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張思德》觀後感(通用25篇)

校園 閱讀(2.04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思德》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思德》觀後感(通用25篇)

《張思德》觀後感 篇1

看了《張思德》這部影片非常激動,心靈深處感到震撼,當看到《為人民服務》的全文又以講演的形式形象地表現在面前時,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感覺是直接面對面、形象地聆聽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光輝思想的教育。記得上國小的時候,在“紅寶書”、“老三篇”的時代背景下,學習“為人民服務”多少有些被動式的學習,並且沒有真正領會其精神實質,學的不深不透。如今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大搞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國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代賦予“為人民服務”思想以嶄新的內涵。現在再學習領悟“為人民服務”思想,感覺不空洞、感到了他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這部影片成功地把張思德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塑造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看得見摸的著、真實的英雄。張思德的一生並不驚天動地,即使是片尾碳窯的崩塌似乎也是眼下常見的突發事件而已,但他使人感動,尤其是使一位偉人感動,使觀眾能夠悟出張思德是一個很平凡的“偉大的人”。我們學習張思德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學習他甘願奉獻的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他兢兢業業、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要把這種精神應用於我們的工作當中,用這種崇高的精神激勵和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做好我們的稅收工作。

《張思德》觀後感 篇2

一個叫張思德的同志,他曾說過一句話:“前線就在腳底下”,從這就足以看出他對名利的淡泊。萬丈高樓平地起,測量大樓的高度只測量最頂的一塊磚,可支撐這塊磚的卻是千千萬萬塊磚,少了哪一塊,大樓都會坍塌。

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革命,為了留在軍隊裡,以絕食“抗議”。他不能說話,當他遇見張思德時,他在牆上寫了個“家”字,又用腳跺跺地,這意思很明顯,這裡就是他的家。張思德不僅勸說他服從組織上給老革命安排,去養老的地方,還認老革命為乾爹。這對一個孤寡老人是多麼大的慰藉啊!百善孝為先,而張思德的行為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孝道,更是一種愛,一種對老人們的愛!

他還說過一句:“不僅得讓自己吃飽,還得讓吃不飽肚子的吃飽了!”是啊,有些人一輩子就為了滿足私慾而不擇手段,又有多少飽食終日的人想到過別人的肚子?我想,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別人為自己做了什麼,而是在於你為別人做了什麼!也許,張思德的話可能讓人覺得很通俗,但他那話中的含義卻很深刻。

片中曾經兩次提出:“犧牲是什麼意思呀?”的疑問。“犧牲就是死了。”這是張思德的回答。我想,他的回答可能更直白一些,但是,對於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死”,只是肉體的死亡,卻是生命的昇華,靈魂仍在人們心中活著。“犧牲就是睡著了”,這個回答更美好一點。

張思德不就是這樣嗎?他犧牲了,但人們緬懷他,使他活在人們的心裡,永遠,永遠……

《張思德》觀後感 篇3

暑假的一個晚上,爸爸媽媽帶著我一起去諸暨電影院看電影《張思德》。

張思德做事認真負責,總是風風火火,跑步完成。汽車輪胎壞了,他就揹著輪胎前進;鞋子壞了,他就光著腳走路。夜幕降臨,黃土高原上荷槍奔跑的張思德從安塞趕回延安,參加內務班的合唱演出。正唱著,舞臺一側的燈泡壞了,他跑過去當梯子,馱起戰友換燈泡;回到營舍,別人上炕睡覺,他卻跑到廚房幫老炊事員磨豆漿;炊事員推開他,他憨笑著坐到門口編起草鞋。球場上,籃球讓戰友扔下了山坡,張思德會搶著去追;追到半路碰見老鄉的豬跑了,他又跑老遠去追豬……張思德就是這樣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普通人。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深深地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之所以能夠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取得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個的勝利,特別是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勝利,就是因為有了一個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有了一批張思德這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人。作為一名新時期少先隊的大隊委,我應學習張思德同志做人:樸實、忠厚、待人誠懇,團結同志;做事:認真負責,埋頭苦幹,無私奉獻的為人民服務精神,不圖名利,把榮譽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

《張思德》觀後感 篇4

風雨交加,泥石混雜,半邊山坡隨著轟隆隆的聲音整片塌下,一個年輕而偉大的生命瞬間消失在風雨之中。這是觀看了影片《張思德》給我最震撼的地方,雖然它是一部黨性教育的宣傳片,但是它給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啟示。

影片講述了張思德作為一名普通的士兵,在延安艱苦的日子裡,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的表現,突出了張思德同志為人憨厚朴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充分體現什麼是為人民服務,怎樣去為人民服務。比如:對孤獨老人,他像兒子一般,對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親一樣。兩個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裝在了心底,他像兒子般撫慰了老人那可孤獨的心,找尋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親般將那個孩子捧在手裡,用父親般慈愛的心呵護那顆脆弱的心。在自己的同志因為錯誤的問題被禁閉的時候,以平凡的方式,曉之以理,要求他好好反思,做好改造工作,爭取早日得到組織的認可,從而體現出張思德關心同志的優良品質。有一次,主席去開會,車胎壞了,他跑著回去拿輪胎,鞋子掉了也不知道,可是,當他看著毛主席工作沒有因為車子的問題而受到影響的時候,他會心地笑了。這一點反映出張思德工作細心、認真負責的態度。在最後燒炭的工作期間,小白在工作中出現了錯誤,情急之下,張思德把他的口琴掉到了池塘裡,過後自己又親自到池塘打撈,並向小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做法,爭取了小白的諒解,這一點也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能夠做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高尚品德。還有,由於下暴雨,山體塌方,危難時刻,張思德把身邊的戰友小白推出窯外,自己卻被壓在窯內不幸犧牲,表現出張思德同志捨己救人的共產主義精神。他的犧牲使毛主席非常難過,對他的後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其中,毛主席說:“他平時笑起來的時候像個孩子。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這些話,雖然闡述簡單,卻講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意義”,在場的同志無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少說多幹的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卻永放光芒,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學習和工作。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有一些年輕人為了職位或者某些利益,有三分本事就說成十分,有十分就說成百分的虛假和浮誇的現象。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沒有意義。在我的工作中,我應該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服務於人民群眾,在學習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給別人幫助。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更應該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看到自己的不足,認真對待。在平凡的人生中,發揮張思德同志不圖功名利祿,少說多幹,敢於擔當和犧牲的精神,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實現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張思德》觀後感 篇5

