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3篇

校園 閱讀(1.28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總結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3篇

語文教學總結 篇1

xx年12月27日至28日,我在xx市體育中心體育館觀摩了全國國小語文“深化教學改革,彰顯新銳舉措”創新課堂研討活動。這次活動規格高、質量好、名師多、規模大,讓我對一些原來聽說過但認識模糊的教學理念變得清晰具體。在活動中,我目睹了閱讀教學中正確的語用過程,感受到了積極語用的巨大魅力,這對我們正在進行的語用課題實驗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以王xx老師的《桃花心木》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心靈溝通,解讀文字,走進文字。王xx老師在上這一課時,解讀文字之深細讓人折服。他通過一個“不確定”去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不確定”體現在哪兒,讓學生了解種樹人澆水與老天下雨的相同之處,從而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刻道理。接著讓學生聯絡生活,說說生活中有那些“不確定”,並引出陸xx、xx、唐xx三人生活中的“不確定”,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面對不幸,面對挫折,面對苦難時所應有的態度。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一次比一次動情的朗讀去內化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從而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樑,為走進文字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調。更讓人驚訝的是王崧舟老師竟然能引導一群國小生用他們獨特的慧眼,去接觸林清玄散文中的現代佛教文化氣息,演繹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動與精彩,為我們帶來一場精神盛宴。

二、以讀為本,發現問題,直指運用。這一節課,王xx老師引導學生用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引導學生走進言語深處,觸控語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關注言語的表達形式。在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時,先以“作者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嗎?”這一問題,讓學生找出作者對種樹人做法的三次奇怪反應,並讓學生自己發現這樣寫一點都不羅嗦,而且引起了讀者繼續往下讀的興趣。在王老師的點撥下,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習得了“層層設定懸念”的表達方法,實現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三、深厚功底,傳播知識,走進學生。另外,從觀摩王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還感悟到,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個人的語文素養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要做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要儘量使自己成為“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能誘發、引導學生,豐富其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正如王xx老師老師所說的,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聽了王xx老師的《桃花心木》,我明白了語用教學不能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不能脫離語境進行語用設計,語用設計一定要和內容理解結合,要和情感陶冶結合,要和學法指導結合。

語文教學總結 篇2

一、學科教學特點

從語文新綱要和大學聯考命題方向來看,語文科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在教學中,可分解為增加積累和學會表達兩大任務,其中,增加積累主要是增加詞彙量、句式以及情感思想,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表達能力發展的源泉。

目前,積累不足是我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制約我校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語文科組一直都在為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而努力。在早讀課、課前語文活動、語文活動課、競賽、學社及學社刊物、牆報、科組主頁等方面,積極營造校園大語文環境,注重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和學生學習語文的個性目標的有機結合,積極摸索"課堂——圖書館——網路"的閱讀課教學新方法,初步形成"多閱讀提高積累,常體驗促進感悟,勤練筆規範表達"的教學思路。在這一程序中,我們得到了來自校長等領導和圖書館的大力支援。

在學年教學任務和時間的分配上,科組確定了高一兩學期和高二上學期以積累為主,訓練為輔;高二下學期和高三兩學期以訓練為主,積累為輔的原則。前三個學期側重讀書和寫練筆,後三個學期側重應試作文訓練和答題規範訓練。這一思路已初顯成效和日益完善。

通過摸索,我們發現大量提高學生積累量和訓練量是大面積快速提高學生大學聯考成績的切合我校實際的途徑。近幾年我校的語文大學聯考成績能不斷提高,就是明證。 針對近年來我校高三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後勁乏力的問題,從上個學期開始,我們努力探索從圍繞課本,以講讀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向以增加語文素養,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為主的言語實踐轉變的路子,力求探索出一套適合資訊化環境的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法。

二、各年級教研情況

1、高三:側重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藉助資訊化,科學安排訓練,快速提高成績。在複習策略上,遵循繼承創新的原則,每一屆高三都會研究上屆高三的成功經驗加以繼承,並努力創新,不斷完善訓練設計。如本屆高三在繼承了上屆高三的"以閱讀訓練為主,帶動基礎知識訓練"的複習方案和"以套題訓練促進作文水平提高"的作文訓練方案的同時,提出以“提供作文模式和材料”來強化話題作文訓練的新思路。在資料的選編上,採取博取眾長,優化組合的策略,儘量讓發到學生手上的資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課時的安排上,我們針對高三學生表達能力差、答題缺乏整體感、對考試時間把握不準的毛病,在強化訓練階段,每週都安排三節課連堂進行完整的套題訓練,創設大學聯考模擬環境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發揮資訊化優勢,提高作文、試卷分析評講的效率。我們摸索出作文評講的新模式"審題分析+範文點評+卷面展示+思想拓展"。藉助光電閱卷儀的資料,跟蹤分析學生的答卷情況,從而明確年級和班級學生存在的問題,使查漏補缺有了資料依據和較強的針對性。藉助成績管理系統和電子表格,跟蹤分析每一個學生的成績變化情況,用以指導培優輔差和個別輔導。重視對大學聯考資訊的蒐集和研究,目前已建立起來自佛山、廣州、汕頭和武漢、江蘇等地的資訊渠道。

