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精選24篇)

校園 閱讀(2.5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廊橋遺夢》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精選24篇)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

最近閒置的時間不多,這點不多的時間,我都貢獻給了泡泡龍3,自己都覺得很過分。曾經解除安裝過一次,以把它關出門外的姿態表示要與其斷絕來往。很快,有了一個心裡負累太重的藉口,電腦玩不通的我又摸索著安裝好了遊戲程式,重蹈了前段日子的覆轍。就這樣,瑜伽練才練了兩天罷停,佳木斯操也變得可有可無,散步又變成了個斷斷續續的破折號,就連吃口吃了會變美的韓國高麗蜂蜜人蔘的時間也沒有,開關冰箱,得多少時間吶,可謂是分秒必爭。

閨蜜小鳥,腳崴後在家裡禁足,腦子摔出花的她開始重溫那些從青春中走來的經典影片,她強烈向我推薦《廊橋遺夢》。這部影片,之前有沒有看過,我想了好久都記不起來了。看來遊戲打多了變成腦殘是遲早的事,這不徵兆已經出來了。

上週五晚上,家族聚會,從酒店出來後拒絕麻將,把這些時間挪出來看《廊橋遺夢》。我很好奇,看過大世面的美豔不可方物的小鳥同學居然會因為這部影片淚崩,道理何在?可能人與人的經歷不同,產生的觀後感也截然不同。

電影《廊橋遺夢》沒有帥氣的男一,也沒有驚豔的女一,這在我不知輕重的青蔥歲月裡自然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記,全然忘光也是正常的事。如今,以一個飛過洞庭湖的麻雀好歹算是見過些世面的過來人再次重溫佳片,感動的竟然是別人忽略的。

影片有三個橋段觸動了我在黑暗中看片的心。

一、在男女主人公吃完最後一頓晚餐,男主人公羅伯特暫時告退,說是在近處旅館會再待上幾天,等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回心轉意,一起去浪跡天涯,去非洲、去義大利、去聽遠方的音樂,去扣離天堂最近的大門。這時,弗朗西斯卡說了一段話:“大家都不瞭解,女人決定結婚生孩子時,她的生命一方面開始了,另一方面卻結束了。生活開始充斥著瑣碎的事,你停下腳步,呆在原地,好讓你的孩子任意來去,他們離開後,你的生活都空了。你應該再度向前,卻已經忘了如何邁步。因為長久以來,都沒有人叫你動,你自己也忘了動。”

看到這裡,儘管覺得弗朗西斯卡的主意改變的有點突然,女人真是情緒的動物,但還是被感動,廊橋真的很遺憾,因為她說出了大多數已婚婦女的心路歷程,那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祕密。對大多數安分守己的已婚婦女而言,一旦結婚,即使碰到再讓自己心動不已的男人,也會選擇轉身離開,飛蛾撲火的女子內心有夸父那般強大的心裡素質,她們才是真的愛自己!

二、在街角的一次邂逅,也許是最後一次,也的確就是最後一次。在一前一後等待紅綠燈時,羅伯特做了最後的召喚,他拿出了弗朗西斯卡送給他的.定情物掛在反光鏡上,時間在一秒一秒地跳脫,弗朗西斯卡的心肯定跳得很快很亂,只要再給她一點動力,哪怕在多給幾秒鐘時間來下定決心,他們就可以不顧一切的比翼雙飛了。催促的喇叭聲滴滴而起,弗朗西斯卡跌入殘酷的現實中,現實是扯天扯地的雨。羅伯特的車子向左轉,弗朗西斯卡的車前行,從此蕭郎是路人,從此熾熱的肢體纏繞、深情的彼此注視只能在午夜夢迴中……美國的天空的也煽情,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三、女主人公的老公理查德臨死時說:“我知道你有夢想,很抱歉,沒能幫你實現。”突然就被這個長相敦厚的理查德給感動,喜歡他勝過喜歡男一號。這真是一個乾淨的男人,一個值得女人把下半生依附於他的心胸寬廣的男人。所以,恐怕是下輩子,弗朗西斯卡想要與羅伯特在一起都很難,因為弗朗西斯卡沒能償還這輩子欠理查德的情,而她偏偏信奉:“愛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棄責任,這份魔力就會消失。”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

近日被一部老電影《廊橋遺夢》深深的迷住了,反覆看了三遍。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愛情電影。

故事的情節簡單、平淡,講述了一個女人人生中的一個片斷,卻能深深打動人心。

故事講述的是洛琳、邁克姐弟兩人都面臨著家庭離異的危機。這時母親弗朗西斯卡去世的訊息讓他們回到了童年生活的鄉村。令人意外的是母親在遺囑中要求將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也是因為這份遺囑揭開了母親的一段過往。

1965年的一天,40多歲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獨自留在家中,她的丈夫子女外出了。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停車向她打聽曼迪遜橋的所在,弗朗西斯卡親自帶他去了橋邊。羅伯特採了一把野菊花送給弗朗西斯卡以表謝意,鏡頭細膩的演繹了佛朗西斯卡看到那束花後像個淘氣而又可愛的少女般說:那花有毒,花掉到地上兩個人一起蹲在地上撿花束時爽朗開懷的笑聲純真、毫不做作,那是發自心底的快樂,是那麼動人。

佛朗西絲卡邀請羅伯特到家裡喝冰茶。兩人互講自己的婚姻家庭:羅伯特與前妻離異,而弗朗西斯卡陪丈夫和一兒一女過著單調清寂的鄉村生活,而且可以看得出這樣的生活讓她覺得乏味、無趣。這個鄉村小鎮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不會擔心小孩走丟,人們勤勞樸實,但是這裡並不是她從義大利出發時所向往的地方。佛朗西斯卡認為丈夫是一個好父親,乾淨、厚道、善良、勤勞等等卻沒有評價他作為一個丈夫是怎樣的,這足以說明,他不是她曾經幻想中的那個完美男人。無論是住的地方,還是陪伴左右的人都跟她少女時的夢相距甚遠。這個情節也是為後期故事發展做了一個鋪墊吧!

而羅伯特的那句:也許我能理解讓佛朗西斯卡的內心產生了悸動跟別樣的情愫。丈夫無法理解的心境,竟與一個初次相識的人產生共鳴,此時佛朗西絲卡對於羅伯特的感情應該屬於遇到知音的惺惺相惜還夾雜著一絲傾慕。兩個人一起做晚餐、吃晚餐是對普通生活場景的一個描述,而兩個人默契的幹活聊天,還有那發自心底,像孩子般的笑聲,讓人感覺到溫馨美滿跟幸福。也從另一個層面表述了,這是兩個對的人,卻相遇在了錯的時間。

佛朗西絲卡是一個善良、單純、可愛、對浪漫充滿幻想的女人,而羅伯特看似放蕩不羈、無拘無束,卻又善解人意,富有情趣。他的出現給她波瀾不驚的生活投進一塊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漣漪。

愛情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有時候愛上一人需要一生,有時只需一刻鐘一個人就可以走進另一個人的心裡然後深深的紮根。

夜幕低垂,有一種感覺在弗朗西斯卡的心裡萌動滋生。她將一張邀請他共進晚餐的紙條訂在了橋頭。

第二天,羅伯特發現了紙條,接受了弗朗西斯卡的邀請。在接到他願意赴約並且邀請她一起去拍照的電話後,佛朗西絲卡把那種溢於言表的激動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女為己悅者容這句話也在她逛商店時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她像一個春心萌動的少女為見喜歡的人慌亂而又期盼。

夜幕降臨,共進晚餐後的兩個人在輕柔的樂曲中相擁共舞。以後的兩天時間裡兩人徜徉在屬於他們的愛河裡,似乎世界上只剩下了他們。然而,很快就到了她丈夫孩子們的歸期,彼此陪伴的美好戛然而止,用歡笑開始的.不該開始的故事,註定要用眼淚結束。

故事最後那個雨中告別的場景讓我不止一次的流淚。不得不誇讚男女主演的高超演技。沒有一句臺詞僅僅用眼神、表情和細微的動作,就將兩個人的不捨、無奈、艱難抉擇、壓抑的感情演繹得深入人心。

佛朗西絲卡最終選擇了家庭與責任,她把那份愛放在了心底,然後用一生的時間懷念。

影片最後算得上圓滿,讀了母親的故事姐弟兩深受觸動,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問題。尊重母親的遺願,將骨灰灑在了曼迪遜橋上。那些隨風揚灑的骨灰似乎在訴說她一生的眷戀。

這部電影上映後引起了人們的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該不該拿道德的標尺來衡量這樣的愛情。

我的一個朋友問我:如果你是佛朗西絲卡你會選擇愛情還是家庭跟責任?