今天下午,老師帶著我們國小部3一6年級的學生一起去文藝會堂觀看電影一《張思德》。看過以後,我頗有感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他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一聽大張思的這名字,就可以想到他好思想,有品德。《張思德》中的他,是個團結集體,尊老愛幼,做事認真,助人為樂的人,最大缺、優點就是坐視不吭聲,不太會說話。他非常喜歡小孩子,有一個小孩是個孤兒,一次,尿溼了,張思德把他抱起來,洗澡時,洗得比自己還乾淨。他還非常愛幫助人,一次鄰居家的一個老奶奶的野豬跑了,他跳到河裡,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弄得透溼,我心想:張思德寧願自己被弄溼,也要幫老奶奶去追野豬,這種關心窮苦人的品質,多麼高尚,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還有一次……張思德的優點數也數不清,他助人為樂的好事更是像星星一樣多。

我由張思德聯想到自己,我和張思德一樣嗎?我有他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嗎?記得有一次:天陰沉沉的,烏雲籠罩了天地。

好像就快下雨了似的。剛好那天輪到我值日,我心裡真有些不情願,巴不得找個理由逃回家。做值日時,組長叫我到一下垃圾,我還強詞奪理,推卻了。只肯幹自己份內的事,多一點也不幹。我想想張思德,又想想自己,實在很慚愧。我以後一定要一張思德做榜樣,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少年!

我們現在是國小生,還可以從小好好學習,長大了學有所成,為祖國爭氣。可是張思德呢?他才二十九歲,二十九啊!

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在泥石流下。想到這裡,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不知不覺,我已淚流滿面,成了個淚人兒,苦澀的淚水不斷地往外流,往外流……

啊!世界太不公平了,一個年僅二十九歲的小夥子,一個比我們大的叔叔。你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你應該有美好的未來,你應該去讀書、去上班、去……應該有一頂鵝黃的軍帽,黑色的羽絨服,灰色的手套,深綠的跑鞋。然而你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在那個戰爭的時代不給你一切,你只能擁有飢餓、痛苦和不幸,你只能帶著理想:做一個木匠。就那麼一點點小小的理想,在美好時光中早早的……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多少革命前輩為我們美好的今天,付出了多少代價,沒有他們那種精神,哪有我們今天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我在幸福之中,竟不懂得珍惜。平日裡,不合口味的菜不吃;不漂亮的衣服不穿;不好的玩具不要……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這時,我才深深地感到,我們對張思德的敬仰是萬古長青的。我覺得張思德就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學習他助人為樂的好品質,更要學習他那為人民、為祖國奮鬥的精神!

同學們,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民族的振興,中國發達的重大責任就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這一代必須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只要我們走向科教興國的道路,就一定能使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向張思德學習。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

《張思德》觀後感 篇6

影片《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也沒有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折射平實的瞬間,帶著一種久違的純粹,慢慢地印入我們的心裡,影片《張思德》觀後感。

《張思德》以全新的視角,刻畫了張思德這個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歷程。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儘管一切是那麼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語言。然而,正是在這種平凡中產生了偉大。他詮釋著崇高的做人標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張思德,用質樸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後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我們生活的社會,絕大多數是平凡的人,幹著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許多人平庸的藉口。的確,我們也應清醒看到,隨著形式的發展,黨員的思想觀念和構成發生了變化,也存在著與新形式需要不相適應和與黨員先進性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工作中,有的不思進取,因循守舊,工作得過且過,有的辦事拖拉,不講效率,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紮實。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我們一些黨員在黨的宗旨、黨員意識等方面淡漠,黨的組織觀念不強,先鋒模範作風弱化,不能客觀的審視自己自身的能力。我們要向張思德學習,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來鼓舞和感染周圍的群眾。

通過觀看影片,我感性、直觀的體會到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默默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為人民服務》誕生的緣由和深刻意義。張思德同志雖然已經犧牲60年了,歷史時代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輝。當今改革開放的年代和絢麗多彩的人文環境,更需要偉大的為人民服務精神。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面對人們的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的現狀,尤其在當前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作為一名黨員,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學習張思德同志為人民服務精神,牢固樹立黨員意識,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稅收業務水平,自覺地把黨員先進性體現到本職工作中。要把聚財為國、執法為民作為稅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風、廉潔自律上作表率。

我們要學習張思德同志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好作風。要以張思德同志為榜樣,大力弘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立足本職工作,踏實敬業,切實把各項工作做好。增強為民服務的本領,為納稅人辦實事、辦好事。在稅法宣傳上,動腦筋、想辦法,將稅收政策、法律、法規以多種形式及時、全面、準確地傳達到每一個納稅人;在區局督辦工作上,多擔擔子、多下工夫,搞好督辦工作;在大要案的審理上,積極參與、堅持原則,嚴格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辦事,按時高質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在執法檢查工作上,規範執法,做到程式要規範,法律適用要正確,文書使用要當,加強執法責任意識,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充分發揮日常稅收執法的監督作用;在對待職務、工作、同志、地位與榮譽、以及對待成功與挫折上,要時時刻刻牢記黨員身份,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張思德》觀後感 篇7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看完張思德這部電影后,毛主席對他的評價在我耳邊久久迴響,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一個平平凡凡的工作崗位,為什麼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張思德——一個燒木炭的士兵,他為了掌握好燒炭的火候,不分晝夜地巡迴各窯,不怕溫度高,爬到窯頂觀察煙色,正因為他這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所以他燒出的木炭質量特別好。

張思德愛人如已,助人為樂。他用一顆愛心去關心、照顧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了溫暖。他和戰友小白去挖窯,窯洞即將挖成時突然塌方,為救小白,自已卻被埋在了窯洞裡,光榮犧牲了。

雖然那是發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來卻仍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管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崗敬業、愛人如已、助人為樂的精神。

《張思德》觀後感 篇8

張思德同志1933年開始當班長,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根據地工作,後來,又做毛澤東的內務兵。由於炭燒得好,不久又被調去燒炭,最後,在一次煤窯坍塌事故中壯烈犧牲。

在我看來,張思德同志有很多看似有點普通的優點。

首先,他做事努力,勤奮。別人都上床休息了,他還在搓麻繩。別人熄掉了燈,他就到廚房去幹活,還與老師傅搶活幹,被老師傅拒絕後,就到門口繼續搓麻繩。做主席的內務兵時,一次,輪胎在路上壞掉了,他一路飛奔回去,扛了一個輪胎來換,還是光著腳。主席看不過眼了,就送了一雙鞋。後來,他在山裡燒炭時,他仍然以身作則,努力幹活,一天下來,整個人就跟黑炭差不多了。直到犧牲前,他還在煤窯裡開心的幹著活。

