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小班主任每月份工作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6.26K)

這個月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有了個更深的體會,學生的每一個習慣養成並非容易的事,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不斷的去重複錯誤和改正,國小班主任四月份工作心得體會

國小班主任每月份工作心得體會

一、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是通過培養堅強的班級領導核心,組織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進行的。不僅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還要注意班幹部的責任心和主動性。這一學期我班的班幹部工作是有了一定的進展,不要表現於知道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怎麼做和什麼時間做等,但有時時常需要老師的提醒,工作還缺乏主動性,對於有些事情還停留於馬馬虎虎的水平,缺乏一定的責任心,在接下去的這段時間內要提升班幹部相關方面的能力培養。

二、班主任要做好相應的本職工作

班主任是教師隊伍裡的排頭兵,所以這種愛在班主任身上體現的最為突出。作為班主任於其他工作最本質的區別是工作物件是我們可愛的學生,所以要想做好本職工作首先必要的事善於研究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和相應的行為習慣,有關注於學生的每個細節。這個月我更留心了每個學生的外貌、衣著、上下課行為等,教師的愛應該像母親般細膩,像戰士對祖國一樣忠誠。列·尼·托爾斯泰認為:"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麼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學生具有父母一樣的愛,那麼,他要比一個讀過許多書但不熱愛教育事業又不熱愛兒童的教師好。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的愛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愛,它是一種天性和修養的結晶,它是道德與人格的統一,它要求教師具有獻身於教育的遠大理想,它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熱愛真理的精神。

三、小結經驗

經過這一個月的.努力我們班在兩個方面取得了進步:

1、上週從常規兩項評比中進步到三項,解決了學生在做眼保健操時的紀律題,培養了學生自主做眼保健操的習慣,主要是通過前兩個星期每次眼保健操都過去隨時監督,強化學生聽到"閉眼"時就要主動閉上眼睛,強調閉眼的重要性,同時也請檢查的學生記錄下不認真的名單並作出相應的批評措施。

2、衛生情況。突擊衛生檢查別檢查到的紙張數在逐漸減少,教室相比前段時間乾淨了許多,主要是在衛生方面在班級裡設定了兩個學生(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每節課下課後檢查每個學生座位旁的紙張數並做好相應的記錄,老師前期要不斷提醒同時並叫學生之間相互提醒,管好我們班的衛生情況。對於記錄的情況分別作出相應的表揚和批評,不斷強化正確的衛生習慣。

3、班班會課上,對比學校裡的三項檢查多了一項佩戴,看誰能得四項,不斷表揚,以樹立這確的班級行為習慣。

一、消防防火類

1、基本要求:國小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帶火柴或打火機等火種;二是不得隨意點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處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場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許將點燃的鞭炮亂扔。在火災現場,國小生等未成年人要堅持先逃生的原則。

2、火災的處理辦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張,應根據火情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迅速將鍋蓋緊緊蓋上,使鍋裡的油火因缺氧而熄滅,不可用水撲救。

房間內起火時,不能輕易開啟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形成大面積火災。

紙張、木頭或布起火時,可用水來撲救,而電器、汽油、酒精、食用油著火時,則用土、沙泥、乾粉滅火器等滅火。

若火勢已大,必須立即報火警。被火圍困時,應視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法脫離險境。如俯下身體,用溼布捂鼻。

3、發生火災應如何報警?

如果發現火災發生,最重要的是報警,這樣才能及時撲救,控制火勢,減輕火災造成損失。火警電話的號碼是 119。這個號碼應當牢記,在全國任何地區,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火警的電話號碼都是一樣的。格根據這個號碼,每年的11月9日,被確定為消防安全日。不能隨意撥打火警電話,假報火警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在沒有電話的情況下,應大聲呼喊或採取其他方法引起鄰居、行人注意,協助滅火或報警。

4、遭遇火災如何正確脫險?

