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年政治考研理論知識

校園 閱讀(2.33W)

政治考研有兩大主幹,主要是考查理論基礎知識,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因此考生們一定要加強知識的記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政治考研理論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2017年政治考研理論知識

  2017年政治考研理論知識

社會的觀念結構

(一)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

1、社會的文化結構主要是由社會意識形態構成的,是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觀念體系的基本結構。社會意識形態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那些不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在階級社會中不具有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如自然科學、語言學、形式邏輯等,這些非意識形態也是社會文化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文化結構就是由藝術、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科學等有確定規範的系統化的社會觀念及其聯結方式形成的有機系統。作為文化結構中主體部分的意識形態屬於思想的上層建築,它同政治結構一起構成了社會上層建築的整體。

2、意識形態的本質:(1)意識形態的本質: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的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3、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1)意識形態的變化發展同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2)意識形態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3)意識形態對社會經濟結構以及政治結構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二)文化的本質和功能:

1、文化是包括人們的風俗習慣、行為規範以及各種意識形態在內的複合體。

2、文化的本質即人化。

3、文化的特點:(1)人化的形式;(2)社會的性質;(3)多樣的形態。

4、文化的功能(1)資訊功能(2)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3)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功能;(4)認識功能。

(三)文明和文明形態

1、文明與文化:文化和文明是兩個密切聯絡而又有區別的範疇。

2、文明的形態。

(四)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協調發展

1、物質文明,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生活的進步;

2、政治文明,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社會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進步;

3、精神文明,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精神生活的進步。

4、三者關係:物質文明的發展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處於基礎的地位,政治文明建設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建設為促進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援。“三個文明”是互為條件、互為目的、互相促進的。

  政治考研理論知識點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社會規律及特點

1、社會規律,就是人的實踐活動的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

2、社會規律的特點:

(1)從社會規律的形成機制看,它形成於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2)從社會規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社會規律只有通過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實現出來。

(3)從社會規律的表現形式看,社會規律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3、社會規律有其客觀性。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表現為它是無數創造歷史的個人相互作用的“合力”,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及其矛盾運動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

2、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它推動著人類社會從低階向高階發展。

(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及矛盾運動

1、含義:

經濟基礎即經濟結構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與此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性。

  政治考研知識

社會發展的動力

(一)社會基本矛盾的基本內容和在社會發展的作用

1、基本內容: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2、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由以社會基本矛盾為根本動力的動力系統推動的。(2)在現實的社會主義中,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是基本適應的,但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不相適應的一面,其矛盾是非對抗性的,需要通過改革、也能夠通過改革來解決。

(二)“生產力標準”的論據及意義

1、“生產力標準”的論據: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程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進而決定整個社會關係,決定社會生活的基本結構,決定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所以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生產力標準”,是指把是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判斷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我們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否優越和進步的根本標準。

(三)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1、階級鬥爭是階級利益根本衝突的階級之間的對立和鬥爭。

2、階級鬥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直接表現,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觀點去觀察和認識階級社會的社會歷史現象,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四)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

1、階級鬥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引起社會革命,革命是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其實質是先進階級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用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解放生產力。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國家政權從反動階級轉到革命階級手裡,是實現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標誌。

2、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

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變更的決定性環節;革命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發揮。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眾和革命階級本身;革命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3、改革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革形式。

4、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改革。

(五)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學技術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科學技術的本質特徵和社會功能:

(1)科學技術的本質特徵是:它始終以客觀事實和規律為依據,以實踐為準繩;它始終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靈魂;它是一項特殊的社會事業,具有特有的社會建制。

(2)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主要有:認識功能;生產功能;經濟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社會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