我回答她:我會選擇家庭跟責任,不是因為愛的不深,也不是愛情不重要,而是人生中有許多事,不能進行選擇,那就是責任。我是一個母親,我有義務跟責任愛護家庭跟孩子周全。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3

很早就聽說過這樣一部老電影,今天終於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為它觸碰了人們心裡的那個禁區——情感和道德,究竟選擇哪個的問題。這是一份經典的愛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們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裡經歷了愛情的整個過程:最初的吸引,交談的愉悅,身心的激盪,選擇的苦悶與分離的傷痛。他開著卡車揚起了鄉村小路的塵霧無約而來,四天後他又在塵霧中碎心離去。他繼續旅行,而她繼續生活,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而回憶啊,卻一遍遍浸潤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他們的'整個生命似乎可以歸結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決定了一生的眷戀,讓人惆悵。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戀人。這是人性的弱點:終成眷屬也許因終日相守而耗盡了愛情,而相望分離卻因綿長的回憶留住了愛情。這完美時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尋和品味。

可見,維繫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責任”,換句話說,是她對農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儘管生活已經沒有了激情,夫妻之間已經失去愛情,但她仍然離不開理查德,因為她害怕於“小鎮上的流言、撫養孩子的義務”——因此,儘管農場主丈夫是忠於婚姻的(沒有婚外情),但這並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縛感。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她絲毫沒有選擇的自由,儘管羅伯特·金給了她一次選擇愛情的機會,她也只能馴服於現實,將後半生奉獻給這一小資產階級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卻始終無可奈何。

這種愛情的確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話,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了,女主角在電影裡也說過類似意思的話,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確偉大,這沒錯。我不知道是否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在生活中遇見真正與自己靈肉相屬的唯一的那個人?

最令我感動的,他對她說“這麼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4

記得第一次看廊橋遺夢是在十多年前,那時還是一個情竇初開的浪漫少女。在把這本書買回家後就迫不及待的翻閱起來。不知道當時看完這本書流過多少次眼淚。心情隨著書中的情節起起落落,書中的描繪曾一度讓年少的我羨慕和傷感。羨慕羅伯特和弗朗西絲卡之間浪漫的相識,相知,相愛。傷感他們之間無可奈何的不捨,分離。

現在想起來當初除了單純的在情感上替他們惋惜之外倒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認識。或許是年輕不諳世事的緣故。那時總幻想著自己的一生也期望遭際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邂逅,完成內心一直渴求夢想的夙願。

如今從讀這本書,卻也品出了短暫的浪漫之後長久承受的無奈和心酸。如果是我,我會不會用一生期盼的短短四天的美好時光去換取漫長几十年的情感上的.折磨與煎熬呢。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或許是灑脫人的觀點。在人前大都表現得瀟灑只是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獨自面對傷口時才覺得心的疼痛。夜晚不需要再去扮演角色,脫掉偽裝的外殼,裸露著真實的自我,一切的矯情掩飾都是多餘。

一部廊橋演繹了多少人的真實人生,激發了多少人內心的萌動。塵世的喧囂,世事的浮躁,名利的追逐,人性的虛假。讓現代都市人幾乎不再相信人世間還有真愛。患難相守幾十年的夫妻反目成怨偶,青梅竹馬的朋友為了各自利益日漸疏離,鄰里之間為了雞皮蒜毛結成仇怨。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美好的情感似乎只是一個虛幻的泡影,只是塵間的一粒沙,海里的一滴水,飄過的一縷清風。

廊橋的經典就在於它的短暫,短暫的相遇,短暫的相識,短暫的相愛。美好的情愫還沒來得及長出罪惡的瘤子,曼妙的情意還沒來得及生出厭倦的排斥,肉體的新鮮還沒來得及淡如左手右手的感覺,彼此的缺陷還沒來得及暴露在優點之外。試想如果羅伯特和弗朗西絲卡經歷了漫長的情路歷程,初相見的激情早在歲月的磨蝕中平淡如水,那麼,想必他們這段刻骨銘心了一生的愛戀也會不會隨之夭折在滄桑的年輪中呢。

不過,它畢竟還是喚醒了人們麻木的心靈,叩響了人們心底那根柔軟的琴絃。激起了人們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往往是缺什麼,就會需要什麼。當代的人心確是太需要注入清新的潤滑劑了。

歲月如花,在生命的長河中。縱是蓮開蓮落,花開千朵,也只有一朵屬於你,且珍惜眼前人吧。紅塵妄自喧囂,時間的季節更替交疊,尋一方淨土熔鍊人生的安寧。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5

前幾天斷斷續續看完了《廊橋遺夢》這部電影。初時覺得平淡無味,看完與朋友交談後再回味,只覺認知愈發深刻。

電影講述了一位家庭主婦與一名四海為家的攝影者相遇相愛相離相憶的故事。起初我不大明白女主Francesca為什麼與男主Robert相遇後不久便相愛了。因為我一直覺得兩個人只有一起經歷過許多事才能有那種相知相惜的靈魂上的默契。後來與朋友交流後,也覺得他們雖然相遇不久,但也具有這種默契吧。儘管這樣的相遇可能性很小,或許大多數人一生都不會遇到,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相信其存在性。如果他們都不再相信真正的愛情存在,那麼即使相遇了也不會有後來的故事了吧。

更引人思考的是女生遇到了命中註定之人後,依然選擇守護自己的家庭。影片中雖然並未具體描述Francesca的夢想,但我想她是嚮往自由的。雖然她為家庭束縛,無法去實現夢想追求自由,但她卻可以選擇繼續守護自己的'家庭以及與Robert那段美好回憶。Robert看似自由,綠燈之後,他卻無法選擇停留,只能繼續自己的自由生活。但他依舊可以選擇守護與Francesca的美好回憶。這裡想表達的是自由與守護都是相對的,但至少在思想上,我們可以選擇自由的守護那些美好回憶。

此時回想,最為感人的是Robert所認為的,他遇到Francesca才發現他攝影的意義所在,就是為了與她相遇。希望我們都會遇到這樣一個人,會讓我們覺得以往種種經歷的意義所在便是為了這場相遇。

能遇到已是奇蹟,所以那些遇到而不能相守的,那些愛而不得的,請勿傷悲。時間流逝中,此間種種皆會化作光,溫暖餘生。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6

問情為何物?

在美國老電影《廊橋遺夢中》似乎便能找到答案。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婚外情的故事,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趁丈夫與孩子孩子們外出的時候,剛好與攝影師羅伯特相遇,四天的相處、相知、纏綿、別離,卻用盡了餘生去彼此懷念與相思,直到去世,女主要求將骨灰拋灑於廊橋時,這段感情才畫上一個悽美的句號。

影片採取倒敘的手法,將女主與男主的故事慢慢鋪來。影片的場景一直都很樸素,包括男主,女主的衣著,用具等等一切,都採取一種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而村莊,田野,菜地,一幅唯美的背景圖,也彰顯了這份感情的純粹。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巧合。本片也一樣,當女主的丈夫和孩子剛剛外出的時候,男主因找廊橋拍照而迷路誤遇女主,男主問路時,女主只望了一眼,便讓她語無倫次,說不清路線,便自願給他帶路,其實,這時的女主應該就被男主的身上的某些東西所吸引了。

到了廊橋,男主忙於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此橋,女主則在一邊默默地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注視著男主,當男主採來一把野花給女主時,女主說了一句“這花有毒”,然後開懷大笑,兩個人的笑容在陽光裡,溫暖,明媚。

這其實是一種伏筆,這花,僅僅是一個引子,也足見了男主心思細膩,擅於借用外來之物給女主帶來一種浪漫的情愫。

而這花給兩個人帶來的,是一種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劇毒。

在回來的途中,男主在車上想播藍調曲,卻一時找不到,而女主一下便說出了“1410頻道”,透過這一細節,便能看出來,他們,其實是一種精神與靈魂相契合的知音。

男主將女主送回家後,本來這樣就可以結束的,可女主卻莫名其妙地又折轉身,問了男主一句“你要喝冰茶嗎”,男主沉吟了一下,說了一個字,“好”。如果沒有這個轉身,沒有這個“好”,或許,就沒有這個故事,也就沒有這部電影了。

隨後,便是兩人的交談,從字裡行間,便能感覺到,女主的丈夫理查德,在女主的眼裡“潔淨、勤勞、體貼、溫柔”,是個好父親,但在她眼裡,卻不見得是位好丈夫。

因為丈夫直到去世,都在說,愛她,但給不了她的夢想。儘管丈夫天天陪在女主身邊,在精神層面,女主與丈夫,就如兩條平行的`軌道,丈夫不能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給不了她所想的。

她喜歡葉芝的詩,她所居的環境甚好,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可是“這兒沒有少女時代,我所夢想的”。

而男主卻說“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我慶幸我曾經擁有過”,這話一出,觸及了女主的內心世界,隨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男主在院子裡清洗,女主則在屋內偷偷地看著,摸著臉說,不知自己怎麼了。這其實是一個女人動情後無意流露出來的感情。

晚餐後,羅伯特便給女主講一些趣事,他雲遊世界,到過很多地方,自然是眼界開闊,而女主因為要照顧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當女主問及他的婚姻時,男主坦誠,他離婚了,並告訴女主,“不是所有人都該有個家”,“在旅途中,人是會迷失的”這也註定這個男人只能浪跡天涯。

當男主問及女主,“你會離開丈夫嗎?”

