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6篇)

校園 閱讀(1.68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6篇)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

轉眼間,高中教學已經三年半的時間了。在這三年半中,經過朱老師、苗老師的指導,專家的殷切評課,以及自身的努力,自己的教學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藉此機會好好反思一下。

我所教的科目是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在廣闊的科技空間。因此,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我認為化學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雖然化學屬於理科,但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很多知識在高中階段甚至無法探究其根本,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做法,才能不斷進步。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尊重學生的“創新火花”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所以我會及時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當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他肯定不會先忙著下手,而是細細的琢磨,這塊石頭像什麼,質地是什麼,有什麼缺陷等,然後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同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在教學前,我們也要對他們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後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就像一位軍事家戰前觀察作戰地形一樣,我們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才能知道將來會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通過考試法、觀察法、實驗對比法等了解學生,使我對學生的情況瞭然於胸,在教學中利用適當的解決途徑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深化教材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我覺得課前反思是教學的重點,化學的教學內容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有非常豐富,僅憑熟悉遠遠不夠,自己雖然帶過一輪對教材也已經比較熟悉,但我覺得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還很多,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領悟不同,當然最後的結果也不同。教材,作為教學的依據,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內容的權威,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學習樂趣;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既不是新教條,也不是定論,而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同時也在不斷反思教材,這樣既可以從教材中借鑑自己想要的教學方法,又完善了教材的實質,儘量實現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和諧統一。

三、對教學模式的反思——隨時啟發學生進步

現實教學中,教學模式有千千萬萬種,不管使用哪一種模式,只要成功運用,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無論選用哪種模式,都會縛住了自己的手腳,教學內容的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不可能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就可以解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是說不要被傳統的模式所束縛,在抓住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嘗試與學生同步思維,共同審題,共同試探解題過程,共同得出正確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師有準備,學生無準備,而教師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比學生強的基礎上,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

總之,我覺得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固定的模式,我也在進行多種嘗試,在一定的大框架下,追求教學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學的多樣性、穩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有機的結合和統一起來。

四、對課堂教學的反思——用激情點亮課堂

1、我在教學中經常引導和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經過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通過提問,分段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捨得放手,捨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但也要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鍵地方,及時調控,防止學生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使教學處於最優狀態。

2、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我會首先用激情引導學生進入創設好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更多啟發與自信。現在網路上流行著化學版《青花瓷》,用化學語言組成一首歌,配上《青花瓷》的調,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唱出來,那真是實現了“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快樂輕鬆的環境中學到該學的知識,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會在現實教學中逐步借鑑這些優秀的方法,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通過反思,讓我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慎重審視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做法,繼續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利用好教研會的集體力量,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2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與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針對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高中化學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養成。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高中化學課程包括兩個必修模組與六個選修模組。必修模組內容覆蓋面廣,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普及,旨在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選修模組是對必修模組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在本課程實施初期,筆者因對教材編寫體例與課程模組功能缺乏深入認識,在教學中,出現了拓展內容過多,授課節奏過快等情況,進而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新知識,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更是無從談起。通過反思,筆者認識到,只有切實地把握高中化學課程的理念與目標,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在課程模組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地處理教學內容,協調好各章節教學間的關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對學情進行反思

當代高中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探究意識和自我表現慾望。然而,由於義務教育階段知識層次要求較低,雖然他們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化學學習,但一些學生基礎不夠紮實,對某些化學知識的認識模稜兩可,無法用專業術語進行科學的表述,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化學概念、化學方程式等難以準確把握;部分學生因會考成績高而產生了驕傲、自負心理,出現了思維的惰性,在高中階段未能主動更新學習方法;還有一些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不善於總結完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要對學情進行反思。應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注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搭建起適合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科學素養與探究精神,使學生掌握化學基礎與主幹知識、基本技能。要立足實際,強化化學史觀的滲透和化學學習意義的闡釋,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切忌一味求新求變。

三、對教輔材料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

教輔材料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方案》是筆者使用次數較多的教輔材料,但其中的很多習題是根據大綱版教材編寫的,其與高中化學新課程理念並不相符。用這樣的材料引導學生學習,只會讓他們陷入舊的知識體系不能自拔,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現在的教輔材料五花八門,如果教師使用不當,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師要對教輔材料的使用情況進行認真反思。應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學需要合理地選擇教輔材料,對教輔材料中的內容應給予適度的講解,要注重不同知識內容間的有機銜接,最好是根據學情自行編寫教輔材料。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四、對試題的命制情況進行反思

命制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試題,有效地發揮考試評價對教學的導向作用,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保證。但筆者發現,部分教師在命制檢測與診斷試題時,因循守舊,照搬照抄,命題難以擺脫舊的知識體系,這使得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教師有必要對試題命制情況進行反思。要想命製出與高中化學新教材內容配套的試題,教師不但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領會《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精神,而且要仔細研究考查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試題要具有合理的難度與區分度,應堅持原創原則,注重對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查。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3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利用心理距離進行教學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某事物高度注意時,便產生了對其他事物“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食不甘味”,這就是心理距離的作用。若能用好心理距離進行教學,定能事半功倍。

1、樂觀的心理。無論你的家庭還是你個人發生了怎樣不幸及變故。你都要對學生充滿熱情和信心,這就是走向成功的開始。

2、期望的心理。教師對學生給予肯定,學生會對教師產生親切和信賴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樣的道理,如果教師只看到某些學生的不足,而看不到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學生就容易產生自卑,造成惡性迴圈。本學期對6班、12班學生經常給予鼓勵,學生進步幅度大,所以更應對本班學生產生更大期望,以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3、友善的心理。師生之間若能象朋友一樣坦誠相見,就有利於瞭解學生所思、所學、所難,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所以下學期要拿出更大的精力與學生交流。

4、純潔的心理。講課時,一視同仁,沒有好生、差生之分,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發言,進步的機會。

5、暗示的心理。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暗示自己:“我要帶著我的學生們暢遊知識的海洋,我會發現更多的弄潮兒!”,你會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暗示能產生積極作用,也能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若暗示某個學生“孺子不可教也”,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的。每一名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權利,相信每一名學生都能成功!

6、揚長的心理。成才者是揚長避短而走向成功的。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尤其是學習暫時有困難學生之長,引導他們以己之長克己之短,說不定還真能弄出幾個“”、“怪才”來。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陣地

當前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標誌之一就是教學改革發展到學法改革上,學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每一節的教學學生都感覺索然無味的話,那麼上課不就成了煎熬了嗎?所以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提高學習興趣的根本途徑。具體做法:

1.對於新授課,力爭讓學生自主突破重難點。

每一節課,教師都應抓準重難點,並圍繞重難點設計真正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討論或實驗。如:《鈉》一節中,鈉與水反應生成氣體的收集及成分檢驗。《氯氣》一節中,真正能使有色布條褪色的成分是什麼?《鹵族元素》一節中,溴、碘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大小的不同及顏色的差異。等等…….

