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華】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5篇

校園 閱讀(8.76K)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5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方向與位置、正反比例、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以及國小六年來所學數學內容的總複習。本冊教材的這些內容是在前幾冊的基礎上按照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任務安排的,著重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掌握它們的體積等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形成統計的觀念,提高依據統計資料的分析、預測、判斷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認識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然後把國小數學的主要內容加以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新的教學內容與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冊教材中的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比例都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首先,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掌握圓柱和圓錐的一些計算,既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打好基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也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強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最後學習好比例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用數學方法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函式觀念,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作初步的準備。因此,讓學生認識這些內容的概念,學會應用這些概念、方法和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重點。

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1、重視研究圖形的特徵,鼓勵學生猜想和估計,加強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已經教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都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本冊教學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這兩種立體圖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幾何體。教材教學時,同以前各冊一樣,重視加強學生的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每一種形體時,都引導學生先觀察形體的特徵,然後進行一些實驗。教材鼓勵學生聯絡已有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測或估計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和推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本冊教材在聯絡實際方面也有所加強。一方面在教學形體概念加強聯絡周圍的實物,另一方面適當增加了實踐活動和先測量物體再計算表面積或體積的練習題。

2、加強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的訓練,注意要求適當。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強知識間的聯絡。

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函式關係。修訂後的教材中,比例知識趨於簡化,教學的重點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只保留一些較簡單的。本冊教材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應用,作了以下幾點改進:

⑴加強比例尺與比例概念的聯絡,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於學生運用比例的知識和解比例的方法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問題。

⑵教學正比例概念之後接著教學反比例概念並增加兩個概念的聯絡和對比。

⑶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最後增加了用不同知識解的練習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絡,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數學知識的整理,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

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是總複習,把國小階段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好地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本冊教材對這一單元的編寫作了以下幾點改進:

⑴把國小的數學內容分為整數和小數、簡易方程、分數和百分數、量的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簡單的統計七部分,依次分別複習。

⑵在複習每一部分知識時,注意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⑶選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並整理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

⑷在練習中既注意基本的訓練,又注意適當加強靈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以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

5、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

本冊教材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法與前幾冊基本相同,另外還結合本冊特點加強靈活運用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⑴培養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⑵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⑶培養判斷、推理能力。

⑷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⑸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⑹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的過程中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正確地判斷圓柱和圓錐,理解、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繼續學習統計的知識,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關係解應用題的方法,學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

方向與位置共3課時,正反比例共6課時,圓柱和圓錐共14課時,統計7課時,回顧與整理26課時,綜合應用12課時。

四、學生分析:

本班共40名學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17名。中等學生比例較大,學困生佔25%,學生的整體基礎較差,發展不均衡,本學期應該加強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制定計劃的目的。

為使學生學好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具備當代社會中每一位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社會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特制定本學科教學計劃。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數學教材內容包括:

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的主要內容是研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及其應用。其重點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內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應用。其中勾股定理的應用是本章教學的重點。

第三章《實數》主要內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實數的概念和運算。本章的內容雖然不多,但在國中數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學難點是算術平方根和實數兩個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認識》主要內容是通過可能性的大小認識概率,並進行簡單的概率計算。概率計算是本章教學的重點。

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主要講述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的確定,會找出一些點的座標。

第六章《一次函式》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函式的概念,以及一次函式的影象和表示式,學會用一次函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其中一次函式的影象的表示式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要求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一些實際的問題。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3)班共有學生44人,從上學期期未統計成績分析,及格人數為人,優秀人數為人,這個班的學生中成績特別差的比較多,成績提高的難度較大。從上學期期末統測成績來看,成績最好是分,差的分,這些同學在同一個班裡,好的同學要求老師講得精深一點,差的要求講淺顯一點,一個班沒有相對較集中的分數段,從幾分到多分每個分數段的人數都差不多,這就給教學帶來不利因素。

四、教學目標。

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

1、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摺疊剪紙圖形欣賞與設計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通過豐富的生活例項認識軸對稱,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的性質。

3、探索並瞭解基本圖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4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後的圖形。探索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係,並能指出對稱軸。5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能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圖案設計,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

