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化學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05W)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高三化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高三化學教學設計

  【案例課題】弱電解質的電離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學平衡理論的延伸和擴充套件。第一節弱電解質的電離的課標要求主要是認識電解質的強弱和能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本節理論性較強,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節,掌握方法是學好本節知識的關鍵。在具體的學習中,注意與國中和高中必修內容的銜接,增強知識的邏輯性,以化學平衡理論為指導,引出一系列新知識點;同時通過實驗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學習,加強能力和技能培養。

  【案例描述】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瞭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掌握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判斷。

2. 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3.瞭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及能從化學平衡移動的角度理解電離平衡移動。

  教學重點:

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教學難點: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教學方法:

講述法、比較法、實驗法、啟發引導發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 電解質:

  非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比較

2.練習:下列物質中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 ⑧乙醇 ⑨水 ⑩CaO

____________ 是電解質__________ 是非電解質_________ 兩者都不是

【思考】:酸、鹼、鹽都是電解質,在水中都能電離出離子。不同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是否有區別?你能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證實你的想法?

提示學生從生活情景題思考:

1).鹽酸與醋酸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種酸除鐵釘的鐵鏽?

2).如果上述兩種酸用於衛生潔具的清潔或除水垢,常用鹽酸還是醋酸?

[設計意圖] 從國中和高中必修內容的銜接中,從感性知識的認識中,減少學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識的鋪墊。

新課引入:

活動與探究:

1.醋酸和鹽酸是常見的兩種酸,它們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是否一樣呢?請說出你的理由。

2.你能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嗎?請寫出實驗方案並與同學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頁實驗3-1並記錄實驗現象。

(1)測量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mol·L-1的鹽酸和醋酸的pH。

(2)如圖3-1所示,在兩隻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mol·L-1 的鹽酸和醋酸,在兩個氣球中分別加入經砂紙打磨過的長度相同的鎂條,然後將氣球套在錐形瓶口,同時將氣球中的鎂條送入錐形瓶中,觀察、比較氣球鼓起的快慢等現象。根據實驗現象,思考下列問題

(1)影響此反應的反應速率的因素是什麼?

(2)當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時,溶液中的H+濃度是否相等?怎麼判斷?

(3)為什麼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中H+濃度卻不同?

結論:

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它們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不同;鹽酸全部電離而醋酸部分電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同濃度的鹽酸與醋酸氫離子的`電離程度不同,初步瞭解強、弱電解質的電離特點。

  二、強、弱電解質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全部電離的電解質(其離子無 分子化傾向) 。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只有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其離子有分子化傾向) 。

[教師] 請同學們小結強弱電解質與物質種類的關係

2.歸納:

記住:

強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

弱酸:CH3COOH、H2CO3、H2SO3、H3PO4、HClO、HF、所有的有機羧酸

強鹼:KOH、NaOH、Ca(OH)2 、Ba(OH)2

弱鹼:NH3·H2O Fe(OH)3、Al(OH)3、Cu(OH)2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練習歸納出物質類別與強弱電解質的關係,並掌握強弱電解質的判斷方法。

3.強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

練習:寫出下列電解質電離的方程式:

CH3COOH、H2S、 NaOH 、Cu(OH)2 、 CH3COONH4、K2CO3、KHCO3、KHSO4、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小結電離方程式:強等號、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寫、多元弱鹼一步完

4.強弱電解質的區別

l 電離程度不同:強電解質全部電離,弱電解質的電離部分電離。

l 溶液中存在微粒不同:強電解質溶液中微粒只有離子,弱電解質有離子也有分子。

l 電離方程式不同:強電解質電離不可逆,弱電解質的電離可逆。

l 物質類別不同:略。

【科學探究】實驗:取上述盛有剩餘溶液的兩支試管,在盛有鹽酸的試管內加入0.5克NaCl 晶體,在盛有醋酸的試管內加入0.5克CH3COONa 晶體,充分振盪後,測其溶液的pH

現象:在盛鹽酸的試管中加入NaCl晶體,溶液的pH沒有明顯變化;在盛醋酸溶液的試管中加入CH3COONa晶體,溶液的pH明顯變大

結論:由於c(CH3COO―)增大,導致pH明顯變大,即c(H+)明顯減小,所以醋酸分子電離為離子的過程是可逆的。

[講]綜合上述實驗可得出結論: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可逆的,其電離程度可以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弱電解質的電離也與可逆的化學反應一樣,它的兩種相反的變化趨勢最終會達到平衡。即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與其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弱電解質的分子和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這就是電離平衡。

