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通用6篇)

校園 閱讀(1.7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通用6篇)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窪、陰”等6個新詞,寫“蒲、泥”等13個詞,寫“水泥、清”等15個詞。

2.感性讀課文,體會作者寫的水泥道之美。

3.可以用“清亂”等多種方法理解單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4.能夠提煉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5.可以模仿課文或“閱讀連結”,三言兩語寫出上學路上或放學後看到的風景。

【教學重點】

可以用多種方法理解“清晰、凌亂”等詞語的含義,並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者善於發現美、描寫美、欣賞美。

[教學策略]

識字環節允許學生使用所學的識字方法獨立閱讀。書寫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結構特點,然後更加註重關鍵筆畫,從而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不理解的關鍵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想象圖片等方式理解。在閱讀學習中,可以通過反覆朗讀和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別美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表]

2課時

第一節課

[班級目標]

2.閱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情況以揭示主題。

1.老師的問題:同學們,現在是秋天。你觀察上學和放學路上的變化嗎?落葉多嗎?

預設:秋天到了,樹葉變黃,有些樹葉從樹上掉下來。

2.揭祕話題:鋪滿落葉之路是怎樣的?我們去看看吧!

3.在黑板上寫字,一起讀題目。(板書:水泥道5鋪滿金色巴掌)

4.引導式提問:看完題目,你有哪些問題?

預設:為什麼巴掌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麼會有鋪滿金色巴掌?

5.展示圖片,介紹法國梧桐樹。

6.老師提問:關於梧桐樹的介紹,請把梧桐樹和巴掌聯絡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棕櫚般的葉子從梧桐樹上落下。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從視覺圖片入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通過引入圖片和提問話題,提高學生閱讀預期,預熱課程。)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講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啄一隻正在出龜巢探路的小烏龜,因同情的緣故,要求導遊救小龜,結果違反了自然之道,導致了成群的小龜獲得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是安全的,傾巢而出,遇到了無數食肉鳥的慘烈襲擊。魚貫而出的小龜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違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文章的故事發人深省, 所謂“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規律,人類不可以人為地介入進行干預,會破壞這個規律,引起嚴重的後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複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絡上下文,助工具書、活積累理解關鍵句的意思。

2、運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討論交流等方法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字詞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經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示課題)

3、解題。

之:的 道:規律自然之道:

自學彙報,檢查學習成果。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1)字:一類字認讀————難記的字分析。

(2)詞:

A:兩字詞語: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

旅遊築巢 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B:四字詞語:

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的好朋友來配合你表演。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3

教材分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激發學生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認識“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詞語。

2、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熨帖”等詞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對比欣賞,激發興趣:

1、激趣揭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走進一條水泥道。通過原始水泥道和鋪滿金色葉子的水泥道比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變化,感受落滿葉子的水泥道的美,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板貼,認識梧桐葉。

2、指導書寫“鋪”。

指導“鋪”的讀音,指導書寫。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語。

1、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

下面咱們讀讀課文,可以嗎?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你認為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2、生自由讀課文。

3、師板書:熨帖,凌亂

“粘在熨帖”這兩個詞語指導認讀。等樓梯的方式認讀詞語:水窪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小雨靴。4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1)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課文中還有一些難懂得詞語,剛才我看到好多同學都畫了,熨帖、凌亂,其實還有一個詞語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看板書:明朗。課文裡是這樣寫的:抽生讀第1—3自然段。“明朗”什麼意思啊?總結方法:藉助近義詞、聯絡生活實際、藉助熟字猜詞義。

(2)小結:同樣一個詞語,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的。三、細品:學習5—7自然段

重點學習5—7自然段,出示學習要求:

1、默讀5—7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用……畫下來,喜歡的詞語用圓圈圈出來。

2、與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歡的原因。

1、學生根據要求學習。勾畫,交流

2、分享你都畫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體會秋景之美。

(1)抓詞語“閃閃發光”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了,下過雨,葉子上的水珠還在發光,好美呀!指導朗讀。(老師範讀,生讀,齊讀)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盡頭……”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葉比作圖案,師範讀,生跟讀。體會的好,你們才能夠讀的好。

(3)抓詞語:“金黃金黃”重點強調葉子的顏色,體會到了色彩之美。圖文結合感悟美:金黃金黃的葉子,帶著體會再讀一遍。有了理解就讀的更美了。

(4)聯絡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亂”。“熨帖”就是粘在,緊緊地粘在(聯絡上文),聯絡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師板貼,聯絡上下文。)

