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天鵝之死觀後感

校園 閱讀(1.43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鵝之死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鵝之死觀後感

歷史和起源角度上看“芭蕾”起源於義大利,但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意為“跳”或“跳舞”。起初芭蕾只是人們用於自娛自樂的一種舞蹈,在發展程序中形成了嚴格的規範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通過優雅的舞姿含蓄地表達其豐沛的情感,每一個滑動、跳躍、旋轉都力求達到所需要表現的情感張力,僅僅地扣住每一個觀眾的心,從心底裡深深地感受到那細膩的感情。而作品《天鵝之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鵝之死》是一場獨舞,它描述了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隻趕赴宴會的受傷白天鵝憂傷地抖動著翅膀,伴隨著憂傷的大提琴旋律立起足尖緩緩移步出場,徘徊於湖面上。舞者一邊慢慢舞動自己的雙臂如天鵝輕輕煽動著翅膀一樣,一邊緩緩地抬起自己的身體,臉帶憂傷與無奈,不由得帶起了觀眾的思緒。她雖身受重傷,但仍渴望重新展翅高飛。她嘗試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飛離湖面,但始終掙不開死神的束縛。生命卻在呼喚著她奮力與死神拼搏,顫動的翅膀在她的努力終於奇蹟般地展翅旋轉將要飛翔。舞者緩慢地站了起來,帶出了一種天鵝用自己最後的力量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的感覺,臉朝天空,表現了天鵝對於廣闊的天空的憧憬和嚮往。奮力的掙扎最終卻使她精疲力竭,不得不緩緩屈身倒地,漸漸合上雙眼,但生命的本能又促使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抬起一隻翅膀,遙遙指向天際,欲想再次高飛。那是生命張力。隨後,慢慢地閉上雙眼靜靜,孤獨且無助地感受自己的生命消耗盡,永遠沉睡在平靜的湖面上。

《天鵝之死》之所以能成為芭蕾舞蹈的巔峰是因為它有震撼人靈魂的力量,天鵝的張力引起了人類的共鳴,感受到生命是奇妙的,是頑強的,是不屈的`。1907年的晚會上,安娜·巴甫洛娃被邀請去演出,和她的舞伴演出《天鵝湖》二幕的雙人舞。但是由於男舞伴臨時缺席,青年的編舞家富金即興就為她編排了一段叫《天鵝之死》的舞蹈。為了趕著要演出,巴甫洛娃一邊試富金一邊改,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品就在幾分鐘之內就形成了。當然,這個節目是相當難,因為演員從出來一直在腳尖上走,富金稱這個舞蹈是萬物求生,為生存而鬥爭的一種象徵。在短短的兩分鐘之內,表演者以其細膩的表演,到位的表情和優美的動作,刻畫出了在生命結束前依然熱愛生命並積極與死神鬥爭的天鵝的形象。在觀賞《天鵝之死》之後,天鵝對生命的執著深深震撼了我,那種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愛,是生命的高傲,是與生俱來的。面對生命的即將逝去,卻還能聚集身體裡所有的力量和勇氣去對抗死神,把一段短暫的生命演繹得如此,又是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境界。

我們每個人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真實生命,對於生命我們都具有天生的渴望與追求,抓住自己的生命,對生命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保持對生命的熱愛,奮爭到底,即使最終面臨死亡也無所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