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校園 閱讀(6.55K)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1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這部戲劇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與悲劇命運抗爭的一生,更有價值的是給我們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無限哲學空間。

從一出生便被太陽神諭示其終將“殺父娶母”,於是,儘管笑靨純真、天真可愛,小小的俄狄浦斯還是被作為父母親的國王和王后狠心地遺棄於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將其刺死,以避免未來的悲劇。可是,命運終究是命運,與芸芸眾生一樣,俄狄浦斯最後也沒能逃脫命運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雙眼之後自我流放的結局。

有人說,“命運”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給你安排好了一輩子。俄狄浦斯王何嘗不是呢?他的這輩子之中,有什麼是可以讓他自己改變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將他刺死,那麼也就沒有了後來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麼也許就不會有之後的悲劇;若是當時沒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謎,他就不會被理所當然地奉為王,不會娶得王后——他的母親為妻……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劇的命運是一對鋒利的魔爪,緊緊地追趕著俄狄浦斯,吞噬著他。面對被註定的命運,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願意相信,更不願意接受,他的內心深處比誰都痛。殺父娶母!這樣的神諭令他痛楚的同時,也充斥著深深的無奈和可笑。他覺得很可笑,自己怎會被註定如此糟糕的命運?他覺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見周圍的一切,心裡只有絕望與孤寂。可是,堅強的俄狄浦斯不甘這樣敗給所謂的'命運,他開始反抗,發了瘋地反抗,即使知道不可能改變,卻還是自己給自己一絲希望去走未來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劇的命運越是在“鬥爭”的路上一步步被應驗了。在當時神化的國度裡,一個自然狀態下的人,就算內心再強大,意志力再強,也終究打敗不了魔鬼般的命運。最後,當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在盡心追查的殺害國王的凶手、全城瘟疫的禍首竟是自己,而心愛的妻子卻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之時,徹底絕望、崩潰了,但就在這樣的時刻他還是沒有選擇逃避,勇敢地懲罰自己,承擔了責任。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2

袁枚有兩句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劉心武先生常以此自勉,他說:“ 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樣開放。我們的生命都是花朵,相對於永恆的宇宙,我們確實非常渺小,所以我們應該有謙卑之心;但是跟別的任何生命相比,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就算人家確實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裡的一朵苔花,我們也應該燦爛地綻放,把自己漲圓,並且自豪地仰望蒼天,說:‘我也能!’”正是受了這一席話的鼓舞,我決心跳出大學論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窠臼,雖然也參考前人的研究,也上網收集資料,但著重從自己的閱讀感受出發,談談自己對《俄狄浦斯王》這部悲劇的看法。蔡元培先賢有八個字:“多歧為貴,不取苟同。”相信本著這一態度,這篇文章中的一些偏激之處也並非不可饒恕。

自文學誕生之日起,“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文學的一大魅力。對於俄狄浦斯王的悲劇,歷來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亞里士多德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當成一般悲劇的範例。在他眼裡,《俄狄浦斯王》是他的悲劇理論旨在闡明的觀點的一個突出例證。弗洛伊德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他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解讀成了本源之作。在弗洛伊德眼裡,索福克勒斯之劇是他認為世人皆有的'“俄狄浦斯情結”的樣板。而列維—施特勞斯在解讀該劇時採用的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方法,得出的也是典型的結構主義分析的結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側重該劇中的悲的因素,而忽視了該劇的喜的因素。其實,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悲中有喜的悲劇。通過對劇本的細讀,我把該劇中喜的因素匯聚,並把它們統稱為“《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下面詳細說明:

