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說聲謝謝》教學反思

校園 閱讀(2.9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說聲謝謝》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說聲謝謝》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說聲謝謝》教學反思1

在師生互道感謝中,結束了《說聲謝謝》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動情,從而以情導行。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寵愛,對他們來說承受太多的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靈產生愛的麻痺。他們往往認為所有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服務都是理所應當的,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對父母都難說一聲“謝謝”,更難對其他給予自己幫助(或服務)的人真心誠意地表達感謝。本課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瞭解社會各行各業中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而辛勤工作的'人,在發現、體驗中有所感悟,激發他們尊重並感謝勞動者(包括身邊的人)的情感。學習參與社會,做有愛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人,並以良好的文明行為回報他人。

為了開啟孩子的情感之門,課前我鼓勵他們走出校門,走上社會,從身邊的人開始觀察,發現哪些人關心幫助自己,為自己服務,他是怎樣服務的,做好調查記錄;課上,我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說起,說說在日常生活中都對誰說過謝謝。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通過模擬實踐去體驗、感悟,多角度地換位思考,進而認識表示感謝的意義,學習用適當的方式去表達,並表現在行動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會使用禮貌用語,並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用孩子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設計了提前留心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創設情境發現、小組合作競答、模擬實踐、現場採訪、看錄影辨析討論,做感謝卡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去自主探究,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動心”到“動情”再到準備“行動”,繼而在音樂聲中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深情的話語。

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及時地發現問題,真誠地表示感謝,熱烈地討論,得出用行動表達的結論,整節課隨處可見孩子們被身邊的人和事感動著。在模擬實踐中,孩子們細緻入微的模擬表演,真正體現了由“動情”到“導行”這一教學環節中,說明引導孩子留心觀察,孩子們能觀察得非常細緻;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實踐,他們能體會得十分到位。

不足:教學剛開始的時候,因學生有些緊張,為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的略顯緊張,後來學生放鬆了,教師才顯得自如。作為教師應隨時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在教學中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每節課都應置於大目標下,對學生的回答,點點滴滴都及時給予恰當的、積極的評價。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說聲謝謝》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的情景等感悟知道什麼時候要說“謝謝”為什麼要說“謝謝”以及表達謝意的不同形式。

2.使學生通過活動和體驗,知道當接受了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或幫助後,要表示感謝。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謝謝,感悟謝謝,學會謝謝。

教學準備:

1.動畫片《拔蘿蔔》、教材圖片、歌曲《感謝你》《感恩的心》、詩歌《感謝》等。

2.學生準備卡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孩子們,今天老師能和你們一起上課,看到你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感覺非常快樂,你們快樂嗎?為了感謝大家給我帶來的這份快樂,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動畫片《拔蘿蔔》,看的時候可要仔細點,看完以後還要幫助老爺爺呢!

播放動畫片《拔蘿蔔》,生欣賞。

師問: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麼多人幫助老爺爺拔出了蘿蔔,可老爺爺忘記對大家說什麼了?教師板書。

師:為什麼要說謝謝呢?

師:那我們一起去告訴老爺爺吧!老爺爺,你應該對老奶奶、小孫女、小狗、小花貓、小老鼠(說聲謝謝)齊讀課題

二、回憶生活,說聲謝謝

活動一:回憶生活中的謝謝:

1.剛才咱們送出了本節課的第一份感謝,當別人幫助我們時,我們要說“謝謝”,你在生活中說過謝謝嗎?你在哪些情況下說聲謝謝,給大家講講你的故事。

生回答。師適時給予評價。(板書:得到幫助)

2.剛才,同學們都談到得到別人的幫助後應該說謝謝,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候,我們也應該說謝謝呢?(出示大螢幕圖片)你可以認真觀察大螢幕中的圖片,看看他們是誰,在幹什麼?為什麼要對他們說謝謝,也可以結合生活中你遇到的、觀察到、聽到和想到的說一說。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再彙報。

3.學生彙報。(接受別人的服務)(板書:接受服務)

4.師小結:是呀,這一聲輕輕的“謝謝”太神奇了,它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關愛,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們,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還有哪些你不認識的人在關心你、幫助你、默默地工作為你提供服務呢!

出示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圖片。

師小結:

1.的確,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接受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服務,他們的服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請不要忘記對他們說聲謝謝。

2.是啊,我們在得到別人的幫助或接受別人的服務後,都應該對他們說聲“謝謝。”

三、體驗感悟,認識謝謝

活動二:你得到過感謝嗎?

1.我們經常送出自己的感謝,老師想知道,你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說說你幫助別人得到感謝的事。

生回答,師適時給予評價。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2.我相信同學們做過很多幫助別人的事情,都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心裡感到很快樂,這讓我想到了兩句名言: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那有沒有你為別人做了什麼而沒有得到感謝的.時候呢?

4.學生彙報。師相機問:當時你有什麼感受?

5.師小結:生活中,有的人覺得為別人做了好事說不說謝謝沒什麼,因為他們很善良,很大度,,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他們可以稱得上是活雷鋒,是不求回報的。不過一句簡單的謝謝會使幫助你或為你服務的人感到更加快樂,所以請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有時,沒有來得及說出的感謝會讓人終生遺憾的, 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個山裡孩子考上了大學,卻因家庭貧困上不了學,這時,一位素不相識的外地人給了他無私的援助。他想當面向恩人致謝,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現這一心願,三年後,他專程按匯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沒想到恩人已在幾天前去世了,臨死前,還給他匯去了最後一筆助學款。

他後悔萬分,悔不該一拖再拖,使這句沒有說出口的“謝謝”成了自己精神上永遠的負擔。他含淚在紙上寫了一萬個“謝謝”,淚流滿面,跪在恩人的墳前,點燃了這一萬個謝謝。

6.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

(忘記說謝謝,是多麼遺憾呀!別人幫助了我,我一定會及時說謝謝)

四、真情放送,表達謝謝

活動三:謝謝大行動

1.送出感謝:

①、師:這位同學的話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記說謝謝的時候,上課前,班主任老師把你們帶到多媒體教室,我還沒有對他說謝謝呢!