女主馬上說“不,當然不”。態度肯定,且毫不猶豫地回答,也提前告知了最後的結局。

第二天,當男主離開後,女主多是不捨,便寫了一張字條“白鵝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隨時可來”,然後自己開車跑去廊橋,將字條貼在橋上,男主拍照時,無意發現了,便與女主打電話,說會去吃晚餐。這張字條,也讓兩人的感情升溫了。

所有的一切,就這麼不經意間開始了。然後第三天,兩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人會認識他們,兩人盡情地放縱自己的感情,世界只有他們。

夜晚的酒吧,兩人相擁而舞,音樂響起“我們只知道,我們可能永不會再見,”“我便伸出我的手,我的心亦在手中,我們只知道,這可能只是一個夢”。這些歌詞,也很好地詮釋了他們的這份情緣。

離別終將來臨,女主莫名其妙發對著男主發脾氣,她的眼神裡,是無奈,不捨,傷心,夾雜著太多的情緒,因為她知道“當女人作出抉擇,去結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方面,卻停止了”,她沒有辦法將男主留在身邊,更沒辦法去隨男主相伴天涯,只能將深深的痛苦埋在心裡。她怕男主走後,會有很多的女人,會將她忘記,但男主告訴她“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離別是在雨中,當男主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她視線裡的時候,綠燈亮了,男主沒走,並將她送給他的項鍊掛在後視鏡前,儘管有點模糊,但她知道,男主在等她跟隨,她眼含淚水,手握車柄,多想不顧一切去跟隨這個帶給她美好的男主,可她知道,她背後是家庭,是兒女,是丈夫,更是責任。

透過那雙淚眼,我能看到女主內心痛苦、掙扎、矛盾與糾結。

一念起,萬水千山,海枯石爛;一念滅,滄海桑田,海角天涯。

女主終究沒有下車,只是遠遠地,默默地,看著那輛車及車上的那個人,消失在自己的視野裡,世界中。

女主在丈夫去世後,便想盡一切辦法尋找男主,可最終等來的,是男主的信及其他遺物,其中便有“四天懷念”的影集,男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影片最後,沒有任何臺詞,低沉憂傷的背景音樂裡,只有女主含淚清理那些物件及那張發黃的字條,看得讓人心酸,心痛,心碎。

最終,這段感情在隨女主的骨灰灑向廊橋時而隨風飄逝,讓人唏噓不已。

我想,相遇四天,如果女主真的與男主走到了一起,激情與浪漫退去,他們的生活,會是一地雞毛麼?

相遇四天,生不能相依,死不能相隨,這樣的感情,值得麼?

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情的故事,而且是在1995年播出的,卻沒遭遇唾棄,相反,很多人是含淚看完的,此片並得過大獎,可見這部影片的魅力。

但畢竟這是電影,是藝術,不是生活。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7

95年電影《廊橋遺夢》上映,那時我還在校園,學校的宣傳欄裡貼著每日放映的電影。對《廊橋遺夢》記憶非常,看了多遍沒看明白要說的是啥?

三十多歲時再看,就覺得女主人公不是好女人,在僅有的一次,丈夫帶孩子出去的四天,也是她跟著丈夫來到美國僅有的一次分開的四天,她就迫不及待的背叛和出軌,看不慣為自己的偷吃戴著理所當然的帽子。今年春節期間無意中有機會再看《廊橋遺夢》,好似看懂了點什麼。

女主人公在一個小鎮里長大,是位教師,有空時,經常坐在小鎮不遠的一家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看著來往的行人,有時還會坐在靠裡的位置靜靜的思考未來。遇到丈夫後,帶著美好的夢想,跟著丈夫一起細心經營著丈夫祖上留下的家產。每日種著菜園;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成了位全職太太,24小時的照顧丈夫和兩個孩子的生活。每日忙碌得周而復始的重複得像個轉個不停的陀螺。丈夫從沒再帶她回到家鄉去看看。曾經坐在咖啡廳的窗前看看行人的愜意小坐成了內心裡驅之不去的夢想;沒再讓她去繼續做自己熱愛的教師,內心裡對再從事教師職業的夢想成了個遙不可及的奢望,這一切內心的想要,在丈夫和孩子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在家無所事事的剎那被全部翻了出來,灼燒著她未曾泯滅掉、掩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想。

每日忙碌慣了的女主人公,被突然停了下來的不適應的囧,正不知怎麼辦好的。演員一遍又一遍的試著讓自己的身邊靠著門口的柱子,手在不斷的調換放的位置,正找不地方怎麼放自己的手,站在家門口不知所錯時,正巧路過的地理雜誌社的攝影師問路,女主人有了想找件事兒來消減內心裡的灼燒,掩飾自己的不適應來打破內心裡的囧。

一路的閒聊,女主人公發現,攝影師比自己的丈夫懂自己,跟攝影師有著共同的話題:家鄉小鎮火車站旁的咖啡廳;靠窗座位看著行人的愜意感等對她夢想的灌溉、對她家鄉思念的召喚等等的讓她又找回了那個沒來美國之前的少女心;與攝影師的短短接觸,人生中第一次找到少女懷春的感覺,這懷春少女的感覺是跟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沒有的燦爛!炫目!燃燒得灼熱!還有美好的嚮往。女主人公一直用:生活安逸!安穩!鄰居間的友好和小鎮風氣的來描述現在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句:就是沒有夢想!電影中的第一天晚上,女主人公難以入眠的站在月夜裡的家門口,對著夜風,開啟自己的睡衣,讓夜風吹散自己內心的燥熱。這次才看明白導演安排這個鏡頭是對前面女主人公遇到攝影師後喚起夢想的渲染。

四天時間,兩人吵了兩次。女主人公懷疑自己在攝影師的心中跟工作途中遇到的其他女人沒什麼區別?懷疑攝影師對女人的隨意和沒有唯一的不挑剔。其實攝影師遇到女主人公也跟女主人公的心裡一樣的灼熱,攝影師用一句話來說明對女主人公的心裡感受:我們兩個人在一起像一個人一樣,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攝影師也用死後讓女主人公繼承遺產來證明自己。

電影中女主人公跟攝影師說鎮上的一個女的被老公抓到出軌在床而被鎮上的人唾棄。這個事實讓攝影師親身領教了,攝影師很怕女主人公也遭受這樣的對待。從心裡發出保護女主人公的建議,換個地方見面。帶著女主人公去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開心的玩了後面的兩天。

女主人公跟那個鎮上出軌的女人成了好朋友,女主人公的丈夫也不介意她們成為好朋友。通過女主人公兒子的嘴說出:出軌的女人後來嫁給出軌的人,過得比原來幸福多了,來說明女主人公遇到對的人。女主人公的丈夫回來後,一如既往的對女主人公的理所當然的漠視和麻木,無知無覺,不聞不問的態度做了演繹。其實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妻子跟以往的不同。直到臨死前才說出妻子也有夢想卻不在有生之年成全。

女主人公用三本日記記錄下自己對家庭,對孩子,對攝影師的愛交織在一起。沒有親手撕毀這個家。選擇用後半生對攝影師的無時無刻的思念。

兩個孩子瞭解了母親對家庭,對婚姻的感受後。讓兒子意識到自己對妻子也如父親一樣對妻子的漠視,兒子回家見到妻子說出改變的話:我要讓你幸福!女兒也正有對老公的不滿,有離婚的打算,看母親日記的過程中,女兒手裡拿著離婚律師的名片的一遍遍思考和對老公要說離婚的打算的慎重。女兒也正在感受著母親在婚姻中的同感,只是還沒遇到那個對了人。

電影告訴人們要用心的彼此關心另一半,認真經營自己的婚姻,要讓另一半感到婚姻幸福。慎重考慮離婚。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8

此書之所以暢銷,是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人們,渴望真情,嚮往真正的感情,沒有防備,坦誠相待。

在現實中很難再有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感情了,但是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對夫妻,都能擁有這份感情,那世界又會變成怎樣的美好?

美好需要有人創造和引領,也需要追隨者的認同,才能守住美好。

一個孤獨的漂泊者,沒有想到與一個女人相遇以後,會日夜思念她;一個生活單調的女人,沒有想到只是和一個男人相處了四天,感覺生活像填加了好多濃墨的色彩,竟然愛他愛的那麼深。

他們在廊橋相遇,兩顆心漸漸貼近,靈魂彷彿重疊了,聽到了彼此內心的呼喚。

他們只在一起生活了四天,然後分手,接著就是綿綿無盡的想念和永遠無法相見的感傷,就這樣他們度過了餘生。

使我落淚的是小說最後部分羅伯特的老友吹了一首《弗朗西斯卡》,音樂把羅伯特的思緒又勾了起來,他對老友表示感謝。

提到婚外戀,好像本能會覺得厭惡,會認為是不道德的。當知道了他們倆的故事以後,我在想婚姻的意義是什麼?

它讓你穩定的和另一半相處,可是又不讓你有別的'可能,你在以後可能還會遇到更好的。

那如果沒有婚姻,彼此不是佔有,而是擁有呢?

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相遇在具有物質繁榮的國度裡一個鄉村,在那廊橋上敘寫了一曲刻骨銘心的愛情,使這座古老的橋從一個自然景觀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他們把一生的愛留在了這裡。生命相對於四天來說,是何其短暫,然而一生中有這樣的四天已足夠,因為此後的生命都會因為這四天而改寫。

在年輕的時候,在那些充滿了陽光的長長的下午,我無所事事,也無所懼怕,只因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而你,你一定會來。——席慕容《寫給幸福》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9

小說《廊橋遺夢》安排了一個很清晰的邏輯:一個自稱看世界就像把手插在褲袋裡瀏覽商店的櫥窗一樣的最後一個牛仔,一個被歲月遺忘久了的農夫之妻,在一次偶然的邂逅裡度過了讓情愛熊熊燃燒的4天。這是一段典型的婚外情,道德對於婚外情永遠說的一個字就是“不”,但作者卻不用理性去正面碰惹人們的腦海中的道德,而是用感性的魅力去繳械道德。他先是把這段婚外情描寫得如醇酒般醉人,天使般聖潔。然後設計了一個很巧妙的結局:女主人公為了不傷害丈夫和孩子,寧願永失所愛,一個人留在了沒有一點激情的生活裡;男主人公本來可以要求心上人伴其遠走天涯,但他認為“愛就是尊重”,從此一個人獨自漂泊,並以抑鬱而終結束了生命的樂章。作者就這樣巧妙地在神化主人公為道義所做的犧牲時解脫了他們所應揹負的道德枷鎖。……婚外情在這裡成了一種可供嘗試的美麗和安全的可能。

影片的情節很簡單,但是其中的情緒表現卻十分細膩,它不僅僅是一場婚外戀情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倫理價值觀——當愛情與傳統倫理道德相牴觸的時候,人們到底應該怎樣選擇?是選擇自由的愛情,還是選擇對家庭的責任?《廊橋遺夢》是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再現了一段真摯的情感糾葛,然而女主人公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段愛情,甘於在日後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來回憶這次情愛,這一切彷彿道出了人們生活中的真諦:愛情不管怎樣,都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愛情中自私地只為了自己;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點不過是其中的點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有的'人,看過一眼你就不會忘記;有的情,只要你遇上就不再遺憾;有的愛,瞬間已經成就了永恆。看了《廊橋遺夢》,且不說作品寫得怎樣,單單說這個故事,有一種悽美,因淒涼而美麗。愛應該說是一種奢侈品,你或許會得到它,但不一定能一輩子擁有它,如果你想讓它永遠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用心血去澆灌。我們不妨想象,金漢和弗蘭西斯卡在一起生活之後又會如何,那種新鮮感能一直維持下去嗎?

