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1.03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

今天早上來到學校,學了《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第二節中學生的發展與教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關於關鍵期: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在研究鳥類的自然習性時發現,剛卵出的幼禽,如小雞、小鵝,會在出生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追逐自己的同類,若錯過了這段時間,便很難再學會此類行為或“印刻”自己的“母親”。他認為這個時間是幼禽認識並追隨母禽的關鍵期。後來,發展心理學家將動物的關鍵期概念引入兒童行為學習的研究領域,認為兒童心理的發展同樣存在關鍵期。這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較小甚至沒有影響。已有研究提出,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和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當然,兒童的行為學習與動物的完全依賴本能的學習不同,即使錯過了關鍵期,有的能力經過補償性學習仍有可能獲得,只是難度要大的多。所以,我們要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家寶寶快2歲了,從今天起我要把重點放在培養他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上,多問他是什麼?為什麼?培養他勤思考並善用語言表達的習慣,否則孩子可能只會養成傾聽的習慣了。

第三節中學生的人格的發展(一)人格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發展有不同的看法,這裡介紹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埃裡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給予嬰兒適當的、穩定的與不間斷的關切、照顧、哺育與撫摸,嬰兒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賴的地方,這種對人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是以後各個時期的基礎。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兒童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他們能力所及的事,鼓勵幼兒的獨立探索願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動自主的個性;反之,父母過分溺愛和保護或過分批評指責,就可能使兒童懷疑自己對自我和環境的控制能力,使之產生一種羞恥感。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於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家庭之外。兒童喜歡探索環境,承擔並學習掌握新的任務。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對兒童遇到的問題耐心聽取,細心回答,對兒童的建議給予適當的鼓勵或妥善的處理,則兒童不僅發展了主動性,還能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問題感到不耐煩或嘲笑兒童的活動,兒童就會對自己的活動產生內疚感。有時,當兒童的主動性產生衝突時,也有可能產生內疚感。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這個時期絕大多數兒童已進入學校,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所獲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帶來的師長的認可與讚許。如果兒童在學習、遊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並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於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

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行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在職業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或者他們根本無法在其中進行選擇,就會導致角色混亂。

我覺得孩子的培養方面,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擔當起培養孩子的責任。採取民主型的教養模式,因為民主型教養模式下培養出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於控制自己,喜歡交往,自我肯定。我們不能成為專制型的父母,更不能成為放縱型的父母。作為老師更要成為民主型的老師。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2

本學期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了《國小教育心理學概論》。我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援,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3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型別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互動作用,等等。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國小教育的物件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後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於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著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

個人收穫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為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4

伴隨我們每個人生命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東西有許許多多,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的層面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認為,最基本的、也是最長久的恐怕要數信任二字了。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信任二字顯得尤為重要。有了信任,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社會就會更加安寧和諧!信任,從精神層面上來說,應當成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1]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而第一項基本內容就是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可見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人與人之間始終存在著信任的危機,很大原因是人們群體心理的影響,[2]心理學家黎朋認為,群體是一種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組合;而麥獨孤則強調群體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緒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縱,缺乏自我意識。難怪現在報紙連篇累牘地呼籲要建立誠信社會。是高樓的林立還是鋼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蛻變還是金錢至上?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麼?信任,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力與水平、誠信與忠誠的認知;信任,也是一種自信,是對人鑑別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種責任的委託或託付。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更是學習工作的原動力所在!

古往今來,一個人得到信任,就會充滿信心,從而激發內在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就會充滿陽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應有的信任就會讓人陷入迷茫無助、就會在十字路中徘徊、就會走向平淡,甚至會走向對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無論在父母和子女,還是朋友或是戀人之間,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與毀壞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總是被“懷疑”所困擾,那麼你應該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幾點:

說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礎的一步就是:你說過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沒有去做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都可能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日積月累,那麼信任的基礎就崩潰了。

不要說謊:聽起來容易?不一定。想想你為了朋友,愛人,甚至是父母而說的一些善意的謊言。有時候如果你講真話,雖然真相可能並不令人愉快,你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們也會欣賞你的坦誠。

主動提供資訊:當一些問題很模糊時,主動把資訊講給對方,證明自己沒有

什麼隱瞞。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每天有很大的壓力,處理著所有的檔案,但是我們雙方簽署了協議,他說明天就會寄出。” 你說的沒有什麼兩樣—和律師的進展不錯—但是通過主動提供一些資訊,你可以證明自己沒有什麼隱瞞。