遭遇火災,應採取正確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減少人身傷亡損失:

1)一旦身受火災危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地確定自己所處位置,根據周圍的煙、火光、溫度等分析判斷火勢,不要盲目採取行動。

2)身處平房的,如果門的周圍火勢不大,應迅速離開火常反之,則必須另行選擇出口脫身(如從視窗跳出),或者採取保護措施(如用水淋溼衣服、用溫溼的棉被包住頭部和上身等)以後再離開火常

3)身處樓房的,發現火情不要盲目開啟門窗,否則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處樓房的,不要盲目亂跑、更不要跳-樓逃生,這樣會造成不應有的傷亡。可以躲到居室裡或者陽臺上。緊閉門窗,隔斷火路,等待救援。有條件的,可以不斷向門窗上澆水降溫,以延緩火勢蔓延。

5)在失火的樓房內,逃生不可使用電梯,應通過防火通道走樓梯脫險。因為失火後電梯豎井往往成為煙火的通道。並且電梯隨時可能發生故障。

6)因火勢太猛,必須從樓房內逃生的,可以從二層處跳下,但要選擇不堅硬的地面,同時應從樓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緩衝,然後再順窗滑下,要儘量縮小下落高度,做到雙腳先落地。

7)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將繩索(也可用床單等撕開連線起來)一頭系在窗框上,然後順繩索滑落到地面。

8)逃生時。儘量採取保護措施,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用溼衣物包裹身體。

二、交通安全類

我國《交通法》規定,我國在道路行駛的機動車,必須遵守右側通行的原則,機動車司機和前排座位乘客必須系安全帶。

1、行走時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同學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擁擠的時候,人多車輛多,必須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國小生在放學排路隊時要頭戴小黃帽,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以便於機動車司機儘早發現目標,提前採取安全措施。

2、橫穿馬路應該注意什麼?

橫穿馬路,可能遇到的危險因素會大大增加,應特別注意安全。

1)穿越馬路,要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 “ 綠燈行,紅燈停 ” 。

2)穿越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在有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的路段,應自覺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

3)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迴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護欄和隔離墩,更不能在馬路上滑滑板。

5)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3、怎樣認識交通訊號燈?

交通訊號燈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於指揮車輛的紅、黃、綠三色訊號燈,設定在交*路口顯眼的地方,叫做車輛交通指揮燈;另一種是用於指揮行人橫過馬路的紅、綠兩色訊號燈,設定在人行橫道的兩端,叫做人行橫道燈。我國交通法規也對交通指揮訊號燈做出了規定:

1)綠燈亮時,准許車輛、行人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準妨礙直行的車輛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3)紅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

4)綠色箭頭燈亮時,准許車輛按箭頭所示方向通行。

5)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可以通行。

4、騎自行車安全知識

我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是世界上擁有自行車最多的國家。但是,自行車結構簡單、一碰就倒、穩定性差,因此它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在交通傷亡事故中,非機動車(主要是自行車)受傷人數居第一,傷亡人數居第二。在我國,少年兒童年滿 12週歲,方能在道路上起自行車,並要遵守交通規則在慢車道上騎車。

5、乘坐公共汽車應該注意什麼?

1)乘坐公共汽(電)車,要排隊候車,按先後順序上車,不要擁擠。上下車均應等車停穩以後,先下後上,不要爭搶。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間一學期的教學事情已經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事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期的事情小結如下: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本身,起勁地提高本身,以便使本身更快地順應社會形態發展的形勢,通過閱讀大量的品德修養冊本,勇於解剖本身,闡發本身,正視本身,提高自身素質。在抗"非典"時期,可以容或者主動配合黌舍,做好防治宣傳事情。這學期,本人擔任一班級語文教學事情,班級人次眾多,又面臨著新課程改革。面對於初次接觸的教材,我在教誨教學事情中碰到了不少堅苦。針對於這些環境,我在積極參加教誨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xx討教經驗,在教學中,認真研討新大綱、理解透徹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緒,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要領及先進現代教學手眼矯捷運用於課堂教學中,起勁造就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追究、勇於立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學事情的同時,還很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有了心得領會就實時記下來與同事交流,本學期編撰綜合勾當案件的例子《翱遊花海》以及論文屢次參加市級交流、獲獎、發表。本人嚴格篤守xx的各項規章制度,不來晚、不早退、有事主動告假。在事情中,尊重領導、團結同事,能不錯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瓜葛。平時,勤儉節電、任勞任怨、對於人真誠、熱烈地愛學生、人際瓜葛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膠葛,到處以一位人平易近西席的要求來規範本身的言行,絕不鬆懈地造就本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對於西席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自學中文字科並積極各類現代教誨技能培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課件建造。以上小結,如有不妥,敬請領導同事攻訐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