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7篇

校園 閱讀(1.58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7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1

奉獻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又有幾個人會用行動來詮釋奉獻的含義?

奉獻要用華麗的語言來修飾,來描繪,一個人要想奉獻,須要的是行動。奉獻,不須要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奉獻在平凡的小事中最能體現,奉獻,須要堅持,須要不辭辛苦。

你是否留意過生活?白天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在一天的繁華熱鬧過後,留下數不盡的垃圾,但你是否發覺,當你其次天早晨醒來,街上又復原了往日干淨整齊的容貌,這一切都是清潔工含辛茹苦,靜默打掃的成果。

然而,清潔工在生活中不被人敬重,清潔工這份職業更是被人嫌棄,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並無絲毫埋怨,並無對老天的不滿。

一次偶然間,我遇見了一位老清潔工,他已年過六旬,正是在家享福的年紀,同齡人不都在家中享受兒孫滿堂的樂趣。我心生新奇,問道:“老爺爺,你年紀這麼大了怎麼還來打掃衛生啊?”老爺爺笑著說道“我啊,就是閒不住,現在要愛護環境,我反正在家也沒事情幹,打掃環境衛生既美化了城市又熬煉了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打掃衛生看似多麼不起眼的小事,卻體現了老爺爺的奉獻精神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大家,這是最淳樸的.貢獻。

事實上,生活在各個崗位的人都在奉獻,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醫生,終日在充溢藥味的地方,用雙手,用才智挽救他人;警察,終日風雨無阻,為人們供應平安的生活保障……他們,雖常被人們忽視,但卻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這是最平凡的奉獻。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用生命,用行動來演繹著奉獻,鄧稼先“兩彈元勳”,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才智與耐性和那百折不撓的毅力,為祖國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為祖國的旺盛昌盛做出了貢獻。這是震天動地的貢獻。

奉獻,有許多種形式,只要你做了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事,那麼你就做到了奉獻。奉獻不在於時間,不在於金錢,而在於貢獻。

讓我們不要空喊口號,用行動去奉獻,去證明自己。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2

通過參加這次報告會,我從宣講團對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宣講報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境界,在我們臨縣華坪居然還有這樣一位偉大而平凡的人,這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瞭解,或許很多人對張桂梅的瞭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她不要命了嗎?她究竟為了什麼?但是隨著宣講的不斷深入,隨著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崗位,幹著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偉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夢想,這一刻我打心眼裡敬佩她,她無愧於“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和孤兒,這些事蹟正如他所說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正是因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報,才造就了一片“綠洲"。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張桂梅老師的崇高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供人們歌頌,更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楷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3

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

落水後,常青和李俊傑在水中堅持了40多分鐘,被救起。李順被水流丟擲,自己游到了岸邊。陳陸和王鬆始終了無蹤跡。

消防、藍天救援隊等救援力量都參與搜救,總共發動了四五百人尋找失蹤的陳陸和王鬆。

陳立山告訴記者,陳陸的水性很好,幼兒園時就學會了游泳。劉書虎則舉例說,陳陸在150米寬的水域中能遊一個來回。

因此,剛聽到訊息時,劉書虎以為是小事,“船翻了,爬起來不就行了?我沒見過那樣的水,根本想象不出來。”

參與救援的隊員告訴記者,當時的水有八米深,水流湍急,水底情況複雜,電線杆、樹木、房屋等交織盤布。

搜尋陳陸的頭兩天,王璇到處打聽,要搜救人員“看看樹頂”,追問“會不會在哪個小土坡上,被水衝暈了?”後來,問出的話成了“你們有沒有看看水底?會不會被纏住了?”

7月24日,陳陸的遺體在距離落水點下游2.3公里處被找到。王鬆則到現在仍是失蹤狀態。

竇君說,王璇起先撐著沒哭,“還不敢相信,屬於懵掉的狀態。”遺體告別當天,她忽然爆發出來,癱軟在座位上,需要吸氧。在兩人的攙扶下,她向陳陸最後敬了個禮。

4歲的.兒子仍不知道爸爸的事情。這段時間,家中來來往往許多生面孔,他要“拿金箍棒把他們都趕走”,因為“他們來了以後,奶奶、爺爺、媽媽都會哭”。

從前,陳陸從家返回單位,兒子有時候捨不得他,躲在臥室裡哭,他跟著在客廳裡抹淚,說要等兒子不哭了、睡著了再走。

7月22日,安全護送完第一批群眾後,陳陸碰到了方銳。方銳回憶,當時的陳陸渾身都“很熱乎”,狀態疲憊,連他自己也說像是要中暑了。“我讓他別去了,他說沒事沒事,他熟悉水況,不去不放心。”

方銳叮囑他一定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陳陸滿口答應:“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要不然我太累了。”

