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

校園 閱讀(1.8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難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絡。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提出問題:請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思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的像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的鏡頭比較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離放大鏡比較近,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引導: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出課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二)新課講授

猜想與假設:學生猜想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教師講解: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出示實驗器材:蠟燭、白色紙板、光具座等,介紹光具座的作用:使燭焰、凸透鏡、光屏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小組討論:根據現有實驗器材如何判斷成像的特點呢?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麼關係?請學生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為時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教師總結:由於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鏡的焦距f有關係,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變化時,焦距可能是個應該注意的參照距離,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數前後的成像情況。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總結實驗步驟為:

(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記錄物距和像距,同時觀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變化規律;

(2)不斷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調節光屏的位置,多測幾組,記錄資料;

(3)繼續向凸透鏡移動蠟燭並調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從光屏一側向透鏡方向看去,記錄資料。

教師提問:為使像能夠更好被觀察到,燭焰、凸透鏡、光屏應該如何放置?

學生:應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請大家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並將資料記錄在書上表格內。

分析與論證:根據實驗資料,與學生共同總結實驗規律,並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三)鞏固提高

焦距與像的虛實、正倒、大小有什麼關係?

(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有關資料和資料

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所觀察到的凸透鏡成像的有關現象和所收集到的實驗資料中,學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評價探究結果的初步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過程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與歸納。

[教學用具]

蠟燭、凸透鏡、火柴、刻度尺、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光具座、光具盒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對上結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凸透鏡除了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以外,它也能成像。哪,到底是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正立的像?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倒立的像?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板書標題)

二、新課學習

1、根據前面同學們觀察到的現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正立的像?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倒立的像?為了表述得比較清楚,我們先熟悉下面這樣幾個概念:放大、縮小、正立、倒立、實像、虛像。

2、教師在學生做出成像條件的猜想後,組織學生利用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進行探究。

3、組織學生探討使用這些器材在桌面上做實驗不是很規範,也不是很精確,所以,人們設計出一個專門來完成這種探究的器具叫光具座。啟發式光具座和光具盒中器具的科學性。

4、指導學生利用光具座完成探究實驗,並記錄相應的資料(這些探究問題可以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學案發給學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麼條件下(什麼距離時)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當光屏上的沒有像時,從逆著光線的傳播方向去觀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離凸透鏡怎樣的距離時,光屏上便能出現像,此時,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

⑷什麼條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⑸什麼條件能成既倒立又縮小的像?把資料記入表格:

像的特點(或像的性質)物距像距焦距

成倒立、縮小的像時

成倒立、放大的像時

成正立、放大的像時

5、組織學生把猜想與實驗結論結合起來進行歸納,並板書結論。

6、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實像和虛像的區別(這個內容可以在上一章學,上一章學習後,此處只要歸納一下,然後用表格指明即可)

實像虛像

共同點: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點:a能成在光屏上

b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a不能成在光屏上

b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像

舉例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

7、展示課件內容,組織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8、組織學生討論:

⑴凸透鏡成虛像與成實像的分界點。

⑵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與成縮小的實像的分界點。

⑶討論把凸透鏡擋住一半,像有怎樣的變化?

9、組織學生完成簡單的形成性練習。

10、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投影儀、放大鏡的使用:

⑴選擇某組同學與老師一起帶領大家完成投影儀的調節工作,共同評價字的放大與亮度的價值取向。

⑵平放投影儀,翻開反光鏡,觀察物體的運動和像的運動方向的不同;觀察一隻蒼蠅模型在凸透鏡上和玻璃板上時投影的效果。

⑶讓學生用蠟燭、凸透鏡體驗放電影時物體與像的運動情況、體驗用手把一半透鏡遮擋後的成像情況。

⑷再讓學生體驗在一定條件下凸透鏡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鏡的作用?

三、本課小結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3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學生在學習第2節“生活中的透鏡”,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對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著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關係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結論”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為了降低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難度,這次再版的人教版新教材把另一個難點實像和虛像放到了“生活中的透鏡”中,相對於第1版來說,這次教材明確提出了實驗時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u>2f、f。

教法分析

本節課是國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第一次進行全過程探究,本節課需要兩個課時(每課時40分鐘),第1課時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猜想時一般不懂怎樣去猜想,有時猜想與提出的問題毫無關聯,所以我們關鍵應該引導學生怎樣去猜想,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猜想情景,並且引導學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亂猜想。設計實驗是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麼和怎樣去研究,實驗時應該觀察什麼、測量什麼、記錄什麼?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表格資料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②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③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②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①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難點:

①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絡。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根據上節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麼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麼差異的問題,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回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情況並回答問題,併產生凸透鏡有什麼規律的想法,從而激發探究的興趣。創設問題情景,從生活走向物理,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提出問題

1.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有凸透鏡,但有大小、倒正和虛實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生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提出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有什麼關係。

2.繼續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的同相點及不同點,引導學生針對像的大小、倒正和虛實分析並做出其與物距或者像距大小關係有關的猜想與假設,同時板書。

3.指導學生要檢驗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驗,提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

4.給出器材,讓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方法,並說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5.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6,明確實驗觀察什麼、測量什麼和記錄的資料以及實驗的主要步驟及過程。

演示:

1.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補充說明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如: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位置。

2.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並提醒學生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3.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並鼓勵最先完成實驗的學生填寫黑板的資料。(見附表)

4.教師事先畫好表格,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資料思考得到什麼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並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並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5.學生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景,從而提出問題。

