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作文

校園 閱讀(5.38K)

《泰坦尼克號》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愛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泰坦尼克號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作文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一)

電影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為從電影中,我們可以見識到世界不同角落、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並藉由電影的場景、聲光效果,讓我們有如身歷其境去體驗人 生不同面向的種種課題,並深刻的感受作者所要詮釋的理念、所要彰顯的主題,不論是詼諧逗趣、驚悚震撼、嚴肅悲涼、溫馨動人等等風格,只要一走進電影的世界 裡,總能令我融入其中,隨著劇中角色衝鋒陷陣、冒險犯難、尋繹線索、狂喜悲鬱,久久不能自已……。因此對我而言,觀賞電影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從小到大,欣賞過的好電影不計其數,諸如:“唐山大地震”、“赤壁”、 “哈利波特”、“少年Pi的奇幻漂流”、“鋼鐵人”、“龐貝”等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最為喜愛的電影,那就非“泰坦尼克號”莫屬了。“泰坦尼克號”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正式在全球各地上映,當時我還沒出生呢!幸而爸爸媽媽將 “泰坦尼克號”的DVD儲存下來,我才有幸見識到此部曾榮獲第七十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十一項大獎,造成一時轟動的電影鉅作。

“泰坦尼克號”的內容背景乃一九一二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首航時觸礁冰山沉沒的事件,及凱特溫斯蕾與李奧納多卡皮歐所虛構飾演的不同社會階層成員的戀愛故事。我與大部分的“泰坦尼克號迷”一樣,對於電影中男女主角“你跳,我也跟著跳!”的深情告白印象深刻,也特別感動于傑克為愛而死,蘿絲為愛而生的悽美愛情。蘿絲並不迷戀於未婚夫匹茲堡鋼鐵大亨之子卡爾的財勢地位,而獨鍾於真誠坦率的傑克,準備下船後與他一同生活,卻不幸遇到泰坦尼克號的沉船意外,拆散這兩位戀人,使他們陰陽兩隔。劇中當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即將沉沒之前,船員要求乘客穿上救生衣登上救生艇,但因救生艇數量不足,只限婦女與小孩優先登艇,蘿絲本已登上救生艇,但為了與傑克在一起,又從救生艇跳回達尼號上,看到這一幕,不禁令我動容,我想,這就是“生也相守,死也相從”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吧!而當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傑克與蘿絲互相緊抓對方,卻因水的'衝力太強而鬆開了。傑克迅速找到蘿絲,並發現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門板,但因門板僅能承載一人的重量,所以傑克讓蘿絲留在門板上,自己卻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並用最後的一絲力氣要求蘿絲承諾不會放棄,會好好的活下去……。看到這裡,我已熱淚盈眶,感動不已,原來真情至愛是可以為對方奉獻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對方存活的機會。相較於當時上流社會常以婚姻作為換取財勢地位工具的作法,傑克與蘿絲的愛情更 加顯得真實、高尚而彌足珍貴!

此外,電影中還有幾個地方令我感觸良深,其一便是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之前,其實早已數度收到來自其它船隻的警告訊息,但為了要創下快速橫越大西洋的紀錄,對於這些警告全都不予理會,不但未曾減速,而且繼續向前航行,終釀成二十世紀最慘重的災難之一,使一千五百多人葬身海底。我想,如果當時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史密斯先生能更審慎的評估冰山的危險性,更謙虛的聽取來自其它船隻的警告訊息,或許便可挽回這個驚駭世人的悲劇。因此越是坐在上位的決策者,肩負重責大任,越應思慮周詳,而後做出正確而果斷的決策,才不致鑄下大錯。

而另一個導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死亡人數飆高的原因則是救生船數量不足,當時總共有兩千多人搭乘泰坦尼克號,但實際上救生艇僅可載一千多人,這又是一項致命的 人為疏失。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泰坦尼克號號稱“連上帝也沉不了的不沉船”,因此當船難發生時,大多數的乘客們仍未意識到危險,故疏散乘客時許多人不願意上救生 艇,導致許多救生艇根本沒坐滿人便放下,因此沉船時許多人便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有些乘客雖然逃離了船身,亦在沉船時一起被吸入海里,或泡在冰點的海水中失溫而死。這也警惕我們應時時留意身邊的危險,當災難來臨時更應提高警覺,而非渾然不知。

