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校園 閱讀(6.58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教師教學反思1

短篇小說裡,不僅僅說的是現實的社會,也不僅說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課文裡書提到了母親、“我”、閏土、楊二嫂、水生、巨集兒,歸結起來是三代人,母親是長輩,“我”和閏土、楊二嫂是同輩中人,而水生、巨集兒則是下一代。在這三代人裡,母親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去勾勒出一個知書答禮,富於愛心,愛護兒子的長輩;而我是整個社會的目擊者,而下一代則是接班者,代表著故鄉的希望,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可以說在這三代人中,我對水生、巨集兒是充滿希望的。

很顯然這是說課文的倒數第三段中的“如我辛苦展轉而生活,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通觀全文,“我”雖然不是作者魯迅,但是在這個“我”身上,更多的還是作者的影子,以至於學生們一站起來,就說“我”是魯迅。雖然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但是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而這樣的生活,是“我”(或者說是魯迅)所不希望的,我希望我的下一代們,能夠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這三種感情是對母親的尊敬,對閏土楊二嫂的同情,對水生、巨集兒的愛護。對母親長輩的尊敬還體現在聽從母親的`話,去拜望親戚本家和鄉鄰的關心;對閏土的同情,主要是從他的變化上的來體現出自己對他的同情;而對下一代的愛護,主要是對下一代人熱情的關注。

在同學的歸納總結的內容裡邊,還總結出三種吃西瓜的動物:刺蝟、獾豬和餷,三種做工的方式,三次提到了“隔膜”的一詞。

總之在故鄉里還有其他的三,不僅在這裡有,在很多其他的文章裡也是有的。在以後的教學中,不能夠墨守成規,適時地改變教學思路,會收到同樣的效果。

教師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教學反思的型別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巨集觀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許多教師常常錯誤地把教學反思等同於課後追記,其實,教學反思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一、 反思備課內容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巨集觀把握,包括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師在這一環節應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系統梳理所教學段的全部內容,分析每冊、單元、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並結合課標思考為什麼教材會修改或增刪有關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處理和把握。第二是反思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如(1)學生有什麼地理學習需要?這些需要與教學內容間有什麼聯絡?如何在教學中強化它們?(2)學生有哪些興趣、愛好亟待開發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3)學生是否已具備了支撐新知識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乏哪些知識和經驗需要補充?(4)所教各班學生特點有什麼不同?結合各班學生的特點設計哪些不同的教學方案等。

二、 反思教學過程

一般說來,教學設計都是每一位教師課前醞釀,精心準備的。但實際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與事先設計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把握時機,通過快速的課堂教學反思,及時矯正教學行為,演繹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方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反思教學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氣候”一節時,我原本打算按預先的設計結合湛江本地區講解氣溫,但我很快發現課堂上學生興致不高,課堂氣氛過於沉悶。於是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假如我們去哈爾濱旅遊,你們最希望選擇哪個月份去?這個題目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大家經過討論,紛紛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時候。為什麼?看冰燈去,很多學生立刻動起手來,但同學們很快發現,一月份我國的南北氣溫相差可真大呀。我適時提問為什麼呀?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後,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總結並學會運用等溫線、冬季風等相關教學知識,教學效果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成功之處,不斷積累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成功的東西體現出來,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師生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恰當生動的舉例等。將這些成功的東西及時記錄,日積月累,並把它們歸納處理,提升形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大有好處。如在講世界地理國家部分時,我嘗試在每節課總結時,將整節課內容用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很感興趣而且使所學內容重點突出,易於掌握。如“中東”一節我總結的順口溜是:兩洋五海結三洲,淡水匱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異大,戰爭頻繁百姓憂。學生不僅對此興趣濃厚,樂於接受,在我的帶動下,他們也紛紛嘗試自己編寫。如一名學生學完“日本”一節後編寫以下順口溜 :地狹人稠多山國 ,海岸曲折富良港。資源貧乏靠進口,貿易發達經濟強。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強。

2、反思失敗之處,及時彌補不足

任何成功的課都會留下遺憾,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得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不到位等。教師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回顧,使之成為引為借鑑的教訓,再上課時,將這部分內容做合理調整。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如在講“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一節時,我通過繪製板圖“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來講解地球公轉的特點。但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反饋情況看,多數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後,我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發現這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導致概念模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是突破課程難點的關鍵。於是我從網上下載有關課件,再上課時,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的課件,逐漸形成空間概念,教學難題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及時反思不足,既是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需要。