不要遺漏重要的細節:不要遺漏細節的原因是,你很難與遺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們會開始注意到你所說的話中的矛盾,並且會認為你是個說謊者—即使你只是遺漏了一點點。

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你沒必要強迫自己放棄最切身的感受和隱私,只為贏得別人的信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但是贏得信任的關鍵是把握好隱私和祕密的界限。現代生活中人們之間缺少溝通,“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動與人溝通。[3]社會心理學家紐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驅力、不平衡或趨向平衡的壓力之外,資訊對個體態度的改變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他強調了溝通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題是:當兩個個體彼此主動感知並對第三者建立某種關係時,就會產生對第三者指向的趨同意向,並且假設,這種趨同意向會隨著人際溝通的發展而加強。因此,如果兩個人或群體成員對某一客體的指向產生差別,就會引起個體的不協調感,進而導致溝通頻率的變化。所以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不要掩飾真相:“不要說謊”也可以引申為“不掩飾真相”。有時候為了維護自尊,將事實換一種說法,變成更加好聽的說辭,這好像看起來沒有什麼害處。 例如,一個人不承認他自己破產了,而是對別人說他的信用卡丟失了。信用卡的丟失可能沒什麼害處,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對方覺察到你說的是謊言,就會破壞信任。說出真相,不要介意代價。

保守別人的祕密:不要說別人的閒話,撥弄是非。不要洩露別人的祕密。如果你確實撒謊了,就要承認,有時候說謊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儘早的承認你的謊言,解釋你的動機。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認,否則就成了另一個謊言了。 當然信任是有底線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於誠信的基礎,信任是基於對對方瞭解的現實,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間在彼此深入瞭解的基礎上內心感應!長久的相互誠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礎! 但願人與人之間多些真誠,少些欺詐;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5

本學期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對於奧蘇貝爾的學習動機理論很是有感觸。1968年,奧蘇貝爾發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學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這本書中,奧蘇貝爾深入系統地探討了課堂中的有意義的文化知識學習的型別,不同型別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及其條件,對人類以言語符號為媒介的有意義學習,保持和遷移的心理機制及制約因素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形成了他的“有意義言語學習論”。

奧蘇貝爾對傳統的學習理論持批評的態度。他認為,這些學習理論並不探討在課堂裡發生的學習,而只是根據實驗室裡的學習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來,“一種真正實在的、科學的學習理論主要關注在學校裡或類似的學習環境中所發生的各種複雜的、有意義的言語學習。並對影響這種學習的各種因素予以相當的重視。(Ausubel,1967)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是他對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來,學生的學習,如果要有價值的話,應該儘可能地有意義。為此,他仔細區分了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之間的關係,具體如下:

教學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的,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的方法。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包括了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奧蘇貝爾繼承了傳統的接受學習理論,並在歷史上首次將之作為與發現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方式加以積極倡導並進行系統的心理學研究。

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教師呈現的材料來掌握現成的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與發現學習相對。在接受學習中,所學東西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確定的方式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學生無需進行任何獨立發現,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師呈現給他的材料,例如一組無意義的音節、一首詩、一條定理加以內化和組織,以納入到已形成的認知結構當中,以便在將來的某一個時期可以運用它或把它再現出來。這裡所說的內化是指將新的學習內容通過整合貯藏入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

接受學習不同於機械學習。接受學習是與發現學習相對的,是指學生將學習材料作為定論性的知識加以接受、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而不重複人類發現、形成有關知識的過程。機械學習則是與有意義學習(通過理解而進行的學習)相對應的,他指不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接受學習可能有意義的,從而成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也有可能是機械的,從而成為機械的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也不同於被動學習。被動學習是與主動學習相對的,他是指學生由於缺乏學習的需要、動機、興趣或者必要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等原因,因而不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或者不積極主動的把自己的學習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學習內容,而滿足於那些含糊的、膚淺的、似是而非的觀念。接受學習可能是主動的,也有可能是被動的,他與主動、被動學習都沒有必然的聯絡。