2.對於習題課,力爭讓全體學生都有收穫。

習題講授及處理時,設計上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基礎點教師板演,給學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時間及空間。有意加強舉一反三,一題多問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出:“不做題不行,要動筆做;光做題也不行,要動腦總結。”鼓勵學生自編題。

3.對於複習課,力爭讓學生學會自我反饋,自我修補

鼓勵學生學會查漏補缺,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獨到見解,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學習,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自豪。

三、要使學生既有興趣,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1.在每節課的匯入時,也可以聯絡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並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或者實驗,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麼”,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2.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實驗、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應該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並舉,深思結合,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這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效果甚佳。

3.學生通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

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發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4.將課堂教學延伸。如果說學習只是為了拿高分的話,那學習就會毫無生機可言。如果說學習是一種征服的慾望,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那每一個人都能出色的完成挑戰!平時教學中要多設計、挖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本學期讓學生①就能源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12班學生積極踴躍,見解獨特。②製作了有關氯氣的A4小報,6班學生構思精巧,內容豐富。③開展了化學聯歡會,11班高猛、劉瑞健、王義春表演的鐵樹開花獲一等獎;6班趙立斌、周楠等同學自制的煙花獲全體一致好評;12班莫濟美、賈子悠在製作“火滅畫現”這一節目過程中,表現出的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令人欽佩。

總之,只有視教學為事業、視教育為藝術、視學生為天才的教師,才能把愛的雨露灑向每一名學生的心田,滋潤著他們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練習,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展化學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願所有的教師和學生都能享受到教與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4

在實施一個學段後,我對高一化學教學做了反思。本文談了教育與教學共五個方面的內容,這是我在第一學段教學後的一些困惑與思考。

在教學進行到第一學段後,本人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了回顧以後,具體的一些問題與反思如下:

1、學生學習後,仍在很多的知識點的理解上有問題。如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氫氣的性質與反應等問題。通過找一些同學瞭解到相關知識在國中沒學過,看來國中的課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識概念的切入點,一些核心知識的外包裝已經發生改變。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國中所使用的教材,瞭解國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學生認為化學是很容易學的學科,沒在化學上做多一點的思考與練習,還以國中化學的學習方法與要求在對待高中化學的學習。這一點在這次的考試中有反映,也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反映了出來。對這個問題備課組中各老師早有預計,所以將這次的學段考試為手段,在考試中幾乎不以知識的原貌直接給出,而以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變型推理的形式給出,如“可能”、“合理”、“比較”等形式。考試結果在預料之中,我會借這次考試給學生的“教訓”為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理解層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輔導工作,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軌道。

3、大多數同學出現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有遺忘的情況。考試中,要求學生對課堂演示實驗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描述、氯化鐵溶液的顏色、氯化銀沉澱顏色、氯離子的檢驗等題,這些題在歷屆的學生考試中屬於送分題,但在本次考試中,能答對的同學並不多,這些問題我們還在課前做過提問的,但時間一長學生全忘記了。這可能與一週只兩課時教學時間,還常被一些活動沖掉課有關。學生根本沒對化學做太多的練習與鞏固,反而把時間花在那些形式多樣的學習上,如研究性學習、課外調查採訪、資料的收集、綜合實踐、圖片的採集等活動。“十一”黃金週過後,我問過一些同學,在那段時間做過什麼,大多數同學都說在做綜合實踐活動,沒怎麼學習。

4、學生學習的過程有輕浮的傾向。這一點不僅僅表現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在對所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在對學生的觀察後感覺學生在化學的學習中,只對做實驗,看現象有興趣,對現象的描述及完善沒多大興趣,學習內容稍有點難度或抽象化一點,就容易表現出不耐心不主動。這可能與新課程的學習形式的多樣化與選擇性給學生帶來的困惑,而教師也新進入新課程沒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有關。

5、教學課時太少的問題。我瞭解到很多的學科存在這個問題,專家可能會認為一線教師沒忠實地按照新課標準與教材編寫的意圖去展開教學,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該加的東西。其實這個說法我不贊成,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瞭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地方學生的實際。在聲音四起時,專家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對課程設定、課程標準、教材做出調整。實際的情況是教學參考中有些要求1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有時花三個課時才能完成,還沒有加入其他的內容或要求。因為一些內容的教學的實驗條件有限,有時實驗要幾次成功,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學生相關生活經驗貧乏而無法有效地展開;有的課節,只完成書上提到的實驗就下課了,可教材中還圍繞這些實驗有交流與討論、有知識拓展、概念的建立、還有探究,我迷惑,這能完成嗎?這是有教學經驗的人設計的嗎?而教學的課時是很緊的,雖然專家都說一線學校不會只開設四十課時給每一個模組,但學校又是在“忠實”於新課程的一切形式,這還有解決的途徑嗎?我困惑。

以上談了五個方面的問題,這是我在第一學段教學後的一些問題與反思。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5

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已經有十多年了,整體上感覺教材在不斷的修改,一些名詞、概念也在不斷地完善,課本知識的難度在逐漸下降,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不少老師都在感嘆學生一屆不如一屆。這也許是事實,我們在教學中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呢?學生學不好化學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在下一步的教學中該怎樣進行彌補和預防?下面中我的幾點反思。

一、高一新生在國中學的化學知識有多少?教師該怎樣進行初高中的銜接教學?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們瞭解到一些情況, 高一學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難理解、習題不好做,學習興趣降低。一方面是因為初高中學習要求和內容銜接的不好,高一化學突然比國中更系統、更深入,學生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國中化學教學過分強調探究學習和過程方法教育,忽視接受學習和描述性、結論性知識的理解記憶,基礎知識學得不紮實;但更重要的卻是第三個原因,即高中化學教師不理解國中新課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課改後的國中生,對國中生的化學基礎期望過高,平時的教學和測試難度過大造成的。有些知識點在國中的新課本中已經刪去或淡化了,高中課本也不再詳細講,就直接拿出來讓學生用;有時候為了講清楚某一道課外習題甚至還要臨時補充知識點。學生要記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不停的記筆記,聽課習慣不好的學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學教學,必須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初高中化學的銜接教育,重點複習國中的“氫氣還原氧化銅”試驗,介紹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複習和背誦常見元素化合價、複習酸鹼鹽、溶解度的相關計算,為學習高中化學做好鋪墊。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對國中化學課標和教材的學習、加強對當年會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多與國中化學老師聯絡,多於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學習的困惑。

2.控制教學進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贏得較多的複習時間而增加剛開始學習的困難。

3.經常使用“直觀性”教學。儘可能以實驗作先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進行抽象概括。應用各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應用多種動畫課件以增強直觀性。要使化學知識儘可能結合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向學以致用的方向發展。

4.堅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面對深度和廣度都已加強的高中化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要想學好是不容易的。要特別引導學生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係。先理解後記憶是正確的。但是有的知識點暫時不理解也要先記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記住,等於沒有學,知識就出現了斷層。化學的學習,其實是一個“先死後活”、“不死不活”、“死去活來”的過程。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還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質性質、試驗現象、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是必須記憶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職責就是通過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記憶的。要善於運用“不求甚解”學習法,“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思想在初學化學時並不都是正確的。從化學發展史看來,化學其實就是對各種試驗現象的紀錄和分析,學好化學必須記住一些基本知識,才能談得上理解後面的知識,才具備了問問題和與人討論與爭論的資本。

5.提倡“出聲思考法”。在慢速的資訊加工中,尤其是解決問題時用“出聲法”,可以展示思維過程,給學生啟迪與思考。教師先作示範,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包括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方法,儘可能讓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出來。也可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維過程,然後大家討論,儘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獲取情感體驗。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保持高漲的興趣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建構中,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再到“樂學”的一步步躍遷。

6.引導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於詢問,在知識的聯絡比較中要敢於發問,在總結歸納中要不斷追問。日常教學中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改變單一的傳授模式,重視課堂提問功能。尤其是學生自己的發問,更能凸現學生內心世界。要求學生抓好聽課、消化、整理、提問、反饋、補救、鞏固幾個環節,獨立思考,減少依賴性,自己建立立體的知識結構網路。