思念很苦,但是很美,金漢和弗蘭西斯卡至死都沒有忘記對方,這種精神上的相互寄託,我覺得是生存的最大動力,當弗蘭西斯卡知道金漢去世之後,很快地衰竭死亡,這難道不是一種印證?我不害怕獨身,可我害怕精神上的孤獨。我不會刻意去尋找寄託,但我也希望能有一個人讓我刻骨銘心地去愛他,即便他不屬於我。

我同情弗蘭西斯卡,為了一種責任而埋藏了愛情,從婚姻和道德上說,她難能可貴,但從善待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恰恰在折磨自己,她為了一次外遇而承受了22年的煎熬。我不認為這樣的情節是一種簡單的婚外戀,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高雅的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金漢和弗蘭西斯卡也只是死後相許,實在悽美!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是理智猶為重要。如果農夫的妻子跟羅伯特為了各自自私的心理去私奔的話,那麼她將傷害的是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她也會在整天的內疚中惶恐度日,那麼羅伯特還會喜歡她嗎?他們還有廊橋相依浪漫的情調嗎?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他們誰都沒有錯,如果非要追究責任的話,也只能說是認識時間的錯誤,是時間給他們各自命運開了個玩笑。理智告訴我們,愛一個人就要尊重對方的選擇,儘量別給對方施加壓力,這樣愛情才能得以昇華,情話才能驗證真假。所以說我們生活在現實中,雖然很平淡,但平淡才是我們生命中的起點,坦然才是我們生活裡的永遠。真愛不僅僅是心手相牽,它的背後還有責任,有義務。還有善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每次讀完,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古詞中的這一句。情是什麼?它最基本的就是一個真字。只要是真的感情,就會永遠刻在心間。瞬間的真不是真,經不起世事風雨的情不是真情。當你的心底能夠守著一種孤獨,能夠承受一份痛苦,那麼,你也會擁有別樣的幸福。而這種幸福是真情沉澱下來的澄澈的寧靜。

很想陪你到海角到天涯,很想伴你到地老到天荒,無奈只留下刻骨銘心的愛,只能把一切美好的幻想留給來生。而今生,我們必須要走好,善待他人,珍惜生活。

廊橋因了這個悽美的故事而更加美麗,它平靜地矗立在風光旖旎的山水之中,看世間情歸何處。我心亦難以平靜,擁有了要懂得珍惜,失去了也不要刻意去挽留。是真情,就永遠不會流逝!在心中,留一份愛給你所愛的人,那麼,所有遺落的夢都會變得美麗和永恆!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0

冬日,陽光和煦。

安坐窗前,品香茶,讀美文,思緒遊走在作品描述的世界裡,忘記了塵世的喧囂與紛雜,快哉!美哉!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 詹姆斯?沃勒的傑作。在激情飛揚的大學時期,就曾拜讀過這部作品。或許是因為長篇累牘的作品感覺太耗時日吧,所以印象深的長篇鉅著總是少之又少。偏偏《廊橋遺夢》在我的腦海裡深深的劃過了一道痕跡,以至後來讀到“不在乎地老天荒,只要能如願一場”這句話時,驀然又讓我想起《廊橋遺夢》中的唯美愛情。

二十年後的今天,在小憩之餘,手中又不自覺的捧起《廊橋遺夢》這本書,流淌的精美文字讓人心中產生由衷地感慨。作者用灑脫的思想和筆法描寫了男主人公作家兼攝影師R?J?沃勒與農夫的妻子弗朗西斯卡?約翰遜的愛情故事。沃勒具有鮮明的.個性,他浪漫、充實,情感熱烈、豐富而細膩,對生活富有極強的挑戰性。弗朗西斯卡美麗、善良,卻又能夠勇敢的衝破世俗的羈絆,讓自己的情感得以釋放,並像脫韁的野馬,一瀉千里。他們雖然只過了四天的愛戀生活,但短暫的時光卻成了他們生命的強力支撐,在華彩的愛情面前,重重苦難已變得蒼白無力。短暫的愛情化成了一種永恆,讓人見證了愛情的偉大與純潔,更讓人篤信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每本書各有各的不同,或平淡、或灰暗,或絢爛,或醇厚,當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彌留之際。回顧前面的張張節節、行行句句,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又在哪裡呢?對錯與否也只能由世人評判了。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1

八月的鄉間,美得令人窒息,大片墨綠的玉米田,莊前屋後翠色搖曳的蔬菜,沁人心脾的野花,含情脈脈、愉快延伸的田間小路,縱情狂奔的黃狗,孤獨安詳的廊橋,柔曼輕佻的夕陽……

就是在這樣一個日子,你來到了我的身邊,你是遙遠的、陌生的、滄桑的、簡單的、執著的、神祕的、不可觸控的,芬芳馥郁的雜草叢間;恬美安閒的田野裡;縱情迷離的廊橋旁;沁人心脾的夜色中,你自由的氣息、安靜的微笑、狂放的味道、純真的靈魂,不動聲響地拽緊了我,靜謐的世界裡,你看見了嗎?有一隻飛蛾醉了,撲向了那團令她迷戀的火,明明白白,卻無法抗拒,你所帶來的新鮮的空氣、明媚的快樂、清新的呼吸,令我耳目一新,令我整個身心都為此歡暢,你,是你,打開了我靈魂的窗戶,讓我傾聽到了外面世界的鳥語花香,讓我傾聽到了自己靈魂深處的吶喊,我不得不承認,你的出現,喚醒了一個生命對於飽滿的渴望、喚醒了一顆靈魂對於愛的眷念,我醒來了,望著面前完美的你,我忘記了一切,我沉醉於花叢的芬芳;我醉倒於美夢的甜蜜;我被一個全新的世界所吸引,我被一種絕妙的`摯愛所召喚,我不能自已,我忍不住渾身戰慄!

這是愛情嗎?比花還要燦爛;比酒還要濃郁;比太陽還要熾熱;比星光還要恆久?或許它什麼都不是,我不清楚,我無法弄清楚,更無法把握,忽然從那一瞬間開始,開始變得單純、透徹,快樂、滿足乃至瘋狂的我,幾乎要被一種難以名狀的力量吞沒,哦!我這是在哪裡,我似乎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我到底想幹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我需要得到幫助。親愛的,請拉緊我的手,帶我走吧!我的這顆心已被你摘取,我的生命我的靈魂都已經屬於你,任你牽引,去漂泊吧!現在,我只屬於你……

原諒我,因為不夠勇敢,我無法正視此時的自己,多麼難過,多麼痛苦,我無法衝破世俗的藩籬,無法用心血來澆灌這朵怒放的愛情之花,我渴望著,掙扎著,我是那麼的軟弱,那麼的無助,我沒有辦法,我需要幫助,你知道嗎?

那一天,你站在雨中,孤零零地注視著我,我的那顆心也在注視著你,不,我的靈魂已經隨你而去了。車窗外,瓢潑大雨,無休無止,你看,這就是我們真心相愛的見證,我們的感情,已經感天動地,你我的悲痛與苦難,已經讓上天都熱淚漣漣。親愛的,我愛你,說一千遍一萬遍,我愛你,今生今世,不離不棄,可是,我不敢走下車來,與你相擁而去,從車窗望出去,我看見站在雨地裡,那個蒼老、悽苦、悲痛欲絕的你,我的心碎了,完完全全地碎了,親愛的,告訴我,在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所有拼命愛過的心,都會痛,痛到麻木為止?