②、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得到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現在我也要對他們說謝謝。

③、同學們,你們有沒忘記對別人說謝謝,你們想對誰說“謝謝” ?(生說)

說出了謝謝,心裡感覺怎樣?

④、師小結:說出了謝謝,心裡感到輕鬆愉快吧,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這一聲“謝謝”真是太神了,它能給人帶去感動和快樂。

2.現在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機會,對於那些為我們提供幫助或服務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製作一份感謝卡,送給你最想感謝的人,寫上你們最想說的話。

3.老師這裡有幾張我學生做的感謝卡,請同學們先看一看。

出示感謝卡,生讀,是適當指導感謝卡的製作(配上你最拿手的圖畫,寫上你最想說的話,這樣你的感謝卡才更美觀。)

4.生製作感謝卡,課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師巡視。

5.展示感謝卡,(誰願意展示你的感謝卡,讀給大家聽一聽)

四人展示,師相機鼓勵

6.謝謝同學們真誠的話語,那麼除了送感謝卡,你還想通過哪些方式表達你的謝意呢?(寫信、去看望他們、給他們表演節目等)

五、總結生活,心存感謝

1.感謝是一種美德,學會謝謝,心中有愛,才能使生活變的更和諧,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學會感謝吧!請全體起立,跟老師一起朗讀《感謝你》

2.課件出示師生合作配樂朗誦詩歌《感謝你》

3.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但感謝的話題是永恆的,今後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用真誠的心靈去感受,用誠摯的行動去感謝吧!

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寵愛,對他們來說承受太多的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靈產生愛的麻痺。他們往往認為所有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服務都是理所應當的,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對父母都難說一聲“謝謝”,更難對其他給予自己幫助(或服務)的人真心誠意地表達感謝。本課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瞭解社會各行各業中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而辛勤工作的人,在發現、體驗中有所感悟,激發他們尊重並感謝勞動者(包括身邊的人)的情感。學習參與社會,做有愛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習慣的人,並以良好的文明行為回報他人。

二、針對以上分析本節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五個活動:

(一)故事匯入,引出“謝謝”;

(二)回憶生活,說聲謝謝;

(三)體驗感悟,認識謝謝;

(四)真情放送,表達謝謝;

(五)總結昇華,心存謝謝。

這些活動都是在深入瞭解學生興趣、需要、體驗和能力基礎上設計出的活動方案,這些“活動” 力求很好地為實現“目標”服務,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在故事匯入,引出謝謝這一環節,我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童話故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在故事中設定懸念,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而且引發了他們的思考,使得課題在孩子們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憶生活,說聲謝謝這一環節,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親身經歷入手,引導學生梳理往事,學會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服務、鼓勵和關愛,讓學生感到在接受別人幫助和服務後需要說聲“謝謝

3.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個環節,我主要丟擲兩個問題,“你得到過別人

的感謝嗎?和有沒有為別人做了什麼而沒有得到感謝的時候呢?”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體驗到得到別人的感謝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同時也懂得了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得到什麼,提高了人的文明素養。並且通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告訴學生說謝謝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達謝謝這一環節,我注意了學科整合,把用於美術課製作感謝卡用在品德課上來抒發情感,將美術課與本堂課聯絡起來。孩子們真實的情感在美麗的卡片上盡情揮灑,表達的謝意更加細膩、感人。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感謝》,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薰陶,懂得感謝是一種美德,學會謝謝,心中有愛,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諧。

5.在挖掘課堂資源方面,我靈活運用教材,如文字中的圖片,並且蒐集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圖片,還配上了有關感謝的歌曲和詩歌,這樣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體驗、感悟、學會謝謝。我還特別注重課堂生成的資源,把自己的在課堂的親身經歷,對班級老師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上課忘記謝謝補上謝謝。對小組長幫忙分發卡片忘記說謝謝,也補上謝謝。從而影響了學生,當學生說忘了對自己班的同學說謝謝時,我馬上給他機會,叫他主動補上謝謝。把握好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用孩子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設計了提前留心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創設情境發現、做感謝卡、詩朗誦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去自主探究,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動心”到“動情”再到準備“行動”,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深情的話語。

7.三年級的孩子是低年級剛到中年級的第一年,他們的注意力的時間還不長久,所以也要注重課堂的組織教學,所以在課的始終,我用小組競賽的手段調動孩子們發言的積極性,在課的結束,也有總結獎勵。

存在的問題:

1.《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資訊,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2.教學時感情投入不夠,缺少教學激情。一節成功的課首先肯定是教師要能在教學時自己打動自己,特別是品社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動感染自己,也很難打動感染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我覺得我這節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參與不積極主動,影響了我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後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製作感謝卡時,我只定格在一張感謝卡,所以學生也定式思維,大多都只寫給父母,思路不廣,所以在這裡邊聽音樂,邊製作時,可迴圈播放幾張給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感謝卡,這樣就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4.學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效果就更理想。如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一環節讓學生把生活在現,學生的感謝就更加深刻。

5.教學評價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這個得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