歷來有一種說法,《俄狄浦斯王》體現的是一種命運的不可抗拒性,這種不可抗拒正如人類對死亡的不可拒。俄狄浦斯是在逃避命運,卻還是走進了命運的羅網,這正是人類對待抗死亡的無奈,總是在與死亡作鬥爭,最終卻還是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佛教的生死輪迴觀,道家的長生不老說正好就是人類對這一生命規律無法抗拒後在思想上的一種超脫。當人們發現死亡對人來說是不可避免,人們需要用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這種存在方式就是轉世為人或得道成仙。其實,真正的悲劇並不是俄狄浦斯最終應了弒父娶母的神示,而是人們認為《俄狄浦斯王》的結局是人不可違背命運。在我看來,俄狄浦斯同命運的抗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悲壯,而且是一種很積極的對待命運的方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生命,當我們從時間上去界定它時,它只是一朵隨時可能凋零的花朵;當我們從行為上去界定它時,他就有了豐富的內涵。我們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學,我們卻不屈從於命運。用海明威的一句話:人是不可以被打敗的,他只能被消滅。這才是生命的一種至高境界。俄狄浦斯王之所以選擇親手用金別針將自己的眼睛刺瞎(而不是選擇立即自殺),是因為儲存了生的權利就儲存了與命運抗爭的實力,它並非出於西方人的傳統即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許有人會說,與命運抗爭的結局就是人必須服從命運,否則就會像俄狄浦斯王那樣悲慘。那我要對他說,俄狄浦斯王還沒死,與命運抗爭還不至於開除在地球的球籍。要知道,人被命運戰勝只有一種可能即生的權利的喪失,俄狄浦斯王不死,生命存在,人與命運的抗爭就會繼續,這正是《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3

王菲唱“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頗有種宿命式的傷感。掌心的紋線素來被當成關於命運的指示,當然也不過信者有之。中國的路線,倒是更多強調人力的偉大,單單從一部部大團圓收場喜劇就可略見端倪,好人沒好報是要六月飄雪的。

而說起命運的強大,似乎沒有哪部作品比《俄狄浦斯王》更經典,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了。“如果真的註定是悲劇,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悲劇的結局,這就是宿命。”在一位朋友的部落格裡看見的這段話,竊以為用來形容俄狄浦斯的命運再恰當不過。

閱讀作品時,我們無不為俄狄浦斯的英雄形象嘖嘖稱道,他英勇智慧,求真務實,誠實且有責任心。然而最致命的是他擁有常人無法匹敵的自由意志,不肯屈就命運的抗爭精神。

為什麼要把這些普通人追求的罕見品質說成最致命的?

因為正是如此強大不屈的意志,一步步推動著他悲劇命運的前行,給站在所有榮耀權力幸福頂端的他,華麗麗澆下一盆冷水,然後狠狠推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說起可憐來,俄狄浦斯倒也不見得就真那麼衰。至少生命裡是有過幾次逆轉,遇見過幾個貴人的。第一次,他被鐵絲穿過腳踵棄之荒野,因為一個預言而首次遭受人生如此大劫的他像白雪公主一樣,幸運得碰見了不忍下手的執行命令的牧羊人,於是得以逃過一劫保住了小命。第二次,他比白雪公主更好運,撞見的不是隻有七張小破床的七個小矮人,而是輾轉從忒拜城執行牧羊人手裡到了科任託斯牧羊人家裡最後竟兜了一圈被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收養又做回了王子。故事一直到這裡,話說走黴運路線的俄狄浦斯總是人品大爆發,雖年幼無法抗爭總算也連連過關,被動接受著生命的祝福。只不過在結局看來,這樣的恩賜也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命運的捉弄戲劇欲。

而其後,似乎更多的出於他想要對自己命運的強勢掌控,卻讓悲劇發展更加迅猛。他離鄉背井(對於當時不知道實情的他而言),為了一個再現的預言,用自認為遠離就可避免的方式去抗爭。似是力的相互作用一般,用越是大的力氣去牴觸便越是狠狠得撞上。離城的路上便實踐了預言裡弒父這一環節。而後來到忒拜城破解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以為終於逃脫命運,在另一個新的地方大展巨集圖,開始新的生活了,結果兜兜轉轉不過還是在命運安排裡。至此,預言一一應驗,而當事人仍不自知。

假如沒有天意人情的配合,俄狄浦斯在預言出現的第一刻就該被親生父親親手結果而不只是被廢了腳,就不該遇上偏偏不忍心的牧羊人,就不該還被國王收養,就不該在另一次預言面前選擇離開科任託斯回到忒拜城。

