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選)題元丹丘山居原文及賞析

校園 閱讀(1.8W)

題元丹丘山居原文賞析1

題元丹丘山居原文及賞析1

(精選)題元丹丘山居原文及賞析

原文:

仙遊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譯文

到處遊訪仙人,今天渡過潁陽河,來拜訪隱士元丹丘。

老元啊,你怎麼丟棄天下蒼生的願望,不去當官,卻喜歡與洪崖仙人在一起?

當初選擇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為了幽靜隱蔽,每次的議論都足稱美文。

此地好風景,北面是馬山的斷崖峭壁,南面是鹿臺山。

溪水連通汝河,共享一輪明月,山峰與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雲。

你這個人真有閒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你在山泉松風裡就可發跡,笑看朝暮雲飛雨落。

而我卻更喜歡四處遊玩,與青鳥為伴,棲息江湄。

註釋

題下有“序”雲:“丹丘家於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極目汝海,雲巖映鬱,有佳致焉。自從之遊,故有此作。”元丹丘,太白至交,為道士,天寶初為西京大昭成觀威儀。見《玉真公主祥應記》碑。太白之識玉真公主,或即元丹丘引薦。潁陽,唐縣名,治所在今嵩山之南河南登封潁陽鎮。潁陽山居,指元丹丘在潁陽新築別業。山居,山中的居處。謝靈運《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園,在郊郭曰城傍。”

潁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壽縣正陽關入淮。

元君:指元丹丘。

蒼生望:百姓所望。《晉書·謝安傳》載,謝安高臥東山,徵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過江諸人相與言日:“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或說即黃帝臣子伶倫,帝堯時已三千歲,仙號洪崖。此借喻元丹丘。,晦跡:隱居匿跡。

北山,指馬嶺。南嶺,指鹿臺山。《一統志》汝州:“鹿臺山在州北二十里,有臺狀若蹲鹿。”

汝海:指汝水流域。

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清芬:喻美德。

青鳥:海鳥。或說為鷗烏。典與鷗鷺忘機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隱居。江漬,江濱。

賞析:

原序:丹丘家於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極目汝海。雲巖映鬱。有佳致焉。白從之遊。故有此作。

題元丹丘山居原文及賞析2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仙遊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翻譯

到處遊訪仙人,今天渡過潁陽河,來拜訪隱士元丹丘。

老元啊,你怎麼丟棄天下蒼生的願望,不去當官,卻喜歡與洪崖仙人在一起?

當初選擇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為了幽靜隱蔽,每次的議論都足稱美文。

此地好風景,北面是馬山的斷崖峭壁,南面是鹿臺山。

溪水連通汝河,共享一輪明月,山峰與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雲。

你這個人真有閒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你在山泉松風裡就可發跡,笑看朝暮雲飛雨落。

而我卻更喜歡四處遊玩,與青鳥為伴,棲息江湄。

註釋

潁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壽縣正陽關入淮。

元君:指元丹丘。

蒼生望:百姓所望。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或說即黃帝臣子伶倫,帝堯時已三千歲,仙號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晦跡:隱居匿跡。

“卻顧”二句:即詩序所說“北倚馬嶺”,“南瞻鹿臺”。北山,指馬嶺。南嶺,指鹿臺山。

汝海:指汝水流域。

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清芬:喻美德。陸機《文賦》:“誦先人之清芬。”

青鳥:海鳥。或說為鷗烏。典與鷗鷺忘機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隱居。江漬,江濱。

創作背景

太白與丹丘為莫逆之交,時相與遊從。丹丘身為道流,或出或處,或顯或隱,徘徊於江湖魏闕之間。太白涉足終南捷徑,丹丘當是重要引路人之一一。故《西嶽雲臺歌>有求援引之意。丹丘當是於離開長安後,隱居潁陽,太白因從之遊。其《題元丹丘山居》、《元丹丘歌>,當亦此遊之作。

賞析

本文是李白於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夏天遊汝、洛時題寫在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一詩,詩前並有一《序》。元丹丘:唐道人,李白與之交厚。李前後寫給元氏的詩文有十餘篇;從其內容看,似乎本詩文應寫在與元氏初交之時。潁陽:《唐書·地理志》雲,河南道洛州有潁陽縣,載初元年(武則天,公元689年)析河南、伊闕、嵩陽置武林縣,開元十五年更名潁陽,西北有大谷故關,倚箔山有鍾乳。清人王琦評價此詩說:“詩意謂潁陽別業,固盡丘壑之美,而已之所好更在江湖,是以欲與青烏相狎而棲息江漬。”是得李白本詩之意。雖說李白本詩《序》中說:“白從之遊,故有此作”,詩中也說到“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但他還是要“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潰”,還是要迎接風浪、雲遊四海,這一直是李白出川以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