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2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1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

現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物件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提供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說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

在這本書中,我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印象頗深。皮亞傑把兒童看成是一個初露頭角的科學家,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結構,而資訊加工理論把兒童(和成人)比喻為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接受問題資訊,貯存資訊,加工資訊,然後作出回答。而兒童的認知也可比喻為從環境中接受資訊,貯存資訊、按需要提取和加工資訊,然後作出反應。

資訊加工是心理學研究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把認知過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覺、知覺、注意和記憶)與理性部分(思維)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從輸入到加工到輸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統。資訊加工論者運用了資訊理論、控制論和計算機模擬,在感性認識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尤其在記憶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兒童多方面的認知發展正如以上提到的這一整個系統的`運轉是緊密的,完整的,通過了解兒童學習的規律,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可以採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懂。

教育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著和諧與愉悅。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2

這段時間,我通過在網上參與華南師範高校中遠端培訓網的相關教學課程的學習。使我對學有了肯定的相識併產生了深厚的愛好。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並以後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學問。

心理學是心理現象,從中發覺及其本質和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門肅穆的科學,它有明確的科學學問體系,有科學的實證探討方法。心理學探討人的行為方式,習慣,性格,探討心理改變與行為的,並通過探討的結果對人的行為進行預料。心理學是人類在探討社會和人類自身的.關係中發覺和總結出來的一種學問,全部的心理學,事實上都是處理人的關係:人的自身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離不快樂理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意義將會愈來愈重要。心理對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乾脆影響於生理健康。在當今資訊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中,現代生活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竟爭加劇,思想觀念的更新,社會生活的改變,人們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心理的不適應與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漸繁多,“心理健康”與“精神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類自身發展的主題。而通過心理詢問等活動,可使人們內心的心情得到渲洩、解除,且對一些事,觀念上進行認知的訂正,從而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自已的適應實力。為以後在教學工作中運專心理學學問滲透到教學中供應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3

實現自我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首先要明確自我,即明白“我是誰”,這是經典的哲學問題,但也是非常實際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也貫穿我們一生,只有當我們離開世界的那一刻,人生故事畫上句號時,才是對這個問題最完整的答案。

但建立身份認同最艱難最撕裂的一個時期就是在青春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轉變和發展的過程,所以青春期的主旋律就是:建立身份認同。

這個階段,我們並沒有能力去思考如此高深的哲學問題,只能從實際的生活中去建立何謂自我,這就要依賴於別人的評價與看法。我們從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中獲得“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就難免會讓一個心智並不成熟且無法獨立思考的青少年陷入到“別人的評價中”,一方面,我們希望儘可能在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克服著自己的缺點和違揹著自己的本能,這時候就出現“青春期撕裂”。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小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叛逆和受到傷害的原因。

青春期撕裂會造成兩個後果:

1、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將別人或者社會的評價當作自己的行為標準,內心渴望自由與自我,但表面卻是一個非常順從的人。

2、非常渴望有獨立的自我,所以在意的是“我不同”,而不是“我是誰”了,這時候的`青春期表現就是刻意的要與眾不同。

這兩種意識形態都很難發展出健康的自我,很難建立身份認同。就像兩個極端一樣,這樣的青春期撕裂,屬於自我認同的極端情況,更多的我們可能會在這中間不斷搖擺。

那什麼樣的身份認同是健康的呢?兩個標準:

1、能夠認識到這個客觀世界存在的種。種矛盾與我們無能為力的事

2、能夠在這種矛盾中關注自己的成長,而不被客觀實際的評價所左右

很高的兩個標準,其實這並不是青春期要完成的事,可能也是貫穿我們整個一生需要努力的事。

所以,青春期的時候,多經歷一些這樣的矛盾或者挫折,然後尋找一個可以給予高質量指導或者榜樣的人或事,對於青春期的身份認同會有很大的作用。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4

兒童發展心理學探討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常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誕生到青年前期,即從誕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誕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現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特地年齡階段為探討物件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頭以來兒童心理學探討的地位不斷的'強化專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供應說明性的限制論模型。

書中特別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楚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性地去視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說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同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索,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在這本書中,我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印象頗深。皮亞傑把兒童看成是一個初露頭角的科學家,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結構,而資訊加工理論把兒童(和成人)比方為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接受問題資訊,貯存資訊,加工資訊,然後作出回答。而兒童的認知也可比方為從環境中接受資訊,貯存資訊、按須要提取和加工資訊,然後作出反應。資訊加工是心理學探討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把認知過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覺、知覺、留意和記憶)與理性部分(思維)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從輸入到加工到輸出的完整的限制系統。資訊加工論者運用了資訊理論、限制論和計算機模擬,在感性相識部分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尤其在記憶探討方面最有成效。