靜待歲月,任命運掌紋緩緩而去,不知又會有怎樣的情節。

前半部分預言的應驗,有人力外的某些靈異力量的推動,更多的是主角專屬的英雄主義光環相助。後半部分,就不得不提那句“難得糊塗”了。這裡,對真相的追逐,終於將俄狄浦斯的高尚推到了最高的一個點上,然而同也正是他風生水起人生的峰迴路轉。所謂無知者無畏,如果他不是英雄,不是有那麼多英雄情節的規規矩矩,非要不顧周遭的傾力勸告而對真相一究到底,實踐了的預言又能奈他何。話說有這個如果,不如說如果他一開始就倒黴到底死掉了,也就沒有後面的悲不悲的了。所以說,這種如果式的感慨還真是毫無建設性的。

最後,承命運的戲劇化,如此一個看似完美的`好男人,一無所有,半生潦倒。只不過,悲劇是命運的,走過的路卻是自己的。站在重在參與的角度來說,一出生就應該死去的那個他和走了這麼一段坎坷榮耀路途的那個他,我還真不能斷言哪個更悲劇。幸不幸福,觀眾大多喜好以結局來定。最後,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了,是喜劇;結尾,俄狄浦斯失去妻兒,被奪去英雄光環,自殘雙眼自我放逐,得此下場,是悲。而其實,將人生長度分成三段,成長段,發展段,收尾段。難免,他走了這麼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始的結局,但是他站立的高度與一直站在結局等著一成不變的人,又不是一個水準的。

不知道這樣講是不是越說越亂,或許又要扯到類似價值觀的問題,不過就個人而言,悲則悲矣,卻是值得的。真要去譴責命運的玩弄心思,它也不過是看底下人類如何掙扎負隅頑抗卻不知前局已定,終不能倖免,玩得是人類面對安排命定內容的無奈、憤恨、不甘情緒。逆來順受的人,沒意思。不氣不怒,不將所謂的不公放在心尖看得有所謂的人,似乎還可以惹起命運被反玩弄的不服和氣餒。

如此說來,還是靜待歲月吧。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4

《俄狄浦斯王》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兒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個預言——俄狄浦斯有一天會殺死父親而與母親結婚,於是命人殺死俄狄浦斯。然而,這個執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將俄狄浦斯丟棄在山上。後來,一個牧羊人發現了俄狄浦斯並將他送給鄰國的國王做兒子。

俄狄浦斯長大後,做了很多英雄事蹟,其中最著名的'是解開了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語(謎面是“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答案是“人”,因為人童年爬行用“四條腿”,成年走路用兩條腿,晚年要拄柺杖是“三條腿”),並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殺掉的一個老人是他父親,而與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親。聞知這一事實後,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殺,俄狄浦斯則戳瞎雙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譽為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相應,弗洛伊德又將女性的戀父情結稱為“伊萊克拉特情結”。不過,“伊萊克拉特情結”這個名詞沒有流行開來,現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結”通指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

戀母情結既常見又複雜。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戀母情結,他幼年時與母親關係非常親密而與父親關係疏遠,且尚未成年時父親就去世,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為,父親的去世喚起了他強烈的內疚感,他下意識中會認為,是他詛咒父親去世的。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5

《俄狄浦斯王》書裡有評論說它是在探索人和命運關係的神話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之後真的覺得很驚心動魄啊,不過是不是最我就不知道了。

俄狄浦斯為了逃避命運的魔爪,身為王子毅然離開王宮四處流浪,第一次自我放逐:他以解除天災,為民除害為己任,義無返顧的追查凶手,眾人企圖阻止他,他卻力排眾議,決不退縮。可惜卻在不知不覺中觸放了人類文明社會的禁忌,由一位賢明的.君主變成了殺父娶母的罪人。每一次的逃避都使他更加接近命運的軌道,他努力避免著,卻無法改變命運。

冥冥之中操縱我們人類命運的到底是什麼,在古希臘,就是原始初民無法控制的自然和社會,它高踞於人和神之上,主宰一切,不可抗拒,難以捉摸。到底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或許人只能在定數和命運的這個空間之內去創造和建樹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吧。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對抗無限的困苦和磨難,這是生存的永恆的悲劇性。

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努力奮鬥。你的命運是怎樣的?沒有人能知道。你的命運是誰主宰的?不知道,但你應該成為其中的一員……..

把握命運,靠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