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螞蟻的書寫指導案例賞析

校園 閱讀(3.23W)

在浙江省金華市國小語文2008新生代課堂教學評比暨地段教學研討會上,有三位教師展示的內容都是一下《識字4》,她們對“螞蟻”兩字的書寫指導,令我感觸頗深。下面呈現的是其中兩位老師的教學片段:

關於螞蟻的書寫指導案例賞析

[案例1]

本案例是永康市大司巷國小呂麗恆老師執教的一年級下冊《識字4》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的識字本領可真大,讓我們向這快樂識字屋出發吧!要是你把字寫好了,小螞蟻就歡迎你到它家做客。課件顯示

師: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螞”和“蟻”都是左右結構的。

生2:“螞”和“蟻”都不能佔滿整個格子,旁邊要留出一些空白。

師:你們很會觀察,再看看“馬”的哪一筆伸到了左半格?

生:“馬”的最後一橫伸到了左半格。

師:是,馬的最後一筆“橫”要伸到了左半格,從蟲字旁的下面起筆,看老師來寫一寫(教師範寫)

  案例分析: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教師在寫字前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助於寫好字。呂老師正是這樣做的,“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觀察漢字上,而後,又以“再看看‘馬’的哪一筆伸到了左半格”巧妙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細微筆畫。這樣,“螞”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學生的頭腦中也逐漸清晰起來,既訓練了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的習慣與能力,又為寫好“螞”字打下基礎。然而,對於“螞蟻”的書寫指導,作為首次出現的“蟲字旁”的書寫規律,筆畫變化應是本課書寫指導的重點和難點,而這恰恰是呂老師所忽視的。即便課堂上學生把“螞蟻”兩個字寫得端正、規範又漂亮,那也僅僅是模仿所得,僅此兩個字而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並沒有領悟蟲字旁的書寫要領,更沒有把握帶蟲字旁的這類字的書寫規律。因而,從長效機制上來看,呂老師這樣的指導還有待斟酌。

[案例2]

本案例是開發區西苑國小吳繼華老師執教的一年級下冊《識字4》教學片段。

師:這些小動物怕小朋友把它們給忘了,我們把它們的名字寫下來好嗎?

生:(齊聲答)好!

師:要寫好它們的名字,首先要寫好蟲字旁。這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小蟲子獨自一人住在一間田字格房子裡(課件出示 )有一天,小蟲子交了一個朋友“馬”(課件出示:馬),於是它邀請馬一起住。馬看了看說:“你家只有一間房怎麼住啊?”

“可以搭個上下鋪!”一個機靈的小男生大聲說。

“可是蟲家裡沒有上下鋪,該怎麼辦呢?”

“那就住雙人床!”聰明的同學們又有了辦法。

你們的想法和“蟲”的想法一樣。蟲說:“我們並排住,我住左邊半間,你住右邊半間,可以嗎?”就這樣,馬住進了蟲的田字格房子(課件出示)。可剛住下,馬又大叫起來:“哎呀。太擠了,太擠了!”蟲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們倆都把身子縮一縮就不擠了。”(課件出示 )“這樣可舒服多了,可我的腿往哪兒伸啊?”馬看著自己的長腿發愁了。蟲爽快地說:“彆著急,我把腿抬一抬,你的腳就放心地伸過來吧!”(課件顯示“蟲”變成蟲字旁 )

  案例分析: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吳老師的教學是成功的。吳老師巧用一個童話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打動了在場聽課的老師們。故事看似信手捏來,卻是匠心獨運。

1.故事之中顯“規則”

寫字是一種枯燥的學習,筆畫的寫法、字的間架結構、書寫規律等對於剛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更是抽象乏味。實驗表明:低年級的兒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感知的,要求低年級兒童掌握概念中最本質的東西往往比較難。這必須經歷一個“兒童化”的過程才能被學生吸收和掌握。吳老師將“左窄右寬”“讓右原則”“提的變化”這些書寫要點巧妙地滲透在童話故事之中。“蟲”與“馬”的對話,形象地告訴孩子們“蟲”做偏旁後住在左半格,要把身子縮一縮,把腳抬一抬(平提變成斜提),生動形象地演繹了獨體字“蟲”到蟲字旁的變化過程。這樣,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在故事中顯現書寫規則,自然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

2.寫字之中巧“育人”

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素質,還滲透著育人的功能。案例中吳老師在如何通過寫字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方面提供了有效例證。 “蟲”和“馬”交朋友的過程生動而形象,細細品味,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們的交友經歷呢?“我們倆都把身子縮一縮就不擠了。” “彆著急,我把腿抬一抬,你的腳就放心地伸過來吧!”正是“互相謙讓,與朋友友好相處”的生動詮釋。這是“蟲”交朋友的“訣竅”,更是現實生活中交友的“法寶”。一個有趣的故事的加盟,讓寫字變得興趣盎然,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字理”,為寫好漢字打下了基礎,又巧妙地在寫字中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了做人,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比較上述兩種教法,應該說各具特點,各有所長。呂老師注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吳老師注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說吳老師的教學更成功,那這成功源於童話故事《蟲和馬的故事》的加盟。這是教師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螞”的部件“蟲”和“馬”編寫的小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地講述了“螞”的間架結構與書寫規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是童話故事鑄就了這精彩的課堂。但回顧兩位老師的教學,筆者認為若是在教學時將兩位老師的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那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曾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了嘗試,效果果然不錯,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