時光沒有停留,沒有為兩顆彼此相愛的心停留,你走了,時光跟著你也走了,一切美好,所有的意義都跟著走了,只讓我留在了原地,悄悄蒼老,慢慢枯萎。親愛的,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再次相逢,在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裡相遇,我一定要告訴你,如果兩個人彼此相愛,互相吸引,一定不要紳士,不要謙讓,需要一點蠻橫,一點強硬,給相愛的人多一些自信,給驚世駭俗的愛情多一份力量!你若明白了這些,就不至於讓一段刻骨銘心、穿破靈魂的愛情,疼痛至今。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2

人到中年,難免失去了對生活的幻想和情感的執著,在這個尷尬的人生階段,我們不再像青年時那樣滿腔熱血,也不像老年時那樣慾望枯萎。成長的煩惱和冷酷的世界讓中年人明白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憧憬純粹的情感顯得有些幼稚,堅持自己過去的一切信條開始變得不容易。任何人都無法擺脫人情世故,不知不覺,即使曾經最天真浪漫的人也會了逢場作戲,強顏歡笑。沒有辦法說戴著面具生活是虛偽,每一個戴著面具的人可能臉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傷痕,同時,沒有辦法說摘下面具生活是真誠,因為我們都知道真誠不會寫在臉上。

小時候看大話西遊會笑的肚子疼,那會不明白世界上真誠的愛情是什麼,更無法理解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隱隱約約對愛情的理解就是親個嘴,抱一下。隨著不斷成長,荷爾蒙不斷沸騰直到翻雲覆雨,年輕人的慾望就像大海一樣每天都有潮起潮落,根本不存在風平浪靜。可惜,年輕只有一次,這是每一個人的遺憾,等到後來明白過來,但沒有人可以從頭再來。

讀了這本《廊橋遺夢》,我的世界觀發生了些許變化,在這個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即使是小孩都開始早熟,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為懶惰而喪失認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戴著面具下的人們的難言之隱。小說裡的故事經過作者不斷地佐證和推敲,已經很難分辨真假,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一定是認真的。已到中年晚期的離過婚的男主角羅伯特。金凱是一位攝影師,過著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羈絆的日子,這樣他可以為了拍攝美麗的風景而隨意安排遠行,甚至為此放棄了想養一條狗的願望。講真,即使是真正的愛情也很難駕馭一個自由的靈魂,而羅伯特恰恰是具有這樣靈魂的男人。想法一旦湧現,便開著車穿越這個國家的大好河山,用鏡頭捕捉美好的瞬間,他按著拍攝路線摸索著前方的路。當他開著破舊的小卡車停在弗蘭西絲卡的家門問路時,他對女主的風韻猶存感到不知所措,雖然作為戰地記者的他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們和各種各樣的女人。一直按部就班、略顯保守的弗蘭西絲卡被眼前這個身材強悍、活在自己內心世界並經歷過外面複雜世界的男人所散發出的氣息吸引,攝入心魄那種吸引。一旦人被某種事物吸引或者是被勾起了原始慾望,所有的出乎意料都在情理之中。

弗蘭西絲卡為金凱指路,並主動帶他過去,在路上她對金凱有了更多的瞭解,並確信自己對他的感覺是真的,那一刻已到中年的西絲卡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可能是金凱為了表達感激送的那束野生黃菊花復活了她的少女心,這對兩個孩子的母親,農夫的妻子實在難為情。描述兩人如何相互吸引以及如何表達這樣不尋常的魅力是不容易的,兩個人確實具有著相匹配的磁場以使得他們接觸的越多,聊的越隨意,兩人的距離就越近,難以確定是因為一見鍾情促使他們更願意接觸還是因為相處多了使他們的感情昇華。兩個成年人由陌生到熟悉經過了謹慎、禮貌、客氣、掙扎、猶豫到不客氣、放下戒備,可能都是因為彼此心生好感吧。相談到意猶未盡的晚餐使不協調的因素在減弱,飯後的白蘭地和駱駝牌香菸使得兩個人若即若離,難捨難分。但理智告訴所有人,該到金凱回去的時候了。

第二天,金凱去拍攝,鏡頭裡有色彩明麗的太陽、有鬱鬱蔥蔥的山野風光,還有那古蹟斑駁的橋,在橋頭他拾得了西斯卡的紙條,一份晚飯的邀約。

兩個人第一次約會使得兩人異常重視,並小心翼翼,並不是為了穿什麼這樣的問題而發愁,所有的擔心都是為了顧及對方的感受。精心打扮的西斯卡出現在金凱的面前時,他被眼裡絕代美人所征服,並認真的表達了對她的稱讚,同時由於這份傾慕是真誠的,西斯卡為此感到歡樂和得意。無論什麼年紀的愛情,來的時候都是一樣,就像那曼妙的舞蹈,懷著放鬆而喜悅的心情,充滿活力和熱烈的舞步,和心愛的人跳舞也許是最浪漫的'事。兩人的感情火花迅速燃燒,人到中年,即使是做愛,也會具有思想的碰撞,這樣的說法並不俗套,也並不是為情慾帶上更高尚的面具,對於不尋常的愛情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真的。為了表達彼此的愛意,他們不停的相互愛撫,好像時光一去不復返,好像已逝光陰不可追。最後,金凱留給西斯卡的邀約是關於自由和愛情的選擇,西斯卡選擇了責任,這無可厚非,即使兩個人在一起美好亦未必長久。對於兩個成年人,分別充滿了理解、尊重、不捨、無奈與祝福。

“在一個充滿混沌不清的宇宙中,這樣明確的事只出現一次,不論你活幾生幾世,以後永不會出現。”這樣的愛情讓人難以放手,無法忘懷,又無力追求,一切成了不能說的祕密,永遠藏在心底,直到一切化為灰燼。小說的結尾證實了這份愛情在兩人心裡一直到死去,金凱的遺物中包含西斯卡在羅斯曼橋上留下的字條,這是他擁有的唯一的信物,而西斯卡會常常一個人守望在羅斯曼橋頭,一個人靜靜地等待春天的到來。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3

那種對於家庭的責任才是真正的愛,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在年輕的時候,想必很多人都在嚮往一種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奮不顧身其實只會給自己帶來疲累,就像那夜晚的霓虹燈閃得人眼花繚亂一樣。

可是我們要明白,我們的生活從來都不是戲劇,在戲劇裡面的愛情不需要瞻前顧後,那些愛情故事裡面的起起伏伏會讓我們心動,但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更好的愛情還是細水長流,所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於是我又想起前些日子看的`那篇小說,那個很悲情的故事,本來是以為兩個人能夠互相救贖,但是實際上男孩子還是由於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心理上的重擔,最後就選擇了離去,這也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

我們不能給很多家庭都帶來那樣的悲劇了。

所以《廊橋遺夢》裡的人,即使是心有不甘,但是也要讓自己心愛的人迴歸到原本的生活當中去。弗朗西絲是一個有家室的女子,他們在一起不知不覺都這麼長時間了,對於感情始終不識廬山真面目。

我一直都認為選擇一個人的終身伴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一旦選擇了就不要輕易去更改,一個人要對家庭有一定的責任感。如果明明已經選擇了婚姻,卻還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這樣就非常不負責任。

有很多人批評這本書三觀不正,我並不這麼認為。的確婚後再想去追求刺激,其實是一種對家庭的不負責任。但是他們懂得去懸崖勒馬,懂得在短暫的悸動過後迴歸到原本的家庭當中,而且一生都把這一次婚外戀作為祕密,作為一份只能回憶的感情。弗朗西絲最終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家庭,履行了一個妻子的家庭責任。

其實我想文中的女主人已經結婚那麼多年,有了孩子,他們之間即使沒有海誓山盟的愛情,也有溫暖的親情。

珍惜身邊那個陪伴你的人,如果他真的是錯的人,那麼可以重新開始選擇,但是別忘了那種默默的陪伴反而是更加浪漫的事情,更加長情的告白。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4

在寫奧斯克最佳入圍影片的中途,突然插入一部很久以前的老電影,就當做是一種調劑吧。寫了這麼多關於“愛”的電影,怎麼能少了《廊橋遺夢》呢。這部電影放映的當年,不知道害多少人留下了感動的熱淚,而我是看了還是沒看,如果看了,又有什麼感受,卻完全不記得了。是因為時間過去了太久,還是因為在看的當下,由於經歷有限,因此沒能產生共鳴呢?我猜大概是後者佔了主要原因,所以這一次,當我時隔多年再去看這部電影時,毫不意外地,竟然與之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何止是淚奔而已,那種揪心的感動,讓我突然間意識到,電影還是一樣的電影,而我,卻已經是不一樣的我了。

人到中年,有了很多或深或淺的感情經歷,這些其實都還不算什麼。你必須要有過與影片中類似的經歷,才會明白,一箇中年人的愛情,真的可能會比年輕人的更為刻骨銘心。就像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樣,他們只不過是邂逅在異鄉的一對中年人(羅伯特甚至已經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在之前的生命裡完全沒有過任何交集,一個是走遍世界的《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人們眼中的不羈浪子,另一個是居住在美國鄉村小鎮的家庭主婦,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兩個她愛的孩子。因緣際會,他們相遇在曼迪遜橋上。

有誰能看出隱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兩顆如同孿生子一般相似的靈魂呢?光著腳踩在地板上做家務的她,聽著音樂也會微笑著走神,暗自嚮往著陌生的遠方,她也有著狂野不羈的一面,而這一面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來,才蠢蠢欲動起來。

她也是個美麗的女子啊,在農婦的粗布衣裙下面。她也笑靨如花,微微撩動的裙襬,代表著她躁動不安的心。而靈魂深處的共鳴,在逐漸深入的交談之間一再地響起,提醒她,原來世界上還有一個這麼懂得她的男人。

愛情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又或者早在亙古之初,她和他就已經結下了緣分,註定要在這短短的四天裡面,要將一生積攢的愛慾統統用完。他們無法控制地相愛了。肉體與靈魂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如魚得水,如膠似漆。麥迪遜橋上,留下了她猶疑的腳步,暗藏的心事,和他為她美麗的身影定格的照片。

她想過要和他一起私奔,因為就像羅伯特說的那樣:“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可是臨走之時,她卻遲疑了,她想到並沒有做錯事的丈夫,和她離不開的一對兒女,想到了小鎮上人們的流言蜚語,想到她走之後留下的人該如何度日,她的腳步變得益發沉重了。