第二章:勾股定理。

1、經歷探索勾股定理及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條件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瞭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掌握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條件,並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通過例項瞭解勾股定理的歷史和應用,體會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第三章:實數。

1、讓學生經歷數系擴張探求實數性質及其運算規律的過程。從事藉助計算器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並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

3、瞭解平方根立方根實數及其相關概念。會用根號表示並會求數的平方根立方根。能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運算。

4、能運用實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認識。

1、經歷“猜測——驗證並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的活動過程。

2、瞭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瞭解概率的意義,體會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象的數學模型,發展隨機觀念。

3、能對兩類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簡單的計算,並能設計符合要求的簡單概率模型。4進一步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發展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

1、從事對現實世界中確定位置的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動,經歷探索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形狀變化之間關係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2、認識並能畫出平面直角座標系。在給定的直角座標系中,會根據座標描出點的位置,由點的位置寫出它的座標。

3、能在方格紙上建立適當的直角座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4、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感受圖形變化後點的座標的變化合格點座標變化後圖形的變化。

第六章:一次函式。

1、經歷函式一次函式等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式的模型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經歷一次函式的影象及其性質的探索過程,在合作與交流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2、經歷利用一次函式及其影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經歷函式影象資訊的識別與應用過程,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3、初步理解函式的概念。理解一次函式及其影象的有關性質。初步體會方程和函式的關係。

4、能根據所給資訊確定一次函式表示式。會做一次函式圖象,並利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1、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過程,體會方程的模型思想,發展學生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2、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有關概念,會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檢驗解的合理性。

3、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影象解法,初步體會方程與函式的關係。

4、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從而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複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

五、教學措施及方法。

1、理論學習:

抓好教育理論特別是最新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瞭解課改資訊和課改動向,轉變教學觀念,形成新課教學思想,樹立現代化、科學化的教育思想。多聽聽課,向其它老師借籤學習一些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

2、做好各時期的計劃:

為了搞好教學工作,以課程改革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八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和內容,做好學期教學工作的總體計劃和安排,並且對各單元、各課題的進度情況進行詳細計劃。

3、備好每堂課:

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做好國中各階段的總體備課工作,對總體教學情況和各單元、專題做到心中有數,備好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寫好每節課的教案為上好課提供保證,做好課後反思和課後總結工作,以不為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

4、做好課堂教學: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教學內容,選一些與實際聯絡緊密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教學組織合理,教學內容語言生動。相盡各種辦法讓學生愛聽、樂聽,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立學習小組,實行組內幫輔和小組間競爭,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及自學能力。注重雙基和學法指導。積極應用嘗試教學法及其他新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

5、批改作業:

精批細改好每一位學生的每份作業,學生的作業缺陷,師生都心中有數。對每位同學的作業訂正和掌握情況都盡力做到及時反饋,再次批改,讓學生獲得了一個較好的鞏固機會。

6、做好課外輔導:

全面關心學生,這是老師的神聖職責,在課後能對學進行鍼對性的輔導,解答學生在理解教材與具體解題中的困難,指導課外閱讀因材施教,使優生儘可能“吃飽”,獲得進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時掃除學生障礙,增強學生信心,儘可能“吃得了”。積極開展數學講座,課外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發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本學期教學進度計劃。

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9課時。

第二章:《勾股定理》,5課時。

第三章:《實數》,10課時。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認識》,5課時。

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8課時。

第六章:《一次函式》,9課時。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9課時。

總複習:2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之一,由於8的乘法口訣句數較少,因此應該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多練習記憶口訣,多做練習,也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 8的乘法口訣並進行熟練記憶,另外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8的乘法口訣的運用。考慮到得出8乘法口訣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都比較大,同時,學生要直接得出8×8=64這個算式會有一定困難,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提供素材。學生可以根據情景圖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寫表格,由表格提供的資料寫出乘法算式,進而編出乘法口訣。與前面不同的是,以問題讓學生產生編寫8的乘法口訣需求,同時,不再完整地寫出乘法算式及編出乘法口訣,而是充分相信學生並讓他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另外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口訣。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錶現自己,對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讚許;

3、學生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經歷和體驗,比如自己整理書包、系紅領巾等;

4、學生已有一定數學計算能力;