二、一節課老師究竟該講多少?講得學生心服口服無言以對不需要思考頻頻點頭才是講到位了嗎?我們學生為什麼不會思考、不願思考?究竟該怎樣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鼓勵學生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輔導時要有耐心,有問必答,不會就講。但是,學生不停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學生什麼時候用來思考?老師都講清楚了,學生怎麼思考?我們到底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是給學生灌輸知識?我們曾對學生講過學習“五不問”:學過的內容未經複習的不問、教師提出的參考資料沒看的不問、未經深入思考的不問、找不到矛盾所在的不問、提不出自己思路的不問;我們為什麼不給老師定個“五不講”呢?學生沒有預習的不講、照本宣科的不講、剛講完就來問的不講,問的內容是課本資料中的原話的不講、強調過多遍依然不停地問為什麼的不講。在當今的教師評價體系中,又有幾個老師能理直氣壯地堅持不講呢?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要少講、精講,要經常運用“蓄勢待發”、“引而不發”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引導學生自己學會,不要讓學生“全都是聽會的、沒有一點是自己學會的”。教育的唯一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學生登山的嚮導和路標,指給學生一條前行的路,讓學生自己走,跌倒了可以爬起來,腳磨破了包紮包紮繼續前行。而不能揹著、抱著、拖著學生。當學生登上山頂時,應該有資格自信地大聲歡呼:“我付出了,我勝利了!”課本知識是死的,而具有創造精神的學生是活的。學生不是機器人,也不是隻知道接受各種知識輸入的電腦;老師更不是影印機和資料庫,教學不能是“複製”和“貼上”。教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教”。“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事實上,過於勤快的家長培養的必然是一個極其懶惰無能的孩子。同樣,過於勤快的老師培養的也必然是一群極其懶惰和無能的學生!我們一定要相信學生,一定要“狠心地”看著學生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磕磕絆絆的自己前行!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6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魯科版的新教材,對於任教老師來說,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新教材,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發現不足並進行調整便成為我們“新教師”需迫切思考的一個課題。新教材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體現了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無論在什麼方面,新教材都體現了新的特點。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在新課程實施的實踐中,應該要充分了解新課程的特點,及時反思自已各方面的不足,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實踐新課程的理念。

新教材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形象新,內容新,相比之老教材,彩版且圖文並茂,既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其次,把原來枯燥的、專業性很強的題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能給人遐想的題目,如《海水中的化學元素》、《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等。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教材上介紹的生活中的化學必須清楚知道原理,還必須多學習一些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化學現象、化學知識並收集相關的一些圖片、音像資料,一是好學的學生可能會問到,二是適當的時候可以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三必修和選修部分內容在難度上存在明顯梯度。如選修部分物質結構和與性質的基本內容在必修均有介紹,但選修中難度加深了不少,體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增多,不少理論是過去只有在大學才會學到的理論,但在教材中又沒有完整的內容,感覺缺乏系統性。可能大部分老師剛上這些課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怎麼上這些課。但是如果我們理解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應該能更及時地反思自己,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實踐新的教學理念。

如新教材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在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沒有下結論,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去探究發現,這就理解了為什麼會感覺教學內容沒有系統性。而為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老教材時教師一定要等到學生的知識準備得很充分、很完整時才放手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新教材則是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有知識缺陷,就去查知識點、查課外資料來補充完善,重視學的過程,讓學生“會學”而不單單是“學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備課內容除了教參、教材、對應的佩套練習,還要備教學生學習方法。

像如何使用課本目錄標題,如何分析課本內容,如何歸納整理;還有我們現在用的志鴻優化練習有什麼特點,怎麼使用等。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深入理解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時調整自已的教學方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新教材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7

一、課前預習。

每天抽幾分鐘時間預習明天上課的內容,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對難以理解的地方做個標記,上課時認真聽講這部分的內容,大大提高了聽課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課堂。

強調積極與主動,腦筋要時刻保持高強度運轉,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邊理解吸收邊進行記憶,這對知識的初步掌握十分重要。同時做些必要的筆記,老師的板書不必照抄,相反老師所說的有時卻十分重要,例如一些解題技巧或總結性的內容,稍縱即逝,不記下反而是種損失。課後多向老師請教,我平時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向老師提問,老師也會耐心地幫我一一解答,或者和我像朋友一樣一起探討,有時老甚至師隔了一兩天也會找上我告訴我解答,在這種主動學習和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的化學才有了顯著的提高。

聽課時要注意老師所講的重點內容,一定努力理解記憶,這很可能就是題目要考的內容。有時上課的內容隨隨便便一聽,以為自己聽懂了,可是實際上還是不會用,一定要在課下做題、複習的時候反芻消化,有時你不會的題目很可能就是老師早就講過而你沒有消化的。把基礎掌握好十分重要。

記筆記也很重要,筆記一般涵蓋了重要的知識點,日後忘記時翻翻筆記就能喚回記憶。

我的化學老師總是跟我們說:睡覺前把課上的知識再默唸一遍,雖然不一定實行,但是老師是想要叫我們把課上的內容都記住,因為課上講的一定是最最重要的知識點、做題的基礎,所以一定要理解、記住、會用。

三、課後多做習題。

要想化學好必須多做題。化學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儘管考試題型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考來考去無非是課本上那些規律。因此要多做題,各種型別的題都要接觸,摸透其中的命題意圖和規律,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考起試來自然得心應手。同時化學考試靠的是平時積累的過程,多做練習可以培養做題的手感,可以積累更多解題技巧。但是必須強調一點,要充分利用題目,不能為單純做題而做題。很多同學講求數量卻不講求質量。做出答案後與參考答案一對照,然後就扔一邊了,這裡很浪費資源的。

題目確實要多做,熟能生巧嘛。但是一定要思考總結:

1、固定型別的題要注意總結做這類題的技巧,有時一道題弄清楚了其他題就都變得簡單了;

2、遇上簡答題、實驗題類的要注意琢磨老師的命題意圖、解題的思維方法,要不斷錘鍊自己的思維向標答靠攏;

3、遇上自己生疏的知識點,一定要獨立做完後翻翻筆記,強化這一部分的記憶,下次不允許再忘記。

最後,如果碰到不會的題目千萬不能灰心喪氣地逃避,要以昂揚的鬥志征服它,不會的題目恰恰就是你的知識漏洞,克服之後下次就不會再錯了。

四、審題

曾經的我也會經常審題不清而十分懊惱,直到老師的點撥才使我恍然大悟。化學是一門非常講究嚴謹的學科,在解題前認真審題尤為重要,在一些推斷題、實驗題題幹中經常出現很多重要的提示,如果遺漏這些提示盲目做題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事倍功半,因此,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對化學學習大有裨益。

審題時要注意一些有明顯暗示意義的字眼,做實驗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是不是用到了題目條件,一般來說,題目是不會給無用的條件的。

五、解題技巧

化學解題,尤其是推斷題,主要考察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例如做有機推斷題時應注意思路的連貫,再根據已知條件正向或逆向推導。還要大膽的猜想,不要拘泥。總之,無論遇到難題還是容易的題目都需要保持好的心態,沉著冷靜的分析題目,一步一步解出題目,切忌圖快。當你做出一條題目時,應該分析這條題為什麼這樣做?它是從哪個角度入手的?題幹中哪些資訊點可以作為突破口?它的解法有何巧妙的地方?如果做錯了,自己解題思路錯在哪一步?解這型別以後應該注意哪些地方等等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你就把這條題吃透了,題目才算被充分利用。我在做題時就經常用本子記錄自己的感悟,這樣做起題目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做題的感覺就更好,經常翻翻看也會加強對題目的理解。

常考的知識點要做到用起來得心應手,很多時候題目考的知識點是重複的,有時候看起來很難的題目其實就是變著法子考常考知識點。

比如說,我的推斷題很弱,根據題目條件怎麼想也想不出來,但是後來我總結了一下,除了特別偏、特別怪的題目之外,無非就是考基礎的化學知識等等,只要把這些關係都弄清楚,做題的時候多往這裡面套一套,答案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六、檢查

做完後認真檢查無論對哪一門都是十分重要的,我的經驗是先快速瀏覽一遍題目,檢查是否有漏做的現象,然後再仔細核查填在答題卡上的答案,尤其是複雜的題目再認真考慮一遍,如果因低階失誤而後悔就太晚了

先前不會、不確定的題目最好再審視一遍,仔細審一審題,或許就會豁然開朗。

七、總結

題目不只是做完就行的,要學會總結自己的不足,對待考試更應該如此,試卷發回來後,除了聽老師評講以外,還應好好進行如下總結。第一,分析失分的原因。這次考試哪些是因為粗心丟分的,哪些是真正不會做的,應該區別對待。粗心失分的題目應該分析自己為什麼會粗心,這類題目的迷惑性在哪裡,以便爭取以後不再栽在這類陷阱上。對於不會做的,就要像平時積累題目一樣去對待。第二,分析自己的弱項。對於這次考試所失的分數,哪些是選擇題的,實驗題的應用題的,或是鹼金屬的,鹵素的,鹵代烴的等作個統計。以便發現自己弱項的章節內容和型別題,通過多次考試的統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學得不好,有利於進行鍼對性的、專項的複習,也有利於高三複習最後階段的查漏補缺。要記住,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分,而是儘量避免失分,這樣的心態才能更好地總結每次考試,爭取下次少失些分,才會有進步的空間。