在愛情與現實之間,她終究還是讓理性做主,選擇了後者。表面看來她佯裝無事,照樣做著家務,照顧著丈夫和孩子,可是當她在大雨中看到羅伯特凝視她的眼神,踟躇的腳步和離去時孤單的背影,她還是無法自控地痛哭了起來,因為她心裡再清楚不過,此去一別經年,再無相見的可能。這段刻骨銘心的愛,也註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處了。

愛的深淺,果然與時間的長短無關,一生之中只不過給予彼此四天的短暫時間,卻讓他們兩個記掛了整整一輩子,直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天。他和她的共同心願,就是此生不能相伴,在死後要把兩個人的骨灰都灑在麥迪遜橋下,他們的心碰撞在一起的地方。願自此之後,他們的靈魂可以永生永世相依相伴。

這一場沒有結果,卻天長地久的愛,誰能說它不偉大呢?兩個相愛的靈魂不一定非要終身相伴,只要彼此的心是連在一起的,他們就可以做到永生永世不分離。麥迪遜橋的愛情故事,讓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愛裡面輾轉糾結,渴望擁有,卻害怕失去的心。

永恆的愛存在嗎?它存在在彼此的心裡,在相愛的瞬間。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5

“我不能肯定你是在我體內,或者我是在你體內,或者我擁有你。至少我並不想擁有你。我想我們兩個都進入了另一個生命的體內,這是我們創造的,叫做'咱們'。”

羅伯特和弗朗西絲卡的愛情,被世俗包圍。在想,弗朗西絲卡為什麼要為了責任而留下,不和羅伯特走向大陸。

想著弗朗西絲卡的寫給孩子的信中說的:“我把活著的時候給了你們和理查德,那麼我死去就和羅伯特在一起吧!”

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樣,命中註定兩人一定會有瓜葛,一定會相愛。相比托馬斯和特麗莎,羅伯特·金頓和弗朗西絲卡願意接受這段愛情,可是因為世俗還是無法在一起。

對弗朗西絲卡的兩個孩子多了一份敬佩,他們通情達理,懂愛,信愛。相信弗朗西絲卡知道自己的孩子這麼的懂自己和羅伯特的感情,一定非常欣慰。

至於理查德,只能說,他是痛苦的又是幸福的。痛苦在於,他的'妻子並不愛他。幸福在於,她的妻子是個有責任的人。

這是一部令人落淚的小說。即使寫的內容不容易被是人接受,在當時也好,在現在也好,都有不大部分人對於出軌表示厭惡。但是真正的愛情是不會因為它的名稱而變質,變得世俗,令人厭惡。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6

看完了《廊橋遺夢》,再結合自己瞭解的有關愛情的知識,我不禁想寫點什麼,《廊橋遺夢》這部電影給我們很好地展示了愛情和親情,男女主角短暫的幾天便開始相愛,打破了我的那種先入為主的思想,事實上愛情可以一見鍾情,而且,愛情的產生是不分時間階段的,當然這個階段指的是在擁有一定愛的能力的前提之下,就像國小生說喜歡,那可能是一種屬於小孩子之間的共性,因為他們興趣愛好相投,玩在一起就開心,所以喜歡和他呆在一起,而對於生理上具有一定的.條件的異性,他們之間產生的情愫有可能是愛情。

電影中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在迷路時剛好到女主角的家門前,於是女主角為他指路,帶他到達目的地----廊橋。接下來的幾天相處,他們暢聊,男主角詩情畫意的講話觸動了女主角的心絃,讓女主角重拾舊夢,燃起了愛情的火花,獲得了一生難得一回或者有些人未曾有過的愛情,可就在兩人難捨難分時,女主人公的丈夫帶著她兩個孩子在外參加展覽回來了,女主人公內心掙扎了很久,最後為了孩子和丈夫,放棄了愛情,一直到丈夫死去後,她有想去找男主人公,卻苦於沒有地址,女主人公死去時立下遺囑讓她的孩子們尊重他的意願,將骨灰撒在廊橋,因為生前把自己奉獻給了家庭,死後她想奉獻給自己的愛情,故事以倒序的形式展開,從她的兒女讀她寫的遺囑,她留下的札記以及男主人公寄給她的旅遊日記進行回憶,雖然是美國電影,但劇情卻也在某方面符合中國人的心理,受倫理的影響,道德的制約,愛情,親情,有時候確實兩難全,其實在劇中,若是男主人公再決絕一點,給女主人公一個當面的離開的理由或者一個擁抱,兩個人可能雙數雙飛,那不會得到群眾,家人的祝福,而據中的愛情閒得很悽美,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不是佔有,愛情是給予,是奉獻,把對方放在和自己同等地位,有時甚至高於自己,將兩個人融合成一個個體,彼此的心也融化在一起,並至死不渝,這才是真愛。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7

在《廊橋遺夢》中,作者向讀者展示了羅伯特·金凱與弗朗西絲卡從相逢、相戀到相別的全過程。這是一段婚外戀情,一個被作家用“真實性”、“悲劇性”和“死亡”包裝過的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對於婚外戀,幾乎在所有的國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輿論的譴責,被視為情感的禁區。婚外戀向來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話題,文學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戀的也不多見。沃勒以婚外戀為切入口,展示人們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真可謂視角大膽獨特。

沃勒的成功在於他沒有讓羅伯特·金凱與弗朗西絲卡的戀情有悖於讀者的道德判斷。作者讓弗朗西絲卡在愛情與責任的.選擇中,選了後者——責任。並非常謹慎地“給相逢以情愛,給情愛以慾望,給慾望以高潮,給高潮以詩意,給離別以惆悵,給遠方以思念,給丈夫以溫情,給孩子以母愛,給死亡以誠摯的追悼,給往事以隆重的回憶,給先人的愛以衷心的理解”,一切都安排得那麼好。作者非常聰明地只給他們四天的時間相愛,其浪漫而不失優雅,熱烈而又灑脫,短暫而又漫長的戀情,非常適合現代人的欣賞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對沉悶的婚姻有所不滿的人們隱祕的心理追求,同時由於它的力趨保守、傷感和悲劇結局,讓觀念傳統的人也會產生認同,總之,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婚外戀的隱祕的情感天地,使人們從足以引起指責的越軌和羞恥的戀情中看到了堅貞、永恆、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它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懷。對於生活在現代化都市中的人們,遠離自然,生命被禁錮在很小的空間裡,人們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在哪裡?資訊時代的我們倒底需要的是什麼?羅伯特·金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選擇了走向自然。他自稱是“最後的牛仔”,是一個像豹子一樣敏捷、自然、本色、強有力的男人,正因如此,他打動了女主人公弗朗西絲卡,也打動了我們。他所選擇的方式,亦是我們這些忙碌而無奈的現代人所向往的。

《廊橋遺夢》的確是一部令人激動也讓人思考的小說,它包含著某種嚴肅的含義。由這部小說,我們可以將思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類的婚姻狀況,想到儘管被輿論和道德譴責但卻事實上存在的婚外戀情,是不是不盡完美的婚姻狀況下的必然產物呢?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8

第一次看《廊橋遺夢》是在2007年,之前早就聽說是絕好的影片,也沒有那個特別的衝動。6年前看過之後,似乎也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依稀記得有一個大雨裡的場面。

再次想看的時候應該是今去年8月,到處搜尋這個電影視訊始終也找不到,本想放棄不看的念頭,朋友建議在百度視訊裡搜尋,終於找到了!於是挑選一個極為安靜的時段認真欣賞影片。

影片的前半部分看得輕鬆愉悅,我為羅伯特與弗朗西絲卡的邂逅高興,多麼神奇的相遇啊!羅伯酷愛攝影,似乎這樣的相遇都是命中註定,他為廊橋而來,為廊橋而生,因為廊橋讓他邂逅了弗朗西斯卡。他們在一起談笑,她笑得那麼燦爛,枯燥的生活中她那樣笑過嗎?沉悶的餐桌上,彷彿她的價值只體現在這個家裡,為家人洗衣做飯,整天忙乎著瑣碎的家務,放棄她教師的職業全職在家,那種眼神和表情多麼的無奈和厭倦,儘管博得了街坊鄰居的好口碑。她心中渴望著另一種少女時夢想的東西,如今的生活不是夢想中的情景。

羅伯特的出現,讓她看到了光亮,點燃了生活的激情,使原本美麗的她更加漂亮大方。她為羅伯特買了一條漂亮的連衣裙,浴後的她如出水芙蓉,光彩奪目。那是一個成熟女人嚮往生活透露出內在氣質健康的美。

原以為愛上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恐怕世間的愛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也許是那麼一瞬間,一個舉手投足,一個溫柔的笑容,一個委婉的.聲音……

他們相聚了,四天裡他們享受了愛,他門為自己活了一回,給愛一個交代和見證的機會。羅伯特為她拍下了廊橋下美麗的倩影。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和他們一起歡愉……

如此瘋狂真實的愛讓她說出“帶我走”,那是一種渴望飛出去的感覺;如此刻骨銘心的愛,讓他說出“跟我走”。當離別即將來臨,那種莫名的恐懼和失落,讓她煩躁,那是樂極生悲的感覺,彷彿幸福會在瞬間消失,無論如何她都無法留住這短暫的幸福,時間彷彿也越發快速地過去,時鐘好像比任何時候都跑得都快。

到了真正要決定去留的時候,主人公不停地流淚,我也和她一起流淚,似乎能感受到她那種撕心裂肺的無奈和痛苦的抉擇。彷彿在哪裡見過這樣的畫面,因為即將分別,只能背對著他向飛駛的車窗外毫無目的地看,實際上什麼也看不清,眼淚模糊了雙眼,她不想讓他看到眼淚,現實的無奈讓她放棄跟他走,再次看到羅伯特站在大雨中等待她上車的鏡頭,讓人一陣陣心痛。

這樣的四天,讓他們終生難忘。讓愛萌發,讓激情綻放,飽嘗愛的浪漫及喜悅,同樣倍受分別的煎熬與痛苦。

這樣的四天,如此短暫,看似不能被人理解,但別人終生不能享受到的幸福他們得到了,儘管太短太短,但此生無悔無憾。

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為自己活一次?當愛來臨的時候,又有多少人那麼確定執著地追求?我喜歡羅伯特轉身走前說的這句話: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正如主題歌裡唱到:我也許曾經愛過,但感受到的愛沒有這樣強烈。難道這就是她少女時夢想過的一生只有一次確切的愛嗎?

