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格列佛遊記》觀後感3篇

校園 閱讀(1.02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格列佛遊記》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格列佛遊記》觀後感3篇

《格列佛遊記》觀後感1

《格列佛遊記》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在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重讀此作卻有不同的感受。

小時候讀《格列佛遊記》僅僅是覺得寫得非常有趣,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從小到大聽《西遊記》長大的我對變大、變小、還有會說話的動物都有著異常的喜愛,或者是說執著,我有時候也會想象世界上存在著大人和小人。

因為小時候我讀書看電影並不多,除了《西遊記》中我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有關的描寫。而《格列佛遊記》滿足了我的想象,在大人國、小人國、慧駰國……等國家的細緻描寫甚至有時會讓我產生真正存在有這樣國度的錯覺。

喬納森斯威夫特不僅記述了格列佛在那裡看到的人,你還可以讀到那裡的各種民俗、見聞,一切就像是格列佛真的旅行過這樣的國家。

但是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拜讀這樣的經典文學我卻有了同小時候非常不同的感受。不同於小時候認為富有想象力,現在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辛辣無比的嘲諷語言。

《格列佛遊記》寫於啟蒙運動期間,直接對封建制度進行打擊,在文中有許多地方有對當時黑暗、貪婪、黨爭、偽善……各種負面存在英國進行間接或直接地嘲諷,在第一卷中用“高跟黨”跟“低跟黨”暗喻當時英國的黨派之爭。

而在第二卷,描寫則更加露骨,借用格列佛這個典型而又“愛國”的英國人之口說出了當時英國的制度。第三卷主要寫的是飛島國科學家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

而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第四章關於慧駰國的描寫。其中人獸顛倒的情景,那裡象徵人類的卻地位卑微的“耶胡”十分相像以及最後格列佛被慧駰所“感化”對回到國家後的“耶胡”十分厭惡,難以接近……

這一切都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時社會的反抗:一個原來無論情況如何都在讚美英格蘭的人最終卻不願回到英國看到人類,這樣大的轉變更是體現了本書的嘲諷,讓人感受到嘲諷語言的魅力。

讀《格列佛遊記》,不同的年紀會對於同一本書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斯威夫特使人既沉迷於他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又為書中辛辣、諷刺的筆觸以及深刻的內涵而動容。這完美的結合使《格列佛遊記》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格列佛遊記》觀後感2

在前段時間看過電影《格列佛遊記》之後,主人公格列佛的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給了我深深的感觸。

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遊記中首先講到格列佛被流落到了一個小人國,身處於小人國的格列佛對於這個國家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巨人,在飲食、居住、活動等多方面都給小人國的人們帶來諸多的不便,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決定,國王大臣們決定將他處死,當格列佛被告知這訊息後他慌忙地逃離了這個小人國度。真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啊,剛從小人國逃離出來的格列佛又來到了一個名稱巨人國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他被一個農家所收養,並將他成為一個小玩偶,然後供獻給皇宮貴族們欣賞,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小人國、大人國裡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裡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裡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才是現實,我們都只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儘管現實中有太多的不美好但我們還是無法逃避,而是應該學會更堅強地去面對,讓自己活出一片精彩。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格列佛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同時,我也期盼著我們的社會也會像遊記中所談到的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真心的希望這個社會可以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遊記》觀後感3

你知道一個人身上最美麗的品質是什麼嗎?是理性和美德。當我讀完《格列佛遊記》後,我更加理解了這一真理。

說到斯威夫特的“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幾乎稱得上家喻戶曉了。也正是他筆下格列佛那充滿神祕色彩的生命藍圖深深地吸引著我。

格列佛,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無聊的人。小人國裡的他是龐然大物,刀槍不入,甚至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飢腸轆轆。而在大人國裡,他成了巨人們的玩偶,整天被玩弄於手掌間,時不時還與蒼蠅、老鼠展開激戰……漸漸地,我彷彿跟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些奇幻的世界。然而,令我深感汗顏的是他在慧駰國的經歷。

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格列佛結識了人的主宰慧駰,而他卻降為供慧駰驅使的畜生“野胡”。在慧駰國,之所以人不如獸,是因為慧駰富有理性、公正誠實、仁慈友愛,而慧駰的種。種美德,“野胡”絲毫都沒有,相反,他們卑鄙齷齪、貪婪好鬥、好吃懶做。這兩者,無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即便是這樣,我仍羨慕格列佛有幸能到慧駰國。因為在慧駰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也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那裡,一切都是真實而透明的,是我們所向往的理想境地。

理想和現實或許就在一念之間,但終究有區別。我們都具備慧駰的理性和美德嗎?我們的社會風氣是否可與慧駰國相媲美?想必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不”。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仍有一部分醜陋齷齪、貪得無厭,他們恰恰和“野胡”屬於同一種類;但又因為他們自以為有理性,就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腐化墮落。這樣,不僅絕不能跟慧駰相提並論,就連那毫無理性的、最可惡的“野胡”也不如。

其實,醜陋並無大礙,重要的是要有美麗的積極進取精神。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理性的心去面對事情,學會用美德去解決問題,或許一切都將柳暗花明。要知道,沒有永遠絕對的智者或愚者,只有不願妥協的心。

我相信,理性與美德是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智者必備的條件。或許我們並非擁有天生的聰慧,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獲取理性與美德。若我們時刻讓理性跟隨,與美德相伴,那麼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社會必將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