兒童多方面的認知發展正如以上提到的這一整個系統的運轉是緊密的,完整的,通過了解兒童學習的規律,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可以採納比較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懂。

教化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化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老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老師、老師之於學生、老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著和諧與愉悅。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5

這學期能夠參與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特別的榮幸,也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關於這次學習教化的心得體會: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需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養教化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養的保障,因此,我始終對心理健康的問題特別感愛好。這學期分別對健康自我意識重要性,人際交往心理,心情管理帶給我的心理,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育帶給我的心理,戀愛實力培育帶給我的心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帶給我的心理綻開了詳細的學習。我認為作為高校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限制自己的心情;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而如何將自己培育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養的優秀高校生呢?如下是我總結的一些途徑與觀點:

1、保持深厚的學習愛好和求知慾望。學習是高校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愛好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學問海洋裡邀遊,捨命地吸取新學問,發展多方面的實力,以提高自身素養,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須要。

2、保持樂觀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高校生應保持主動樂觀的心情、開心開朗的心境,對將來充溢信念和希望,當遇到哀痛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整,適度地表達和限制心情,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情、信任和敬重的看法與人和諧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相識高校生的社會責任,培育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加心理適應實力,能與他人同心同德、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高校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實力。對高校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內環境等。5、主動參與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高校生的生活,而且為高校生的健康發展供應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高校生應培育多種愛好,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與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激昂精神,緩解驚慌,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溝通和資訊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啟用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詢問機構,獲得心理詢問學問。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閱歷,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高校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閱歷的心理詢問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詢問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近來,發生於富士康的十餘起高校生畢業生墜樓事務,令人深思,其問題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據調查,其自殺的主要緣由是心理因素,這與心理特徵有著親密的關係,高校生弱而不穩定和強而不均衡的性格都簡單產生自殺的念頭。他們經不起挫折,也不主動改善本人的心理狀況,同時也很少有人去心理詢問,從而長時間自我封閉,產生無助感和無望感。

當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自殺。可見,關注高校生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待時!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學問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絡,但是心理學學問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6

在得到上面學習了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每次點開課程的第一句話“生命的意義就是成為你自己”,即簡潔又深烙我心。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內心也夾渣著各種複雜的情感,包括正義的.、邪惡的、貪婪的、慷慨的、憤怒的、感動的、悲痛的、愉快的。這些情感有時候讓我很焦慮、悲觀和墮落,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死能量佔據了我的內心世界;然而有時又讓我感到安慰、積極和上進,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內心善良,富有責任感,熱愛學習和工作,受他人信任和尊重,生能量充滿了我的身體。這種即矛盾又統一的心理世界,我想大都數人都曾經歷過。

如果你做出了改變,命運也會悄然的發生改變。正如魯米的詩:

“不要簡單滿足於聽別人的故事,不要單單滿足於知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

展開你自己的神話,讓每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意義;

我們,打開了你。”

從此以後我可能還會彷徨,迷茫但已不在恐懼掉入黑暗之下,似乎有一盞燈在指引著我前行,而我手中也有一根微小蠟燭,閃爍著小火花,我照亮了自己,也照亮別人,我們一同照亮了彼此。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7

有的時候比照個人經驗覺得這些理論真的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故弄玄虛,也更加感受了心理學的魅力。蔡老師的課堂整個過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覺整個人輕鬆了不少,不僅緩解了我們在上完專業課後的壓抑,還學到了不少東西。

經過對心理學與生活課程的學習之後,我漸漸發覺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慢慢了解自己之後,我發覺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愛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困難。但是現在我發覺所學習的心理學與生活的學問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驗時時接受著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

通過心理學與生活的學習,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起先學會如何去關切他人,處理事情時起先考慮的周到了些。漸漸起先視察、理解摯友的心理,心情上的改變,併力所能及的`賜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勸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或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變更,可以看到心理學與生活課程對我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學問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心理學與生活不僅讓我瞭解了很多心理特點,也讓我駕馭瞭如何正確對待四周的摯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整,失意的時候,哀痛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為我們講催眠術的蔡老師,使我最終明白了“歡樂其實很簡潔”。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涵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會很超然,勝利也會不求而遇的。