其次,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努力想做的很好。當他還是班長時,就是別人休息時,他繼續幹活。給主席作內務時,他為趕時間,啥事都是跑著去幹。燒炭時,也是髒活累活搶著幹而毫無怨言。正是他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使他深受主席的賞識。

再次,他身上洋溢著共產黨員的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當別人在背後譏笑他當了好多年的班長仍升不了官時,他自我解嘲說,這樣自己的基本功紮實。當有人嘲笑他們內務班都沒有真本領是“軟蛋”時,他挺身而出,顯示了自己過硬的勞動技能證明了內務班也是好樣的。當他被派去燒炭時,連他的朋友都有意見了,“怎麼別人讓你幹啥,你就幹啥!”他只一笑,說:“燒炭沒什麼不好的呀!”當他的養子問道:“燒炭是幹什麼的?”他說:“燒炭是為大家提供溫暖,天底下誰冷,我就給誰燒炭!”說完臉上還露出一個開心的微笑。一個純樸的黨員形象就這樣定格在我的心中。

另外,他還十分熱心,不管是誰,只要有困難,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記得影片剛開始的時候,他所在的合唱團正在演出,突然,一個燈泡壞了。後臺工作人員趕緊衝了出來,並高叫:“梯子。”燈一亮,大家才看見,這“梯子”竟是張思德!在給主席作內務時,遇上了一個由於父母被日本鬼子殺害而不肯說話的小男孩,小孩居然開口叫他“爸爸”。可能這也是緣分。從此,他就真當起了他的爸爸,經常給他買糖吃,很開心的一起生活。小孩漸漸長大,也漸漸肯說話了,而且還相當聰明,。還有管伙食的老師傅不服老,不肯退休。張思德便給他做思想工作,並主動要求作他的兒子,好好孝敬他老人家。當一位團長病危,相見主席最後一面時,他立即去見毛主席,使團長見到了主席最後一面,了無牽掛的走了。做燒炭班長時,他還幫助一位思想後進的青年慢慢成長起來。他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著每一位同志的心。

最後,他還有一個連毛主席都認為是最大缺點的最大優點。那就是不愛說話,他做事很努力,可就是話不多,別人問一句他答一句。這樣很容易讓人忘記他的存在。可這種人就像老黃牛,是務實派,比那種只知道說,不幹活的“麻雀”式的人要強多了。

以上是對張思德同志的個人分析。從中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所具備的基本品質:努力,認真,樂觀,熱情,務實。總的來看,張思德同志似乎很普通:做的事情很普通,說的話也很普通。可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正是因為我們的革命隊伍有許許多多的這些看似普通的人,支撐了我們的革命隊伍。“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為法西斯賣命,剝削壓迫中國人民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還重,儘管他看似平凡,但其中孕育著偉大和光榮的品質。

我想我作為一位預備黨員,我應該向張思德同志學習這種認真,努力,樂觀,熱情和務實的優秀品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一些看似普通的小事。正是從這一件件被認真做好的小事上,體現出黨員的先進性來,我們要真正做好“三個代表”,只要我們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每一個普通黨員都做好這看似普普通通的事情,我們的黨就能永遠保持先進性,最終帶領中國走向輝煌的明天!

《張思德》觀後感 篇9

我是噙著熱淚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的。張思德,憨厚純樸,吶吶無言,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1年後銀幕下的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

張思德是一個平凡的人。他1933年參軍入伍,當過勤務員、通訊兵、警衛員,最高職務是個班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搞過生產,燒過木炭。生命歷程中,他沒有驚人的事蹟,也沒有動聽的話語,“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張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他純淨而不膚淺,憨厚連著忠誠。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幹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張思德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著不平凡的貢獻,在他犧牲後回想起來才能用“偉大”來形容他的一生。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計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這種震撼力來自心靈深處的嚮往和追求。張思德,以他的行動詮釋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詩歌。

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他樸實得像延河邊的一粒砂,千萬粒細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涼山上一株草,千萬棵小草共同搖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機。於是,窯洞裡出了馬列主義,黃土地哺育著一個政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著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戰爭……。張思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許多普通中國人身上的美德——樸實、善良、助人為樂,他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英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集體主義者的道德感,儒家傳統的光芒,信徒的獻身精神……。當年延安物質並不富裕,但人們精神世界是充實的,張思德就是那個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這個地方。但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我們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今天,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張思德》觀後感 篇10

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感覺非常好。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麼多動人的真實細節,塑造了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一個革命大家庭裡,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穿越60載歲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衛——開荒——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戰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認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的撫慰一抹晚晴。這些都讓人非常受感動。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儘管一切是那麼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

60年後,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一個少說多幹的張思德,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後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詮釋著崇尚的做人標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黨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曾經是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未來還將輝映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張思德》觀後感 篇11

電影以張思德奔跑作為開頭和結尾的畫面,我覺得電影是意喻張思德只是一名普通人。同時也意喻了共產黨人也都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這部電影通篇只表現了一個理念:那就是任何一個成功的大廈都是一塊磚一塊磚累積而成的;任何一個理想的實現都是普通人辛勤勞動積累的結果,這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電影先是表現張思德當警衛員,做事總是負責任的風風火火,跑步完成。比如汽車輪胎壞了,都是揹著輪胎跑步前進,以至於由於鞋愛壞而總是光著腳板走路。然後又表現了他愛心的一面:讓一個受了刺激的小男孩健康成長;幫一個老大娘追豬;幫助一個即將犧牲的團長約見毛主席。作為對比,他的一個與他同時參軍的老戰友已經成了一個主任。而他依然是戰士。這個對比的意義就是,究竟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電影在其中幾次通過張思德與同伴之間在不同場合的對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對人民的最大貢獻,就是為人民服務。他的那個主任戰友由於貪汙被判刑一年。為了幫助這個戰友重樹信心,他幾次探監,幫助那個主任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

電影最後是他調到燒炭隊後,表現他如何領導這個隊的。當下大雨時,張思德去給炭窯遮蓋,遮蓋好之後他沒有離開炭窯而是在裡面避雨,這是他忽視安全的一個嚴重錯誤。作為長期在山溝裡生活的人應該能夠意識到大雨對於黃土坡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將炭窯覆蓋,張思德同志犧牲。從這個角度看張思德同志不適合作為領導,只適合當兵。應該吸取安全生產的教訓。

我覺得這部電影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去觀賞,特別是我們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大學生,能使我們瞭解到革命的艱難性,和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可以負責任的說,類似於張思德這樣的人如果活到現在的話,依然是革命的,先進的,不會被糖衣炮彈打倒的。倒是那些類似於它的主任戰友的那些人,由於倚老賣老,將自己的資歷作為是升官發財、貪圖享受的資格,這些人先後被糖衣炮彈打倒。中國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向張思德這樣人的辛勤勞動。縱觀現在,當我們還有大批的人活在貧困之中時,卻有一大批領導幹部因貪圖享受而被判刑,這些共產黨員的黨證是如何混到的手的?他們的黨性都到哪裡去了呢?

