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海洋災害

校園 閱讀(2W)

隨著夏天來臨,我國沿海地區面臨著颱風、風暴潮、赤潮等海洋災害增加的形勢。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來臨時,你該怎麼辦

颱風:避雨莫找危舊住房

颱風來臨前,海塗養殖者、病險水庫下游的人員、臨時工棚等危險地段的人員都應及時轉移。應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品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

沿海鄉鎮在臺風來臨前要加固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杆、樹木、廣告牌、鐵塔等,人員也千萬不要在這些地方躲風避雨。沿海居民一定要避免在河、湖、海的路堤或橋上行走,不要在強風影響區域開車。

颱風帶來的暴雨容易引發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要時刻提高警惕,發現危險徵兆時應及早轉移。住在低窪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儘量將養在室外的動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內,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風暴潮:選地勢較高處轉移

預防風暴潮,首先要注意收看電視、收聽廣播和上網查詢,及時瞭解各級預報部門釋出的風暴潮預警報。當需要轉移時,應保持冷靜,要儘快轉移,攜帶必要藥品及少量極其重要的物品,不要攜帶過多物品。如果條件允許,應預先熟悉路線,以便為撤離做準備;也可以事先聯絡好居住地安全的親戚或朋友,或選擇最近的地勢較高的場所。離開家之前,要關閉所有設施的開關,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家用電器放置在較高的位置上。居民在轉移過程中要密切關注電臺、電視臺的.節目,注意有關部門給出的意見和特殊指導。

赤潮:養殖戶要常聽預報

赤潮發生後,受影響的主要是沿海的水產養殖戶。養殖戶應經常收聽、收視當地赤潮監測部門的預報,制訂應變措施。

灘塗養殖貝類,遇無毒素赤潮,如不是大面積覆蓋海面,像螠蟶等貝類,短期內會潛入穴內,避開災害;如遇有毒赤潮,待赤潮過後,應進行貝毒測定,確保商品安全。網箱養魚,當赤潮正面侵襲養殖區時,應迅速移往安全海區養殖。圍塘養殖是最能抵禦赤潮的一種養殖方式。紫菜、海帶則應適當推遲放苗期,避開再次發生赤潮的,使幼苗避免赤潮危害。

海難:儲存體力體溫是關鍵

海上遇險後,一般對於正常人致命的威脅是心理上的恐懼。因此,海上事故發生後,落水者首先要堅定生存的意志,不能絕望,保持冷靜;要穿戴好救生衣,迅速發出呼救訊號,請求援救。如果遇險人員未能登上救生筏等,要儘量節省不必要的體力活動,兩腿彎曲,儘量收攏於小腹下,兩肘緊貼身旁夾緊,兩臂交叉抱緊在救生衣胸前,保持“help”姿勢。

當遇險人員萬不得已需要跳海時,應迎著風向跳,以免下水後遭漂浮物的撞擊。跳水時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時嗆水。跳海的正確位置是船艉,並儘可能跳得遠一些。不然船下沉時渦流會把人吸進船底。

跳海後,遇險人員要迅速離開險船,並保持一定距離,在海水中漂流或乘救生器材漂流,要辨別好方向,安定情緒,儘量把救生器材控制在能看到難船的位置,這樣能讓救助方更快找到遇險人員。

儲存體力和體溫,延長水中生存時間等待救助是關鍵,因此遇險人員要儘可能扔掉多餘的東西,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應適當加穿衣物。等待救援的過程中不要喝海水,千方百計尋找淡水,防止脫水。要尋找食物代用品,海洋中有魚、龜、海鳥、貝殼、海藻可供食用。

海嘯:海上船隻不應返港

對船隻來說,海嘯來臨時,由於開闊海域的海嘯波很難察覺,在海上行駛的船隻收到海嘯預警後不應返港,因為海嘯會導致港口的水面快速變化,帶來無法預測的危險水流。如果時間允許,同時水手獲得港口管理部門的批准,船隻業主可以駕船出海應對海嘯。

發生海嘯時,人們不應留在停靠在港口的船隻上。海嘯往往給船隻帶來重大損毀,摧毀吃水線以上部分。

總結:沿海居民如果感覺到或者得知地面強烈震動,人們無需等待政府的海嘯預警,應立即與家人和朋友前往地勢較高的地區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