雖然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它帶給我的收穫真的許多,但我還是覺得還有許多許多的東西想去了解和領悟。如前,起先有點小懊悔為什麼當時沒有選擇心理學專業。假如有機會的話我想多點了解一些關於心理學的專業學問,深化學習現代心理學,瞭解心理學的發展史,學習一些團體活動的學問,通過在參與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學問。我想駕馭更多的心理學方法,相識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幫助他人的實力。希望老師能在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中多講一些關於心理詢問與心理治療的學問。當今社會,在物質得到滿意的狀況下,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安靜,如何放鬆自己,找尋心理的健康與和諧,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新課題。

有人說,歡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行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歡樂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歡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歡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英勇一點,博學一點,那歡樂就在你身邊。因為心理學與生活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溢歡樂!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8

《心理學與生活》讓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大點:首先,就如我介紹中提到的,它運用了許多心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更加簡單的理解心理學的一些原理,並且大大提升了對學習心理學的愛好;其次,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潔的排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一種按部就班的方法對你進行啟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動身,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動身去編排這本書,這點讓我很欽佩;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列出來,在這點上,我國出的許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法,可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我以往向許多同學和摯友舉薦過這本書,我認為,假如是心理學的.初學者,就必需要看這本書,而假如是一個已經對心理學很有探討的人我也覺得這本書同樣很值得去看。我自我也已經讀過幾遍,有時候閒下來的時候,也會間或翻開某些章節看看,裡面寫得許多東西都很有意思,對生活好像很有啟發的樣貌,讓你不由的從心理學的視角去視察和理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四周的人和事。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介紹教化技術學基礎的書也完全能夠仿照這本書的寫法。國內的學科基礎的教材,總是很喜愛介紹許多學科的概念性的東西,介紹許多有關學科歷史的東西,介紹許多晦澀難懂的理論與方法,讓剛剛學習這個學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厭倦。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當然很重要,可是我覺得應當運用按部就班的方法,更多的是從培育學生的學習愛好動身,運用一些實際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對這個學科產生深厚愛好的同時,又能讓初學者瞭解這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學問結構,從而為他們以後的學習鋪平道路。

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篇9

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是個體從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髮展現象。我所學到的包括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認知發展和社會發展以及各個時期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我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情緒特徵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瞭解和認識。同時,我也結合已有的經驗,加深了對發展心理學的理解。學習中,記憶尤為深刻的主要有:

1:人心理髮展的第一加速期是從出生到幼兒期,第二加速期是青春期。

由此可見,我們不應該忽視嬰幼兒的教育和培養。同時,人到了青春期,是心理髮展最快的時期,不能錯過了學習和自身發展的最佳時機。

平時,我們都發現3,4歲的孩子很難管,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其實是因為這兩個時期都是人心理髮展的反抗期,是人成長的必經過程。作為家長和教師,這一時期將是教育和培養的重要時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嬰兒在1到3歲這一階段是詞彙發展的快速期,家長應注意擴充詞彙。

3:每個嬰兒都需要建立對母親的依戀。

國外有項實驗,在一個用鐵絲做成的猴子上套一個奶瓶,然後再拿一個毛茸茸的猴子玩具放在一個剛出生的`猴子旁邊,實驗證明,這個猴子除了餓了會爬到鐵絲做成的猴子身上喝奶,平時一直依偎在玩具猴子的身邊,因為玩具猴子更具有母猴子的身體特徵。由此可見,母親親自養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現在很多孩子都是保姆或者奶奶輩帶大的,因而為孩子的性格缺陷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4:直面孩子青春期的躁動。

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情緒波動大,有的出現了“早戀”,家長和老師都會覺得頭疼。這也是人心理髮展的正常表現。面對情緒波動大,反叛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都不能“硬碰硬”,要多理解,多體諒,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和諧關係,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早戀”其實和孩子的性發育有關。我們要和孩子直面性發育的問題,要注意引導孩子,把旺盛的精力轉移到學習和體育運動上來。如果學習不好的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引導到其他興趣愛好上來。假設孩子真有“早戀”現象,家長最多的應該是給予理解的態度,同時要教育孩子從一生幸福的角度看問題,必要的時候還應該告訴孩子一些避孕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告訴”的方式。

5:兒童時期,教師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孩子進入青年期之後,開始對教師角色有了新的看法,他們喜歡熱情和藹,關心學生,知識淵博,講課風趣的老師,對喜歡的老師所教的學科就會努力學習,對不喜歡的老師的學科就會排斥,同時,大多數學生都不 願意辜負他所喜歡的老師對他的期望,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