6.學生討論、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情況,做出猜想與假設。

7.學生閱讀、討論、作答,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評估、改進實驗方法。明確實驗目的。

回顧

1.凸透鏡焦距測量的方法,並讓兩位學生測出本節課凸透鏡的焦距。

2.分二人小組實驗,觀察記錄,思考猜想是否正確。

3.實驗、記錄、思考、作答。

4.討論思考得出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或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係有關,進一步綜合、分析歸納出: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驗像;

當f

當u成實像時,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像也變大。

小結:

1.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由生活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學生猜想有多種多樣,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猜想,但需給予肯定與鼓勵。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猜想情景,引導學生猜想,並明確猜想的理由是什麼,同時,教師板書學生猜想,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能力及精神。

3.培養交流合作精神、制訂計劃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評估能力、勇於發表見解的意識。

4.教師指導、讓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示範實驗過程,是為了使所有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及方法,強化對物距、像距概念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起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5.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科學探究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交流合作精神、創造意識。激勵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與成功感。

6.啟發學生從實驗資料中找出規律。資料較多,要加強引導。自行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加深了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分析歸納的能力。

作業: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同時用Flash動畫展示凸透鏡成像規律。

從知識、方法、有什麼體會方面小結,並觀看動畫進一步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重點小結凸透鏡成像規律和科學探究方法,讓知識和方法系統化。利用Flash動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體現的新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給學生一個全新的體驗,學生活動進行熱熱鬧鬧,但我們一定要注意,要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特點的探究,通過培養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讓學生親身體驗在不斷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和昇華,深化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認識,從而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原理。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4

【學習目標】

知道凸透鏡所成像性質與發光體位置的關係。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會從現象中歸納出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樂於參與觀察、實驗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實驗引入

演示本中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鼓勵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閱讀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影響因素作出猜想

(二)實驗探究

幫助學生認識並組裝實驗臺上的器材,分析實驗的步驟及實驗資料的處理,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

次數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1.倒立縮小的實像

2.倒立等大的實像

3.倒立放大的實像

講解:當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沒有像時,把光屏取走,透過透鏡看蠟燭,並完成下表。

實驗:

次數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正立放大的虛像

(三)分析與認證

當物距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像;當物距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像;當物距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當物距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像。

(四)評估交流

學生閱讀本,討論本的相關問題,尤其要鼓勵學生討論自己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

(五)典型例題

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麼: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圖上出現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燭焰的像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主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提問學生:他們在結構上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凸透鏡。)

教師引導:都是凸透鏡,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鏡成像有怎樣的規律?引出課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與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特徵,提出問題: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情況有何不同?(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較遠,成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鏡頭較近,成放大的實像。)

教師講解: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像與凸透鏡的距離是像距。

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猜想與假設:學生大膽猜想,有的認為可能與物距有關,有的認為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展示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白色硬紙板、光具座),介紹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並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問題: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如何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記錄表格?

提示學生由於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鏡的焦距有關係,所以研究物距的變化時,重點關注物距等於、大於或小於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時的成像情況。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由組長反饋討論結果,教師總結,並在多媒體上出示實驗記錄表和具體實驗步驟:

①每組選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記錄其焦距,再組裝實驗器材,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將燭焰向凸透鏡由遠及近移動,調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完整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虛實的變化規律,多測幾組,並記錄。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對組裝和操作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指點和幫助。

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根據實驗資料總結實驗規律,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環節三:鞏固提高

提問: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分別是什麼位置?(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用順口溜記憶: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作業:思考用照相機照相時,發現底片上的像有點小,想要使像更大一些應該如何操作?

凸透鏡成像規律公開課教案6

【三維目標】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時能夠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能夠利用光具座進行實驗。

2、能設計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經歷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全過程。

3、通過實驗探究,體驗參與實驗探究的快樂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學生對凸透鏡的認識,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已經有所瞭解,但對物體通過凸透鏡怎樣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會成什麼樣的像,還不夠了解。所以,本節教材主要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探究,這個探究實驗是一個較完整的科學探究實驗。目的是:一讓學生認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二是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2、難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用具】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教師:請同學們用小玩具按照課本P61圖3-47所示的方法做一個實驗,移動放大鏡或白紙板的位置,會在白紙上看到怎樣的像?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讓學生說出看到的像的特徵。教師:對你所觀察的現象,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如:凸透鏡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說出猜想的依據。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我們知道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那麼,要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就要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在此,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向學生介紹光具座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指出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由於不同組桌面上的凸透鏡的焦距不同,你們想通過什麼辦法得知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測量,也可查說明書)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實驗步驟。讓其中一組把實驗步驟向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可行,給予肯定;如果不可行,應予以糾正。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讓同學們進行實驗。比一比,哪個小組實驗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資料,用自己的話把凸透鏡成像規律表達出來。

6)交流與合作請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實驗研究的結果,看看得出的規律是否一致。板書:凸透鏡成像規律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習放大鏡的有關知識:

1)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鏡時要想讓物體的像變大些,應怎麼辦?讓學生閱讀課文後或做過實驗後,回答上述問題。思考:若兩個凸透鏡大小相同時,透鏡的厚度對放大倍數有影響嗎?可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請同學們觀察圖3-50: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及用其觀察到的像。

二、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對本節的學習進行歸納,特別是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自我評價與作業”。

2、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3、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四、反思

本節教學安排及設計還是比較充分的,按照科學探究的思路,從問題的提出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進行到結論的得出,學生做得既全面又準確,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