再次欣賞過影片後,彷彿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弗朗西絲卡為了愛而放棄羅布特,為了家庭和責任,她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但那樣的四天,讓她真真切切地愛過,這已經足夠了……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19

最近閒置的時間不多,這點不多的時間,我都貢獻給了泡泡龍3,自己都覺得很過分。曾經解除安裝過一次,以把它關出門外的姿態表示要與其斷絕來往。很快,有了一個心裡負累太重的藉口,電腦玩不通的我又摸索著安裝好了遊戲程式,重蹈了前段日子的覆轍。就這樣,瑜伽練才練了兩天罷停,佳木斯操也變得可有可無,散步又變成了個斷斷續續的破折號,就連吃口吃了會變美的韓國高麗蜂蜜人蔘的時間也沒有,開關冰箱,得多少時間吶,可謂是分秒必爭。

閨蜜小鳥,腳崴後在家裡禁足,腦子摔出花的她開始重溫那些從青春中走來的經典影片,她強烈向我推薦《廊橋遺夢》。這部影片,之前有沒有看過,我想了好久都記不起來了。看來遊戲打多了變成腦殘是遲早的事,這不徵兆已經出來了。

上週五晚上,家族聚會,從酒店出來後拒絕麻將,把這些時間挪出來看《廊橋遺夢》。我很好奇,看過大世面的美豔不可方物的小鳥同學居然會因為這部影片淚崩,道理何在?可能人與人的經歷不同,產生的觀後感也截然不同。

電影《廊橋遺夢》沒有帥氣的男一,也沒有驚豔的女一,這在我不知輕重的青蔥歲月裡自然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記,全然忘光也是正常的事。如今,以一個飛過洞庭湖的麻雀好歹算是見過些世面的過來人再次重溫佳片,感動的竟然是別人忽略的`。

影片有三個橋段觸動了我在黑暗中看片的心。

一、在男女主人公吃完最後一頓晚餐,男主人公羅伯特暫時告退,說是在近處旅館會再待上幾天,等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回心轉意,一起去浪跡天涯,去非洲、去義大利、去聽遠方的音樂,去扣離天堂最近的大門。這時,弗朗西斯卡說了一段話:“大家都不瞭解,女人決定結婚生孩子時,她的生命一方面開始了,另一方面卻結束了。生活開始充斥著瑣碎的事,你停下腳步,呆在原地,好讓你的孩子任意來去,他們離開後,你的生活都空了。你應該再度向前,卻已經忘了如何邁步。因為長久以來,都沒有人叫你動,你自己也忘了動。”

看到這裡,儘管覺得弗朗西斯卡的主意改變的有點突然,女人真是情緒的動物,但還是被感動,廊橋真的很遺憾,因為她說出了大多數已婚婦女的心路歷程,那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祕密。對大多數安分守己的已婚婦女而言,一旦結婚,即使碰到再讓自己心動不已的男人,也會選擇轉身離開,飛蛾撲火的女子內心有夸父那般強大的心裡素質,她們才是真的愛自己!

二、在街角的一次邂逅,也許是最後一次,也的確就是最後一次。在一前一後等待紅綠燈時,羅伯特做了最後的召喚,他拿出了弗朗西斯卡送給他的定情物掛在反光鏡上,時間在一秒一秒地跳脫,弗朗西斯卡的心肯定跳得很快很亂,只要再給她一點動力,哪怕在多給幾秒鐘時間來下定決心,他們就可以不顧一切的比翼雙飛了。催促的喇叭聲滴滴而起,弗朗西斯卡跌入殘酷的現實中,現實是扯天扯地的雨。羅伯特的車子向左轉,弗朗西斯卡的車前行,從此蕭郎是路人,從此熾熱的肢體纏繞、深情的彼此注視只能在午夜夢迴中……美國的天空的也煽情,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三、女主人公的老公理查德臨死時說:“我知道你有夢想,很抱歉,沒能幫你實現。”突然就被這個長相敦厚的理查德給感動,喜歡他勝過喜歡男一號。這真是一個乾淨的男人,一個值得女人把下半生依附於他的心胸寬廣的男人。所以,恐怕是下輩子,弗朗西斯卡想要與羅伯特在一起都很難,因為弗朗西斯卡沒能償還這輩子欠理查德的情,而她偏偏信奉:“愛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棄責任,這份魔力就會消失。”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0

看了廊橋遺夢的電影,感動之餘深感藝術魅力的強大,同時也感慨現實與意願,生活與夢想,世俗與追求,倫理與藝術的無法對接,無法相容。

這也許正是給各類藝術家留下用鏡頭,筆墨,顏料肆意揮灑的空間,讓人們有發揮的所在。沉浸到電影的藝術裡,就會體察出生活海洋的波濤裡,主配角就宛如一隻船……也就是女主角說的:“情感的磨礪一旦沒有責任便會因之失色……”

我想那責任,倫理,傳統便是錨與港灣了!不羈的行者還得服從世俗,迴歸理性。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生活。因遺憾而美好,情感的震顫,無藥可愈的痛。因為有文化基因的積澱,使留白補白都有色彩,依託,不至清冷到尋尋覓覓。這類的掙扎,痛苦,意外是全人類的`共鳴,再綴上政治因素和浮躁的提速便是中國特色的悲哀。

還好我善藉助藝術的空氣,展開想象的翅膀,好好地飛翔。把豐富的情感分解成無數碎片,裝在各色作品裡……因為三原色可調配成千萬情感的顏色,不是嗎?藝術是什麼?是星霞,是雲彩,是日月,是彩虹……可視、可感、卻不可觸及!因為四天的永恆才值得玩味半生。如果四十年呢?百年一瞬,因濃縮而漫長,瑣碎則會厭煩。做到平衡是很難的,所以我認為,生活磨掉了、鋸到了我們很多很多;生活欠我們太多的債。唯有藝術可以為我們補償。於是我們消費別人,別人消費我們。

在神祕的心靈花園裡,有多少不捨再見的永恆!人性複雜不亞於宇宙,絕不是二元三元那麼簡單。《紅樓夢》之所以高於《三國演義》是對人物內心刻畫躍升到豐富,不那麼高大全,才生動真實感人。曹翁已懂得不可能有人在獨自面對喜怒哀樂悲恐驚時,不亂方寸。不能獨立打理好‘情到深處任孤獨’的情緒……所以藝術家才有存在的合理性,那麼生命是不是因為遺憾缺失而溢彩紛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這樣的遺憾缺失,痛斷肝腸,絕對不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於是,又留給大家去創新顛覆……

感謝倉頡造字使我們得以排遣心事,直抒胸臆。將流動的瞬間能化作永恆美嘆的藝術,以至使人性共鳴的軌跡永無休止地重現。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1

好久沒有看過這樣經典的電影,自己忘了自已是誰,可以跟著主人翁一起放聲大笑,一起心痛,一起無聲的流淚,一起享受愛的美妙……總之,你不是在看電影,這時的你也是劇中的那個主角,緊扣你的心絃,觸動了你埋藏在心靈最深處不可與人分享的東西,讓你久久不能忘卻,不能走出那個劇情所留下的.餘味。

故事很簡單,簡單到與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它的每一個畫面,卻把人引入無限的瑕想之中,並非虛無飄渺,而是真實得無可挑剔,只能與之融為一體。演員出色的演技,自然的情感流露,為影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古老的廊橋,孤獨的遠遊客。兩顆中年人的心漸漸靠攏,撞出火花,尋覓已久的靈魂找到了永恆的歸宿。這段不了的情緣,因世事的羈絆而無奈分離。年復一年的思念,漂泊感傷的流浪情懷令人刻骨銘心,悽婉絕倫……“這樣的事……永不再來。”

女主人翁在日後的平淡生活裡靠回味來重溫這次情愛,這一切道出了一個真諦:愛情不管怎樣,都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愛情中自私地只為了自己活著: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點不過是其中的點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親愛的你或是我,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悟到什麼,反思一下自己的情感生活。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2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於與羅伯特·金凱德的相遇是隻此一眼,便已沉淪。在愛情與責任中,弗朗西斯卡·約翰遜選擇了責任,愛上你是必然,離開你是果然,從相遇到相愛短暫的4天,便是一輩子的回憶。

不明白為什麼在弗朗西斯卡·約翰遜在丈夫離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勇氣去聯絡羅伯特·金凱德,是因為怕世人的唾罵?不,已經是自由身了;害怕被自己的孩子所不解?不,你沒有去和溝通;可能這就是愛而不能便是如此,又或是內心的恐懼讓自解不能去承受,一直在拖延。

