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校園 閱讀(2.05W)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國小三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轉折點。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要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較多,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於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不斷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學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許多使用過這套教材的教師都普遍認為:教材較難,不好把握。但這對於我來說,剛好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於接手本班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摺,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後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於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悅。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 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培養學生語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匯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我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受尊重。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我在課堂中經常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今年接收的學生底子較弱,口頭表達能力其差,數學語言沒有幾個能流利的說出來。實在是一個非常不行的班子。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似乎也被過去的老師的磨滅的乾乾淨淨,上課的情緒是非常的厭倦,難以調動。再加上這幾年,我都是從一年級開始帶學生,跟班上的好處就是不怕學生不熟悉你的教學特點。而這個班,雖說只是三年級學生,可是厭倦數學的態度已經可以比擬六年級非常厭學的學生態度了。頭痛!

如何使這樣的一班學生,重新喜歡學數學,激發出他們學習興趣與激情呢?

這兩個周我都在不斷的試圖瞭解這班學生,試圖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與過去的學習狀況,可是畢竟我在他們班的時間有限,瞭解到的資訊也僅僅限於曾教過他們的老師的意見。實際情況如何,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

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始終離不開他們活潑、貪玩的天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我利用了遊戲來吸引他們。的確,數學遊戲雖然不是非常的刺激,可是對於國小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上課能玩上游戲,還是挺有趣,挺吸引的。至於怎樣利用學習數學的魅力來引導他們走回學數學的正確道路,暫時,還是操之過急。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課本第77-78頁中的例2及“做一做”練習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使學生能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模型(符號例題要求)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教師提問:

(1)什麼叫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大約有多大(用手勢來表示,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師:你知道2平方釐米有多大嗎?你怎麼想?

要求學生:(1)用手比劃大約有多大。

(2)說出想法。(包含有2個1平方釐米)

那麼,6平方釐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麼想?

二、探索發現,獲取新知

1、引導探究。

取出一個長方形學具:

(1)請同學估一估,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

(2)取出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片。排一排、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

這個長方形包含有幾個1平方釐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啟發談話:如果要求長方形的面積,我的每一個都用面積單位來排一排,數一數,看它包含有幾個面積單位,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假如要計算較大操場的面積,我們應該怎麼辦?能不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呢?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3、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2)公式推導:

教師 :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釐米,如果沿著長擺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沿著寬能擺幾個?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小結:沿著長擺,擺的個數與長的釐米數相同;沿著寬擺,擺的排數與寬的釐米數相同。

說一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長的釐米數×寬的釐米數=長方形面積

這個推斷對不對呢?其它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來計算呢?我們自己拿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看。

通過自己的操作你發現了什麼?(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用公式計算:

(3)即時訓練: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長15釐米,寬10釐米。

4、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出示邊長4釐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特徵?這個圖形面積是多少?

(2)想一想:怎樣來算它的面積?正方形面積公式可以怎麼表示?

引導小結並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5、指導看書,熟記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材78頁“做一做”。

2、課本練習十九的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3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通過計算自己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學生通過實踐總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再由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推匯出正方形的公式。通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麼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併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而這節課是研究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考慮到這一點,我在教學例題之前,出示了一個準備題:“猴王把一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目的是複習已有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出示例題時,學生就能準確說出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這節課另一個設計比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題。在學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後,請學生說說為什麼這麼拿,並且上臺來展示分的過程(其實這裡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一種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好之後,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種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後直接拿出6 根小棒。顯然,後一種方法更快。)。通過分法的交流,在進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時候,絕大多數孩子能迅速而準確的拿出來。最後,我把每個分數和對應的根數列成一個表格,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得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少,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上完課後,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讓我對這節課有了新的認識。

  1、板書應圖文並茂,突出重點。

今天,我板書的核心內容是三句完整的話。我的初衷是通過這些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並能完整的說出幾分之一的含義。而事實上,這樣做並不好。學生在說幾分之一的含義時,就有依賴思想,會看著黑板上的文字讀,沒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的話,只要寫出重點的幾個字就可以了。 “圖文並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寫重點”,能迫使學生去思考,將黑板上的重要資訊連成一句完整的話,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表揚”、“糾正”、“示範”。