“凌亂”,用學過的方法說一說你的理解:不規則,聯絡上文,也可以藉助詞義理解。“凌亂”就是雜亂無章,這個詞有點貶義的,可是為什麼放到這裡來形容落葉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風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麗的大自然。)學生上講臺把凌亂的落葉鋪到水泥道上來吧!欣賞圖片,再次感受凌亂之美。

指導朗讀:他們排列的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齊讀。你們體會到了這凌亂,感受到了這份自然之美,這份秋景之美,(師板書:美)

3、指導寫作方法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整體的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現給我們的呢?完成練習紙第二個學習內容。

(1)學生完成第二部分學習內容,彙報:一片片是數量,金黃金黃是顏色,小巴掌是形狀。同學們,你們看有光澤,有數量,有形狀,有顏色,你們認為作者怎麼樣?(喜歡秋天,帶著這種喜愛之情他把葉子觀察的非常細緻,不僅善於觀察,還善於想象,就依靠這細緻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作者把這秋色之美寫的多好啊,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秋景之美讀出來。找三位小小朗讀者,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欣賞這秋景之美。

(2)師創設情境引讀: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我發現:(接讀5自然段)。這溼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裡最美的風景(接讀6自然段)。這小小的落葉,每一片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接讀7自然段)。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這條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麼呢?

(生說)

四、學習最後一段,收尾呼應

為什麼說“第一回”,因為以前都沒有留意過,今天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有心發現,有了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練習寫作:

上學、放學路上的美,下課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細心感受把你們上學放學路上的美寫下來。

教學感悟

秋天,是一個如詩如畫、多姿多彩的季節。風兒吹過、葉兒飄落,天氣也漸漸轉涼,街道上的行人紛紛裹緊自己的上衣,匆匆忙忙的趕著去上班。而就在此時,“我”正揹著自己的小書包,穿著“我”最愛的棕紅色小雨靴,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蹦跳著、歌唱著……

是什麼讓“我”心情愉悅?是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說,張秋生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確實讓我驚豔,這梧桐葉經歷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的折騰,不僅沒有影響美觀,還在作者的筆下熠熠生輝了一番。

雨過天晴後的天空很亮,對映在地面上形成亮晶晶的水窪,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這時的水泥道已經有點意思了,顯得非常特別。可是在作者眼裡,這還完全不夠,當“我”走在院牆外的水泥道上,呈現在眼前的水泥道,像是鋪上了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道路的盡頭……

它們排列的一點兒也不規則,可在張秋生的眼睛裡卻產生了一種凌亂的自然美,這樣的美讓人無法輕易的將注視的目光移向別處。我跟隨著作者的步伐走著,一步一步小心的走著,生怕踩壞了一片落葉;我像作者一樣仔細的數著,一片一片仔細的數著,不肯錯過一片落葉。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這樣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紅色的小雨靴就像是兩隻棕紅色的小鳥,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慢悠悠的走著,畢竟“我”也捨不得這短暫的美好。

可是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為何如此之美呢?

原來呀,作者是想告訴我們,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物質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要學會像作者一樣不僅能發現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還能夠對生活充滿熱愛,對大自然充滿熱愛,要是有了這樣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啊,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這是一篇寫景敘事散文,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裡行間的流露出了對秋天的讚美和喜愛之情。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每次讀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彷彿身臨其境。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細細的讀,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喻,這個也是顯而易見的,完全難不倒孩子們。就是在仿照“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這樣的詞語形式去模仿描寫時,可能稍稍有點難度,不過主要也重在平時的積累。

總之,這篇課文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使學生學會如何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如何去發現美,並能盡其所能的將這些美好用細膩的文字表達出來。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字,正確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3.習得方法,練筆拓展。

教學重點

1.會寫13個字。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教學難點

嘗試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流程

一、出示畫面,積累語句

師: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時從未發現的美麗景色。大家快來看啊!

畫面一(出現潮溼的地面):你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二(出現梧桐樹掉葉子的畫面):你又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三(出現一條鋪滿梧桐樹葉的小路):你會怎樣描述這條路?