2、高二:側重研究打好基礎和解決知識點訓練,力求在高二中把大學聯考中涉及成語、病句、文言虛詞等知識點解決。同時基本完成古詩、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的仿大學聯考訓練。

3、高一:著力研究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材料的積累量的方法,著力研究通過課時科學組合和語文活動設計,來促進學生的多讀書和勤練筆。

三、希望學校做些什麼支援

1、目前,學校的課題研究除了國家級課題組之外,都沒有安排到專門的活動時間,學校也沒有什麼幫扶的措施,這不利於課題主持人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建議單列出課題研究活動時間,並在物力和人力上加以必要的扶持。

2、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材料積累量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突破高三學生語文成績提高後勁乏力的瓶頸,語文科組嘗試採用綜合素質分和考試分並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和活動。但由於年級排名只計考試分,導致語文綜合素質分高的學生多勞卻沒能多得,從而削弱了綜合素質考查的地位和作用,建議把語文綜合素質分按20%折算入學生成績,參與排名計算。

語文教學總結 篇3

為了更好的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領會和運用新的課程標準.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也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教育觀。我們學校非常重視一年級這個起步年級,也是率先走進新課程試驗的年級。現將我們學校開展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慎重、精心挑選教師 為使一年級走進新課程試驗取得成功,學校領導多次研究、徵求意見,挑選了六位責任心強、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且具有一定教育經驗的教師擔當一年級任科教師,她們中有業務領導,有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大多是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年輕人,而且她們都有不斷學習,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組織、培訓學習 一年級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先行者,為了讓一年級教師學好、用好新課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泉山區進修學校首先對一年級教師進行上崗前的培訓,接著暑假期間,冒著高溫酷暑,一年級教師又參加了市級培訓。均取得了培訓合格證書。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行動上,一年級教師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投入到課改實驗中去。開學後,校領導又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大家學習、或自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在實踐中學習理論,再用理論去指導實踐。

三、“走進新課程”研討課 通過學習實踐,我們全校開展了走進新課程語文研討課,全校35歲以下的教師參與了上研討課,同時還對這些課組織了兩次座談討論,教師們用新的課程理念去評析所上課的成功與不足,使上課的教師總結了經驗和不足,同時也是大家在一起磋商、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過程。未上課的教師在座談會上談了以後,再寫出了評課意見。總之,在走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都得到了提高與發展。

四、一年級研討課的展示 根據局教科研室的要求,一年級教師上課率不低於50%,學區在各校之間開展了一年級研討課的評比活動。我們學校語文張利斌老師、黃長慧老師、數學顧豔麗三位老師上了課。張利斌老師在上口語交際《借鉛筆》一課時,利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小猴向小熊貓借鉛筆時,是如何講禮貌,把話講清楚,借到鉛筆的。同時,她還創設借東西,合作學習製作手工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時學會合作,以及怎樣向別人借、還東西的訓練。讓學生在愉快的製作中學習了合作完成一個作品。借東西、還東西時學生也懂得了怎樣使用文明用語。課堂上,張老師始終注意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尤其是張老師發現兩個孩子從開始就不合作的事時,她沒有因公開課而置之不理,而是讓學生對他們的做法進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不合作是做不好事情的,同學之間應該相互謙讓。從這可以看出,張老師確確實領會了“以人為本”的真諦,教師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這也是張老師上課中的閃光點。 黃長慧老師在教《家》一課時,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家有了更溫馨、更親切的感情。在上課的過程中,黃老師運用自己紮實過硬的基本功,製作精美的頭飾,當堂畫出美麗的圖畫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去學習,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習情緒十分高漲,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她們的課在學區分別被評為一、二等獎。

五、一年級百字競賽 為了督促、檢查一年級的語文基礎知識,學校組織了一年級的語文基礎知識競賽。通過競賽,學生的知識得到了強化與鞏固,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學習中的不足,為期末複習做好了鋪墊。 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全體一年級教師將繼續更新觀念,用新的理念去實踐語文教學,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課程資源,使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