3、反思學生創新,拓寬教學思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賞識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的教學素材。如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後,為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我佈置了一項作業:按照課本活動題的提示準備材料做一個等高線地形的模型。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模型。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和我的作品所選的材料都是書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學生的作品讓我眼前一亮:他選用海綿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標註出等高線,另外配有一塊厚玻璃板,當把玻璃板壓在海綿模型上時,立體的模型馬上變成一個平面,一條條等高線清晰地顯示出來。多有創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線地形圖的難點化解了。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他們身上蘊藏著無盡的能量,教師要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教學中的反思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將反思得到的體會和對策轉化成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實踐能力。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它既有利於學生髮展,又有利於教師成長,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更應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時記錄,以記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課程改革實踐道路上不斷成長。

教師教學反思4

一、實事求是,因材施教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一方面,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有的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國小一年級對於他們剛從幼兒園上來,有的甚至幼兒園都沒有上過,所以還不適應國小的教學環境。因此,講得太快太急,照顧不到整體,教學效果不會理想的。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

二、認真備課,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英語是一門外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

1、玩中學,在遊戲中學有所得。遊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法,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基本活動,靈活運用各種遊戲,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比如學習身體部位時,用touching game,在學習動物時採用了“模仿動物表演”的遊戲;還有guessinggame,missinggame,driveatrain,“丟炸彈”以及玩單詞卡片的遊戲。不僅避免了枯燥的認讀,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說、讀的興趣。這些遊戲由於帶有比賽的性質,參加遊戲的人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就使參加活動的學生有興趣學、積極去學,並有助於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孩子們在遊戲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了表達的慾望,提高了口語實踐能力,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與教材之間產生通暢的情感交流。

2、歌中練,在歌聲中鞏固所學知識。國小生生性活潑、愛唱愛跳。針對這一特點,利用或改編了與學習內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謠(chant),並加以動作表演。

3、畫中樂,在塗﹑畫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低年級學生情緒活躍、開朗,具有好動和穩定性、專一性差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不僅僅鍛鍊學生的“動嘴說”,還讓學生“動手畫”,如用水彩筆塗水果顏色,學生們在塗、畫中,與同伴團結合作,展示傑作,並相互交流。

4、實物教學。在課堂上儘量利用實物教學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摸、聞、聽、觸結合起來,如教pencil,bag,book等文具單詞時,讓學生看著真實的物品來學單詞,並且摸著、說著,再加以有趣的動作,就能更好地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一年級的英語教師應格外具有親和力

一年級的英語教師應格外具有親和力,我在課堂中的教態親切自然,語速適中,語調語音準確,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輔助以生動的手勢、動作和表情等,讓學生邊聽邊理解老師的意圖,在日復一日的.反覆訓練中使學生逐漸達到聽懂記牢的水平。如教“Let’ssingasong。”時,我每次使用英語時做出固定的動作,然後和學生一起表演唱歌,這樣反覆多次後,學生就明白了。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就會聽懂很多的課堂用語。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可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採用新穎的評價方式

在教學中我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貼畫、五角星、小紅花等。特別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說歌謠、唱歌曲、表演對話等),與學生交流。總之,今後我會繼續加強對教材鑽研,多動腦筋,讓學生學得更輕鬆,爭取更大進步。

教師教學反思5

我昨天講授了《約分》,孩子們掌握得不是很理想,講完從頭腦的接收,到理解消化,需要一個過程。在講授約分概念的時候,學生對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 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約分等數學專業字眼不是很理解,於是我就舉例,語文課上,你們學會縮寫句子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學過。在 數學上,約分就好比一個縮寫句子的過程,去掉修飾,剩下的主幹再不能縮了,就叫最簡分數。再比如,你們吃過花生嗎?是不是先剝去外殼,然後再搓去紅皮,最 後剩下白仁,還能再剝嗎?這就相當於最簡分數。明白嗎?這時,孩子們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臉上表情中看出剛才的困惑釋放了不少,我才稍稍放下心來。

在隨後的練習中,我巡視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約分不能到最簡分數,只是除以其中一兩個公因數而已。針對以上情況,我丟擲一個問題最簡分數分哪幾種情 況?,學生各抒己見,最後我們共同總結出三種情況,一是分子和分母是相鄰的關係,它們的公因數是1,是最簡分數;二是分子和分子是不同的質數的情況下, 它們的`公因數也是1,是最簡分數;三是分子是一的分數,它們的公因數也是1,是最簡分數。有了以上總結這三點,學生不僅節約了判斷的時間,還有了檢驗是否 化到最簡分數的標準,有效降低了出錯率。

