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校園 閱讀(1.29W)

中西醫結合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層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專科層次人才,那麼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就業前景

近些年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劇增,而與之相矛盾的是每年社會對醫學畢業生的需求數量卻增速有限其原因:一方面由於醫療衛生事業改革使各大醫院、醫療單位用人自主權增加對人才質量的要求明顯提高用人單位“門檻”增高主要以急需的專業人才為主;另一方面衛生改革使一些醫療機構受區域衛生規劃的影響將被撤併受市場競爭的影響使一些醫療機構在競爭中遭到淘汰從而影響了吸納畢業生的能力,給醫學類的畢業生增加了就業壓力

  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就業方向

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具體專業之間存在差別,而且地區性的差別也比較大,這與經濟的發達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對畢業生的需求反而越小,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事業起步早,發展比較成熟穩定,特別是這城市的公立醫院,基本上都是人才飽和。而中小城市因為醫療事業正處於不斷進步發展的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則相對較大。

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生可在各級各類醫院、高等醫學院校、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有關科研院所從事西醫、中醫結合或中醫專業醫療、教學、管理、科研等工作。

就業去向:縣醫院、城鎮社群中、小型醫院,社群衛生服務站,鄉村各級各類衛生服務機構

  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相關資料

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的醫學認識的一種途徑。

中西醫結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長期實行的方針。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工作方針。中西醫結合發軔於臨床實踐,以後逐漸演進為有明確發展目標和獨特方法論的學術體系。

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病理學基礎、病原生物學、藥理學基礎、中醫學基礎、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內科、中西醫結合外科、中西醫結合婦產科、中西醫結合兒科、綜合醫院見習、中西醫結合醫院臨床實習等課程。

中西醫結合專業培養具有現代醫學和中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畢業後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工作的助理醫師。

中西醫結合專業是中西醫結合基礎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西醫結合基礎是中西醫結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遵循中醫藥學獨特的理論體系,利用高科技手段,運用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方法,對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篩選及其藥理作用,中藥複方的藥效學及作用機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已取得許多重大成果,對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專業開設的課程有簡明哲學原理、英語、新應用寫作、計算機應用初級教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中藥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方劑學、預防醫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學基礎、常見急診處理、中醫骨傷科學、鍼灸推拿學、婦產科學、外科學概論、中醫婦產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內科學、中醫內科學、診斷學基礎等26門課程。任選課可根據其專業需要每學期設3-4門,任選課的總學分不能低於12學分。

中西醫結合研究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①20 世紀60-70年代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開創階段。其特點是臨床各學科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全面顯示出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臨床上主要採用辨證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並開展實驗研究,已經出現一批如針刺麻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和治療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②20世紀80年代的.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深化發展階段。初步運用動物模型和實驗研究觀察手段,把證和經絡的研究推到一個更為深入的層次。③9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發展階段。198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中西醫結合”設定為一級學科,招收中西醫結合研究生,促進了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1992年,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程式碼》又將“中西醫結合醫學”設定為一門新學科,促進了中西醫結合研究把學科建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和歷史任務。

結合疾病的診治

包括在診斷上的病證結合,在治療時的綜合協調,在理論上的相互為用。病證結合就是運用西醫診斷方法確定病名,同時進行中醫辨證,作出分型和分期。這樣就從兩種不同的醫學角度審視疾病,既重視病因和區域性病理改變,又通盤考慮疾病過程中的整體反應及動態變化,並以此指導治療。綜合協調是指在治療的不同環節按中西醫各自的理論優選各自的療法,不是簡單的中藥加西藥,而是有機配合、互相補充,這樣往往能獲得更高的療效。理論上相互為用是根據不同需要,或側重以中醫理論指導治療,或側重以西醫理論指導治療,或按中西醫結合後形成的新理論指導治療。

結合中西醫診斷方法的研究

主要是用西醫學和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四診,或創造新的診法。開展最多的是經絡診法和脈診、舌診。經絡診法是把中醫學關於經絡檢查所見和西醫診斷聯絡起來,通過相關性研究,創立耳穴診病法和經絡檢查法。通過各種脈象儀、舌象儀,把醫生診脈時的指下感覺用影象、曲線、數字等客觀指標表示出來,把各種舌診所見舌苔、舌質的變化通過病理形態學、細胞學、生物化學、血液流變學及光學等方法客觀地反映出來;另外對脈象及舌象進行中醫相關對照和從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血液動力學等多方面進行原因和機理探討。這項研究有利於中醫四診實現儀器化、客觀化和規範化。

結合病證動物模型研究

動物實驗是醫學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每一項重大成果的取得都要應用實驗動物,建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是開展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的重要基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適當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與實驗動物科學知識,分別(或同時)採用傳統中醫學病因複製證候動物模型和採用現代醫學病因複製疾病動物模型,使動物模型同時具有疾病與證候特徵。開展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研究,對闡釋中醫基礎理論的科學內涵和外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2] 。

結合中醫治法治則的研究

主要集中於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理攻下、補氣養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則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療效的基礎上,摸清用藥規律,篩選方藥,進而對適用該治則的有關方藥進行藥理作用、成分、配伍機制的實驗研究,再將所取得的認識放到臨床實踐中驗證。

結合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

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十分豐富,有些與西醫學理論完全不同,以往曾開展對陰陽學說、髒象學說 、氣血學說及有關“ 證 ”的研究等,主要是從西醫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臨床為據確立研究物件的特徵,然後通過建立中醫理論的動物模型或動物疾病模型以尋找中西醫理論上的結合點。

結合方劑藥物的研究

包括用西醫理論和方法,對傳統方劑的作用加以說明。其特點是醫藥結合,臨床與實驗結合,單味藥物研究與複方研究相結合。

結合鍼灸及經絡研究

大致有 5 個方面:

一是把鍼灸應用於西醫臨床各科,所治疾病已達300 餘種;

二是傳統針刺技術與西醫理論和方法結合,創立頭皮針、耳針療法和電針、鐳射針療法、穴位注射方法等;

三是用生理學、生理化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方法研究鍼灸對人體各系統的作用機制,為鍼灸提供現代科學依據;

四是通過對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和對針刺鎮痛原理研究進行結合;

五是在肯定經絡現象、總結循經感傳規律的基礎上,融匯中西醫理論,以現代實驗方法與科學抽象方法相結合,探索經絡機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研究經絡及鍼灸作用原理的一門新學科——實驗鍼灸學,已經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