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精華】師德學習心得體會模板錦集七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5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德學習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師德學習心得體會模板錦集七篇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可見師德師風對於教師而言是多麼重要。對於師德師風問題,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有些同志也說過: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自覺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努力做到敬業律己,以德育人。

一、敬業愛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教育者先愛教育。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影響活動,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立志從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給黨的教育事業。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在中國教育事業發生重大變革的新時期,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重視加強各方面的學習。首先要不斷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瞭解國際國內形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其次要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業務學習。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 愛是教育的別名,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專門勞動者。如何對待所培養的物件,千百年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種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就是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熱愛學生,就是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不歧視體罰學生;關心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嚴格要求學生,積極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保護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與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熱愛學生、教育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於寬容學生。傳統師德也講教育之愛,但今天的教師關懷不再是單向的,不是一廂情願,更不是強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負責任的,是彼此能感受的。在今天,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由於社會變遷、生活和家庭的原因處於不利地位的學生,更要倍加關愛,給予尊重,善於寬容。因為寬容是對被教育者的愛護、信任,它體現了關懷精神,同時也是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的具體表現。寬容意識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如果沒有了寬容意識,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愛學生和被學生所愛的好老師。大凡威信高,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無不具有博大的胸懷和寬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狹窄、沒有寬容精神、缺乏愛心的人,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因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對那些有過失的或者是調皮的學生進行教育要理智、冷靜,學會熱 問題冷處理,尊重人格,既要嚴格要求,對學生認真負責,又不要感情用事,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和寬容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行為示範,為人師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具有示範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和強調教師要為人師表。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現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在教育的歷史發展中,為人師表已成為對教師最起碼的道德要求,當前,由於市場經濟的轉型導致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變化,使得教師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的權利、他的生存的必要條件和他應當承當的道德責任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平等的競爭、金錢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與教師內心應當遵從的操守之間往往發生衝突,導致個別教師不注意師尊,行為不檢點,職業道德滑坡,不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學生中都造成不良的影響。

要糾正這些不良現象,教師不僅需要言傳,而且需要身教。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更應該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作淨化社會風氣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教師本身就是一塊豐富的教育資源,所以,教師應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 老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承擔著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艱鉅任務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學校組織開展了師德師風學習與整頓的活動。通過這次學習師德師風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下面我將自我反思總結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嚴格要求自己,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始終堅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方面,對學生我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通過這次學習我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1、不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表面,屏棄“師道尊嚴”更多的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

2、克服心理失衡,避免偏激行為,如訓斥學生,向學生髮火,體罰或變相體罰。

3、注意“尊師愛生”師生關係的定位,作為教師應重點關注“愛生”的一面,愛護學生,平等待人,尤其對差生,更應給予較多的關懷。

4、放下架子,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來影響、感化學生,平等交流,善於包容學生的缺點,因材施教,讓學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

5、以誠相待,交換心理,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善於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6、言傳身教相結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舉止文雅。善於通過多種渠道、方式,靈活地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地達到教育目標。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聽了李曉凡老師《走進心靈,師德無痕》的學習報告,感觸很深,心靈震撼,受益匪淺!從20xx年9月踏上工作崗位開始,我就教一年級。自孩子們入學第一天到期末考試結束,這其間的每時每刻,我都在消耗我的智力和體能,透支我的生命,國小教育靠的是經驗和耐心,而我也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孩子,沒有經驗,不過好在還有耐心;國小一年級班主任的細節管理及對孩子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我而言一片空白,我摸著石頭過河,坎坎坷坷,一路走來,驀然回首,我發現,我長大了,成熟了,捫心自問,對得起了領導的青睞、家長的重託、孩子們的未來。

但是其實每份工作都是這樣,每天我們要面對太多瑣碎的“雞毛蒜皮”,在疲憊和無奈中,把“選擇我愛的,愛我所選擇”的誓言早已拋之九霄雲外;每次走在路上,我都會觀察路上的行人。他們被工作所累,絕大多數都滿身疲憊,他們臉上沒有微笑,他們眼神遊離而空洞,當時我想了很多,在很多事情上,沒有是非對錯的衡量標準。回想我的事業卻不行,教師這一職業太特殊也太重要,特殊到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要與之接觸,特殊到它要肩負一個民族的大業,所以我們不能有半點的馬虎與懈怠,在“光榮”、“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蠟燭”這些過時的土氣的名銜下,至少我們要從心底產生一份美好與崇高!

雖然辛苦、雖然疲憊、雖然委屈、雖然平凡,我還是能體味到那來自心底的幸福,不管它一時被多少迷霧覆蓋,不管它失意多久,當被真、被善、被愛、被良知喚醒時,它依然會衝破雲霧,來感染心田那一方淨土,來充盈大腦,來溫暖學生和社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快樂原本如此簡單,幸福就在這裡。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4

“身正為師,德高為範”記得這是我在走進“衢州師範”學習第一課中,聽到老校長當是語重心長地送給我們這些早被定格在“師”者範疇的學生的話。這也讓我異樣地感到自己將來做人做事的準則與普通人不一般。我想,這應算是我在師德學習的第一課吧。也許因為這是第一課,所以他給我的印象也就不一般地深刻了吧!無論如何,我明白了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德行的標準比一般人要高些,平時也就得要多注意些。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說,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特別是國小生,平時在家都是父母監護,在學校視老師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所以,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一個教師只有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

工作十多年了,幾乎跨進了“老教師”的範疇,如今學習“龍遊縣師德規範”,看著那些條條列列,他讓我再一次明白了,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的師德要細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給龍遊的人民一個“好樣”,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龍遊人民教師。說實在的,“細節決定成功”,今天這裡“細節評定德分”,學習仔細了,行動仔細了,師德也就不會差哪兒了!