以上是我通過看這部電影所聯想到、體會到的一些思想彙報,也僅是我個人很不成熟觀後感。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還請黨組織老師給予我輔導,幫助我逐步成熟,使我能早日達到邁入黨組織殿堂的標準,早日加入這個光榮的大家庭。同時,我也會向張思德學習,儘自己所能為周圍人服務。我會向這個方向努力的。請黨組織老師監督我!

《張思德》觀後感 篇12

以往,"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於我而言只是個符號,簡單卻又陌生。它從未引起我的思考,"什麼是為人民服務,怎樣做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切似乎距離我相當遙遠。但看完《張思德》以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就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實際行動付諸於點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還記得毛主席對張思德的評價嗎?對,就是"你這個同志嘛,最大的缺點就是做事不吭聲,最大的優點也是做事不吭聲"。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有一種莫明的傷感,張思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木訥寡言,憨厚誠實,無論幹什麼都是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從影片中知道他是一個老戰士,參加過長征,走過三次草地,和他同時入伍的差不多都當了官,然而他還是個勤務兵。但他呢?他心裡完全沒有這些世俗名利,當面對別人的逗笑時,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無法想象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麼高尚的靈魂。"做事不作聲"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這一點的絕不會太多。因為不給自己邀功就很難得了。

看完影片後,我曾想如果把張思德放在現在,那會是怎樣?其實於我而言,他的許多行為我無法理解,儘管我在心底裡崇拜著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點,難道不能幫到更多的人嗎?不,也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也許是我的思想深度還不夠,是我不能夠理解他,不能夠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為社會上只有有像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為社會奉獻的人,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繁榮。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後,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這樣一批批甘於奉獻自己的人。是我不夠成熟,過於天真。張思德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別人對他名字的解釋,"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於貧苦家庭,他親歷過各中艱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他更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他是最可愛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勞善良,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尤其他對那一老一小的真摯付出,真真切切體現了他是一個大寫的人。對孤獨老人,他想兒子一般;對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親一樣。兩個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裝在了心底,他像兒子般撫慰了老人那可孤獨的心,找尋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親般將那個孩子捧在手裡,用父親般慈愛的心呵護那顆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溫暖,讓他的世界出去烏雲佈滿陽光。這就是張思德,平凡中更現偉大的人。

張思德是個好人,但它卻沒能長命,僅僅二十九歲就離開了我們。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在現在,我們正處於社會的繁榮發展之際,沒有了那時的艱辛,但"為人民服務"卻不能丟。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品質。也許我們大多數都做不到張思德那樣,但我們可以竭盡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服務於人民群眾;其次,在學習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給別人幫助。

讓我們永遠記住那個奔跑的人,記住那張憨厚的臉,記者那個代表著一種精神的名字張思德,同時,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緬懷和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張思德》觀後感 篇13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張思德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毛澤東。電影《張思德》既沒有戰火硝煙,更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曲折的情節。

一部黑白電影的故事情節慢慢的侵入我的心田。張思德做事認真負責,總是“風風火火”跑步完成。汽車的輪胎壞了,他就推著輪胎前進。鞋子壞了,他就光著腳走路。夜幕降臨,黃土高原負槍奔跑的張思德從安塞敢到延安,參加內務班的合唱演出。正唱著,舞臺一側的燈泡壞了,他就跑過去當梯子,扶起戰友換燈泡。

回到宿舍,別人上炕睡覺,他卻跑到廚房幫老炊事員磨豆漿。炊事員推開他,他憨笑著坐到門口編起草鞋。球場上,籃球讓戰友扔下山坡,張思德搶著去追,追到半路碰見老鄉的豬跑了,他又老遠去追豬……張思德就是這樣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普通人。張思德致死都不忘戰友。

他奮力的將戰友推出即將要倒塌的煤洞,自己卻被活埋了。死時,他才29歲。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百感交集。雖然張思德並不是什麼出眾的人,但它卻是偉大的普通人!

他做過的事我們應該也能做到,但是,真的能嗎?你能保證你做得好嗎?張思德一生都在無私的為人民服務,他做的太好了!為什麼老天爺要讓這麼一個好人那麼早的離去呢?我不懂。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張思德》觀後感 篇14

4月21日下午,在學院08級黨支部幹部的組織下,在學院報告廳,我和全學院預備黨員同志們一起觀看了《張思德》這部感受深刻,觸及靈魂的影片,由於裝置原因,之後只有回到宿舍,在電腦裡仔細觀看。影片雖然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和激烈的戰鬥場面,但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卻刻畫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讓我感受到“為人民服務”的真諦;雖然早在國中時代就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但那時候對文章的理解,因年齡閱歷和知識層次的不足,對文章中的一些內容並不能深刻地理解,只知道“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而今,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今天,通過影像再次重溫這段紅色的歷史時,卻別有新感受,比以往理解、體會的更深了,用現代人的眼光再看張思德時,仍然沒有一點陌生疏遠的感覺,是因為《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裡。

