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

校園 閱讀(2.9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1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閱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餘華的《活著》,便到閱覽室借來並急迫的讀完。

《活著》的作者餘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後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戶。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後母親病死。以後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於產後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後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著。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著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著》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著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著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著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2

一個人,一場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著》。富貴的苦難,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到貧苦農民;他氣死他爹,輸光財產;他的兒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孫也死了,可他卻還活著,孤零零的活著。

當在黃昏的田野上,富貴和他那頭老牛耕耘在田地裡,富貴對牛叨絮的那席話差點讓我憐憫的掉下淚來。我覺到了餘華的殘忍,他為什麼要讓富貴活著?沒有了親人,沒有了愛,只有大半輩子數不盡的苦難,富貴活著的意義何在?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

當福貴看到賭的傾家蕩產的龍二被斃掉的那一刻,慶幸的是福貴,後怕的也是福貴。他慶幸,是因為被斃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後怕,是因為被斃掉的人本該是自己。命運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敗家子的自己氣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個生命;當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來沒有看到孃的最後一眼,他明白,生命原來如此脆弱;當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的時候,他懂得,活著不易,活著有多好!

種地的艱辛,讓他體會到活著的不易;公社的磨難,讓他感受到活著的美好。活著就幸福,再艱難,只要活著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當富貴的家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的時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現在還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著有多好。

餘華《活著》的自序:“作為一個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時“忍受”。可見餘華筆下的富貴面對生命的苦難與絕望只是忍受,沒有反抗,更不用說蔑視。也許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許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願意死。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3

餘華是當代著名的作家,雖然他所寫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本本都是經典。《活著》,就是他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今天讀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就想把心裡的想法一吐為快。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富家的少爺,但是又因在外吃喝嫖賭,把家裡的105畝地都輸給了龍二。他爹也因此被他氣死,他為什麼要活著?他人生黯淡,為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看完《活著》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著我。從苦根死後,他沒有了隨著已故的親人,只買了一頭老牛天天在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像其他農民一樣勞動著。

他的一生也是處處經歷坎坷的,賠完了地後,父親被氣死。只得和母親妻子和女兒生活。最後母親得了重病,福貴去城裡給母親買藥時,又被抓壯丁。幾年後,遇到解放軍,回到了家鄉,而母親已經死了,女兒鳳霞也因病變得聾啞。後來,兒子有慶,因為縣長的夫人生孩子大出血缺血,可是其他人的血型對不上,只能抽有慶的。但是大家都想著救活縣長的,誰還會管有慶呢,最後有慶因為抽血過多而死。鳳霞後來嫁給了二喜,在生孩子時也因為大出血而死。福貴的妻子家珍也很傷心,三個月後也死了,二喜在工作時因為失誤被水泥板夾死了,他的孫子,鳳霞的孩子,苦根也因為吃豆子撐死了。這樣,整個家庭就只剩福貴一個人了,他就買了一頭老牛,給他起了自己的名字,陪自己度過以後的日子。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只要堅持活著,活著本身的意義就存在希望。有人說其實在這個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對於福貴來說他始終沒有絕望。雖然身邊的親人接連離他而去,可是福貴依舊沒有放棄生的希望。

生命的磨難最終會隨著時間,漸漸的在記憶中消退。福貴的一生是非常悲慘的,可是當他老年時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時,他並沒有充滿絕望。

最新《活著》電影讀後感4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出餘華的《活著》,這正是生活的本質。如海的眼淚,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充滿了力量。

那福貴的母親的白髮與撒手西去的愕然。這是面對的自己身邊第二位至親的離去。那福貴女兒的難產而死的痛,那福貴妻子的軟骨病,那福貴兒子失血過多而意外而來的喪子之痛,還有那福貴的老爹含淚逃離了支離破碎的徐家……隨著一支毒箭的打擊,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貴那早已野哭決然的心。死者的死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更像是噩夢的一場解脫,而痛苦的枷鎖全部轉而拷向福貴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淚裡泡漬,還有生活的重擔,活著的堅持。

偉大的人格也許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福貴的一生寫滿了絕望的不存在,面對著眼前的絕望之境地一點點地長大,漸漸脫去徐家少爺的光榮放蕩,成就一個堅強樂觀的農民。這精神上的成長遠比身體上成長珍貴得多,珍貴的力量,這來自於對活著的亙古不變的態度與信仰: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人格強大。即心態與觀念造成了福貴自我與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與保護,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還有偉大的毅志,活著的希望。

他們說,人生不過一場戲,各人有各人的角色與臺本,可福貴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認命的堅韌不聽上蒼的排程,那滿懷的倔強,那滿腹的荒唐,那滿懷發諡的期待,如若上蒼髮出死亡的排程也決不順從!只要熱血生命仍在骨頭裡嶙峋作響,就是要活著。拼死才能拼出活頭來,總有信仰會排空而來,而來與活著的福貴相遇,走在塵土飛揚的道上,活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力量,活著的色彩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萬萬,老來風味,大抵都是在活著,誰都逃脫不了活著的慾望。生生燈火。明暗無輒。活著,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可千迴百轉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