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西遊漫記 讀後感

校園 閱讀(7.87K)

武侯祠在成都市內,與杜甫草堂相距不遠。進大門之後,經過有“唐碑”和“明碑”的前坪來到“二門”,抬頭見由李先念同志書寫的“武候祠” 三個大字。兩邊立柱上有楹聯曰:“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進入“二門” 過文臣武將塑像廊,隨即到達“劉備殿”。而再經過“過廳”則是“諸葛亮殿”。

西遊漫記 讀後感

中國的祠廟歷來以前殿為次,後殿為主,依此規律,那就是以孔明為主了。但是,劉備殿以及西邊的劉備墓所佔比重都較諸葛亮殿大,這一在佈局上的矛盾曾為後人所惑。又,劉備為君,諸葛亮為臣,而且還有君主之墓在此,為何名曰“武侯祠” 呢?

1962年2月12日,陳毅同志遊武侯祠,也敏銳地觀察到武侯祠名實的矛盾。他題詞發表看法說:“少時讀《三國志》及杜詩,仰慕諸葛孔明之為人,稍長就學成都,遊武侯祠,則昭烈墓在其側。人們仰慕孔明反勝昭烈(編者注 :昭烈是劉備死後的諡號),其故何也?餘意孔明治蜀,留有遺愛,千秋公論,不隨時俯仰。其餘若人不能自立,欲依附光澤以自顯,其速朽必矣。”丞相孔明遺愛於民,愛到敬仰,劉備雖是皇帝,卻在沾臣下的光。

諸葛亮治蜀,勵精圖治,注重法紀,嚴明賞罰,使得各級官吏廉潔奉公,蜀地政治清明,史稱蜀國“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他廣任賢才,以德才為取士用人的標準。對那些忠於蜀漢政權而又有才略的人,他不講門弟、資歷,授權要職,大膽使用。他注重經濟,曾“閉關息民”,務農殖穀;又在都江堰設“堰官”,管理農田水利工程 ;並推行屯田,以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對冶鐵、煮鹽、織棉等重要手工業,實行官營。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蜀地出現了“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 的繁榮景象。

前面我從地理環境的角度講述了形成“天府之國” 的自然背景,其實,從政治上說,不得不承認這與諸葛亮勵精圖治、治國有方是分不開的。正因為如此,他身後世人為其所建祠堂“喧賓奪主”就不奇怪了。以往,我們僅從“三國” 的故事(如“空城計”、“草船借箭” 等等)中略知孔明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其實用現代詞彙來說,他更是一位卓越的好“”。

在聞名遐邇的古代三部歷史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為百姓所追思,為士人所謳歌。事實上,諸葛亮在治國治軍中,正身律己,從諫納言,廉潔奉公,嚴於自責,勤於政務,以致鞠躬盡瘁。

諸葛亮譽滿天下的主要原因,在於他那寧靜淡泊的`氣質、忠貞執著的情操、清廉務實的作風、富於進取的精神和為事業獻身的激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還在於他應順歷史潮流和民心,給蜀地帶來安定和繁榮。而歷代對諸葛亮的緬懷和敬仰,表達的是人民對太平盛世的響往,對清官賢相的尊敬,對智慧的崇拜和對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讚賞。

武侯祠,最先出現於杜甫的筆下。杜甫於公元759年歲末入蜀,在次年春天就來踏訪武侯祠,寫下了著名的七律《蜀相》。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人不僅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和哀惋,而且描述了丞相祠堂的位置和景緻。

談至此,我不得不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武侯祠中嶽飛手書的前後《出師表》石刻(以下簡稱“嶽書出師表” )。

前《出師表》嵌在“二門” 的右邊,由20塊方石組成 ;後《出師表》在門的左邊,刻在17塊方石上。上鐫字型大者10釐米,小者3釐米,黑底白字,宛如手書,刻工精良。書體行草,筆力凝勁,龍飛鳳舞,揮灑縱橫,一氣呵成,如快馬入陣,令人想起岳飛馳騁疆場的英武氣慨。

表文後附有“岳飛自跋”。跋語曰:“紹興戊午(1138)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先生之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心中抑鬱耳。”

我在碑前佇立良久,既為其氣勢磅礴的墨寶所驚歎,也為兩位相隔數百年惺惺惜惺惺的聖賢的情操所感動。可是,據館藏資料介紹,此“嶽書出師表” 實乃明代一個叫白麟(1465-1505)的士人所偽造(包括“岳飛自跋” )。此人善書法,其偽作還有《古柏行》及《醉翁亭記》等。

雖然“嶽書出師表” 不是真跡,然而流傳甚廣,影響很大。僅石刻,見於四川的,除武侯祠內,都江堰市青城山和雲陽縣張飛廟中也有。此外,陝西岐山縣五丈原孔明廟短原縣城隍廟,河南南陽市武侯祠和湯陰嶽王廟,浙江杭州岳飛墓等處均有。不過,考證其刻建時間,均在清代中後。

“嶽書出師表”既非真跡,何以廣為流傳?偽造岳飛手跡,又何以選諸葛亮的《出師表》?這可以從諸葛亮與岳飛的才識與業績中得到答案。

諸葛亮受劉備託孤之重,以一統天下為己任,竭忠盡智,多次出兵北伐曹魏,以致最後病死於五丈原軍中。北伐留下的兩表,表達了他為“興復漢室” 效死不渝的決心和“鞠躬盡瘁” 報效朝廷的精神,其志之忠貞,其情之真切,令人讀後感憤垂淚。

岳飛在外族人入侵中原之際,力主抗擊,積極並伐以興復大宋。他多次上疏反對議和,陳述抗金方略。在著名的《謝講和赦表》中,慷慨陳辭:“願定謀以全勝,期收復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他“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言壯語,氣吞山河。

《出師表》是傳之千古的名篇,岳飛是受人敬仰的名人。因此,“嶽書出師表”可稱為名人名作。而且此墨跡摹仿手法高,在書法藝術上自有存在的價值,不少書法家都稱讚它“勁健飄灑,生氣凜然”,“結體遒美,氣韻生動”,受人喜愛。人們敬其人而愛其物,特別珍視這墨寶,即使知其偽也不願正視其偽,更不願揭示其偽。

如果說“杜甫草堂”是一座泛溢詩香的書院,那麼,“武侯祠” 則是一幅充滿政治風雲的崢嶸歷史畫卷。二者都是炎黃文化精品中的拔粹,不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而且對於“旅遊景點”的策劃、包裝、打造的“經營”者來說,都是值得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