發現學習

奧蘇貝爾對發現學習的解釋不同於布魯納。他認為,發現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不是以定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的,而是要求學生在把最終結果併入認知結構之前,先要從事某些心理活動,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排列、重新組織或轉換。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是要學生通過參與探究活動發現基本的原理或規則,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除此之外,奧蘇貝爾認為,發現學習還涉及其他三種學習型別:運用、問題解決、創造。這三種學習是有層次的。

奧蘇貝爾認為,“運用”是指把已知命題直接轉換到類似的新情境中去,有點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講的“練習”。“問題解決”是學生無法把已知命題直接轉換到新情境中去,學生必須通過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轉換前後有序。學生已有的知識可能是與問題解決辦法有關的,但需經過多次轉換,而非直接運用或練習所能解決的。“創造”是能把認知結構中各種彼此關係很遙遠的觀念用來解決新問題,而且,認知結構中哪些命題與該問題有關,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種轉換的規則,也是不明顯的。在奧蘇貝爾看來,“創造”的定義是指能產生某種新的產品,或者對學生來說是新的,或者在人類認識意義上來說是新的,都應該被視為創造性行為。當然,只有能產生後一種新產品的人,才能被認為是具有創造性的人。而且,創造性行為本身,應表現出一定的綜合水平,即能夠把各種要素綜合在一起,形成新產品,這種綜合水平應超過問題解決中所需要的水平

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奧蘇貝爾根據知識學習過程的不同性質,又將學習分為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意義學習是指語言文字或符號所表述的新知識能夠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舊知識建立一種實質的和非人為的聯絡。以下兩個先決條件是劃分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的標準: (1)學習者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把新學的材料同他已瞭解的知識建立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絡的意向。

(2)學習任務對於學習者具有潛在意義,即學習的任務能夠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礎上同構聯絡起來。明確了意義學習的先決條件,就不難對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做出明確地區分。以無意義音節的學習來說,由於學習者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有關觀念,無意義音節不能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聯絡,因此,在學習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誦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種逐字逐句的聯絡,因而是機械的學習。有時人們為了便於記億,往往把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種意義,但這種意義的賦予是人為的或任意的聯絡,因而也屬於機械學習。

當然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奧蘇貝爾認為,“這兩種學習僅是處在一個連續體的兩個極端”。“概念、命題和原理的學習是意義學習,而符號學習便具有某種機械學習的逐字逐句的性質”。有時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也會同時發生,例如,學生通過背誦來學習一首古詩或學習乘法口訣就是這種情況。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6

在假期中,我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 人們都說班主任是“行走在學生心尖上”的人,而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明確如何才能在學生的心尖上行走好。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物件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四個模組,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並且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我們的教育物件是國小生,教師要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和主觀價值取向的前提下進行教學。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深了對國小生心理的熟悉,主要有以下收穫:

一.瞭解學生心理是進行教學的前提

我們的學生年齡是六到十三四歲,心智不成熟,敏感,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因此在學校、班級中我們首先要使學生感覺到安全,讓他感覺在這個班集體中自己是安心的,是溫暖的。這樣才能往下進行教學活動。此外,這個時期,他們敏感,多疑,既喜歡別出心裁、標新產異,強烈體現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觀、辯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易走極端,有時還有些偏激,缺乏變通性。其實,他們的需求不只侷限於課堂和教材,他們興趣廣泛,關心時事、體育、科技等,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是他們有時盲目追趕潮流,愛鑽牛角尖,常常因為歌星、影星、球星等爭得不可開交。我們看待學生就像對著一顆鑽石,切割好的鑽石有五十八個面,我們平時根本注意不到它有這麼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澤,這正是我們應該反思的,要以欣賞鑽石的心態去看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作為教師,對於個性偏激、學習上不思進取的學生,只是一味的批評,對他們發怒是不能使他們轉變的。教育學生沒有萬能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們瞭解學生的心理,採用適合的方法,去踐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最終助長學生的優勢,矯正學生的不足。

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學習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生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系統科學知識為任務。所以我們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會學生正確答案是什麼。還是教會他們怎樣思考出問題的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元號中的資訊,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 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絡起來,嘗試著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學生要掌握新知識,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使新舊知識發生意義聯絡。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找出新舊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使新知識同已有的知識結構融為一體,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通過主動學習,拓寬知識面,在興趣中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人們常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知識發展非常快,這意味著不學習新知識一定會落伍,所以學生應不斷“重新整理自我”,以適應新形勢。學會學習是現代人個體發展的關鍵,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真實的愛有助於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託期望,並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四、遺忘的規律的啟示

