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將進酒》李白賞析

校園 閱讀(8.62K)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以下是《將進酒》李白賞析,歡迎閱讀。

《將進酒》李白賞析

  一、整體把握

(一)這首詩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千金散盡還復來”),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但又表現出對理想和事業的自信。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為衰老。因時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但是筆鋒一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並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第二部分(從“烹羊宰牛且為樂”至“惟有飲者留其名”),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後一句將“古來聖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出一種“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第三部分(從“陳王昔時宴平樂”至篇末),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了在黑暗現實中的苦悶。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 字結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了作品的主題。

(二)兩處用典:

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

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三)三種主要心態: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自信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愉悅之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憤懣不平之心。(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二、名句賞析

名句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誡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賞析:這是後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我安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

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後,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實際上並不見來。

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名句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賞析: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裡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意指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那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的生活。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三、情感賞析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一)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

(二)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三)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

(四)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巨集偉氣魄和浩大聲勢。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洩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汙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四、李白與酒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鬱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縱觀李白的一生,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核心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然而道家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