由今天的發現延伸到數學課堂,我發現數學課不能只是刻板地複製教材,而是教師要用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數學教師要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 法和教學語言,找到與學生的交融點,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點。另外,數學問題隨著教學的深入而發展,學生的思維也一直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學生的潛能能得 到充分地挖掘,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所以在本節課我丟擲問題後,不急著給出答案,先讓學生思考,總結什麼樣的分 數屬於最簡分數,然後教師再去總結,歸納。這讓我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話: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 些困難,讓他自己去嘗試,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自己去發揮。這種理念不斷指引著自己的方向,體驗於數學課中。

教師教學反思6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激發出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

課堂上時我設計了一個“猜暗盒”的活動,事先,我在一個盒子中放進了沙子、塑料袋密封的白醋、貝殼。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盒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嗎?”學生都搖頭說不知道,我又讓學生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推測盒子裡的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發言,有的說掂輕重,有的說聽聲音、有的說聞味道,都非常有科學道理,我讓學生代表用他們的方法來探究。我覺得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是科學課的最大教育價值,作為教師必須呵護學生對科學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於參與,積極參與,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從中體會到什麼是科學。我讓學生通過肉眼觀察,誤導他們,以為塑料袋裡裝的透明液體是水,通過聽聲音,誤以為裝固體的鐵盒裡是石塊,以此設下伏筆。在本課的結尾,讓學生開啟蓋子,聞聞袋子裡的透明液體,親眼看到鐵盒裡的固體其實是貝殼,由此引申到地球的內部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真正深入,讓學生談談想法,學生馬上就想到科學家們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猜測有可能是錯誤的,表達出他們想探究真理的願望,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其次本課教學我用圖片介紹的書上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猜測火山、地震、溫泉反應出的現象,以科學家的角度來通過對地球外在現象的觀察來推測它的內部。把誰都沒法看清的地球內部構造剖開讓學生觀察、研究。

最後,通過觀察切開的雞蛋和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動手用橡皮泥做出一個地球內部的模型,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記住了地球內部各部分的厚度比例。

本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匯入部分拖沓,時間過長。

二、準備圖片不夠多。

三、在小組和做製作橡皮泥地球內部結構模型的時候,小組合作不夠緊密,部分小組長沒有起到協調和組織成員團結協作的作用。

今後打算:

一、精煉課堂語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節省時間。

二、加強課前準備,豐富課件內容。

三、加強小組合作,在平時的課堂實驗活動中,明確任務和分工,讓學生帶著團

結協作的目的去完成任務,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教師教學反思7

雖然我所執教的活動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但在活動中我始終堅持一種理念:就是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在玩中學,而不是學中玩,這種“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將會始終指導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所執教的活動《我們愛秋天》是一直以來幼兒園較為經典的教材。下面我從活動設計、活動過程、活動效果這幾個方面進行自評反思。

首先從我的活動設計說起,教材中原有的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學習有表情的朗誦和學習仿編散文詩等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新綱要》強調情感、意志、能力、認知、技能的培養,所以我又增設了一條目標:欣賞、感受、體驗秋天美好的景色。欣賞秋天通過錄相完成;感受秋天,運用實物水果直觀感受,體驗秋天,通過快樂的遊戲來實現。

在活動過程中,我以故事的形式引發幼兒的想像,通過他們自己的思維、語言來出現散文詩,而不是強加給孩子的記憶,這種形式較好地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增加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水果娃娃的`動畫課件,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濃厚興趣。環境的創設,情境的體驗,使活動的重點“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和難點“仿編散文詩”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活動延伸與《奇妙的植物》這一主題目標又很好地結合起來。

從活動效果來說,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興猶未盡,觀察、記憶、想像、探索、合作、創編等多種能力得到了鍛鍊與培養,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但是活動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比如,教師在活動中較為拘謹,對幼兒鼓勵表揚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活動過程依然存在傳統教學的影子……

雖然我所執教的活動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但在活動中我始終堅持一種理念:就是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在玩中學,而不是學中玩,這種“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將會始終指導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教學反思8

反思一、教師要敢於創新

作為一個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在教學行為中更應大膽創新,比如在對待教材上、課堂結構上都可以突破常規來進行教學。

在上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直接講述頻率和振幅這兩個概念,同時注重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來打破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神祕感,同時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學生增加了對科學的感悟和體驗,教學效果很好。這個創新讓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後的'教學還要不斷嘗試各種新方式。

反思二、生活用品也可以是教學資源

物理教學中有好多實驗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來代替或補充實驗器材,下面就是我用一次性茶杯做物理實驗的情況。