而工作中,德的基石,我認為最重要的還在一個字“愛”!愛我們的學生,自然就會在學生心中樹走我們的師德。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教師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當然情緒也會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更何況處於幼稚的學生中間,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問題和煩惱,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勃然大怒,乃至過激行為。

為此,我就有必要常提醒自己做到“寬容”、“耐心”和“自控”。

我必須經常提醒自己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上提高修養的自覺性,應著眼於自己思想的轉化,把道德規範、原則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繼而表現為自己一貫的道德行為。這樣,師德才會在我的心中。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一、高尚師德是成就教育事業的基石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作為教師基本上都知道教師道德,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把道德規範、準則內化,因此,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

二、提高專業技能是教師工作質量的必備條件

學高為師,學是師之骨。我們常問: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教師?我認為,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高師能的人。

終身學習的楷模。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徵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並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終身學習者不是一個盲目的學習者,知識傳播渠道和資訊量的劇增,使教師受到來自四面八方資訊的“狂轟濫炸”。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選擇力,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示範者,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

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方面,不是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自學的習慣。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並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確難住了很多人,“為什麼做教師?”以前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可能真的應驗了那句話,成功總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骨幹教師,可以用六個字總結“生活、生存、熱愛”當你只是為了生活,那麼你是根本沒有責任心的人;當你為了生存,那麼你有了部分責任心;但當你熱愛時,你才算是個合格的教師。如果只有熱愛也只能得到六十分,要想使自己的分數進步,首先要做到尊重、關心人的尊嚴感;其次,要做到一個不輕言放棄的老師,用愛與尊重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的心靈。

教師是神聖的,在神聖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終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師的一句話可以造就一個孩子。相反,也會毀了一個孩子。對於錢惠仙教授我是無比敬佩的。在聽報告前我對此人的感覺只是個淵博的學者,但當她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憾事說出來,並附以激盪的情感,我的內心受到了震顫。但凡見過或聽過的文人、仕士都是風光偉績,很少聽到悔事,就算是有也只是蜻蜓點水,而錢教授的三顆心讓我們發自深醒。第一顆心:永葆進取心,一個人不進步則後退,只有不斷進步才能成長。第二顆心:樹立自信心,如果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那麼也只能跟在別人後面,永遠走不出自己的天。第三顆心:增強責任心:如果一個人連責任心都沒有,那麼他還會有什麼呢

但是,我們有的老師,卻沒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例如,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從七年級開始接了一個班,班中有一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即使老師點名,她也不發言,已經到了八年級第二個學期了,她還是如此,有一天,老師為了讓她發言,就想出一絕招。老師首先叫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而這位學生站起來,可是頭是低下的。老師說:“請你抬起頭來,往前看,看見了什麼?”這位學生輕輕地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什麼?”“你再仔細看,看見了什麼?”學生還是搖搖頭,老師就指著黑板問:“這是什麼?”“哦,這是黑板,”“對,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樣黑!”老師回答說。老師從他的出發點來說,他是為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可是,一句話,不僅傷害了那位學生,而且,傷害了全班學生的自尊心。

傳統的“仁義”,謙愛”思想是可以引導著師生關係的優化的。倡導"仁義"的孔子始終以“仁”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愛”——愛天下的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當然應該時時事事以君子的標準作為自己行為準則,追求一種由感情構建的永久性關係;而並非由物質利益粘合的臨時性關係。《呂氏春秋》認為,“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 “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

作為一名教師最本質的是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絡,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可以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

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 ;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視的學生越會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舉動,做不出正面的積極的舉動就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愛莫大於心死。”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魏書生說過:“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於學生討論人生理想的過程中,明顯是贊同曾皙的——“吾與點耳”,但是他自始至終都在關注另外的三個弟子,只是用比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結論,呼喚學生的思考、鑑別。“誨人不倦,可以為師矣!” 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道德提高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前人給我們留下的都是經過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親身經歷而編寫的一份寶典,讓我們這些教育界的新兵去消化、去吸收,最終成為展現我們自己的一門“藝術”。在這個與時俱進的年代,我們作為新一代教師不會辜負長者、前輩們對我們年輕人的希望,我們一定會成功。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

新《規範》對教師既有底線的要求,又有較高的標準。通過對新《規範》的學習,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的分量,也使我充分認識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重擔。

從教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通過這幾年的工作、學習,我認為師德至少有三個層次,首先有愛,然後是德,最後是師德。

愛究竟要愛什麼?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愛崗敬業,愛學生,這也是新《規範》中提到的兩條。不愛教師這個職業是很難有教師特有的那種奉獻精神的,而愛學生更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這次新《規範》也明確規定“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又要學會寬容,嚴是一種愛,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仁慈。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應該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的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其次是德,也就是品德,換一句說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因為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但是我覺得為人師者光有人格還不夠,我們師範學校大多有一句校訓: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光身正是不夠的,身為人師無學既是無德!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所以作為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甚至終身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專業性的教師。正如我們的先哲孔子所說“學不厭,教不倦。”這也是新《規範》中對教師提出的一個較高標準,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走向終身發展的基本原則,教師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與此。”

以上是我學習了新師德規範後的一些粗淺體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以易經裡的兩句話自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用德行修業,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