5、學生已經認識1至7的乘法口訣,對8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學生對於編寫8的乘法口訣興趣很高,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採用編寫1至7的乘法口訣的方式來編寫8的乘法口訣,並且能自己運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三、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編制8的乘法口訣,初步記住8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計算。

2、培養學生在練習中記憶口訣,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桌合作交流的態度,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1、通過多媒體課件上顯示的有關7的乘法口訣的畫面讓學生自己對已學過的7的乘法口訣有一個複習

2、首先上課之前展示一幅陸游的一首詩,書寫的時候湊足64個字,為後面小結的呼應打下基礎,將這幅字送給表現好的學生

3、多媒體展示一幅學校軍樂隊正在訓練的圖,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進而引入8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讓學生小組討論編寫出8的乘法口訣

4、讓學生們一起誦讀8的乘法口訣並熟練記憶

5、讓學生做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的精彩練習及佈置課堂作業

6、課堂小結,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另外將課前64個字的這幅字展示給學生回答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學生活動

1、全體背誦7的乘法口訣

2、學生喜歡得到這幅字

3、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多媒體顯示的畫面,並跟隨教師的思路自己總結8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4、學生認真誦讀8的乘法口訣並熟練記憶

5、學生爭相舉手回答問題

6、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收穫並積極回答

設計意圖

1、讓學生自己對已學過的7的乘法口訣有一個複習

2、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學生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編寫8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動腦的習慣

4、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訣並熟練記憶

5、讓學生加強對8的乘法口訣記憶的熟練程度及運用情況

6、讓學生們自己總結這節課學到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8=64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資料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例項,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

7、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科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成員將本著“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態度,認真學習貫徹學校工作要點,以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本組的教研實效,精誠合作,齊心協力,互相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熱愛、關心和幫助每一位學生,挖掘其潛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數學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教研組的合作精神,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讓本組教師成為一支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過硬,能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數學教師隊伍。

2、嚴把教學質量,以課題促進研究,以評價提高質量,使學生在成績、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

3、加強每個單元的考核,紮紮實實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為學生的發展負責。

4、開展教研組業務學習活動,在全組形成教研之風、互幫互學之風,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具體工作措施

圍繞本學期學校教研工作重點:“探索有效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開展教研組工作,認真抓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組內每位教師都要牢固樹立教學的規範意識,踏踏實實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並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以自主教育為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搞好本組教育教學工作。提倡教師上完每一節課,及時對所上的課進行教後分析和反思。

四、具體工作安排:

2月、3月份:

1、學習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討論和擬訂本組教研工作計劃。

2、認真分析教材,學習課標,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

3、確定組內研究課內容和形式。

4月份:

1、組織本年級教師參加校聽課活動。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3、做好聽課和評課工作。

4、學習學科相關理論或課改實施中的熱點問題等文章。

5月份:

1、作業自查。

2、期會考試複習方案。

3、做好聽課和評課工作。

4、綜合實踐成果展。

6月份:

1、集體備課第八、九單元。

2、制定期末複習計劃。

3、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全面地回顧和總結,寫好教研組工作總結。

7月份:

1、學習心得交流。

2、教學工作檢查。

3、期末檢測,質量分析。

4、收集案例,反思,課題工作總結。

5、教學總結,教研組工作總結。文章來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總體情況:多數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能認真聽講,積極思維,課後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改錯。但也有少數學生惰性強,課上不動腦筋思考問題,寫作業效率低,不能主動及時改錯。

二、主要複習內容:

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9、數學廣角。

三、複習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複習措施

首先要全面瞭解和分析本班學生的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情況。針對本班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有點有面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

1、計算部分:

a、口算:堅持經常練,每節課都安排3、5分鐘時間練,練習的方式儘可能的多樣,如聽算,視算,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同時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運用。

b、乘除法計算:先要複習計演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講解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題目。

2、解決問題部分:著重引導學生分析題裡的數量關係,並聯系、對比結構相似的題目,讓學生看到題目的條件。問題變化時,解題的步驟是怎樣隨著變化的。

3、計量單位部分:多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和運用。

4、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課堂上要加強關注程度,多進行思想交流,並和家長進行溝通,最大限度地轉化他們的學習態度,爭取藉助期末考試的壓力,讓這部分學生有所進步。

5、注意針對學生複習過程實際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複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