八、整理錯題集

整理一本屬於自己的錯題集,我認為不僅僅是做錯的題目需要記錄,還應該記錄一些比較經典、常考的題目,考試前看一看,做一做,不僅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也是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不要盲目追求難題,鞏固基礎是一切難題的根本,平時看一看甚至背一背都是可以的,我不提倡題海戰術,但並不是說不需要做題,通過錯題集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利用每一道題目以提高學習化學的效率這樣精做一些題目反而會有更大的收益

小結

現在很多同學害怕學習化學,於是就到處補課,我覺得這樣是不理智的,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化學不感興趣,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因此,我認為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培養興趣,克服對化學的恐懼心理,其實大多數學生都還是喜歡化學的,做化學實驗時一些害怕化學的學生也是樂在其中,不是嗎?化學也是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經常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化學知識,就不會對化學那麼害怕了。化學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學生記憶的,這時儘量不要死記硬背,而要學會理解性的記憶。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化學,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剛上高三的時候,大家都考90多分但是我只有70多分,我非常傷心,但是似乎找不到化學不好的原因。於是我開始認真學化學:說起來也很簡單,其實就是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完整仔細地完成作業,記憶知識點、思考方法原理、總結做題技巧思維模式特別重要(具體措施見上),成果並沒有馬上顯現出來,漫漫黑暗中光明似乎遙遙無期,我當然有失望沮喪,但是不放棄努力。終於,我的成績慢慢向前移,在下學期的時候成為化學最好的同學之一。我相信每個同學只要用心,都具有把化學學好的實力,《大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信奉:“其所薄者厚,而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意思是“輕視的事情取得成果了,重視的事情反而沒有成果,這是沒有的事。”這句話實在是人界的真理。只要潛下心來用心學化學,一點一滴地努力,絕對會取得進步!

我還有許多同學一開始化學很差,後來她們經常去找老師問問題,成績也有很大提高。成績越差越不能躲著老師,越差越要主動去找老師,老師不僅能給你知識上的指導,更能給你信心上的激勵。

化學有時候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鑽研學習它,一旦找到規律,提起分來比其他科都要快,所以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相信,在量變的下一秒就是質變!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8

我認為:無論學習哪一科的知識,都必須培養好對這門知識的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因此,很多人能對它感興趣,有了興趣,我們就會自覺學,認真學!

學習,必須上課認真聽講,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過一絲一毫的重點,做起來很難,有時教師講了一個難點,等你好不容易明白過來,也許老師又講了好幾個重點,難點了。因此,我們應在上課之前預習一遍,瞭解這一小節的大概,並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時帶著疑問去聽,這樣你便會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試圖捕捉到能解決的訊息,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當然,學化學並不是有興趣,認真聽便能學好,想學好它,還必須做好練習。我所指的練習並不是說搞題海戰術。題量不必多,但必須有代表性,掌握一種做題方法比做十道題有用得多,我們在平時做題當中不能死做,應在做過幾道同類型的題之後歸納,總結做題方法。

考試之前,我們應如何複習化學呢,這是許多人想問的問題,國中化學中的知識點是很零散的,要複習起來確實很難,但正因為化學中的知識很零散,我們容易遺忘,才更應在考試前系統地複習一遍,那麼,複習時該注重那些方面呢?

首先,是各個定義,定律,我主張不要死記硬背,這樣只會加重學習負擔,我們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們,這樣也便於解題。

其次,要牢記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稱及符號,還有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及性質,用途等。要記住這些,最好能聯絡日常生活及有關實驗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各重要實驗,我們應在平時觀察實驗時,記住整個實驗,從裝置到操作步驟,從反應現象到應注意的事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平時這樣做,在考試之前一看到有關這個實驗的內容,就會在腦海中浮現整個實驗過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記。

最後,要把自己不會的,和老師標出重點的題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及同學以求解決。

有人說:“我複習得非常認真,但還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試時也像複習一樣認真。考試,切忌心浮氣躁,中國人民要鈴聲一響,馬上聚精會神,做到心無雜念,不必再想自己複習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會怎樣,就只會認真審題,做題,一切只為了做好它,考試之中,不必規規矩矩地按順序做,當你遇到難題時,一時想不出怎麼做時,不必死鑽,可以先跳過,做後面的題,一般計算都不會很難,所以不要空著,並要驗算是否正確,還有,千萬要檢查答題卡上有沒有抄錯,若是會做的題卻因為抄錯了序號而丟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試卷一定在認真複查。

當然,學習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並預祝大家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取得滿意成績!

下面將結合本人在有機化學學習中的心得,分類論述本人是如何學習有機化學的。

1、總結經驗規律。掌握有機化學中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機化學反應及其原理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應重規律的總結。

2、善於歸納總結在有機化學學習中,會發現有機反應式錯綜複雜,且種類繁多,想要全部記住,記準並非易事,但若在平時的學習中善於歸納總結,將所學的每一章節的內容歸納出其知識網路圖,相信學好有機化學並非難事。

3、注重實驗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實驗操作,不重視實驗技能的培養,是很難學好有機化學這門課的。掌握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和記憶有機化學反應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習興趣學好有機化學,重在要有興趣,培養學習興趣能夠使我們更有效地進行學習。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問題,或通過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與有機化學有關的問題,均能使我們能更近一步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並逐步建立起學習興趣。當然,以上僅是對課堂學習的一點補充,我們應該在認真聽取老師的講義並作好課堂筆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以上方法,才能學好有機化學這門課。

在未跨入高中門坎之前,我就聽人說過,高中的學習與國中大不一樣,要跨越一個大臺階,當時我還不相信。上了高中之後,上課看老師做實驗,覺得很好玩,下課後就同國中的學習一樣,結果我在第一次化學小測便捱到了教訓。老師出的題目看起來挺眼熟,可就是一到寫起來就覺得很陌生。經過幾次教訓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上課專心聽,認真觀察實驗,積極動腦思索,作業認真完成,有空還做一做課外一些習題。結果沒過多久,我的成績便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我便繼續下去結果學習變得輕鬆了許多。以上便是我的學習心得,按照那些方法,學習化學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高一上學期學習中,自我感覺良好,但是我不會去發掘問題,這對我也是不利在。其實,從整體看,第一、三、四章,是在為下一章即第五章作準備。一、三是介紹P區第ⅦA族和第ⅥA族的,這一區可以看成非金屬,這些族的性質大部分與週期表的元素性質一樣,非金屬就對應氧化性,非金屬性強氧化性就強。顯然,S區第ⅠA族,是鹼金屬,這與表中的部分性質一致,同理,金屬就對應還原性。那麼非金屬與金屬之界就二者都有了。這樣,有了這幾章的墊底,後幾章應不會太難了。當然,上課時老師有補充課外的,那自然更好。但是隻要理解了,我想大問題不多。第二章是一種計量法,以摩爾為中心展開。從剛接觸至學完後,感覺自然不同。若要從記憶角度去分析,也就與Cl、S的展開一致了。克拉貝龍方程PV=nRT無非就是波義耳、查理薩克等定律的結合,至於它的推論,不背也可理解。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9

在對《義務教育國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之後,我對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了新的認識。這些基本理念主要體現在化學教育目標的變化,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轉變為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我們要努力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新舊課標對比,主要有以下變化:

一、教學理念轉變

課堂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教師的任務不在是隻注意灌輸知識,而是變成課堂的導演,指導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另一方面抓課堂的達標,我們的課堂就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動腦筋,學會開竅,那些難點問題,我們甚至有意識讓學生難一難,憋一憋,這才能讓學生開始動腦筋,啟用思維,釋放潛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對問題的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套路。開放性的課堂就是讓我們的學生見多識廣。在通過閱讀教材或通過網路查閱,幾乎沒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老師要避一避,躲一躲,把機會讓給學生。

