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升中數學完整版分數除法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4W)

分數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除法以及解簡易方程,並且學習了分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分數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學習分數除法打下了基礎,學習分數除法的知識對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內容包括: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比和比例的應用。這些知識都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基本完成任務了分數加、減、除的學習任務,比較系統地掌握了分數四則運算;另一方面又開始了比的初步知識的學習,為後面學習百分數和比例提供了基礎。兩方面的收穫,都將在進一步的學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小升中數學完整版分數除法教學設計

就學習分數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確分數除法的運算意義,在此基礎上探究並掌握它的計算方法,然後學習分數混合運算。關於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與整數除法的實際問題相同,區別只是資料由整數變成了分數。另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實際問題,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絡,即數量關係相同,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3、使學生能夠用方程或算術方法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整數除以分數,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演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並會分數除法解決相關的問題。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

順序,能應用計演算法則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我們來看這樣一道乘法應用題,媽媽在超市買了3盒糖果,每盒

是100克,3盒糖果共重多少克?我們可以列式:100×3=300(克)

如果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一起來看一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裝幾盒? 300÷100=3(盒) (3)將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數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通過與前三道題我們可以得出: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個一個因數。都是乘法的逆運算。

分數應用題是國小數學應用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比較複雜,學生分析起來比較困難。下面介紹幾種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常用方法: 一、對應法

通過審題正確判斷單位“1”的量後,把具體數量與分率對應起來,這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

如“某築路隊築一段路,第一天築了全長的1/5多10米,第二天築了全長的2/7,還剩62米未築,這段路全長多少米?”

題目中總長度是單位“1”的量,(62+10)米與(1—1/5—2/7)相對應,因此,總長度為:(62+10)÷(1—1/5— 2/7)=140(米)。 二、變率法

題目中幾個分率的單位“1”不相同,可先統一單位“1”的量,然後變換分率,尋找已知數量的對應分率,最終解決問題。

如“學校買了一批圖書,高年級分得這些書的2/5,中年級分得餘下的1/4,低年級分得180本,這批圖書共有多少本?

該題中的“1/4”是把餘下的本數看作單位“1”,而餘下本數又是總本數的(1—2/5),因此,我們可以把中年級分得的本數理解為總本數的(1— 2/5)×1/4,這樣可求出總本數: 180÷[1—2/5—(1—2/5)×1/4] =400(本)。 三、常量法

題目中幾個數量前後都發生了變化,而有的數量不變,這就是常量,解題時可把常量看作單位“1”。

如“小華讀一本書,已讀頁數佔未讀頁數的1/5,如果再讀30頁,已讀頁數就佔未讀頁數的3/5,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該題中再讀 30頁後,已讀頁數與未讀頁數都在變化,唯獨總頁數沒有變,把總頁數看作單位“1”,則總頁數為:30÷(3/3+5-1/1+5)=144(頁)。 四、聯絡法

某些題目中幾個數量都與一個數量有聯絡,把這個數量作為橋樑,解題思路就順暢了。 如“某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共種樹576棵,五年級種樹棵數是六年級種樹棵數的 4/5,四年級種樹棵數是五年級種樹棵數的3/4,五年級種數多少棵?”

題目中五年級種樹棵數與六年級種樹棵數有關,又與四年級種樹棵數有關,所以,五年級種樹棵數是個橋樑,把它看作單位“1”,把“五年級種樹棵數是六年級種樹棵數的4/5”改變為“六年級種樹棵數是五年級種樹棵數的5/4倍”,所以,五年級種樹棵數為:576÷(1+3/4+5/4)=192 (棵)。 五、轉化法

將複雜問題中的某些條件進行轉化,結合改變成簡單的問題,從而化繁為簡。

如“某工廠有三個車間,第一車間人數是其餘兩個車間人數的1/2,第二車間人數佔其餘兩個車間人數的1/3,第三車間500人,三個車間共有多少人?

把“第一車間人數是其餘兩個車間人數的1/2”轉化為“第一車間人數佔三個車間總人數的1/1+2”,“第二車間人數佔其餘兩個車間人數的1/3”轉化為“第二車間人數佔三個車

內容需要下載文件才能檢視

間總人數的1/1+3”,這樣,就能求出三個車間的總人數:500÷(1-1/1+2-1/1+3) =1200(人)。 六、假設法

對題目的某些數量作出假設,

內容需要下載文件才能檢視

導致運算結果與題目不相符合,然後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最終解決所求問題。

如“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合做12天完成,現在先由甲隊獨做18天,餘下的再由乙隊接著做了8天正好完成,如果全工程由甲隊獨做,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假設甲、乙兩隊都做 8天,則共做1/12×8=2/3,比工作總量“1”少1/3,這1/3就是甲隊(18-8)天所做的工作量,所以甲隊獨做的時間為:1÷ [1/3÷(18-8)]=30(天)。 七、倒推法

題目中幾個分率的單位“1”不相同,而且單位“1”難以統一,可以先求部分量,再一步一步地逆推出總數。 如“一捆電線,第一次用去全長的1/6多2米,第二次用去餘下的3/4少4米,還剩 16米,這捆電線有多少米?”

這題中兩個分率的單位“1”均為未知量,我們可以從較小的單位“1”求起:(16-4)÷ (1-3/4)=48(米), (48+2)÷(1-1/6)=60(米)。 八、方程法

一些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用算術方法難以解答,不便於理解,如用方程可順向求解,容易掌握。 如“一項工程,甲、乙兩人合做8小時完成,甲獨做14小時完成。現在甲做若干小時後,剩下的由乙接著做,前後共用18小時完成。求甲、乙各做多少小時? 設甲x小時,則乙做(18-x)小時,根據兩個人的工作量之和為1,可列方程:1/14x+(1/8—1/14)×(18-x) =1,解得×=2,18-2=1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