而後,我從網上搜索,重讀了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這篇光輝著作,感到十分親切,再一次領略了這篇不足800字卻膾炙人口,代代相傳的講演,感覺到這是我在思想領域的一次大充實,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深感毛主席的著作言簡意賅,對“為人民服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感到了對當前的學習、工作,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認識改造,具有巨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張思德同志為什麼會被人們銘記,是因為他的道德品質平凡,平凡到了每一個平凡的人都能在自己的靈魂中看到他的影子,一個說得少做得多的張思德,成了張思德“最大的缺點”,而在毛主席看來,這也正是他“最大的優點”之所在;他所做的事雖然平凡、細微,但卻使人強烈地感到了他的忠貞和火一樣的赤誠,他短暫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有思想有道德,他是一個平凡、偉大而高尚的人,用樸實和求真折服了周圍的人,他的一生體現了為人民服務這個核心,由於他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以年僅29歲的生命軌跡中,實踐了自己的光輝誓言。“為革命,為人民,要敢於獻出自己的一切!”毛主席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的死重於泰山,讓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同志是千萬名共產黨員中的普通一員,他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代表他本人,而是代表著所有共產黨員的行動和思想;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像張思德那樣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帶領蘭考人民戰天鬥地的焦裕祿、心繫西藏的孔繁森、帶領湘西人民致富的鄭培民、保一方平安英勇獻身的任長霞,他們都在用自身的行動實踐著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先進事蹟帶給我們無究的思想動力,他們不僅成為時代的英雄,更成為一種精神——偉大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也正由於這種精神,使今天的我們仍然如此懷念,仍然孜孜不倦的追求。我覺得他們都是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工作,聽從黨的指揮,不追求個人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心中始終裝著黨、國家和人民,他們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蹟,沒有特別出色的成績,但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真正品質,這種永不消逝的精神就像火炬一直傳遞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凝望著這些普通的背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精神的永恆,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當前,全國正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就我個人來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一名中共預備黨員,我要學習張思德同志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聽從組織安排,不管條件上多麼艱苦,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哪怕自己職務再低,崗位再小,只要自己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人民利益而做的,心中想的是人民的利益,想的是集體的利益,並以此

為出發點做好每一件小事,那平凡也就變得偉大了;要學習張思德,就是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獻自己的最大力量;要學習張思德同志做人:樸實、忠厚、待人誠懇,團結同志;做事:認真負責、埋頭苦幹、無私奉獻的為人民服務精神,特別是在和平環境,更要做人民的公僕,不圖名利,把榮譽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我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用自己的言行,求實的作風,落實到為人民服務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人身價值。

現在,自己作為一名學生會幹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是不是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是也想方設法避開他人的視線,來搞自己的隨心所欲、個人利益?我確實不敢妄自下評語,我只希望自己是一個公正、公平、心繫學院、心繫同學的學生幹部,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相信大家對那些虛偽、投機、腐敗,強官撈權、欺上瞞下、推卸責任的幹部是會嗤之以鼻,唾棄於腳下的,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終究會滲透到每一個善良的、先進的共產黨員的靈魂深處。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我們應該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為此,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一名學生幹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要牢牢記住我們黨的宗旨,摸實情、辦實事、解難題,做群眾的貼心人,在關鍵時刻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始終把“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艱苦奮鬥,盡職盡責,廉潔自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虛心學習、實事求是、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技能與素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正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帶動性,始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體現。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爭取早日成為一個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自己的合格的共產黨員。

《張思德》觀後感 篇15

在很久的時候就曾聽老人們講過黨的好同志張思德同志的故事,然而,還是年少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司馬遷所說的“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也不知道偉大的毛主席為什麼會為了一個普通的革命戰士的犧牲而潸然淚下;或許是思想的覺悟沒有達到,也許是生在兩個不同時代的隔閡,至今我都不敢相信張思德同志確有其人。然而,在歷史的事實面前,我的質疑顯得不堪理會,倒成了一種在思想覺悟上想有所突破的累贅,亦或是被事實抨碎後依然不能救贖的自嘲。在黨課中,我是第一次觀看《張思德同志》這部電影,終於覺得張思德同志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震撼,還有對社會的深思……

從電影中,彷彿斷斷續續得連起了我幼時那些故事記憶,在我的心裡,張思德同志是黨的好同志,他有著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優秀品質,他很熱情,他熱情於幫助鄰家捉豬,幫著隊友撿球,幫助前線下來的戰友完成心願;他還是那麼熱情,在朋友不小心走了資派後,他不怕連累,時時刻刻不忘激勵自己的朋友。“有人在喊你是你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可能因為張思德同志的鼓勵,他的朋友最終回到了革命的大道。他沉默寡言,即使被別人誤會也從來都不講原因,魯迅先生所謂的“俯首甘為孺子牛”或許就是在說這樣的革命者吧;在他任勞任怨的背後還有些許顧全大局,為了完成革命的任務,他主動承認錯誤,搞好同志之間的關係。

我在熱衷於描述張思德同志的激情中,卻寒心於當今的部分社會現象。是誰造就了這個社會,還是這個社會造就了這些冷漠的人?那個撐杆打撈屍體要價的船伕,那個車禍現場漠然走開的大媽,還有公交車上看著歹徒打傷乘務員圍觀的群眾……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張思德同志。

記得《戰爭與和平》中有這麼一句話“為什麼一個民族的存亡就決定於那個不到民族總體人口十分之一的軍隊的力量呢?”而在筆者看來,也十分相信民族的勝利在於精神的不滅,在於文化的強盛。我再也不想看到八國聯軍搶奪時,民眾眼中的漠然;也不想看到中華兒女淚於人前的無奈;更不願意有一天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驕傲被一點點的剝削。說到這裡有些所謂的理智者們,當然會覺得我的觀點過於偏激。其實不然,作為為共產主義事業時時奮鬥的我們來說,要堅決防止一切不利於黨和國家的事,更何況這種很可能給黨和國家帶來危害的部分社會現象呢?黨在偉大的毛主席的帶領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豐功偉績,與共產革命先驅們的未雨綢繆是離不開的。所以,作為國家的主人,我們是不能忽視這個問題的。學習張思德同志的精神對一名共產主義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張思德同志的艱苦奮鬥,任勞任怨,是我所希冀的,而我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當然相信在黨的帶領下,社會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會更加幸福;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在革命前進的路上,還有很多障礙,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者的優良傳統是一種必然。在這個物質的時代,也只有張思德精神才能讓更多的同志回到革命的道路上來。

時代需要張思德同志的精神,需要這個最可愛的人!