畫面四(出現一雙穿著雨靴的腳在落葉路上的畫面):這雙小腳會怎樣走在這條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師:同學們,小作者仔細觀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他還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多美啊,帶著這樣的想象,美美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理清脈絡

師:同學們,課文我們又讀了一遍。你們發現課文的寫作特點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1.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

(若學生找不到,教師可直接指導。)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句尾用上省略號,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

3.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讓句子更生動、形象。)

4.一個亮晶晶的水窪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量詞的運用,讓句子優美、清新。)

四、學習字詞,認真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讀一讀。

2.為生字找詞語朋友。(指名口頭組詞)

3.教師範寫,學生觀察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全班交流,特別注意幾個字的書寫,如“鋪”字右邊的點不要漏寫;“印”的第一筆是短撇;“規”左邊的點不能寫成捺。

5.學生書寫生字。

五、豐富文字,完成練筆

1.出示課後的“閱讀連結”。

2.學生自讀,發現和課文在寫法上的不同。

3.教師簡介汪曾祺及《自報家門》這篇文章。

4.學生交流讀後感。

5.出示學校周圍的圖片,引導學生想一想上學或放學路上自己看到了什麼?

6.小組內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的發現。

7.師:同學們,你能像課文或“閱讀連結”那樣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寫下來嗎?

8.學生練筆。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金色、水泥”等17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能利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零亂”等詞語的意思,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體會細緻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重點)

2、學習用查字典、看圖、找反義詞等方法理解詞語。(重點)

3、初步感知文意,瞭解課文內容。(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型別:看圖識樹,匯入課題。

師生交流:同學們一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樹,誰來說說你喜歡什麼樹?為什麼?(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書的圖片(課件出示),你知道這是什麼樹嗎?它的葉子像什麼?(梧桐樹,手掌。)

展示圖片:

交流資料: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在我國公園和行道兩旁可常常見到。而今在我國北自大連、北京、河北,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南至廣東及東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在南京老百姓們都把它簡稱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卻既不是梧桐樹,亦非產自法國,而我們常說的梧桐樹實際上是指“中國梧桐”。人們習慣所說的“法國梧桐”只是懸鈴木中的一種。原來,懸鈴木一屬有8種,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引入我國栽植的有3種。懸鈴木果序柄的果實,有的1個果球,有的2個果球,有的3個以上果球,因此名稱就不同,分別叫做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這是三個不同的種。

談話導題: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法國梧桐樹有著密切的聯絡,板書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板書課題: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學生齊讀課題。)

(1)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預設:巴掌為什麼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麼會鋪滿金色巴掌?

(2)聯絡對梧桐樹的介紹,請你把梧桐樹和巴掌連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樹葉從梧桐樹上紛紛落下。

(3)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領略一下法國梧桐在水泥道上留下的美景吧!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圖片匯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的學習興趣。藉助圖片瞭解樹木,通過課題質疑,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介紹作者

張秋生,天津靜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靜海縣人,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曾就讀於上海第四師範學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等。

1958年開始發表兒歌、兒童詩。曾任《兒童時代》雜誌編輯,後調上海少年報社,任該報副總編輯、總編輯,併兼任《童話報》主編。出版有兒童詩集《"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愛美的孩子》,童話詩集《小猴學本領》、《小粗心奇遇》、《天上來的百獸王》,童話集《小松鼠和他的夥伴們》、《小巴掌童話百篇》、《丫形樹上的初級女巫》、《雞蛋·鴨蛋·老鼠蛋》、《來自樺樹林的蒙面盜》、《獅子和老做不醒的夢》、《強盜、精靈和巫婆的故事》等。

作品先後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水窪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雨靴

(重點指導生字“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後鼻音。等。)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學習多音字: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數(shù shǔ shuò)

shù:1>表示、劃分或計算出來的量,如數目、數量、數詞;2>幾,幾個,如數人、數日。

shǔ:1>一個一個地計算,如不可勝數;比較起來突出,如數得著;2>責備,列舉過錯,如數落;談論,述說,如數說、數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亦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shuò:屢次,如數見不鮮(亦稱“屢見不鮮”)。

練讀一讀。

讀一讀:數(shù)學課上,一年級的國小生認真地數(shǔ)著手中的小木棍。

(3)理解詞語

①下面加粗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a、啊!多麼明朗的天空。

b、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c、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預設一:我用聯絡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為上一個自然段有句話“天開始放晴了”。

預設二:“熨帖”就是緊貼的意思。我是通過查字典查到的。

預設三:“凌亂”就是“雜亂無條理”的意思,我是通過上文的“它們排列得並不整齊”。

②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印著: 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排列: 留下痕跡。