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明確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調動其他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養成注意傾聽其他學生髮言的習慣。例如:①表揚:學生說得很到位,可以說:“他說得真好!誰能象他這樣說一說。”②糾正:學生說得不正確或不完整時,可以說:“他說得對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③示範:如果請了幾個學生說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師要先示範說一遍,然後說:“誰能向老師這樣說一說。”

  3、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

以想想做做1為例。做完4小題填空之後,可以先比較①—④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共同點:都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然後說說①②兩題的相同點(每份都是1個);再比較③④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 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數也不同);最後可以問:“你還能發現什麼?”(這些分數都是幾分之一,每份是1個也可以是幾個等等)這就是所謂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這節課帶給我的啟示是豐富的,在總結與反思中不斷前行……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國小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裡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課,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一班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在兩班前列,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待及的學生。我就想,為什麼待及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被除數個位上除以除數,應在個位上寫0。難點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為什麼商的個位上要寫0的道理。

教學目標

l、熟練掌握一位數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並用乘法來驗算。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片段一:

  情景匯入

小朋友,中國羽毛球隊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在奧運會上多次奪得冠軍,領獎臺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為祖國爭光。我們小朋友喜歡打羽毛球嗎?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禮物。(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一、探索計算方法

l、一個學生讀題:老師帶來了62 個羽毛球,要分給三個班級,平均每個班能分到多少個羽毛球呢?還剩幾個?

學生根據題目列式,教師板書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學具分一分,求出結果。個別同學交流答案及方法。

教師指出:我們可以用學具幫忙,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通過學生回答怎樣列豎式板書。

(1)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

(2)說說遇到什麼疑惑,同桌研究個位上2除以3不夠商1,怎麼辦?

(教師指出:個位上2除以3不夠商1,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

(3)小組內說說為什麼個位上要寫0;個別交流、同桌互說。

(4)接著完成題目,完成板書。

2、鞏固計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說說個位上為什麼寫0。

(2)展示圖中同學做的,為他批改。

3、學習驗算。

(1)展示另一個同學做的(“想想做做”第3題:改錯題)

(2)學生檢查,說說找到錯誤之處,逐一改正。

(3)怎樣才能知道是對還是錯呢?

(4)學生寫出驗算過程,一人板演。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分組練習、6人板演。

集體交流後讓學生觀察這些題目的答案進行分類(商末尾有0的;沒有餘數的;有餘數的)(課件根據學生回答分組)讓學生說說91÷3個位上為什麼有0。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分組練習,說說發現了什麼?

  三、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想想做做第6題:天漸漸暗了,同學們準備搭帳篷了。(展示搭帳篷情景)一學生說:“每頂帳篷最多隻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頂帳篷?”

學生同桌討論;個別交流想法;同桌再說說為什麼要多搭一頂帳篷。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五、課堂作業。

  反思:

1、通過複習題的練習,不僅複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而且也鞏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題方法,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新授中先讓學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學具進行實際操作,為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提供了形象支撐,學生便於理解。

2、新授前先讓學生計算商末尾沒有0且整除的除法,而後讓學生試算商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新舊知識產生了矛盾,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同桌合作用學具分一分,求出結果;當得出商的個位上寫0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商的個位上寫0。整個新授過程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

3、注意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

4、改錯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有利學生在實際計算時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達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圖中一個同學向同學求助怎樣才能自我檢查自己的題目做得是對是錯來讓學生為他想辦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進一步養成進行驗算的好習慣。通過練習計算並驗算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讓學生根據得數分分類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理解為什麼商的末尾會有0。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半個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本學期學生的幾種現像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在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最撓頭的是怎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裡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以我現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方法,更有甚者連練習題都不願意做。而對於這部

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這樣差生會更差,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補差,不讓學生掉隊。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