《張思德》觀後感 篇16

銀幕上憨厚、淳樸的八路軍戰士張思德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永遠帶著微笑的臉,溫暖著每一個看見他的人。他的永不停止幫助別人的雙手和大腦,值得每一個人的尊敬。

雖然電影可能採用了一定的藝術渲染手法,但仍能完美地表現出張思德的人格魅力。僅僅是從他開荒的身影,對於工作認真的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現出來。做事默默無聞,不張揚,不邀功,以致於他參加了革命十幾年,仍舊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士。這還是因為他心裡時時刻刻想著的都是人民,念著的都是為人民服務,所以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幹著。他不僅是解放時期人民的楷模,也是當代我們應當尊敬和學習的榜樣。

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張思德的死是為人民服務而死,就是重於泰山。在當代,為人民服務也已不在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猶如泰山一般的力量。為人民服務也不在是政府們的事,同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在我們每個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為人民服務就演成了為他人服務,為大家服務。

這個社會有千千萬萬個人存在,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別人困難時的一次援手,在別人無助時的一個微笑,在別人寒冷時的一條棉被,在別人飢餓時的一個麵包,這都是幫助,這都是為別人服務,這都是張思德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發揚

張思德雖然犧牲,可他的精神卻沒有因此而逝去,而且將永遠的留存在我們的心裡。在他以後的所有人,都已經將要沿著他的足跡走下去,一直堅持“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觀後感 篇17

我想,同學們一定看過<<張思德>>這部電影吧!張思德是一位奮勇拼搏的普通戰士,他是一位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在整個影片中敘述了張思德短暫的一生,在工作時,他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在休息時,他會在戰士們之間發生一些平凡溫情的故事。可不幸的是:在家鄉燒過木炭的張思德主動承擔了最苦最累的燒碳工作,和戰友一起來到荒涼的安寨山裡砍柴燒碳。就在一次碳窟工作時,碳窟突然崩塌,他不幸犧牲了。同學還記得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同樣,替法西斯賣力,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去死的就比鴻毛還輕。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還要重。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死亡的考驗是無情的。但是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安危不能兩全其美時,我們的人民共產黨人員卻毫不畏懼,竟不顧生命安全與敵人拼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這是多麼壯烈的舉動呀!

以前,我幼稚地認為:英雄是在一剎那出現的,但我看了《張思德》這部電影后才明白,英雄並不是由於一時衝動才出現的。他們從小就有著革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平時應當注意培養自己的優秀的品質,良好的習慣。他們是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祖國呀!這時,我不禁想起了讀四年級時的這場“非典”病中,那些不顧生命危險日夜奮戰在病房裡,手術檯上的“白衣天使”,發揚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與病魔鬥爭。是他們讓一批一批的病人康復出院,雖然有一部分醫務人員因公殉職,但全國人民會永遠記得他們…...看著英雄比自己,真是隔著長江握手——差得太遠了。以前,我只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頭腦裡裝知識,不願為班級負責,對班級工作一點兒也不關心,有時還為了一點小事與同學鬧道德不可開交,這讓我太慚愧了。現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為21世紀的我,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孝敬父母,報效祖國。

《張思德》觀後感 篇18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

每一箇中國人對“為人民服務”這5個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說這5個字幾乎貫穿了每一個人成長、受教育的全過程。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暢地背誦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

在二十世紀中前期,由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比較單純,人們的思想很樸實,價值觀念單一,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教育的口號,一種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們很習慣地認為那是對每一箇中國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願自覺地貫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實際行動就是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和認識,但對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和討論的比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紀國門開啟的今天,社會前進,經濟發展,資訊繁雜,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極為多彩。思想活躍,價值觀念多元。因此當我們今天再來看電影《張思德》,重溫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似乎有了不同於上個世紀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討論、思考的價值。

思考一如何認識個人價值的體現

在張揚個性、提倡實現自我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希望做出一番偉業,希望成為時代的英雄。在觀看電影《張思德》的過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圍一些同志眼裡表達的資訊:“張思德明明可以爭做排長、連長,甚至更高的職位,可以對革命事業有更大的貢獻,但是偏偏要讓他去燒炭。這樣就埋沒了個人的價值,妨礙了個人能量的發揮。你看人家美國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精神,鼓勵的是極大發揮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這種想法反映的是當今一部分人的一種價值取向。它和傳統教育所告訴我們的價值觀似乎產生了強烈的碰撞。

是啊,張思德不過是給不願離隊的老人送去了關愛和溫暖;只不過幹些跑腿兒、給汽車換換輪胎的活兒;只不過是給犯錯誤的老鄉劉秉鍾多一些關心和鼓勵。這能算是英雄嗎?這能充分體現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在電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劉秉鍾從看不上張思德,到他真誠地對張思德說,“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後我就跟著你!”這不就是對張思德個人價值的認同嗎!這不就是張思德存在的個人價值嗎!那位被張思德稱為老革命的啞巴老人之所以不願意離開部隊,是因為他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他不願意離開這個革命的家。後來在張思德的關愛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覺。當劉秉鍾說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戰士有的當了團長、政委,就連他自己最起碼也是個主任時,張思德卻如數家珍地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在他的腦海裡銘記的都是為革命拋投入灑熱血犧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觸到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幾個學生真誠地說:“這部影片好幾個地方都讓人熱淚盈眶。”他們說,以前也看過不少關於父子情和親情的電影,但沒有像這樣被感動得落淚。這說明他們認同了張思德。

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業。同時,時代也需要像張思德這樣的人在默默無聞、點點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不亞於英雄的價值,他們正是用自己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感染、團結,帶動了一批人,共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想做英雄和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為人民做小事情其實是不矛盾的,它們從不同的側面體現了個人存在的價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願意做為人民服務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認識偉大與平凡

張思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但是在他犧牲之後,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紀念他。張思德是偉大的!張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著偉大的閃光點。他把公眾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別人需要,他就會積極主動去關心,去做。上前線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槍地打仗,是英雄;張思德在後方做著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說,不管在哪裡,前線就在腳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線放在自己腳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偉大。張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誰又能說他不偉大呢!

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有人說把公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這是為人民服務;有人說,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為人民服務;還有人說,在本職之外做有利於社會的事情是為人民服務。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並且堅持做下去,幾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版權所有

《張思德》觀後感 篇19

上週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後,自己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觸動,用強烈來形容我的心情一點也不誇張,幾天來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學習對照,我感覺自己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在鎮機關支部組織下,我隨同全鎮的黨員一同觀看了《張思德》這部電影。隨著播放著的電影,我逐漸認識了他,認識了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人。除了那年僅29歲的生命驟然而止讓我拭目外,我一直在思考,就是這麼一個工作在極其平凡崗位上的普通戰士,為何會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評價呢?