二、師生關係轉變

放下身架和學生們友好相待,和學生談心,溝通學法進行指導,開啟他們心靈的門戶,把第一觸角放在“心心相印”,力爭讓學生崇拜老師,我們都應該思考下一步學校的發展如何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課堂一定要落實“相信學生、發動學生、成長學生、發展學生”。課堂中學生是主角,如何使得學生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人,個個是主角”,實現學生真正的“自學”是教師的價值體現。

三、教學目的轉變。

我們培養的學生是要走向社會的,我們應該使他們走向社會後能夠真正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實現自我的價值。就學生個體而言,走向社會不只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更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尤其是自信力,勇於探索的能力,與人共處的能力,並且要有一定的氣質,樹立自己的形象。人的一生不能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更應該有精神上的認可度、尊嚴、威望等。

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以前的教學主要是教師講為主。一堂課,從上課開始到下課都是教師講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全班同學按照一個標準,像工廠生產產品一樣。使許多的學生丟失的自我,失去了靈性。在中學階段處於花季一樣的年齡本應是快樂而幸福的。主動享受學習的過程。但由於我們的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少了活力。教師是一味的強迫學生學習,以教師自我為中心,不論學生的感受如何都必需按照教師的安排去做。這樣學生在課堂當中失去了主體性,充分的能動性。多數學生即使死記了一些知識,但也容易忘記,久而久之,學習就跟不上了,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對我們的教學就更困難。現在的課程標準就體現的學生的認知發展與人格發展的具體特點,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改變了以前的學生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五、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好的方法還是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是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是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不僅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通過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生間的合作、師生間的交流亦能讓學生在身心的體驗中得到一種團結合作、獲取成功的情感滿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盡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0

時間飛逝,一眨眼又到高三,面對希望走向名校的學子、家長,我深感責任重大,教師是擺渡人,要載著學子到達成功的彼岸,然後再回頭接著渡人。而擺渡人也要做到審時度勢,以最佳的路線最短的時間最輕鬆的方式完成這次擺渡。自xx年使用新課標卷以來,大學聯考化學試題難度逐年提高,現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年級組的統一部署,將半年來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研究大學聯考化學試題

縱觀每年的大學聯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求變,變中求新的原則。從大學聯考題中研究將來大學聯考的走向,猜測出題範圍,明確複習方向,對大學聯考備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將有利於把握複習的方向和深度難度,有利於增強複習的目的性。這就要教師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教授給學生最先進、最科學的知識。

三.熟悉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是大學聯考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就好比考試之前已經知道了考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有利於把我考試策略。因此,對於考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既然變化,肯定有考點,不然也不會特別指出變化,要特別強調。在整個複習過程中我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為將來的備考及時作出正確的調整。

四.分析學科特點,增強複習課信心

化學雖屬於理科,但又不同於數學和物理,它研究的是單個物質,進而擴充到一類物質,雖然可以知一反三,但細微的變化卻是千差萬別的,因此知識顯得比較雜亂,無從下手。而且化學教材大多屬於敘事式寫法,例題少、公式少,但大學聯考中的計算卻在逐年增多,同時,該學科的學科特點明顯,實驗性強,化學用語多。針對這些,我從一開始就把打基礎,強化學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對於以後,要加強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學會記憶的方法。

五.向課堂要效率,向考練要效果

學生80%的時間都在教室學習,因此課堂仍然是複習的主陣地,丟了課堂就等於丟了複習。抓課堂是實施有效複習的關鍵,課堂效率的高低決定了學生成績的最終好壞。我在複習中狠抓限時練習和綜合考練。將作業根據題量和難度,讓學生限定時間來完成。限時回答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應對考試的技巧,只有功夫下在平常,在考試中才能應對各種突發問題。

六.幫助學生端正心態,培養素質

絕大部分的學生或多或少均存在心理問題,學習的,生活的等等。而健康向上、勇於進取、自信自強的積極心態是搞好複習的重要保證,也是大學聯考成功的關鍵。積極的心態有賴於平時的不斷調整和錘鍊。針對這些,我加強學生身上努力從這幾個方面做工作:

1.正確對待考試。

2.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

3.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4.放平心態,成敗均是經歷。

存在問題:

1.在題的拓展和延伸上有時還不到位,需進一步加強練習。

2.習題選擇不夠精,需大量做題,選題,篩題。

3.學生的應試學習心理還有待輔導,功夫下平常,多跟蹤。

4.學生的答題技巧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培養。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1

綜觀近幾年大學聯考理綜化學試題,總的講試題難度不大,知識覆蓋面大,源於課本,注重化學本身的學科特點,體現了對學生化學學習基礎和技能的考察。因此,高三化學第一輪複習必須抓好基礎知識的梳理,使之系統化和深化;抓好化學規範的教學,規範化學用語,規範化學表述,提高學生化學素養;抓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尋找化學規律,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針對學生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把握基礎教學,努力提升能力。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一下幾點。

一、以完整的知識體系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新課改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化學知識結構特點編寫的。而高三第一輪複習,必須以課本作為基礎,因此,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就不能拘泥於教材,而應以化學知識塊、教材章節、方法與技能相結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單元,根據內容模組的要求,宜於準確把握重難點,明確學習的方向。將零散的知識點捏合在一起,從而感受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促進知識網路的構建,促進能力的提高。

我們建議還是按概念和理論、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學、方法與技能(強化)的主線組織單元複習,將計算和實驗融合、穿插到各單元中。本來,學生在新課的學習中,獲取的知識較為零散,因而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我們就更應該知識體系的構建作為重點,在粗線條下,落實具體知識點。

例如,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多、涉及面廣,往往死記硬背,不易掌握。複習時應以元素週期律的性質遞變規律作為知識主線,根據物質結構和元素週期表,逐一地判斷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根據強弱電解質理論推知一種鹽的水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根據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金屬活動性順序或非金屬活潑性順序,推測某一反應是否發生。以化學基本理論作為知識網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內容,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網路。

二、從規律中提煉規律,培養學生學習信心。

第一輪複習,本就是完善知識體系,落實知識要點,尋找知識點間的聯絡,提煉規律,應用規律的過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牢固把握住化學規律展開教學。解決學生盲目識記,理解應用能力不強的問題。

我們在新課教學中,都很注重化學規律的教學,總是希望學生能通過規律的掌握,能自主認識理解很多具體的、複雜的化學反應和化學現象,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解題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我們也看到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有熱情,學生每次的練習也不是盡如人意。我認為,這裡面實際上存在著一種掌握規律轉化為能力的提高,中間欠缺一種有效的紐帶——提煉規律。

例如,在元素週期表的學習中,我們同學們都知道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甚至有的同學能全部背誦,但其利用週期表解題還是一頭霧水。我們就應該在大的週期表結構的框架下,提煉出更為實用的規律,指導其分析問題。舉個具體例子——原子結構示意圖。寫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核心是核外電子排布。

雖然有很多方法,如記住0族元素序數的方法,常常是些非化學規律的規律,其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對化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無益。不妨從核外電子排布規律中找更為讓學生接受,且能體現在實際應用上的規律。我覺得有兩條就很能體現問題:第一,核外電子的排布是一種相對的對稱圖形。第二,ⅠA和ⅡA的元素中,在長週期的原子次外層為8個電子,而ⅢA—ⅦA和0族元素中,在長週期的原子次外層為18個電子。有了這兩條,學生就能獨立的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自然就能確定位置,推到性質。學生本來認為的難點變得不再難,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

再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在元素週期律的指導下,儘量開展類比教學,不能是複習哪族元素就死纏著其性質,要大量的舉出例子,豐富內容,在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更能將規律的應用達到熟練,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信心。

