線上跟老師文字溝通。有了視訊回放的功能,基本上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回看視訊琢磨清楚,再有什麼不懂得地方,在線上問老師或者同學也就沒有那麼麻煩了。

在家上網課的這些天,我也意識到了科技的發展和科技的發達。我們一個班的同學開啟視訊,只要老師開放網路許可權的話,我們的頭像都可以在老師的教學軟體上顯示出來。遇到老師在課上通過小遊戲的方式跟我們講課,我們都可以通過視訊頭像進行遊戲,還蠻有趣的。特別是有的老師是非常年輕的老師,講課的方式也非常年輕態,有時候老師會把我們上課偶爾開小差的同學視訊截圖做成表情包,在下了課之後發到群裡讓我們引以為戒,逗得我們又開心又不敢上課開小差了。

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在家上了一兩個月的網課。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經歷,雖然不希望以後再出現這麼嚴重的疫情,但這樣在家上網課的機會,我還想要擁有,這樣的話,我就又可以可著老師白天講課的視訊反覆學習了。

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4

“停課不停學,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疫情當前,你明白了嗎?”聽到這久別的聲音,見到那熟悉又和藹的臉龐,我激動地不由自主地喊到“樑老師好!樑老師要開直播了!”。這一切源於這個不尋常的假期,它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202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全國各地打響,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橫行肆虐,而且傳播速度極快,傳染力強。為了防止疫情的進一步傳播,我們必須響應國家的號召,宅在家裡。

疫情的嚴峻,阻斷了我們上學的路,開學不得不延期,但是並沒有阻斷我們學習的腳步——實驗中學的全體老師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開始謀劃“停課不停學”的網上教學方式,制定了網上課堂實施細則。對於網路授課,說起來雖不是新鮮事物,但對被疫情困在家裡、條件有限的老師們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他們的身份將有所改變,直播平臺將成為老師們又一個全新的講臺。

我最初聽到這個訊息時,特別的期待,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迴歸課堂,在特殊的日子裡和熟悉的老師同學們一起網上學習。在期待的同時,我還有一些擔心,擔心老師們能不能完成直播課程,這畢竟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都是第一接觸,老師們能否熟練運用呢,中途出現問題又怎麼解決呢?這一系列的擔心,更讓我想迫切走進直播課堂。

正月十七(2月10號),也是我們開學的日子,就這樣我們跟老師以特別的方式相遇了,開始新的學期。早讀過後,我就提早進入直播間,期待著我們可敬的直播老師。第一位主播是我們的樑老師,“同學們能聽到老師的聲音嗎?”“請同學們準備好學習資料,我們現在開始上課”,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非常激動,一下感覺迴歸了課堂,緊接著老師邀幾名同學連麥進行互動,一切就緒後我們的直播課堂正式上線。隨著課程的推進,我的擔心在縮減,老師的直播課程一切順利,接下來的直播課程都比較成功,徹底消除了我的擔心。

我們的各科老師為了將最好的課堂呈現給我們,這期間他們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如何選取直播平臺,如何下載軟體,怎麼建立班級群,又怎麼在網路上實施,這對於他們都是新的技術難題,需要一個個攻破。為了保證網課的效果,搭建老師和同學們溝通的平臺,我們各科老師不斷尋找方法,幾乎全家齊上陣,準備各種裝置,手機、電腦、耳機、話筒等,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呀。數學、物理兩位理科老師,因為學科的特殊性,她們找來自家白板做板書,課件、板書來回切換,直觀明瞭;英語歷史老師為了避免出現直播卡頓現象,她們都做好兩手準備,準備了微課、視訊短片做課堂補充;政治老師家裡沒有電腦,一開始在兩個手機上給我們上課;地理王老師遠在海南給我們上著直播課;生物老師做的PPT課件,美觀、生動,將自己家的綠蘿剪斷,做扦插實驗。還有我們的語文樑老師,每次上課前都送給同學們正能量的話語,以鼓勵同學們。“危機也是契機”,“老師期待著沒有溫度的螢幕上,展現的是你暖暖的笑臉”,樑老師用這些言語鼓勵同學們積極連麥發言,參與課堂,展現自己的風采。短短的.幾天,老師們由原來的生疏、緊張變得熟練、淡定,從課件展示,從連麥互動,直播課堂也能揮灑自如,精彩不斷,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非常感謝在網課背後默默付出的可敬的老師,在這場戰役中,老師同樣也是一道道美麗風景線。

停課不停學,不讓學習延期,不讓成長止步,在這個特別的時期,雖然是宅在家裡,但我們的學習緊張而有序,書房變成了課堂,這個假期變得更加充實。我們期待陰霾早日散去,早日與老師、校園重逢,相信在不久春暖花開時,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疫情期間的心得體會5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近兩日,北京保持了56天“零新增”的局面被打破,出現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全國範圍內再次敲響警鐘。我們必須認清新冠病毒並不會倏然而去的現實,防控工作稍有不慎,疫情的“火苗”就很可能會形成“燎原之勢”,捲土重來。為此,我們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必須打好宣傳教育、監督管理和檢測診斷這“三張牌”,抓牢防控工作的“三道防線”。

打好宣傳教育牌,築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思想防線。所謂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是指疫情完全消失,生產生活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而是指疫情有可能會長期存在,防控工作成為了一項長期化、生活化的重要任務。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部分群眾不重視疫情的潛在風險、部分幹部麻痺大意和鬆勁懈怠的現狀,我們必須通過報刊雜誌、電視網路、廣播喇叭等方式,在全社會範圍內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讓每個人認識到病毒的危險性與狡猾性,從而增強自我防護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少聚集”的`良好衛生習慣保持下去。

打好監督管理牌,築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責任防線。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緩和,但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和復工復產復學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我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為此,廣大黨員幹部要樹牢“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不斷踐行初心、勇擔使命,根據形勢的變化審時度勢、科學研判,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建立起社群、學校、企業常態化防控的科學體系,持續做好摸底排查、衛生消殺、保障供應等工作,堅持防控意識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動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打好檢測診斷牌,築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救治防線。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們黨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在常態化防控工作中,必須補齊醫療救治體系的短板,分類分級分層開展救治工作。對於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要通過專家會診和核酸檢測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基層社群與定點醫院雙方之間的有效銜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對於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要堅持“生命至上”的原則,集中呼吸、重症、感染、影像、中醫等多個醫療部門的力量,提供綜合化、個體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全力救治患者。以現代化、科學化的醫學隔離和醫療救治為兜底保障,限度地減輕疫情對廣大群眾生命安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