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走出影院時,竟然有這樣的聲音傳到了我的耳朵裡:“咱說真的,這樣的人不就是個傻子嗎?放在現在,混了那麼多年,仍是大頭兵,這就證明他不行!”我的心頭一震,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會有這種想法?難道在他們心中,張思德精神已經落伍,已不適應現在時代的要求了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邊回憶著張思德同志的生平,一邊翻開了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張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參軍11年,三次過草地,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許多已當了團長甚至旅長,他身為戰士卻從不計較職務高低。他在戰鬥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幹一行愛一行。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腳踏實地為人,盡心竭力辦事,只要工作需要、老百姓需要,他總是一馬當先,任勞任怨,從不把自己做的事掛在嘴上。他用平凡而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頌歌。

我記得電影裡有個同志對張思德說:“你一個1933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職務卻是這樣低。”話裡含有對他報不平的意思。一個共產黨員如何面對利益,張思德同志做了很好的回答:“想一想犧牲在長征路上的戰友,一起參加革命的同鄉,現在還剩下多少,我們革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要讓受壓迫的人民全都解放出來,個人利益與祖國命運相比,顯得多麼渺小。”這種樸實無華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難道不值得人們永遠學習嗎?

從中我看到了我黨的性質和宗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就是張思德這樣共產黨人的人生理想和最大幸福。正是這種信念的存在才會有黃繼光、菫存銳等寧願犧牲自己性命換取人民幸福的先烈">革命先烈。

現在再次回味這個平凡的故事的時候,我不再迷惘,張思德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他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工作崗位,努力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張思德的一生雖然短暫、平凡,但是,張思德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永放光芒。從他的事蹟中,我懂得了什麼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公而忘私,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被某些人視作“傻”,唯利是圖,享樂第一才是“精”,為了個人利益,理想、道德、信仰、情操可以拋在一邊,這都是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馳,在張思德的高尚、無私、純美的精神世界的對照下,是如此的醜陋與低俗。這樣的人應該感到慚愧。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張思德已經犧牲60年了。與那個時候相比,時代變了,條件變了,環境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輝。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環境和條件下,都要做到嚴於律己,潔身自好,一身正氣。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弘揚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切實做到身正、行正、言正、名正,以張思德等先烈們為楷模,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思德》觀後感 篇20

《張思德》是北京紫禁城電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響樂團演奏為主的電影配樂的水準不在一般好萊塢電影配樂之下,很切合畫面的推進,抒情主題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來單獨聽也很具可聽性,好像是一個國內作曲家的出品。導演的確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許許多多的細節,從不同的側面來反映主題、刻畫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牆上的標語一般空洞,編劇是劉恆,同樣功不可沒。

電影採用黑白膠片,一部黑白片,這些年來除了張國師的《俺的爹爹孃娘》之外,《張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罷。黑白年代,純真年代,那些人都這麼純,那些鏡頭都這麼親切:延安燦爛的日子,經典的席地手搖織布機,再現戰士力與美的揮鐵鎬開荒秋收,純情女戰士跳著集體舞,河畔洗衣飲馬猶如《東邪西毒》裡邊劉嘉玲飲馬桃花溪的味道,魯藝裡邊跳芭蕾的女文藝兵,還有照例是自作風趣的我領導人,還有那個木訥的大齡未婚做事不吭聲的張思德,這個踹三腳也出不來一個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個。

為什麼服務,為人民服務,死得其所,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精兵簡政,南泥灣359旅……熟悉的名詞,記得以前的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麼?還有歷史課本里邊的段落麼?通過《張思德》來一次懷舊,解放區的天果然是……

落筆細膩,感情真摯,優!

《張思德》觀後感 篇21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電影講述了共產黨人的動人故事。張思德同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但他忠實地實踐著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部電影之所以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就在於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這就是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是共產黨人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張思德以及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張思德,作為一個名字,因為毛澤東的文章《為人民服務》而被世人所知;但作為一個人,又因為年代久遠,幾乎沒有相關記載而鮮為人知。這,無疑給創作者們帶來了困惑。但聰明的藝術家們,既把張思德當作被塑造者,又把張思德當做講述者,通過他的視點和相應的人物關係,串聯出周圍人的故事,串聯出關於領袖、士兵和關於延安的真實故事,並且有機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題中。

我從電影裡重溫了張思德短暫平凡但卻熠熠生輝的一生,感受他默默無聞、勤苦奉獻的崇高而執著的革命精神。張思德當過勤務員、通訊員、警衛員,搞過生產、燒過木炭。作為共產黨的一員,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奉獻。最後在執行燒炭任務中,因炭窯突然崩塌,為救戰友的生命而不幸犧牲。張思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生無我想,盡瘁為人民”的英雄,當舞臺燈光突然滅了,手忙腳亂的人們找不到梯子,張思德同志主動充當梯子;當主席的車子爆胎了,張思德同志翻了幾個山頭,連揹帶扛又滾,竟是一個人取回了新的車胎;當大娘的豬跑到了河裡,張思德二話沒說,跳進河塘裡抓豬張思德擁有著說不完的先進事蹟,點滴間凝聚著他對黨、對事業、對人民的純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張思德就會發現,許多同志沒有張思德辛苦,沒有張思德功勞大,自己所得到的東西,卻比張思德多得多。現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問題上甚至公開伸手要職務、要待遇,達不到目的就滿腹牢騷,把工作撇在一邊。這些同志應該感到慚愧。張思德同志是一個普通戰士,但絲毫也不卑微。他犧牲了幾十年後,仍被人們讚頌和敬仰。“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能夠得到毛澤東同志如此讚揚的能有幾人,能夠以戰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幾人?