規則: 貼切、妥帖。

明朗: 順次序放。

熨帖: 規律、法則。

凌亂: 雜亂無序。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先寫(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再寫(“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情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然後寫(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衝了出來)最後寫(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實現與文字的對話。本在生字教學中,放手學生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四、學習“會寫字”

鋪泥晶緊院印排列規則亂棕遲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

(1)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鋪、泥、院、列、棕、遲。如“鋪”,“釒”是形旁表義,表示這個字和金屬有關,“甫”是聲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排:扌非規:見夫則:貝刂

(3)組詞鞏固:如“鋪滿水泥泥塘水晶院牆規則排列凌亂棕紅色遲到”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鋪、泥、院、排”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印列規則”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遲”半包圍結構,“尺”的最後一捺變成點。)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緊”,左右結構的字“鋪、規”和半包圍結構的字“遲”,學生練寫。

鋪:“甫”上橫要長,下框內兩短橫居中,中豎貫穿上下。

泥:“屍”上框扁小,豎撇要長;“匕”撇要短,豎彎鉤的彎要大。

晶:三個“日”要勻稱,上邊的居中間,下邊兩個要平行排列。

緊:上下寬,中間稍窄,各部分都要寫扁,“么”最後一筆是點。

院:左窄右寬,“阝”在左邊,右邊“元”的撇和豎彎鉤都在下橫處起筆。

印:第一筆短撇起筆稍高,與下邊的豎提分兩筆寫,中間一短橫,右邊是單耳。

排:“非”中間兩豎右邊的稍長些,左右各三橫,下橫都稍長。

列:“歹”首撇要短,橫撇要長,點在裡面不出頭。“刂”在右邊。

規:左邊兩橫稍向上提,豎撇要長,點要小;“見”下框要窄。

則:“貝”下框要窄,豎撇在框內上部起筆,點在框外。

亂:“舌”的撇稍短,橫略長,“口”要小。

棕:左窄右寬,“示”下橫要長,豎鉤在下橫處起筆。

遲:“尺”扁框要小,捺變為點稍大一些,注意“辶”的筆畫。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並摘抄積累:

(1)表示事物的詞語:巴掌、水窪、

(2)表示動作的詞語:蹦跳

(3)描寫事物或人物的詞語:明朗、潮溼、閃閃發光、平展、凌亂

(4)疊詞:亮晶晶、溼漉漉、閃閃發光

(5)有新鮮感的詞語:巴掌、放晴、水窪、映著、盡頭、熨帖、平展、規則、凌亂、遲到

2、短語積累:

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窪小小的藍天金黃金黃的葉子

閃著雨珠的葉子溼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閃閃發光的地毯

很遠很遠的地方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棕紅色的小鳥

金黃的葉叢

3、精彩的句子: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六、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及對秋的讚美之情。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朗讀課文,抄寫課文中喜歡的句子。(重點)

3、學習課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並觀察身邊的景物,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自然景色的讚美。(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1、(課件出示圖片)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很美)

3、(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裡,與同學們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喜歡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匯入課文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了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良好習慣。: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本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從哪看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從三個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塊彩色的地毯。”“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的具體描寫看出的。)

6、讀課文,說一說“金色巴掌”指什麼?用一個詞語說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給你印象?(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國梧桐樹葉。“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再讀課文,畫出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細細品讀。

三、品讀賞析,交流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預設一:當我看見這些無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風吹落在地,心裡頭有一種甜滋滋的感覺,因為它美,瞬間會讓我感到,這裡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葉子會跟著秋風伴舞,它隨風,輕輕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鋪成一個金黃的“地毯”,在秋風之下,我也會跟著它奔跑。

預設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裡頻頻點頭。

3、指導學生帶有美好的感情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談話過渡: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後,大自然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我”有了什麼新發現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閱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養學生感受美,鑑別美的能力。:

(二)學習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麼新發現?