在去尋找了聯絡方式的時候,是堅定的,在找到聯絡方式而不敢成為先開口的人是退卻的。

在最後一天,羅伯特·金凱德開車行使離開小鎮的最後的一段路,剛剛好弗朗西斯卡·約翰遜與丈夫在後面,可能真的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數便是如此,你偏偏害怕什麼,就出現什麼,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可能就是成年人的崩潰就是如此,無聲無息的默默承受這一切。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是幸運的同時又是悲哀的。在結婚生子之後,遇到自己想過一生的人,年代的不同,世俗的眼光,成不了這一段戀情,也有一些人說,明明已結婚生子還和別人亂來,這種是不道德的也註定一生都在回憶中過,是悲哀的。而又是幸運的,有的人在一生中尋覓不到自己的真愛,大家都在將就的過自己的一生,而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是在將就的一生中出現的一個光,雖然轉眼一瞬,但自己確是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光的溫暖存在,還有深愛自己的丈夫,即使不像羅伯特·金凱德一樣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撞擊,但是至少是可以包容自己一生的男人。

羅伯特·金凱德一生桀驁不馴的男人,卻是在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栽了跟頭,而後的離開她以後他再也沒有和任何一個女人在一起,是因為再也和別的`女人提不起來興趣,是因為愛,是因為自己已經得到過自己一生最需要的東西,足矣,離開她以後再也遇不到和她一樣的人,這就是人經常說的很愛很愛一個人分開以後就再也找不到同樣的心境。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的丈夫是可憐的,可能在對妻子說出“我知道你也有過自己的的夢,很抱歉我沒能給你。”之前應是思考了很久,可能他看到筆記本,也有可能知道自己達不到妻子的內心深處。

人的一生不只是愛情,還有親情與責任,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是自己推脫不了的,她也知道如果她和他走了,自己也是負擔,也知道就不能成就他現在的自己,他不只是屬於他一個人的,也不能。

長大的我們不會和兒時一樣的衝動行事,懂得考慮一系列的後果,因為,再也沒有人能保護我們了。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3

有的人看過一眼你就不會忘記;有的情只要你遇上就不再遺憾;有的愛瞬間已經成就了永恆。看了《廊橋遺夢》且不說作品寫得怎樣單單說這個故事有一種悽美因淒涼而美麗。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會太在意自己情感生活的質量婚姻往往成了愛情的墳墓總認為愛情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東西我也不得不承認現實生活就是這樣的庸俗。我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經歷最終我之所以選擇離婚其實更多的是因為我覺得無愛的婚姻是一種煎熬。愛應該說是一種奢侈品你或許會得到它但不一定能一輩子擁有它如果你想讓它永遠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用心血去澆灌。我們不妨想象金漢和弗蘭西斯卡在一起生活之後又會如何那種新鮮感能一直維持下去嗎?

思念很苦但是很美金漢和弗蘭西斯卡至死都沒有忘記對方這種精神上的相互寄託我覺得是生存的最大動力當弗蘭西斯卡知道金漢去世之後很快地衰竭死亡這難道不是一種印證?我不害怕獨身可我害怕精神上的.孤獨。我不會刻意去尋找寄託但我也希望能有一個人讓我刻骨銘心地去愛她即便她不屬於我或許我將是金漢的同路人。

有人說這樣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我沒有回答因為他還是生者而腦子裡卻產生這麼一個疑問他是否將婚外戀混為一談?我同情弗蘭西斯卡為了一種責任而埋藏了愛情從婚姻和道德上說她難能可貴但從善待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恰恰在折磨自己她為了一次外遇而承受了22年的煎熬。我不認為這樣的情節是一種簡單的婚外戀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高雅的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金漢和弗蘭西斯卡也只是死後相許實在悽美!

《廊橋遺夢》的觀後感 篇24

記得當初《廊橋遺夢》在美國上映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屁孩,當時看國內媒體提及本片時,都是一副生怕被這部“美化婚外戀”的片子誤導人民的架勢。那時的我從小受類似教育多年,但凡看到文藝作品中有婚外戀情節,無不深深同情被戴帽者,對偷人者深惡痛絕。漸漸地,懷疑開始了,伴隨著社會意識的變化,對於婚外戀,我也認識到它沒有那麼簡單,就如今天再看當時由於在媒體的到道德評判下,我簡直不屑的《廊橋遺夢》,感覺更是不同尋常。

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是粗俗的,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和諧社會,迴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它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個人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在我漸漸成長的歲月中,我越發感覺,婚姻本質不是為了讓人幸福,它的作用是為了維繫社會組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甚至可以說,它是反人性的。其實,本來社會要協作,一些人性的東西勢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體系來了,我需要它來將一對對男一女以法律的名義結合(捆一綁)在一起,這樣對社會的正常運轉是有很大益處的。所以,婚姻並不神聖,如果神聖,幹嗎要法律認可?搬到一起住不拉到了,那是因為社會的示範,我們都要有個“名份”。好在,現在的婚姻在自一由戀愛的基礎上,有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是問題也來了,當兩個人踏上婚姻殿堂時,他們常常是處於愛情幸福的階段,情投意合,甜蜜無比,但是,人總在變化,兩人要想保持這樣的幸福感,無疑要以一種適宜的節奏變化,這樣才能將幸福感保持,我們知道,這樣的概率已經開始大大降低。更何況,在任何階段,總有個社會習慣下的結婚“標準年齡”,比如,當前的中國城市,25到30歲最為普遍,你說怎麼就這麼巧,偏偏那個能讓你終身幸福的,陪著你變化保持幸福的人就在那個年齡段出現?好了,婚姻幸福的概率進一步下降。

看上去,我是個婚姻悲觀論著,沒錯,確實如此,但是悲觀並不一定必然是種消極情緒,正是悲觀下,我們需要以悲觀的心揣度對方,瞭解對方可能正在變化,去溝通,去了解,去尋找適宜的節奏。在《廊橋遺夢》中,我們看到,女主角弗朗西絲卡回憶到,當初答應丈夫的愛情時,也是一臉幸福,到一個友好的小鎮,帶著平淡生活的憧憬,卻漸漸成為一個為瑣事煩惱的家庭主婦,她感到枯燥、無聊、無奈,卻無法與丈夫分享,因為這很難說出口,因為婚姻“不是就該這樣嗎?”,此時的她已經開始變化,而丈夫或許已經有所察覺,但是在婚姻慣性的'緣故下,他們只能這樣默默的過日子,此時的弗朗西絲卡只待另一種變化的點燃。攝影師羅伯特的出現,與弗朗西絲卡說俗點,就是乾材遇上烈火,本來嘛,弗朗西絲卡起初就是被愛情滋潤的青春之樹,到最後漸漸失去這樣的滋潤,成為乾材,於是,羅伯特來了,他曾經歷婚姻的失敗,長期四處遊走,他見多識廣,風趣幽默,他向長期在小鎮帶著的弗朗西絲卡帶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終於與寂寞的她從投機到曖一昧,直到相戀。

我們常常對愛情極力美化,歌頌,但是如果這個愛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變了態度,哪怕它再真誠,再濃烈,所以,在婚姻上,從精神到肉一體,直到整個情感各個階段分別出一軌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關鍵一步的人總是很少,以私奔這樣絕決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艱難。真如弗朗西絲卡所說,哪怕與丈夫沒有了感情,但是對善良的丈夫她並不忍心傷害,她更不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著自己的離去,讓家人蒙受恥辱。當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掙扎總是難免,所以,本片在一種慢慢的節奏、淡淡的情愫下進行到後部,終於開始了充滿張力的高|潮,走,還是不走,對一個女人,這更加困難,因為在世俗中,出一軌的男人或許會受些譴責,但是卻常常伴隨微妙的其他人的“羨慕”和對其“能耐”的認可,而女人就不同了,往往是徹底的鄙夷,何況小鎮已經有一個出一軌女人的“示範”。弗朗西絲不願家人蒙休,不願孩子們痛苦,她選擇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猶豫,但是卻已經無法再趕上羅伯特遠離的車痕,這痕跡,帶走的是她改變生活的一次機會,幸福的一種可能。

弗朗西絲卡的抉擇是正確的嗎?沒有人能回答,或許,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個浪跡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愛情的捉摸不定註定了兩人間幸福感的不確定性,羅伯特展現的未來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經令她憧憬的小鎮生活一般,令人嚮往。所以,對於婚姻中的人,對於另一種幸福可能的選擇,總是很難簡單的評判的,走,或是不走,都可能傷害自己和他人,主流道德觀更傾向於讓婚姻穩定,所以,在滿懷憧憬的新人,走入婚姻殿堂時,切莫將婚姻的種種常規視作理所當然,或許值得保持一份悲觀感,但是樂觀的應對,對伴侶多些體察,多些溝通,就如弗朗西絲卡的孩子們在母親死後,瞭解了母親當年的痛苦的抉擇後,與已經產生縫隙的伴侶開始真誠的溝通,這不算晚,晚的是到了婚姻崩潰的前夕,我們還只是覺得婚姻就該長相撕守,還只是知道怪對方如何沒有道德,自怨自艾的人永遠很難的到幸福。同時,在婚姻上,當你看到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選擇時,請不要先開始鄙視,可能背後有你不知的故事,況且,你也在變化,或許某天,一個人闖入你的生活,向你提一供了幸福的另一種可能,你該如何面對?這永遠是個甘苦自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