此外,這部電影場面的壯觀浩大亦令人歎為觀止,不論是船上豪華富麗、美輪美奐的餐廳、酒吧、客房等裝置,或是沉船時海水衝湧進船艙,船裂成兩半,船尾被船 頭往下拖形成九十度後下沉等等壯盛慘烈的場景,加上一些精采刺激的片段與唯美浪漫的鏡頭,讓我感覺欣賞這部電影彷佛經歷了一場美妙的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泰坦尼克號”是我觀賞過的眾多電影中最能觸動我心絃、最令我喜歡的一部影片,不僅劇中悽美的愛情故事深深感動了我,電影裡的許多情節亦觸發我深入省思,真希望此部電影能再度搬上大銀幕,讓我得以再次沉醉於“泰坦尼克號”的感動中。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二)

不管是片中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全片中的情感都是為了透視人性而設定。然而對於人性的解讀和判斷,我們往往太容易以道德制高點自居了事;《泰坦尼克號》則在這個問題上給出了榜樣式的解讀。

然而Rose是幸運的,她在這一趟旅程中遇到了真正關心她和愛她的人。其實不止是Jack,就連Carl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意和關心。從不知如何面對任何一種關心,不知如何善待一份愛意的懵懂無知,變成了一個有獨立思想、堅強選擇的女性,Rose用自己的方式迴應了Carl的關心,更用自己的一生讓Jack給的愛熱烈的活在了她人性的光芒裡。

《泰坦尼克號》卻不是一部所謂人性善的溫暖故事,而是以更為藝術的方式著力呈現多樣人性的寫實劇。這一特質在Carl這一角色身上表現的最為突出。Carl是性格上獨斷專行的未婚夫,是一個心胸很狹窄的富二代,是一個只知道以金錢收買一切的小人,看似好像這樣的Carl必須是一個反派角色不解釋,但是他又是對Rose一往情深的男人,是在自救時同時搭救小孩子的人,他在一片大亂中始終保持著救生艇的安全,為此不惜做出各種事情,他也是在災難中撿出一條性命卻輕易的在股災中放棄掉的人,各種各樣的選擇、各種各樣的企圖、各種各樣的品質在他的身上都有著體現,單純的人性善或者人性惡都不足以提供解釋,將之與一些經典的人性善或者人性惡作品相比,會更加看到《泰坦尼克號》在訴說人性的豐富和多面的特質。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三)

有關於泰坦尼克號的記憶是如此的富有戲劇性,似乎就像是被上帝安排的命運一般。然而在塵埃落定時候,誰都看得見,這命運有著怎樣的起承轉合。上帝從來沒有安排,安排好這一切的,是人類。

泰坦尼克號故事所負載的這一層對於人類盲目自信的批判在電影中有所提及,雖然不是敘事的重點,卻也在伊斯姆先生和史密斯船長的對話中、有關救生艇數量和容量的對話中等情節中含蓄的給出了電影本身的觀點——釀成最終悲劇的,並非全是天災,而是人類的挑戰一切的狂熱——無力負擔全責的史密斯船長選擇了放棄生命,無力控制局勢的麥道船長選擇了飲彈自盡,無力創造神話的安德魯先生選擇了與自己畢生的最大傑作一起毀滅——這不是一個人的死亡,不是一艘郵輪的毀滅,而是積聚了一個時代人類慾望的幻夢的崩裂,這崩裂令任何個體都無從承受,惟有一死,方可解脫。

侷限於時長等因素,電影在情節上和畫面上對於這一層的表達如果可以說是點到為止,那麼來自於詹姆斯霍納的電影配樂,則在這一道路上達到了超越電影故事和畫面的境界。尤其是電影配樂中的尾聲《大海的詠歎》,以全篇音樂都未曾有過的沉重和憂傷將這個主題講述到了音樂可以達到的極致——不再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再有悲劇昇華的光輝,有的只是對於這樣一個已經深眠於大海,終將有一天深眠於人類歷史的故事的反思與追憶,最後逐漸遠去的音效,就是在訴說著這命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