記憶的加工過程有三個不同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來自環境的資訊首先到達感覺記憶系統,這時的資訊如果被注意則進入短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的資訊經過複習便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從理論上講,資訊是可以在長時記憶系統中永久貯存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常常體驗到知識的遺忘。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時間內遺忘很快,以後逐步緩慢。瞭解了遺忘的規律,科學複習和有效記憶尤其重要。我們帶領學生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進行回憶,進行反覆閱讀相結合,採用記筆記等方法,實現記憶恢復,戰勝遺忘。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所以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更加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7

作為一名剛剛踏進教育行業青年教師,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所以參加培訓時,我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結果可謂是是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瞭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學業,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一般擔負著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所以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高等教育,社會的難以發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社會的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同時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薰陶學生的道德品質,並影響學生的世界觀、教育觀和價值觀。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相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點。所以我們對大學生教學應該採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這裡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動因和心理傾向。然後明確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內驅力、誘因和目的。最後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

(1)加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成敗歸因,學生無論在成功還是失敗之後,可以對原因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錯誤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2)正確合理使用獎懲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主觀判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後,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會更願意進行學習和探索;

(4)鼓勵學生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實現新舊知識的搭接和轉換,減少遺忘。

在高等教育中,與學生相輔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在高校中扮演著多樣的社會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這些角色,不僅關係到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對高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的發展和學生培養質量。高校教師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師職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當前社會中,高校教師面臨著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使得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難以維護,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出現多起高校教師跳樓自殺的事件,這將我們的視角引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有:職業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礙和角色衝突。一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支援系統缺乏有力的支援、工作和教育變革的現實壓力、經濟壓力和教師的個人因素等。對於上述問題以及成因,提出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

(1)有關部門要關心和維護高校教師的合法權利;

(2)建立和完善對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援系統;

(3)學校應該加強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給教師定任務;

(4)教師個人方面應該採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宣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出現問題時要積極求助,積極應對。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學習,有助於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8

我很感謝校領導能夠為我們青年教師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雖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學經歷,但我在教學常規和教學方法技巧等問題上,還是有很多欠缺之處,所以我迫切需要學習和提高。慶幸的是,領導們對我們新來的老師非常關心,從實際出發,從細微處出發,針對具體問題,精心安排了這次培訓,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新教師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這一良好的學習機會,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郭校長等多位領導精心準備了這次培訓的內容,新教師培訓心得從各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指導,尤其在職業道德素養方面。郭校長提出:新教師要儘快做到“入格”,適應學校的工作環境,端正態度,以積極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學習。這點我感受頗深:到現在為止我在談固國小這個大集體裡工作學習快一年了,剛踏入這個集體,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對新的生活、新的環境、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觸,這種心理很快離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力量。每位領導、每位老師都是那麼的愛崗敬業,愛校愛教愛生,都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責,他們的這種責任心給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就暗下決心一定儘快轉變自己的角色,適應新的環境,融入到這個大集體中,踏下心來紮紮實實地工作,為我們的大集體增光,也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添彩。

這次培訓像一陣及時雨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新調入上崗教師培訓心得和動力,而且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一是鼓勵我要趕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等;

二是鼓勵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的那種生活態度;

三是鼓勵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

四是鼓勵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做教學的佼佼者,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對新的開始,我想我會努力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讓自己充滿師愛,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談固國小這片沃土上不斷髮揮自己的光和熱。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9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我很榮幸地成為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學校為了使我們新教師儘快適應大學的教學工作,特地對我們進行了崗前培訓。通過此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非師範專業畢業的教師,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自己覺得雖然本專業理論的掌握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但在運用教學方法、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過這次崗前培訓,學習了高等教育心理學,彌補了我的不足,專業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對以後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現將此次心得作一個總結:

“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身上肩負著很多崇高而艱鉅的職責。對於“好教師”的理解,人各有異,我作為一名初次參加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新教師,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這種複雜的心情來自於對實現職業理想的欣喜,同時還包含著對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的擔憂。在培訓中,深刻掌握認知學生心理,瞭解學生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捫心自問,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愛學生、負責任、認真對待工作這幾點,於是,懸著的心中有了一絲坦然,相信通過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一般都在20歲左右,此時他們的心理髮展已經接近成熟,因此對於教師來說了解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特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並且在實際觀察中,他們能夠從一定的目的出發,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大學抽象深奧的內容和較高的學校標準,促使大學生的邏輯記憶力高度發展,他們記憶是在充分理解所學材料的意義和實質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並能深入分析所學內容,還能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因此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找到教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對於現代大學生來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多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新的教學思路及新的理念,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進而結合課本內容,而不僅是枯燥的理論教學,把握學生學習心理,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在教學上,應該懂得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崗前培訓在使我獲得成長和進步的同時,也使我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還很多,因此,我會一如既往地虛心向資深教師求教,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加強學習和自我修養,使自己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等學校教師。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0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整個的教育心理學做了幾個部份和階段來講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身心發展學習理論

二、教育心理學的實踐:個別差異的探討教學過程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未來的走向:「教育心理學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物件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個建議。因為作者認為,現在一般人對於教育心理學總是認為他是心理學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強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學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產生的,而非由心理學中分化出來的」,所以作者在此強調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認為教育的物件是人(學生),是整個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區域性人,故整個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與主觀價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進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個方向為「本土化」。作者認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而無「最好的方法」,因此,對於教學物件都是本地的學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學時,應該以最適合本地學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這種論點在其他的書中我都沒見過,算是一種創新的寫法,然此種寫法對於未來從事於中學教師的我們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建議。因此,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寫法和內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物件—「人」為出發點,來探討一個人的發展,這種寫法讓我真正的瞭解到我們所教學的物件的'本質和成長曆程,這對於日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檢討上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尤其作者在第四章還提到社會發展和教育的關係。這是在其他書本中很少提到的。我們在探討學校教育時,一般都只考慮到校園的行政、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往往都忽略了社會這個「大學校」對教育所造成的衝擊。在書中作者也論及到這點,讓我體會到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作者接著便進入教學的主題,開始探討一個學習理論和原理。在這裡清楚的介紹各種理論以及其應用,讓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種理論的定義和範疇。這對於我們未來的教學分析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最後,整本書以實踐作一個結尾。在實踐部份,作者先從瞭解個人差異開始進而指導大家如何去設計教學過程。在一般書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討智力因素和教學上的關係,鮮少探討非智力因素和教學的關係,然而在此書中,作者以一個章節來點出一些較重要的因素,讓我覺的較一般書特別的不一樣。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顯淺易懂,很適合剛接觸教育領域的學生。尤其他在寫書時,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來綜合介紹整個概念。另外整個的寫作層次由最基本的「人」開始,接著介紹理論,進而以實踐結束整本書,讓人讀起來覺的非常的連貫。雖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對這本書的感覺相當的好,對於往後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1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資訊、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2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物件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四個模組,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元號中的資訊,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絡起來,嘗試著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假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3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介於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高校教育中,大學教師往往表現為社會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勞動中抱有什麼樣的勞動態度,表現出怎樣的道德修為,直接薰陶著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著正在成長著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們正處於青春期,相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認知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大部分。大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等方面。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並且在實際觀察中,他們能夠從一定的目的出發,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大學抽象深奧的內容和較高的學習標準,促使大學生的邏輯記憶力高度發展,他們的記憶是在充分理解所學材料的意義和實質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並能深入分析所學內容,還能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多、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的想象處在由理想轉為現實的關鍵期,並能根據要求和需要朝著一定的目標進行想象,想象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且創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學生社會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情緒、情感,意志、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大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進一步成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社會實踐領域的擴大等,從而產生了許多新需要,伴隨著這些新需要的是否滿足,大學生的情緒、情感表現出新的特點:首先,他們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產生了大量的、新的、較強烈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們對需要的認識和評價尚不完善,對情緒的控制力還不強,會出現時而情緒高漲,時而自暴自棄,時而平靜、時而激動,時而外顯、時而內隱。其次,進入高校後,他們在逐漸產生更廣泛的需要,如自我實現的需要、渴求知識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和愛情的需要等等,這些需要的滿足與否,使得他們出現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階情感體驗。大學生意志發展的特點體現在雖然自覺性有所提高,但還存在惰性;雖然理智成分增加但還缺乏自制力;雖然勇敢但缺乏毅力;雖然獨立性明顯提高但仍存在依賴性;雖然果斷性增強但仍帶有衝動型。總的來說,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學階段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確立和穩定的關鍵時期,在大學低年級階段是人生觀初步確立、不穩定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一方面喜歡更多地從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來衡量和評價所從事的活動和接觸的事件,併為此展開激烈的討論,另一方面他們的人生觀基本上是從感性體驗中得來的,外界環境和人際交往發生變化時,他們對生活的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到了大學高年級階段,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真正確立和穩定的關鍵時期,從思維發展水平看,因為這個時期他們的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不僅能對科學知識進行抽象的概括,而且能對複雜的社會生活進行概括的認識,對社會和人生問題也力圖進行深入本質的哲理的思考;從自我意識水平看,他們已經能夠經常地進行自我評價,對自我的生活意義進行反思;從社會性需要的發展水平看,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等的需求。