看著英雄比自己,真是隔著長江握手——差得太遠了。以前,我只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頭腦裡裝知識,不願為班級負責,對班級工作一點兒也不關心,有時還為了一點小事與同學鬧道德不可開交,這讓我太慚愧了。現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為21世紀的我,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孝敬父母,報效祖國。

《張思德》觀後感 篇22

張思德是一個人的名字。我以前不知道,也許我是忘記了。這名字太普通了,這人也太普通了。甚至沒多少人會記得。也許,不久之後我也會忘記,或者是再忘記。

《張思德》是一部電影。我昨晚看了。

張思德是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毛主席說:總結一下嘛,不愛說話,最大的缺點就是辦事不吭聲;最大的有點也是辦事不吭聲;喜歡打赤腳。

張思德很老實,淳樸,團結戰士,熱愛人民。工作認真,熱誠,無怨無悔。

張思德在作燒炭隊隊長,在後方為前線、為戰士、為人民燒炭,不幸炭窯倒塌光榮犧牲。

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毛主席說,這樣的人在我們的隊伍中,太多了。所以,見了面不一定認識,認識的不一定認得,認得的不一定多說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雖然只是一個普通革命戰士,但是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評價並作為楷模號召全黨同志向其學習,正是因為他做到了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人的品德高下、世界觀正確與否不在於人的職位高低、年歲大小,而要看他的基本立足點,站在哪一邊。

毛主席還說道,為人民服務。多年來,這個主題一直是我們共產黨人、革命工作者為之終身奮鬥的目標: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我們常講,黨員的入黨動機、參加革命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個人做官發財,光宗耀祖,每個黨員和革命工作者都要磨練自己的意志,不斷改造思想,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以上,是我看了《張思德》之後感慨。而且引用了毛主席很多話,向他老人家敬禮。在電影中,我被張思德的人格、行動深深感動了。敬禮。謝謝導演、謝謝編劇、謝謝劇中演員、謝謝中央6臺,讓我看到了這一部好電影。好久沒有被電影感動了。

今年是我們黨建黨85週年慶。

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觀後感 篇23

電影《張思德》既沒有戰火硝煙,更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它穿越了60個春夏秋冬,帶著一種久違的純粹,慢慢地浸入心田。彌補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種品質,讓人重新思考“為人民服務”在現階段新的內涵。張思德之所以被人民銘記,在於他道德品質的平凡,平凡到每個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靈魂中看到他的影子。

張思德,一位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中央警備團的普通戰士,參加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他在陝北安塞縣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犧牲,時年29歲。60年後,這位因得到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褒揚而聞名的英雄在銀幕上再度煥發光彩,是一面充滿著無私和奉獻的旗幟,讓幾代人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得到共鳴。

《張思德》帶來的不只是人們的深深敬仰和感動,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戰場上冒死衝鋒、敢於犧牲。同時,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張思德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無私的奉獻者,我們要學習他樸實善良、助人為樂、不計得失、任勞任怨、信念堅定的精神。毛澤東在為紀念他而做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中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是中的”。

學習張思德,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苦難的生活,磨礪出他堅韌的性格。他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讓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被沖淡。真正的善與美,只會因樸素的質地更生光輝。凝望這個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種永恆: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

今天,社會、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東西,我們共產黨員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這是成就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動力,今後也將繼續照耀著我們前進的路程。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在IT行業中,我要認真學習張思德,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立當為公,執政為民,廉正律己,奉獻為先。團結公司同事求真務實,勤奮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張思德》觀後感 篇24

當一個灰頭土臉的人傻乎乎地跑進我們的視線時,怎麼也想不到他這麼一個普通的勤務兵竟然就是中國革命史上那顆璀璨的明星。

在黑白膠片的折射間,我們的思緒被帶到了60多年前。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延安正在進行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全民族的共產黨員都在為解放全中國而鬥爭。張思德,一個平凡的人,1933年參軍入伍,11年算得上是老革命了,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他不被人關注,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為革命和人民的利益奉獻著一切。

他傻的讓人覺得可愛,甚至想發笑,但他對黨忠誠、樂於助人的精神卻讓我從心裡感到欽佩。他一出來就奔跑在黃土撲面的山岡上,這讓我總感覺他一直都是在奔跑中生活的人。他行動利索,什麼事都搶著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毛主席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

我被他的精神感動著。他的戰友劉秉鍾老說他傻,一起入伍的戰友都走到了上層,而他卻還是個小小的士兵。他卻不這麼想,他看到的是在前線流血犧牲的烈士,一排排清晰的名字激勵著他時刻為祖國為人民去奉獻一切。

他的心裡總是裝著天下人。自己吃飽了就想著讓吃不飽的人都吃飽,當孩子問他為什麼要去燒炭時,他說為天下寒冷的人燒。看到這裡,我一陣心酸。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和靈魂?如果這是傻,就是世界多些這樣的人吧!正是他們心繫天下的情懷,中華民族才有了今天,中國人民才有了今天!

我很痛苦地看到這麼個崇高的心靈被掩埋在山石之下。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追悼會上,毛澤東說他“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今天當他的事蹟作為一種歷史流傳下來時,他卻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閉上眼,我就會看到他奔跑在山岡上……

62年過去了,張思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為人標準,也向我們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現在我們依然需要這種精神,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來觀賞這部影片,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我們身上所肩負的責任!

《張思德》觀後感 篇25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主席參加了一名普通戰士的追悼會,他不僅親筆寫了輓詞,而且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為人民服務》。這位被領袖追悼的普通戰士,就是張思德。幾十年間,“為人民服務”這一口號同張思德的名字一起響徹了中華大地。

張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靠給地主當幫工過日子。母親和幾個哥哥相繼因凍餓而死,而父親卻遠走他鄉。張思德便成了孤兒,叔父叔母收養了他。苦難的生活,磨礪出他堅韌的性格。

電影先是表現張思德當警衛員,他助人為樂,做事總是很負責任,也總愛跑步。比如汽車輪胎壞了,他就揹著輪胎跑步前進。由於他得愛跑步,他的鞋總愛壞而他總是光著腳板走路。然後又表現了他愛心的一面:他把自己的愛給予了一個受了刺激的小男孩,是他能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為幫老大娘追豬而把自己搞的狼狽不堪;幫助一個即將犧牲的團長完成了遺願。他的戰友由於貪汙被判刑一年。為了幫助這個戰友重樹信心,他幾次探監,幫助戰友又重新找回了自我。

電影最後是他調到燒炭隊後,表現他如何領導這個隊的。當下大雨時,張思德去給炭窯遮蓋,遮蓋好之後他沒有離開炭窯而是在裡面避雨,這是他忽視安全的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大雨對於黃土坡意味著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將炭窯覆蓋,張思德也犧牲了。在這一點上我們能看到張思德不適合當領導,適合當兵。

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適合我們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國中生,它能讓我們瞭解到革命的艱難,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可以說,類似於張思德這樣的人如果活到現在,依然是革命的,他們是不會被打倒的。那些類似於他的戰友那樣的人,將自己的資歷作為是貪圖享受的資格,這些人定會被糖衣炮彈打倒。中國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像張思德辛勤勞動的這樣人。

張思德是一名普通人,但他也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這就意味著共產黨並不特殊,共產黨也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