8月8日,陳陸的落水點處水位仍然很高,露出水面的電線杆上纏著一截白色織物,幡旗一樣飄搖。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4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5

假如你是一隻蚌,也你可以用你的鮮嫩之軀將惱人的沙磨成晶瑩的珍寶;假如你是一窖烈火,你可以用你的滿腔熱忱,將其貌不揚的黏土打造成精緻絕倫的瓷器。人生亦是如此,於靜默無聞中奉獻,方可實現生命的本真。

正如那顆露珠,用它的涼爽溫順滋潤了含苞待放的丁香花蕾,使之漂亮綻放,往廣西都安中學的校長莫振高化作“光明燭”,用行動點亮了孩子們的求學路。“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是他一生的座右銘,三十多年的任教,三十多年的“化緣路”。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有過他的身影,只為通過社會力氣,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3000多萬的善款,一點八貧困學子的`高校夢,在“莫爸爸”的滋潤下成了真,成了善,成了美。最終,莫校長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逝世。他走了,他沒有離開,那一夜,孩子們熄滅的校內裡全部的燈,而他在天上熠熠閃亮。莫校長用奉獻實現生命的本真,以另一種方式與我們同行。

我們來自平凡可我們又不甘於平凡,唯有奉獻方是找到歡樂與華蜜的捷徑,南通市的吳錦泉亦是如此。“窄條凳自行車,躬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許多,而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在見你的夢。叫賣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出高尚。”年過八旬的老人,靠磨刀剪為生的老人,生活並不富有的老人,出身平凡的老人,面對甘肅舟曲泥石流災難的發生,堅決果斷地將平日辛苦攢下的萬元捐獻給紅十字會自08年汶川地震後,老人起先了捐助事業,至今為止,老人累計捐獻三萬多元,這是老人用生命換來的!多數個日夜起早貪黑,吳錦泉在無私奉獻中實現了生命的本真。

林徽因曾說,華蜜是件奢侈的事,人生總是有太多的缺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歡樂。其實不然,奉獻就是歡樂與華蜜的源泉。我不喜愛走馬觀花的獵奇式的文字,因為在我看來,奉獻是不容許被褻瀆的生命本真。

我願做一朵凋零的花,歸於自然的塵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歷史的輪迴中回來自然,回來生命的本真,為另一抹漂亮奉獻我的全部。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6

閉關兩年,地震後的九寨溝重新對遊客開放,四川森林消防總隊九寨溝中隊的消防員們又開始忙碌起來。

天剛亮,廖海州和隊員們就來到景區防火執勤。此時的九寨溝還沒有遊人,四周一片寂靜,蘆葦隨風搖曳,藍色的“鏡海”漾起層層波紋。

廖海州守護九寨溝已有14年,他早已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了這裡的森林與雪山。每年防火期,他都要和隊友們到九寨溝靠前駐防,保護一方生態平安。九寨溝中隊因此也被當地村民稱為九寨溝的“第十寨”。

14年的“老九寨”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

今年34歲的廖海州是九寨溝的“活地圖”,常年執勤巡護讓他對這裡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他也時常被隊友們稱為“老九寨”,而這樣的稱呼只有10年以上的消防員才能有。

“前年地震,我們從這裡抬出來了好幾個受傷遊客……”一位與廖海州同年入伍的老隊員說。

五花海岸邊人來人往,遊客操著各種各樣的'口音。“你好,從這邊可以到對面景點嗎?”見到人群中走來穿著“火焰藍”的消防員,兩個年輕人走過去問道。廖海州為他們詳細解釋了行走路線,兩個年輕人連連點頭,滿意地離開了。

“很多遊客並不熟悉旅行路線,一天當中打聽路線的人有上百個,同樣的問題要回答幾百次,執勤久了,我也學會了不少方言。”廖海州說。

每多走一步路景區就少一份危險

沿著岸邊繼續巡邏,廖海州心裡清楚,自己每多走一步,景區就少一份危險,遊客就多一份安全。兩年前的地震,正是因為他們多走了9個小時的山路,被困在122林場的受傷遊客才得以提早被轉移救治。

廖海州曾參加撲救火災、抗震救災等任務80多次。棧道邊上,一名中年男子正躲在一旁草叢裡抽菸,廖海州一眼就看出了端倪,立刻示意男子掐掉菸頭。“這兒禁止抽菸,遊客中心站設有吸菸區。”

他和隊友巡邏在遊客最多的長海和五彩池附近,擔負著周邊的森林防火工作和遊客安全。

可能是從當上森林消防員那一刻起,他們才知道,一草一木對於九寨溝的重要性,他們才明白森林防火對九寨溝意味著什麼。

一天的執勤結束後,廖海州和隊友們乘車路過荷葉寨,透過車窗,他看見自家屋頂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身後,水還是那樣清,山還是那麼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 篇7

張桂梅的事蹟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