  三、弱電解質的電離

1.電離平衡:在一定條件(如溫度、濃度)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重新結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這叫電離平衡。

[講]在醋酸電離成離子的同時,離子又在重新結合成分子。當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等於離子結合成分子的速率時,就達到了電離平衡狀態。這一平衡的建立過程,同樣可以用速率—時間圖來描述。

2.速率v —— 時間t圖(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狀態建立示意圖)

[講]請同學們根據上圖的特點,結合化學平衡,說一下電離平衡的特徵。

前提:弱電解質的電離;①達電離平衡時,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②動態平衡,即達電離平衡時分子電離成離子和離子結合成分子的反應並沒有停止;③達電離平衡時,離子和分子共存,其濃度不再發生變化;④指電離平衡也是一定條件下的平衡,外界條件改變,電離平衡會發生移動。

3.電離平衡的特徵:

(1) 等--V電離=V結合≠ 0

(2) 動--電離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3) 定--條件不變,溶液中各分子、離子 的濃度不變,溶液裡既有離子又有分子

(4) 變--條件改變時,電離平衡發生移動。

注意:1、與化學平衡一樣,電離平衡也是動態平衡。

2、化學平衡原理也適用於電離平衡,當濃度等條件改變時,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也會發生移動。

【提問】哪些條件改變可引起化學平衡移動?

[讓學生討論後填寫] 在氨水中存在怎樣的電離平衡(用電離方程式表示)?向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鹽酸、NaOH溶液、NH4Cl溶液以及升高溫度,對平衡有什麼影響?

[讓學生討論後填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運用勒夏特列原理來分析研究電離平衡的移動。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通常電解質越弱電離程56度越小。

外因:①溫度

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 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

②濃度

當電離達到平衡時,加水稀釋向電離的方向移動,電離程度增大,增加弱電解質濃度,向電離的方向移動,但電離程度減小。

思考:弱電解質稀釋中電離程度如何變化?其溶液的中離子的濃度如何變化?

用水稀釋冰醋酸時離子濃度隨加水量的變化曲線。

③同離子效應

加入同弱電解質電離所產生的離子相同離子,電離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④化學反應

加入能與弱電解質電離產生的離子反應的物質時,使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

1.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判斷

2.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書寫及電離平衡及影響電離平衡

  【案例結果】

按照設計的教學設想,通過上述教學過程,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比較成功的地方是:能夠重視過程和方法的教學,通過所學知識的回憶及實驗得出結論,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化學的興趣。

  【案例評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弱電解質的電離。教材是在三方面內容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中化學中的溶液導電實驗、高一教材中的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及電離和上一章所學的化學平衡;弱電解質電離平衡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今後內容特別是鹽的水解知識的基礎,十分重要,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特徵必須認真掌握。關於弱電解質的平衡的影響因素即電離平衡的移動,雖然課本中沒有具體說明,但教學中應該依賴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讓學生結合具體例項討論,在研究中學習。

  (二)案例評價

1.充分利用已有的舊知識去認識新知識

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再加以應用。通過對舊知識的複習、歸納,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主動認識、學習理解新知識。

在課例中,電離平衡是本節的一個知識點,首先和學生回憶化學平衡與弱電解質的定義等知識點,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複習、歸納,再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主動建立電離平衡的新知識。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建構新知識

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是使化學學習變得容易的一條途徑。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放手讓同學們自己去討論、探究、創造,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使他們對自己的思想過程進行反思,這樣做不僅使學生複習鞏固了舊的知識體系,而且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與傾聽,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裡獲得資訊與啟示,使同伴之間的知識和經驗共享,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教師進行合適的、合理的、科學的引導,才能使得一堂課成功的達到教與學的目的。

3.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由於學生的差異,使部分基礎差的學生處於慌亂之中,無所適從,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生交流意識不強,雖然讓學生討論,仍然有部分學生只是一個聽眾,還沒有從被動的學習中解救出來,變成主動的學習。

(2)本節課以學生實驗及複習歸納總結為主,時間安排應緊湊,否則會導致學生實驗浪費太多時間,知識點傳授太少;學生上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課前做好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