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我的世界觀讀後感

校園 閱讀(1.41W)

人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通過讀我的世界觀你就會有所感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我的世界觀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我的世界觀讀後感

  我的世界觀讀後感篇一

讀完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我的感觸頗深。

人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不必刻意去思考,你從周圍就能找到答案。

愛因斯坦認為簡單純樸的生活,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有益的。如果能夠有勇氣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切實的看到人生的意義所在。我想,沒有了奢華,沒有了虛榮,也沒有了庸俗,我們的生活才是真真正正的生活,是讓我們無怨無悔的生活。我們不斷的吶喊著要追求真善美,但是,人畢竟是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我們無法做到視而不見,同時,我們也需要虛榮和奢侈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所以,我們應當在精神上認識到,人生的真諦在於簡單純樸,活出自我。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觸動,精神上的滿足才能填補人生中的缺憾與不足。

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別人而活著,為了我周圍的人們,為了自由,為了追求真理,為了實現理想。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物質都是以他人的勞動為基礎的,我們的喜怒哀樂也都取決於身邊之人甚至是陌生人,我們的命運通過無數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我們即是獨立的,但也時刻的依賴著別人,所以,我們組成了人類這個大家庭,我們生活在一起,為了他人,也為了維持著個大家庭的穩定與平衡。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我們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時因為依靠了他人的力量,不如說時因為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與這個社會是一體的,是這個社會支配著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我們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這正是從側面說明了我們作為個體,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的。

活著是為了追求自由與理想,那麼人到底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呢?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所選的道路。如果我們完成應盡的義務與責任,那麼,我們就可以享受到因成功和滿足帶來的輕鬆地撫慰,也就是我們渴求的自由。當我們的生活被慾望所充斥時,永無止境的不滿足,毫不停歇的你追我趕,到那時,何來自由?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並不尋在,但是,我們可以用一顆樂觀的心來嘗試著給予自己,少一分慾望,多一分自由。再來談一談我們的理想。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這些理想決定著我們前進的方向。當我們擁有一個崇高的理想時,自然便會鄙視世俗的享受與安樂。因而,追求理想和自由,同樣也是為了生存,為了讓我們的存在變得有價值,為了讓我們能夠時刻緊隨社會的腳步,不會時間的洪流帶向遠方。

此外,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還講述了他的政治思想是民主主義,讓每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在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物質上的奢華,而是精神與人格上的高尚。而愛因斯坦崇尚的民主,恰恰說明了對與每一個獨立人格的尊重與愛護。

人生還在繼續,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可以讓我們走的更快,行的更遠,為了另想與追求,努力前行吧。

  我的世界觀讀後感篇二

愛因斯坦,作為一位科學界的巨人,他的世界觀必定與常人有所不同,不同在哪裡,他的精神世界是如何的,我帶著滿腔好奇心閱讀了這篇文章。

只看了第一段,我便想起這篇文章曾出現在中學課本中,再次細讀,還是發現所獲匪淺。愛因斯坦說,人是為別人而活的,也許就是吧,我們每個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這世界,受到親人的教導,努力成為他們期望中的那種人,我們總是在乎他人對我們的評價,看法,成為不為他人所厭惡的人。而他之後的一句話:“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卻反映出這位巨人對於全人類所懷有的一種高尚和彌足珍貴的責任和使命感,生命不應該只是貪婪的獲取,還應回饋以同樣多的東西,甚至更多,只有這樣,全人類才能不斷前進。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小有成就時就忘乎所以,愛慕虛榮,而愛因斯坦,在已是成就輝煌,蜚聲中外時卻始終不改簡單樸素的生活理念,並且厭惡社會上的等級劃分,認為每個人都應是平等的,這一點也是值得稱道的。

當他談到理想時,他說他從不把安逸和快樂當成生活的目的,並認為那是豬欄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追求真,善,美。只有在對他們的追求之路中,他才會不感到空虛。正是在這崇高的理想的引導下,他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科學界的真果,鑄就他不平凡的一生。

愛因斯坦說他自己是個孤獨的旅客,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而他的內心卻是與社會緊密倚靠在一起的,他有強烈的社會正義和責任感,關注於全人類的命運走向,他理想的樹就要求他排除外界的紛擾,保持內心的冷靜和淡定,使他的思維免受他人的左右而失去正確的判斷,這並不是對社會的.冷漠無視。

他在文章中還著重強調了他的政治理想,對於人民民主的嚮往,使每個人都受到應有的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因為那是十分危險的,很可能因為他的個人原因,而導致民眾的不幸,如戰爭。他厭惡非正義的戰爭,譴責非正義的戰爭,厭惡導致戰爭的軍事制度。他希望人們生活在和平的氛圍中。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想往的。