①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板書:天空明朗)

②可是,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板書:地面潮溼)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板書:法國梧桐樹葉金黃金黃)

④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課件出示: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這個比喻句,從水泥道的顏色、柔軟度、光澤、長度上寫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為什麼把鋪滿梧桐樹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因為水泥道的顏色是金黃金黃的、是“一片片”飛落下來落在路面很柔軟,又閃閃發光(閃著雨珠)、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這些特點與地毯有相似的地方。)(板書:水泥道地毯)

(3)課件出示: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寫出了法國梧桐樹的形狀像“小巴掌”,因為是“金黃金黃的葉子”,從顏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板書:小巴掌)

②“熨帖”這個詞語用什麼方法理解,什麼意思?(“熨帖”這個詞語我先查字典,知道是“貼切、妥帖”的意思;然後看課文中的插圖,明白這個詞語是說梧桐樹的落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課件出示: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這”指什麼?(“這”指排列不規則、有些凌亂的法國梧桐樹落葉。)

②從“然而”這個詞你感受到什麼?(“然而”一詞表示轉折,將“不規則”、“凌亂”這些與美無關的詞語與美聯絡起來,還用“更”這個表示程度的詞語強調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的讚歎。)

(5)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高興,大家再來讀讀這部分課文。

(6)有了新發現後,“我”是怎麼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我一張一張仔細地數著。)

①課件出示: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和感受。(將“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作“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將“我”走路比作“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板書: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③找出“我”陶醉於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這兩段話寫出“我”太喜愛水泥道了,一邊走,一邊想象,那是多麼美的生活啊!從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再讀課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讀出“我”的喜悅之情。

3、按照課文意思補充句子。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梧桐樹的落葉像________________。(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棕紅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4、讀畫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美在哪?(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鋪滿法國梧桐樹葉,不規則的排列著,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國梧桐樹葉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顏色、柔軟、發光、綿長,甚至無規則的排列。)

5、你在上學或者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有一天,我們上完四節課就放學了。雖然已是秋末時節,但中午的陽光從頭照到腳,讓人渾身暖暖的。當我走進一片小樹林時,風輕輕一吹,我看見一些樹葉隨風起舞,像一隻只金色的蝴蝶飛來飛去,然後又跳著“芭蕾”,旋轉著落在了地上。我俯身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很漂亮,攤開手掌,把樹葉放在手掌裡,仔細地欣賞著。突然,一陣風吹過,樹葉隨著風從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準備抓住它,它卻調皮地飛得更高。我想,就讓它在風中輕舞吧!)

(三)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1、此時此刻,作者又有什麼感受?(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書:水泥道真美)

2、指導學生帶有讚歎地語氣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總結課文主旨。

1、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五、學習寫作方法

1、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1)“首尾呼應”本義是前面和後面的人一呼一應。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本文第1自然段“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10自然段,再次寫道:“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樣使文章結構嚴謹,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板書:總起具體總結)

(2)舉例:

開頭: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結尾:在藏語中,拉薩是聖地的意思,那麼,這湛藍的天就是聖地的窗簾了。

(3)練一練:寫寫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應。

2、本文題目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個題目好在哪裡?

首先,點明課文的主要內容一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巴掌樣的葉子,給讀者帶來美好的享受:其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將葉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動形象;另外,還能引發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鋪滿金色巴掌呢?一是秋雨後,樹葉飄落;二是作者熱愛生活,才會有所發現。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講述了作者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觀察生活,就能寫出身邊的美景。

七、主題延伸

每天上學同學們都從自己家出發,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學知道你家怎麼走嗎?就讓我們組織一次“我家這樣走”的指路交流活動。建議形式要多樣:

1、可以寫到你家路邊看到的景物、建築物;

2、可以畫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圖,講給大家聽;

3、可以帶同學去一趟……

八、推薦閱讀

本課推薦閱讀《秋天來到我家院子裡》《上學路上》

(一)閱讀《秋天來到我家院子裡》完成練習:

1、用橫線畫出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分別說說把什麼比做什麼?

(二)閱讀《上學路上》完成練習: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詞語,說說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八、當堂檢測(選做)

九、課後作業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6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後初晴,道路兩旁的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的梧桐落葉,整條道路上就像鋪上了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全文充滿著童真童趣,飽含著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為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課文結構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開頭,寫經過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我”揹著書包去上學;結尾呼應開頭,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結尾,寫“我”第一次發現門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應,使課文渾然一體。第三至七自然段寫“我”在上學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課文描寫細緻,層次分明。既寫觀察到的景物,又寫感受與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寫梧桐樹葉掉落;第六自然段整體描寫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寫水泥道上的每片落葉。而第八自然段則寫“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悅心情。

學情分析:

三上學生已積累了多種識字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在閱讀積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於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難懂的詞語”,學生在低年級對詞語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觸。教學中,我們重喚醒、點撥和引領。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窪、印”等6個生字;會正確、規範地書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17個詞語。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會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重點:

1.正確識字、寫字。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2.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