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

校園 閱讀(6.32K)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

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1

本學期在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擔任六年級及七年級、八年級級共8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並在教學之餘努力地承擔學校的各項宣傳任務、策劃學校的中國畫興趣班和國中書法班活動,在家長會期間舉辦學生課堂美術作品展。組織學生參加翁源縣教育局與檢察院舉辦的“檢察文化進校園活動”書畫作品比賽,取得了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參賽作品全部獲獎的好成績。

本學期的美術教學工作已經結束,現給自己在這學期的美術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一學期來,認真參加本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路認真學習了美術新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新課程標準,以進一步地完善自我。並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通過這些學習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不斷地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認真做好本職教學工作

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

本學期,我努力將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及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堂及教學實際,力求讓我的美術課堂為學生的視野開闊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課堂上認真傳授,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了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學會了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儘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同時注意發掘有美術天賦的學生,提高其欣賞及藝術感悟能力,使每堂課都能讓學生有所收穫。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力求讓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勞任怨,完成學校其他工作

對於學校佈置下來的每一項任務,我都能以自己的熱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夠做到“任勞任怨、優質高效”。在這個學期的宣傳工作中,按時上崗,盡職盡責,為老師和同學們搞好服務。

四、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反思本學期來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方面還有所欠缺,課堂教學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全面,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雖然本學期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3、美術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今後還要努力一一些美術教學的特色點,為我們的萬豪英文中學的美術教學做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2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8個班的地理課教學。由於中途接手這些班級,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多方面瞭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鑽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國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瞭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七年級沒有學好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會考中所佔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七年級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國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於國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難度較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號成功返回,颱風事件等,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絡,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鬆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藉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

四,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如大氣汙染,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五、學科教學的反思與展望

1、綜合學習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分層教學,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索。

2、通過多種形式實現教學效果的反饋,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

3、繼續強化“思路-線索學習法”;繼續強化過程性評價和整體優化。

關於國中教學總結3篇3

新課改中推行的“科學課”,是由以前國中階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學等學科內容整合而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課程。此項改革旨在超越學科界限,強調各學科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鼓勵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

我校從20xx年9月開始在國中一年級(即七年級)開設《科學課》,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參與科學課教學實驗的老師們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與實踐,親身體驗到了課堂教學氛圍的變化,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帶來的高漲的學生熱情。與此同時,老師們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和困惑,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知識結構的變化帶來的衝擊

參加過新教材實驗的教師普遍反映,科學課是最難教的課!科學課的最大特點是綜合,因此,在知識結構上與原來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的學科體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科學課對各分科知識的整合也不是簡單的分科綜合,而是通過對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整體上的認識自然,從基本科學觀念上理解科學內容”(《科學課程標準》)。知識的整合不僅有助於學生建立開放的知識結構,而且其學習能力也將得到發展,但是,把相關學科的“部分”內容重組於“整體”的學習主題之中,科學課本身就構建了超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這就給原本分科授課的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教學任務,也對他們的教學觀念帶來極大衝擊。我校科學課教師堅持每週集體備課,互相交流,業餘還抽出大量的時間去自學相對陌生的非本專業學科知識,並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可還是覺得知識不夠用。

二、思維方式的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原先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關係,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的基本理論通常是公認的定律或定論,實驗方式也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科學課裡,展現給學生的多是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和一個個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象,有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在學習的方式上更強調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對科學過程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指導學生科學思考與猜想,敢於懷疑,主動觀察與動手實踐等等。例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收集證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評價交流”的學習方法。

目前任教的絕大部分國中科學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還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容易認識到課程思維方式的這種改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難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例如,教師在實驗教學和探究教學前,經常會把學生在實驗或者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向學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

三、教學資源的缺乏帶來的困難

科學課的教材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倉促而成的教材錯漏難免。雖然課程標準只有一個,但是現行的華東師大版、上海版及浙江版等三套教材的側重點、難易程度、綜合程度差別較大,這直接影響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與落實。目前的'科學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軟體上,無論是圖書資源(包括配套練習),還是多媒體資源都有待一線實驗教師自己去開發。科學課教師的教學負擔普遍過重,教材涉及到的各個學科的活動,也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材料,其備課量已經超過了中、英、數這些傳統的“核心課程”,不少教師已感到力不從心。老師們都在盡力去挖掘各種各樣的資源,但是還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如果不盡早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師課改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受挫。

四、評價方式的不確定帶來的壓力

據調查,科學課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但由於目前我市對科學課如何評價還不確定,學生家長對這門課在升學考試中的“地位”不清楚,對這門課的態度也不明朗,這就給科學課教師帶來較大的思想壓力。在實際工作中,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也會直接影響教師對科學課程的改革行為。

據瞭解,在我國其他地方對科學課的評價方式也不確定,有的是“平時綜合地學,考試分科去考”,有的是在會考中單獨命題或在一張試卷中出一部分綜合性試題,還有的地方則乾脆將綜合性科學課又劃分到各科教師分科去教。聽說有的學校由於在七年級、八年級時將科學視作“副科”對待,現在要參加會考了,於是很多學校不得不在晚上和週六、週日補課,“像對付中、英、數一樣對待科學課會考!”

如果不改革考試評價方式,老師們就很難完全改變思維觀念,放開手腳去探索去實踐,因為誰也不敢因嘗試改革使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吃虧。

針對科學課教師遇到的以上困難和困惑,我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開設“科學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縱觀科學課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要使學生在科學課中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有必要在開設科學課的同時,研究開發“科學實踐活動課”校本課程。我校開設了多門科學實踐活動選修課,就很受學生歡迎。

第二,完善科學課師資培訓機制。教育部門在培訓教師時,既要關注教師教學觀念改革、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教學評價的探索和教學方法指導,也要重視對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師範院校裡也應該開設科學專業解決中學科學課師資缺乏的問題。

第三,建立科學課教師的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一線教師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實踐積累起來的教學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增加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必將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壓力與負擔,更有利於科學課的順利推進。建議每所學校建立一個科學學科站(或網頁),收集教師的優秀備課教案、課件、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在學校範圍內共享。市教育部門建立一個大型的全市性的綜合性的科學學科,收集全市優秀的科學課課程資源,並且給科學課教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空間(例如BBS),從而使全市教師在實踐同進步,並由此推動深圳市的科學課教改實驗走在全國的前列。

第四,認真總結南山區國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的經驗,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我市國中畢業生科學課的評價標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