如果問起是什麼使愛因斯坦在科學研究中不斷突破,碩果累累,恐怕是對真正藝術和科學的強烈的好奇心,其中的神祕感驅動著他向真理不斷靠近,解開未知的面紗。好奇心!對世界不滅的好奇心,多少人已經失去它,多少人正離它越來越遠。在當下積極倡導科技創新之時,我們所缺的就包括好奇心,沒有好奇心,何來創新。所以,我們每個人不應失去金子般的好奇心,而要對世界保持敏銳的直覺,用心感受周邊的任何事物,於細微中發現大的新天地。

  我的世界觀讀後感篇三

在週末的夜晚仰望星空是一種享受。

耳機中迴圈播放的輕音樂,秋冬交會的季節里亞熱帶所特有的微寒的季風,還有眼前的讓人無法看透的夜幕,讓我忘記了我本應該煩惱的煩惱。如此渺小的我,仰望難覓邊際的銀河宇宙,陶醉於星雲塵粒在億萬年前散發出的光輝,時間和空間落差讓我有了這樣的疑惑:我的存在對於這個由四條維度編織而成的世界有怎樣的意義?如果我變得不復存在,這個精彩的世界將是分崩離析,抑或是對此毫無察覺?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寫道:“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站在這位科學巨人的肩膀上,假以他智慧俯瞰世界。愛因斯坦先生看透了物質世界的分子、原子、離子的堅硬外表,看到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內在關聯。愛因斯坦認為,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與整個世界有重要而且必然的關聯,“人都是為別人而生存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對整個世界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即如“蝴蝶效應”,而這樣的“影響”便人存在的形式,如果人的存在與這個世界毫無糾葛,那麼他的存在便是無意義的。物質世界是一臺無限巨大而又極其精密的機器,而我認為驅動這臺神奇的機器的動力就是人、物之間的內在的永恆的內在關聯。也正因此,愛因斯坦也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其一生來達到對世界的索取與給予的平衡以維護世界的一種物質和精神上的平衡,反對過多的索取以及暴力的階級劃分。他崇尚簡單純樸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質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平和,這不僅是基於愛因斯坦極高的道德水平,更是一種關於世界的本質的智慧。

正是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下,愛因斯坦認為人類不會有哲學意義上的自由。人的思維是自由的,但人由思維引導的行為卻被物質世界制約著。而這樣的一種觀念也在他遭遇失意或磨難時給予安慰和豁達的心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與此同時,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另一個觀點——完全反對上述觀點的另一個極端。他認為人絕對不應該因為思維、精神、理想在現實世界中的羈絆而消極地放棄理想和追求,對真、善和美的嚮往。因為對現實的失望而懦弱地放棄理想,屈服於物質世界,沉醉在物質世界,最終迷失在物質世界,這是一種可怕而可鄙的情形,讓你的生命變得空虛,讓你的生命失去意義。生命的意義何在?我想這就是文章給出的答案:關於真、善、美的理想。一個人的生命,在無盡的時間之中不過是電光火石的一瞬,如果我們拋棄了唯一能夠證明我們存在意義的東西——理想和追求,那麼我們還依靠什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孤零零地來,孤零零地去,人生之旅長路漫漫,其間必然有誘惑和消極的思維會慫恿你放棄或改變自己的理想,但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唯有“理想和信念”是支援你人生意義的堅實基礎。

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愛因斯坦把視線從微觀的個人角度移到整個人類社會的巨集觀角度,闡述了他的政治主張。文中字裡行間不時散發出自由、民主、和諧的人文主義氣息。他辯證地分析了專制主義。他認為專制主義所帶來的紀律性和領導制度是可取的,但是對專制統治之中的暴力成分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包括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長期的壟斷性的專制統治和軍事制度。前者導致統治階級的腐化,後者則是一種出於自私的個人或集體利益的心理扭曲的暴力行為。

最終,作者談到了整個人類的前進方向,那就是向著未知的領域突破,體驗未知的奧祕。正如他終其一生對人類做出據大貢獻,他認為,每個人對於“人類”這個群體來說,最大的意義是探索未知,堅守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發源地,要為全人類的發展盡力,創造出高尚與卓越的東西。

反觀全文,文中的每一個字詞句段都體現著愛因斯坦的崇高品質。他堅守人類的樸實與平和,堅定心中的追求和理想,反對領導階級的專制和暴力,宣揚人類發展的理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