三、課堂教學要抓住學生的“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第一輪複習最忌諱的是“炒現飯”。我們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上,設計合適的,服務學生要求的,服務重難點適當的問題和練習,不能象新課一樣的流程,避免給學生造成“已學過”,“炒現飯”的暗示。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地“求全”,但必須“求精”,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主動地調動自己大腦中已經學過的知識,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

對基礎知識,要儘量讓學生主動。一輪複習注重基礎,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基礎知識都要老師列舉,這將極大地傷害學生的學習自尊。教師可以構建學習框架,讓學生自我梳理,教師的點評和恰當的例題必將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喜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研究,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分析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思路——在與金屬、非金屬、水、酸、鹼、鹽反應中討論性質;我們也可在元素週期律的指導下,分析推斷物質的性質,進行類比學習,讓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性質,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掌握知識。

對重難點知識,要“亮牌”。我們在新課課堂教學中,由於起點低,所以學生能較好地跟著教師的思維懂得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往往就只顧梳理和挖掘知識點,一節課下來,學生覺得什麼都要記,什麼都好像學過,卻不能感受到,我學了之後能解決什麼問題。因此,我們建議,每節課開始前,就應將本節課或者是本單元的重難點“亮”在黑板上,緊緊圍繞重點構建知識體系,突破難點提高解題能力,讓學生能明確地感受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對問題和例題的設計,要反映出學習效果,培養信心。我們在複習的問題和例題的設計上常常一味地追求新和全,而忽視了問題的針對性和例題的典型性。我們的問題應該在學生知曉的基礎上體現知識間的聯絡性。例如,在化學鍵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由學生書寫NaOH、Na2O2、NH4Cl、MgBr2、N2、NH3、HClO、H2O2、NH4-、OH-等相關物質的電子式,將基礎知識問題化,賦予純理論化的知識更加直觀的闡釋,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展示知識間的聯絡,幫助學生總結規律。我們的例題應該在知識應該在知識應用上體現能力性。例如,在化學實驗現象的描述上,我們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典型的代表現象。這一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做到。另一方面是現象的完整性。

應該讓學生知道時間上的現象——反應前、反應過程中和反應後;同時注意空間上——裝置中的每一部分,裝置的內外等。再如,在實驗題的原理解釋中,學生往往只答出了原理,卻忽略了與實際題設的結合。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例題的設計上下功夫,構建起模型,提升信心,培養能力。

對知識體系,要大膽地顛倒秩序。第一輪複習應在通讀、精讀教材的基礎上梳理、歸納知識,按教材中每章小結的知識網路圖形成本章的知識結構;將教材章與章之間的知識網路按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形成中學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網路,以便應用時能快速、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解決化學問題。

在我們的課堂仍會出現根據課程的設計複習,即:性質——規律——應用。而沒有注意到知識梳理和能力提高的有機結合。我們要大膽地對知識體系加工,顛倒秩序,即:應用——規律——性質。也就是,由實際的問題或例題匯入(激發學生自我查擺問題),提出規律(構建知識體系的骨架),解決問題(物質的具體性質和相關原理解釋等)。由普遍規律指導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框架的構建,同時,從中找出物質性質的特殊性,將知識體系構建的更為完整。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直接提出氧化性強弱:Cl2>Br2>Fe3+>I2>SO2,然後展開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判斷等,讓學生課堂學習有“主心骨”,體驗原來的學習成果,有學習的線索,讓學生懂得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四、讓學生動起來,強化細節和規範。

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往往擔心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不夠,演排不會或錯誤較多,會影響教學進度,因而,課堂上常常會包辦,讓學生養成了“坐著聽,仰頭看”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規範變得力不從心。讓學生“開口說,動手寫”應成為我們第一輪複習設計中的重點。

首先,我們也不能過度地追求“說和寫”,而丟掉了課堂的根本。說和寫,應抓住化學用語,化學原理和化學規律。如,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配平;強化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強化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的正確書寫。又如,要訓練培養儘量用化學語言(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進行準確、完整、簡潔地表述。再如,要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要求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範。

其次,不要過分地追求學生語言的完整,動聽等,把重點放在規範和邏輯上。例如,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原理,我們沒有必要讓學生在微觀上進行詳細的語言表述,重點還應該是應用。再如,化學反應為什麼有熱效應的問題,我們也沒必要讓學生用語言解答,還是應該通過焓的計算說明。這就是說,指導我們複習的根本,還是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不能因為教師對問題的個人喜好,或者是以面面俱到的觀點組織課堂教學。

再者,“說和寫”必須將規範和能力結合。要在“結構——位置——性質”、“原理——裝置——操作——現象——結論——分析——評價”、“類比、邏輯推理”、“實驗探究”、“建模思想(將化學問題抽象成為數學等量關係,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等框架下讓學生開口說,動手寫。

大學聯考理科綜合化學學科考查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四種能力。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應在能力的培養上下功夫,知識的梳理和知識體系的構建,其目的還是為培養學科能力。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控制好課堂。

我們的課堂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尊,培養學生的自信。問題、例題和練習要控制好難度和容量,緊扣基礎,注重舉一反三,發散思維。知識要講究規律指導和應用,注重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精心設計課堂,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動,讓學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切實找到自信,提升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2

如何讓學生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怎樣學好化學?大學聯考前的衝刺如何提升化學成績?這些都是高中化學教師一直在討論的重點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下面我從學生實際、教學實施、興趣培養、習慣養成等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學生實際對教學有效實施的影響

我任教的學校是一所鄉村中學,學生大多都來源於農村,家庭條件一般、甚至很貧窮。很多學生家長為了生計長期外出務工,孩子從小就成了留守兒童,這樣的學生渴望著自己能夠在學業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卻只能在孤獨中曲折前進,學習效率低下。由於家庭、社會等諸多的因素,他們學習習慣差、意志力薄弱、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鬆懈懶散。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他們身心健康,給予他們更多的愛。

二、關注學生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長期責任

高中生正?於青春期,性格叛逆,容易急躁,如果在教學中忽視學生內在的心理需要,就會使教學事倍功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知識和教學能力,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和顯著的教學效果,來迎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學者,更是一個引導者。有效的引導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是提升課堂效率的催化劑

都說“化學化學,變化中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機。學生一旦對某一學科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願望和求知慾。

以實驗為基礎展開化學教學是化學教師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師對化學實驗過程的實施在教學中的權重認識不夠,直接用講“實驗”代替“實驗”,要求學生死記實驗現象。有的教師直接通過多媒體裝置播放實驗視訊給學生觀看,這種做法直接導致學生的實驗知識薄弱,實驗技能差,極度缺乏動手能力,考查實驗時看到一桌子的儀器、藥品無從下手。這樣既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化學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展示實驗事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然後再引入慨念。如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引入苯結構不同於不飽和烴,幾種物質的導電性實驗現象――引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利於他們探索和揭祕實驗現象的本質,讓他們在實驗中找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又如在學焰色反應時,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冬天燒煤取暖時將食鹽灑在碳灰上呈現黃色的事實。增強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絡,在學生急於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做完鈉、鉀離子焰色反應實驗之後,又補充鋰、鈣、鋇、銅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用色彩鮮豔,明亮絢麗的焰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接著又介紹節日五彩繽紛的火焰,更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學習化學獲得的美感。

四、良好的習慣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

“好習慣終身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而且對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都將產生重要的、深遠的影響,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好習慣”的培養應該在學習的各個環節得到逐一落實:

1.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預習一般是課外進行的,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指明預習的方法,如小節預習、章節預習,預習時抓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做到對本節知識點有個瞭解。

2.培養學生聽課的好習慣

學生聽課的過程,既是理解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記憶知識的過程。現代教學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課堂要效益,學生如果養成了良好的聽課習慣,就能在課堂上及時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呢?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教師可以設定一些懸念,學生為得到答案,自然會將注意力集中於課堂。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化學雖然是一門研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絡十分密切的學科,然而學生想要學好這門學科,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4.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好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將很多知識點以生活中的例子為支撐呈現在學生面前,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意識與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徑。例如講解乙烯時教師可以列舉用蘋果催熟獼猴桃,其實是利用蘋果成熟時所散發出的天然催熟氣體“乙烯”來起到催熟效果。在講解與大氣汙染相關的知識點時,可以與現實生活中的霧霾天氣為例子,不僅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大氣汙染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更增強了學生的環境意識。