由於一次性茶杯質量小,質地柔軟,便於加工,不易破碎,我在課堂上也多次使用。

1.測量液體溫度

用一次性茶杯代替燒杯,給各個學習小組分別發三個茶杯,並分別裝熱水、溫水、冷水,先讓學生用手感知並估計水溫,再用溫度計測量和比較。

2.講解流體壓強時

將兩個一次性茶杯倒下放置,相距5~8釐米。用吸管向中間吹氣,兩個茶杯聽話地向中間靠攏,即可有效地說明流速大壓強小,也可形象地讓學生理解船隻在同向航行時不可靠得太近的原因。

3.講氣體壓強

用一次性茶杯罩住嘴,並用力吸氣,杯子發生變形(變癟了)且不會掉下來,這可演示說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教師教學反思9

成功之處: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有關海洋的說明文。文章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已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新世紀的希望。教學本課時,首先我能夠落實好字詞句的訓練,比如指導學生寫好“慷”“蘊”等生字,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讀讀、圈圈、畫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通過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等內容為學生的複述課文做好鋪墊。在重點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愫。

不足之處:第二課時設計容量有些大,教學時間緊迫。教學中發現個別學生感情朗讀不夠到位,朗讀時沒有身心入靜,無法深刻體會出文章的中心。重點感悟過程未權衡重點,過於平均用力,未能達到由學習實踐提煉出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習實踐的境界。最後一個環節“迴歸整體”設計的.相對簡單!

教學建議:

1、課文朗讀時,培養學生身心入靜的讀書技巧,讀出文之情,文之趣。

2、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說明文,以此為範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說明文型別課文的能力。

3、聯絡本文對學生進行文化的薰陶,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成果的舞臺,可以宣讀,也可以辦報等。

教師教學反思10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教學《石榴》這課時,我也是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今後,我還要在引導學生讀上繼續鑽研。

教師教學反思11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

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我認為教師教學反思可參考的內容有: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式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 由於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物件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後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

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

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理?

我本想在這裡“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麼做? 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閱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侷限在經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

更為重要的是,閱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教師的職業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物件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師教學反思12

經過《北京的金山上》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學生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學生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學生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學生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學生舞蹈動作的準確性。

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學生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著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教師教學反思13

作為一節常規音樂課來說,是一節樸實而自然的音樂課,當然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此我提出一個建議:

一、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音樂森林的美麗和神奇。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學生被吸引就會集中投入,多種感官同時加入,完成聽覺和視覺的結合。更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畫面和音樂的結合形象、生動的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從而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學生更加熟悉歌曲,使學生在後面學習歌曲、處理歌曲做好鋪墊。

二、通過演唱培養學生追求美的目標,同時滲透情感教育

在教學中應該把歌曲和環保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把對生活的感受溶入到音樂的理解中,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追求美的目標。同時也讓學生們明白,"環境保護,我的責任。"讓環保走進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中,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此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們的國小音樂教學更加精彩!

教師教學反思14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匆匆地一學期過去了。有收穫,有不足,更有些許遺憾。記得剛接班時,就希望通過一學期之努力能幫助學生迅速提高成績。然而,一學期來辛辛苦苦地教學卻未能分享到學生學業進步的喜悅時,我們又陷入苦惱。高三的學生各個都懷著美好的懂憬,也表現出超常的勤奮與刻苦,顯然學生們已盡心盡力了,無可厚非。這樣,對我們自身的教學的反思,也就顯得更有意義了。

一、合理制定,完善教學,複習計劃

要想搞好高三英語教學,沒有合理的教學和複習計劃是不行的。在開學初,我們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學和複習計劃,並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計劃。立足教材,夯實基礎知識才是我們這樣的學生的唯一途徑。教學和複習都應該注重實效,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二、以語篇為基礎,擴大學生詞彙量

由於高三沒有再訂新課本,都是複習高一、高二所學過的課本。因此,教學中光靠八本書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況且是同學們學過了的,所以我們還要精選一些閱讀材料來彌補教材的不足。在教材的基礎上,精選泛讀材料,以鞏固和拓寬語言知識,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我們以《英語週報》為基礎,用好《英語週報》,因為報上的文章比較新,時代氣息濃,篇幅多。每期精選一兩篇為精讀材料,兩三篇為泛讀材料。在平時教學新詞彙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由新翻舊,以舊帶新,通過形近,義近,同義,反義,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聯起大量有用的詞彙,讓學生從縱向,橫向及各個方面將詞彙的雪球滾大。對於所有精泛讀材料中碰到的生詞,要求學生摘錄下來,老師要採取必要的手段,如聽寫或再現認讀的方式進行檢查,以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三、加強聽力,寫作訓練,合理安排綜合訓練