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通過此次課程的學習,我也有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終身學習,不斷創新

“終身學習”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當今高新技術發展飛速,在醫學領域,知識的更新亦是日新月異。這就提醒我們必須時刻充飢,保持學習。同時,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汲取他人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將新法與舊法進行比較、更新,保持創新精神,不落伍!

二、師生角色互換

今後工作中,我們老師可以經常以換位思考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學習。在教學上,應該懂得將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授課方式是否吸引人、重點是否突出、學生接受程度如何、今後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應用性、甚至老師的肢體動作、語音語調、脾氣等等都可以換位體會和思考。

三、注重臨床教學知識積累

對於我們醫學類專業而言,理論與臨床聯絡尤為重要。我們平時在醫院工作時,就需要不斷加強臨床與理論知識的雙重學習。而且在工作中需要注重特殊病例、疑難病例影象和臨床資料的積累,以備今後教學中作為典型案例分析、講解。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關懷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是敏感的,他們剛剛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外出求學。我們老師也要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當師生關係成為一種良好的朋友關係,你的教學工作也將取得一半的成功吧!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葉豔豔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4

在教學之餘,我讀了一本對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本想為考試而學,沒想到學後深有體會。書中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全冊共十二章,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必備。當今,教育心理學教學非常倡導,課本中闡述當今學生的健康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德育與心育的培養非常重要。

素質教育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據自己的學習可以瞭解到: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於持續的激起狀態。

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教學要有深的文化底蘊,作為教師更應博覽群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閱讀一些教育書籍,使之成為我教學的方向標。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15

上週五的時候,同事說,下週有我來代表語文組來彙報學習心得,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心得體會。沒怎麼想,就答應了。可是沒想到答應好答應,真地做起來還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當年劃的句子整理出來。可是整理一會兒就不行了。當時劃了八百條,那整理起來不就麻煩大了。而時間又極其有限。決定整理到第六章。結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經是週二了。湛老師說,週四必須東西要出來。因為週日出去的緣故,週二上了六節課。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幾條就睡了。週四要去聽課,也就是青浦講座,所以週四的課掉到了週三,又是六節課。但是資料還是沒出來,可是自己身體吃不消,於是從十一點左右開始睡,睡到十二點,起床,工作到四點。把摘錄做完了。其間老婆打電話來,對私自買躺椅表示了憤怒。

週四上午兩節課。第三節上完之後,扒了幾口菜,就和同事們往人民廣場趕,可是還是遲到了十分鐘。回到上海五點半,回到家將近七點。放鬆了一會兒,決定先睡覺。寫完隨筆,睡到一點,然後起來寫發言稿。一直寫到六點。趕到學校給孩子們放三國,自己接著寫。第一節課沒有寫,沒電腦。下面三節課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終於稿子寫好。說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發現第五章是整理不出來了。吃完午飯,抓緊搞ppt,結果搞到第一節結束才勉強趕出來。人已經疲憊不堪,自己稿子上寫得什麼東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緊再看兩遍。兩點三刻下去,結果教室裡一片狼藉。管理人員不知道在哪裡。

我講了半個小時不到一點。只講了預設的一半左右。只講了一個詞,學習。實話實說,下面聽懂的絕對不超過五個人,其中還包括華師大的倆個專家。同志們沒有興趣,我說的又是一大堆術語。同志們給面子,不出聲。可是我實在是看不到互動的感覺。後來教授又作了一個簡單的點評。

自己感覺還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當於複習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評論,根本就沒聽,也沒興趣評。就當自己痛快嘴吧。

講完了,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頓時輕鬆了很多。今天晚上看電視,看小說,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