5.培養學生良好的複習習慣

複習在各個學科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併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組織培養學生良好的複習習慣。雖然現代教學要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課後佈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業、知識點、小測驗也是有必要的。

五、教師的自我反思與專業成長

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必須學會反思,不斷總結。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都要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要有預測性、調控性,形成理論的評價,使教學成為一種多向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師的總結能力。從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中進行反思,善於發現問題,並形成理性的認識。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強化自身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的願望。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判斷力,使化學教學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麼,一堂課受益的不只一個學生而是一個班級。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3

匆匆一年,又一屆高三學生邁進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看著學生遠去的身影,回憶這最後半年的悲歡離合,內心頗感惆悵。本學期擔任高三兩個班級的化學教學工作,這兩個班是學校的特快班,名校生皆出自這些班級,作為學校的中流砥柱,深感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放鬆自己。現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研究資訊,把握方向

進入高三,也就是高中和大學的轉折點,到底該怎樣著手進行化學總複習,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這決定了是否能順順利利考上大學,實現人生理想。而這也是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資訊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複習方向,為完成複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近年大學聯考化學試題。縱觀每年的大學聯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變中有新的原則。只要根據近幾年來新課標和全國各省大學聯考形式,重點研究一下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型別、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開學初我們共同研究了十年大學聯考,把握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從而理清複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的變化。與以往教材、課程標準相比較,現在使用的新版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內容的調整,實驗比重的加大,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新科技和化學史等閱讀材料。很顯然,這些變化將體現在大學聯考命題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這些變化,將有利於把握複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於增強複習的目的性。

3.熟悉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考試說明是大學聯考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大學聯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型別、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複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二、擺正關係,抓綱務本

1.教材和複習資料的關係。教材是化學總複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化學總複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複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複習,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並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複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複習資料代替教材。

2.重視基礎和培養能力的關係。基礎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能力就缺少紮根的土壤。因此,化學總複習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全面系統地複習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通常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分成五大塊: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礎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如對化學概念、理論的複習,要弄清實質和應用範圍,對重點知識如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要反覆記憶不斷深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則應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總結、歸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從而做到在需要時易於聯絡和提取應用。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讀教材,字斟句酌。系統複習,自始至終都應以教材為本,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絡性和應用性。對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和技能都要一一複習到位;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我們常說的考點),進行反覆閱讀、深刻理解,以點帶面形成知識結構;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學、準確和全面。

2.學會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養是化學總複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它通常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培養。因此,在複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月試、周測後,要常回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複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複習和解題訓練,而不是做完練習題簡單地對對答案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麼內容,其本質特徵是什麼,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都指導學生整理到錯題本上。

四、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大學聯考題,研究不夠,更不透,導致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把握和知識內容體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學進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導致學生基礎知識遺忘率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累。

2、對學生,課下輔導不夠。本人,不善於抓學生,都是憑著自願學習為主,然而學差生一定是自制力差,就需要老師的狠抓。

以上是我這學期在教學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願以後更進一步。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4

一、實際教學中的困惑

1、教材的問題:

①教材內容多而雜、教學要求淺而泛、知識主線散而空。而各類評價性考試內容實而精、試題難而全;

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學知識還零碎地淹沒在花花綠綠的畫面、表格、實驗步驟和大量的生活例項中,學生預習和複習的積極性不高;

③課本習題少而窄。

2、教學目標的問題:

①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制約著這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

②教學中要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資訊獲取與加工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的課時有限的內容有限的機會達成這些能力的培養確實有限。

3、教學時間的問題: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極其有限。習題課沒法上,綜合訓練難上加難。

4、學生的問題:優生吃不飽,困難生還吃不了。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5、評價的問題:化學成績的評價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試題難而全。過程性評價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6、成績狀況的問題:考試平均分不高,兩極分化嚴重。

二、新課標理念下應有的教學思考與要求

1、全面理解三維課程目標,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在實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要求以及三個維度之間的關係。“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後所要達到的目標,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

三維的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2、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組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設計來看,必修模組的目的是促進全體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重視其基礎性;從編排體系來看,不再以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等理論知識為出發點,採用推理、演繹的方法學習化學,而改為以物質分類的思想來整合教學內容,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採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得化學知識。因此,同樣的知識內容,在新、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學要求也不相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完全可以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後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彈性增補,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補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識首次出現時就要求學生一下子全部達到的。對於教學難度的把握,還可具體參考下列建議:

①比較現行的人教版、山東科技版和江蘇版高中新課標教材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②對於人教版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科學視野和科學史話三個欄目的內容,是教學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為學分認定內容;

③市教研室化學科組織編寫必修模組各章節的教學要求說明,可以作為教學的參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識呈現主線,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教材採用了專題式的模組結構,一定程度影響了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為了避免這類內容學習中常見的“一聽就會,一用就亂”,一定應該有化學基本理論作為主線貫穿進行學習。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課標要求,隱去了過去熟悉的線索,將大量的資訊同時出現在學生面前,若教師的指導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識凌亂,把握不住規律,從而走入“背化學”的死衚衕。要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編排主線,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絡,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重組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突出“分類”這個主線,使基礎知識清晰。

在新課程中,教材僅是學習的一個範例和文字,教師要突破多年來“緊靠課本”“忠實教材”的觀念,教學中如何選取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要靠教師進行二次創作,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4、以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過於依靠接受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施中,首先要對科學探究或探究式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

在現代教育文獻中“科學探究”、“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都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來主動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上,不但包括事實、理論等陳述性知識,還包括科學過程和方法等程式性知識;在教學策略上,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髮現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並通過實驗、調查、查閱文獻等方式蒐集與處理資訊,對猜想與假設進行論證,最後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的學生學習方式,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接受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是人類常用的學習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與劣,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各種學習方式(包括接受式)來積極、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

科學學習強調親身體驗、在“做中學”,但由於時間和學生知識基礎的限制,只有選擇那些最有探究價值而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探究的內容進行探究,這些內容應該是本模組的主幹知識。探究活動應該圍繞主要教學目標展開。學生探究思考的時間要充分,交流展示的範圍要廣。

5、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化學實驗既是課程目標,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學會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獲得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目的。

實驗教學中的啟迪思維功能很容易被其獲知功能掩蓋,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中的思維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若對實驗的啟思功能開發不夠,只著重其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價值,就會陷入重“做”輕“思”的誤區。

通過實驗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探究,並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育出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三、個人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第1節《元素週期表》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

⑴、瀏覽課本尾頁的元素週期表→尋找矽元素的位置→請說出矽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平面中點的位置的確定→學習週期、短週期、族、主族等→矽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確表達與書寫。

⑵、畫出矽原子結構示意圖→激發學生在矽原子結構與矽元素位置之間尋找數值上的關聯→用鈉原子結構與鈉元素位置的數值關係進行驗證→得出“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⑶、利用課本第5頁、第7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原子得失電子的能力→提煉、歸納“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第二課時:

⑴、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用鉀、鈉的實驗驗證元素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用第8頁的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資料驗證元素非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小結金屬的金屬性(還原性)強弱比較的實驗方案設計→總結並板書“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越容易;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越強。”

⑵、藉助第7、8頁的鹼金屬單質和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比較、歸納、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⑶、由學生中的雙胞胎→引出並理解同位素→簡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揚頓挫地示範背誦1-20號元素→說明記憶的作用,指導背誦的方法→佈置書面作業和背熟1-20號元素的順序。

個人的教學認識:上述教學中,“知識與技能”落實了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得出了“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歸納了“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等。“過程與方法”體現在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原子結構與週期表中的位置關係、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等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知識的內在聯絡中、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的奧妙中、獲取知識的愉悅和成功感中。