加強聽力和寫作指導和訓練,是我們大學聯考取得成績的重要保證。只有多聽多練才可能有好的成績。但只是聽和練還不能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集中訓練和對聽力方法的指導,通過對聽力材料的分析,能夠猜測聽力的內容,能夠初步選出部分答案和排除部分答案。我們選用的《英語週報》和《聽力風暴》。它們的語速中等,音質清晰,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水平。對於寫作,在寫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合理的指導,對學生有明確的要求:

1)繁簡適度

2)有閃光點,要有較高階詞彙和較複雜語言結構

3)層次分明,承上啟下

4)細讀提示,寫全要點

6)書面乾淨,整齊,規範。教師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時發"的原則。否則,失去了時間意義,效果就不大了。同時讓學生背誦範文,做好語言積累。在今後的工作中提醒自己要不斷的學習,瞭解大學聯考動向。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具體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

為了提高高三英語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本著"培養主體意識,強化課堂訓練"的原則,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學生樹立信心。同時我們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與教學大綱,按照"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這一主旋律進行教學和複習,提高實戰能力。

五、進行做題訓練

熟話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此話一點不假。對於高三學生來說,“不用揚鞭自奮蹄。”他們知道要多練。因為誰都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道理。再者現在的大學聯考題,閱讀資訊量大,速度的訓練只有通過一定量的積累,才有可能產生質的飛躍。所以,要想從知識的熟練掌握到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很難奏效的,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因此,我們通過考練結合,重點答疑,通過長期的訓練,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

總之,為了提高高三英語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本著"培養主體意識,強化課堂訓練"的原則,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學生樹立信心。同時我們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與教學大綱,按照"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這一主旋律進行教學和複習,提高實戰能力。

高三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3

複習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應始終堅持這樣一個指導思想,即應使複習成為學生學習上升的起點和深化的起點,從而達到提高的目的,既要有知識的提高,也要有觀點、方法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複習更應該講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因此,我覺得高三整個複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紮穩打,打好每一知識要點的攻堅戰。

高三總複習是一項大運動量的工作,而且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於是會產生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我認為,要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高三複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提高學生複習、練習的興趣。例如,把書面表達和改錯兩項訓練活動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的習作讓全體學生進行糾錯,這樣富有變化的設計複習安排,比單純進行一項訓練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靈活掌握大學聯考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絡、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域性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程序。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裡,“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為“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複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複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複習階段,學生都會有所進步,日積月累直至產生質的飛躍。

教師教學反思15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一學期下來感受和體會頗多,現將有關情況作個簡單介紹,與各位同仁交流研討。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2)班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這兩個班有九十七名學生,他們基本都來自農民家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這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2)班,學生的基礎不緊湊,最好的在

(2)班,最差的也在(2)班。而且差學生的數量比較多,出現了斷層現象。讓人無法下手進行有效的教學。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採取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措施,根據學生的基礎,我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每天安排不同層次的任務,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進步。絕大多數農村學生上國中前英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本書龐大的詞彙量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對於音標的掌握更是十分艱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要花一節課左右的時間來教學生學音標,讀單詞,往往效果還不理想。而等到下節課來進行操練的時候,學生仍然會在生詞處卡殼。在課堂上我努力幫助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對話,有的同學就比以前顯得有信心了,到後來這些同學都能主動舉手

回答問題了。這是讓人感到欣喜的一個成果。只要他們自己加把勁,我想對他們來說會提高的快的多。與此同時,我還不忘提高好學生,把原來的好學生想辦法再提高。讓學的較輕鬆的同學試著回答較難的問題,儘管有時候設計的題目有些難度,但經過引導,他們還是能做的出來,這一點也是可喜的。另外,我還要求學生背誦當天學過的內容,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對話,每一篇短文,來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語感,我認為這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本冊書共10個單元,教材內容太多,時間不夠.那麼按規定的每週5課時算,共計90課時供八年級第一學期使用,除去國家法定假日和平時的階段考評和試卷、配套練習的評講,滿打滿算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鑑於這一種情況,也為了學生更牢固地打好基礎,我只能加班加點地“開小灶”,利用早讀課、晚自習時間,補充習題,強化訓練。我精疲力竭,但往往還是事倍功半。

新教材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我的理解是“全體學生”是量。“全面發展”是質。質和量要一起抓,一個不能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同時比以往的教學我們還更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以寬鬆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學

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訓斥性、譏諷性語言,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多用鼓勵性話語,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

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道路中,我不斷探索,學習和研究,雖然很苦、很累,但同時我看到了學生們在一天天的進步,英語表達一天比一天好,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種自豪和幸福,我願意永遠做一名英語教學孜孜不倦的實踐者,永遠體味著教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