2、第2節《元素週期律》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

⑴、開展組與組之間、學生個人之間背誦1-20號元素的比賽→落實1-20號元素的記憶→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提出同一週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畫出na、mg、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引出問題與衝突→指導同一週期中原子半徑比較的方法→結合對硫和氯氣的知識→歸納“在同一週期中,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

⑵、作業完成第18頁的第2、4、5、6題。

第二課時:

⑴、背誦1-20號元素→回憶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以解答實驗習題的方式解決第14頁的實驗1→驗證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指導學生閱讀第15頁的表格資訊→補充sih4、ph3、h2s、hcl的穩定性比較→鞏固同一週期元素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歸納並板書“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其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⑵、作業完成第13頁關於元素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填寫。

第三課時:

⑴、背誦1-20號元素→分別回顧同一主族及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⑵、觀察、填寫第14頁的兩表格→體會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規律→歸納概括元素週期律。

⑶、由學生閱讀第16頁的《三、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交流閱讀中的收穫→深刻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

第四課時:課堂用最多30分鐘完成《元素週期律的達標演練》,評分,有選擇性地講評。

個人的教學認識:在教學中對如何選取知識,選擇哪些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進行了二次創作,充分考慮了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了教學資源,靈活處理了教材。在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時也重視了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課程目標的體現。

2、第3節《化學鍵》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

⑴、利用健身的啞鈴,解釋了“鍵”及其作用。

⑵鋪墊性討論一:商戶甲需要賣“電子”,客戶乙需要買“電子”。甲乙接觸後,結果如何?鋪墊性討論二:兩位同學都需要2萬元的膝上型電腦,兩位同學單獨都買不起。他們怎樣愉快合作才能共同達到目的?達到目的後他們會分開嗎?

⑶、從氯氣的化學性質→鈉在氯氣中燃燒的事實→投影鈉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兩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陰陽離子→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離子鍵→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組成離子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⑷、介紹電子及其書寫→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用氯化鎂鞏固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第二課時:

⑴、分析非金屬原子得失電子的特點→聯絡兩位同學aa制共同購買2萬元的膝上型電腦→非金屬原子之間形成共用電子對都達到穩定結構。

⑵、從氯氣的化學性質→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事實投影氫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形成共用電子對構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價鍵→共價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由分子子構成→組成共價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⑶、用電子式表示氯化氫的形成過程→用水鞏固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極性共價鍵。

⑷、用氮氣展示用電子式表示非金屬單質的形成過程→非極性共價鍵。

⑸、思考與交流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區別→歸納化學鍵→化學鍵的形成方式。

⑹、利用甲烷與氯氣的反應用動畫模擬其化學反應過程→認識化學反應過程的本質。

個人的教學認識:藉助學生熟悉的現象和事例,應用擬人化的講解,採用多媒體制作的動畫化抽象為直觀,努力做到教學形象化。根據學生的抽象思維弱於形象思維這一特點以及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這一認識規律把本來是很抽象的教材變為生動形象的教材,以揭示巨集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自覺地理解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會考慮化學鍵理論的邏輯性思想性很強,因而重視嚴密的邏輯推論和正確的思想方法。使基礎理論的講解富有論證性,全面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總之,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的努力:

1、重視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和二次開發,使教學主線清晰,知識邏輯合理,教學內容在落實知識與技能上充實。

2、重視對知識產生、形成以及延伸的過程鋪墊、設計及有效教學,在過程與方法中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3、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與求知慾望,在探究與求知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重視建設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課堂,重視課堂上的交流、討論、辯論,重視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努力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

5、用每節的“達標演練”確保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用每月的月考強化鞏固知識與技能,進行月度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評定。

6、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強化教學的責任心,改善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心態提高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加強資料和資訊的收集、整理和內化。

7、不斷加強有關新課程的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5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學生,不僅要教,更要育!此學期擔任高二班化學教學,我深感責任重大!由於學生基礎較好,學習動力足,學習習慣好,但在能力上欠缺很多,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成為目前教學的困難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雖充滿無限的困惑,但也慢慢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藉此契機,淺述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反思:

一、身正方能為人範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言傳,口頭上傳授、講解,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親自在行為上示範,是言傳的有效手段。面對未知世界,誰都有探奇心理!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的學生,對老師有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他們的影響極大。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的品行,教師的生活,教師對事件的態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工作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身正方能為人範。教師要以正確的思想啟迪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以優良的行為引導學生。這也正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做警察,而要做學生的良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一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二、以愛感染

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熱愛學生,要努力發現學生的真、善、美,學生就會在學業、品德、習慣方面表現進步。高中生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成長是痛苦的,成長路上肯定要遭遇挫折,作為教師,一定要有包容心,要原諒孩子成長中犯得錯,給予改正的機會,不要讓一時的錯誤否定學生成為英雄的可能,不要對孩子過早作出好的或壞的評價。白居易曾有詩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蓋棺定論都不可信,何況一時的評價。讚美要語言到位,說到點子上去,切中要害,懷一顆善良的心,用心觀察,真誠讚美,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的學業更加精湛,人格更加完美。

三、用健康的心理調節學生情緒,規範課堂行為

課堂上,教師不只是教書,還要育人,要經常教育學生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調節學生情緒,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才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愛崗敬業,有高漲的工作熱情,即:健康職業心理;其次表現出活動興趣、能主動地、直接地從事各項活動,即:健康的生活心理;第三,保持情緒的樂觀穩定,不大喜大悲等。總之,教師懂德教育科學,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個別特點,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偏愛、偏見情緒,積極感染與調節學生情緒,形成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消除學生反感、牴觸心情,形成學生良好的心境,激發學生積極地認識周圍的美好事物、自覺培養健康的情感與意識,力爭使學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與心理上的滿足。

學校為教師提供的便利條件,使我們有足夠的精力、時間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和成長。我相信,教師只要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觀,就不難教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採用多種方法教育學生講道德、講文明;培養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愛護他人;學會分清“是”、“非”的觀念,懂得教師的雷霆雨露都是恩。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6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資訊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而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於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於理科,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於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佔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學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化學確實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清楚地強調這些特點,同時這些特點,使他們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學習化學“難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這些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下面關於化學教學反思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他肯定不先忙著下手,而是細細的琢磨,這塊石頭像什麼,質地是什麼,有什麼缺陷等,然後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同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在教學前,我們也要對他們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後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就像一位軍事家戰前觀察作戰地形一樣,我們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才能知道把學生培養將來的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可以通過分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對比法等,瞭解反思學生,使一切都瞭然於胸,才能找到適當的解決途徑。

如:學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叫“習得無助”,是指人在長期的持續緊張或失敗後,對自我喪失了信心,即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面前,或問題非常簡單,也不能通過自己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已經有些麻木和機械了,在化學教學中,特別是高一化學,由於在體系上和學習方法上與國中化學有較大的差別,一開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學特別難,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的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困難學習後,許多學生都感到學習化學的希望沒有了,放棄了,這樣,化學中再簡單的題目,他們也感到特別的難,難怪有的老師抱怨:“我講的已經很簡單了,但學生還是不懂”這怪不得學生,是老師沒有及時去反思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作為教師而言,這是我們課前反思的重點,我們的教學內容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僅憑熟悉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領悟不同,當然最後的結果也不同。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三、對教學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理論依據,都有專家論證,可以說各有千秋,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反過來,無論選用何種模式,都是縛住了自己的手腳,教學內容的不同,學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解決,人常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有深刻的含義,它告訴我們不要被傳統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縛,在抓住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就象木偶劇的演員那樣,手中的成就這樣幾根,但通過他們可以做出成千上萬種的造型。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可以毫無準備地與學生同步思維,共同審題,共同試探解題,共同得出正確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師有準備,學生無準備,而教師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比學生強的基礎上,怎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總之,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固定的模式,我們可以有多種的嘗試,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們應追求教學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學的多樣性、穩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有機的結合和統一。

四、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這裡包括兩方面:

1、教師要引導和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通過教師提問,分段檢測測試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捨得放手,捨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但要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鍵地方,及時調控,防止學生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讓教學處於最優狀態。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