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閱讀張平宜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校園 閱讀(4.41K)

張平宜曾經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2014年起至2014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致力於四川省大營盤村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張平宜事蹟觀後感,僅供參考。

閱讀張平宜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張平宜事蹟觀後感篇一

週五下午教導處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2011感動中國》教育界的感動人物張平宜、胡忠、謝曉君的事蹟,他們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流淚。

張平宜曾經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2000年,為了採訪大陸麻風康復村的現狀,她多方詢問後,來到了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村莊的國小興建了嶄新的教室。2003年起2011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於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

為了籌建建校的資金,她在臺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帶著醫生丈夫每月給的1萬元新臺幣零花錢坐計程車,去試圖說服潛在的資助者。她帶著積攢起來的善款,回到大營盤,當上了新教學樓的“監工”。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餘畢業生。

為了給孩子們找出路,她又讓在青島開辦工廠的弟弟,為想要外出打工的學生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

張平宜為了大營盤人民的生活得幸福,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她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

胡忠和謝曉君真是怒放高原的並蒂雪蓮,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胡忠、謝曉君:“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澱,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新鮮最健康的紅潤。這一票我要表達向他們的敬意和讚美。”

推選委員于丹說:“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頒獎詞: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胡忠和謝曉君夫婦說,“是這裡的純淨吸引了我。天永遠這麼藍,孩子是那麼的尊敬老師,對知識的渴望是那麼的強烈……我是愛上了這個地方,愛上了這裡的孩子。” 作為教師來說,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意義超越了內心對所有物質條件的追求。當自己內心有了一種工作的快樂,對孩子付出,自己感受到了真實的滿足。

他(她)們的事蹟震撼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教師的心靈。我們要把內心的感動轉化為奮發進取的力量,轉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加強自身修養,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奉獻中實現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獲取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張平宜事蹟觀後感篇二

中央電視臺的《感動中國》是我每年必看的精品節目,每年看完它,都使我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它如今已經走過10個歲月,但它,並未像春晚一般,一年年地奢華,卻一年年地乏味。相反,每一年,每一次,依舊能讓我們心潮澎湃,感動之淚長流。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無形的翅膀--劉偉!縱然上天是如何地狠心,讓他遭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但是,勇者當自強不息,生命之氣直指蒼穹!強者,自當敢於挑戰,敢於直面生命的慘痛!他在生活之餘寫了《活著,已值得慶祝》,也正詮釋了他的人生態度。確實,如今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比得上劉偉的鋼琴聲?而今,生活著的我們,卻依舊抱怨著生活的不公。面對重重困難,只懂得不斷給自己臺階下,不斷地為自己的墮落找種種藉口,迷惘中,在現實的都市當中,逐漸忘卻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而墮落於了燈紅酒綠之中。

還有孝女當家的孟佩傑。儘管命運的種種不公,儘管被生母不得已地捨棄,儘管養父的黯然離去,儘管養母絕望地尋死,但是,8歲的她,堅強地挑起了家庭的大梁,為母親洗這洗那,毫不含糊,更難能可貴的時,她居然還能兼顧學業,考上江西師範大學,這樣的成就,需要怎樣的毅力與行動力呢?!身為90後姑娘的她,我深深地向她致敬!

還有,誰說新疆人都是壞人?阿里木及他的妻子,不是為我們樹立了活生生的榜樣嗎?無需言,就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善良之源。是他們成就了善良還是善良成就了他們呢?因為善良而結實,因為善良而結合,從認識到結婚,只有短短的17天,這是如何的短暫?可是換來的,卻是一生的永恆!賣著羊肉串,放著流行音樂,卻是,攤位旁的夫妻,讓我們肅然起敬!

身為富家女的張平宜,亦能放下臺北的工作,四零二七處集資,為麻風村蓋起了9年制義務學校。面對一個個的麻風病人,她亦沒有絲毫的膽怯,與他們鬧成一片。真的難以想象,擁有兩個孩子的她,是如何地割捨下丈夫,孩子與父母,隻身呆在麻風村,只為了那,不變的承諾!在她的手中,走出了麻風村的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希望,在她的努力下,麻風村能夠走出以為令她引以為豪的大學生,那時,即使多年的艱苦心酸,也便化作倖福的甘霖,灑滿麻風村的角角落落!胡忠謝曉君夫婦,留在藏區,一留,便是承諾的一輩子!儘管身體的種種不適,儘管遭受的疾病的折磨,卻消磨不了他們執著的信念!他們深知,成都不缺他們這樣的教師,藏區卻嚴重缺乏。雖然,家中還有高齡的母親和外婆,但是,他們選擇了100多位孤兒!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是,他在母親外婆面前的一跪,卻道出了無以言表的深情!非兒不孝,卻是兒真的放不下藏區的.那批孤兒!

  張平宜事蹟觀後感篇三

我有看“海峽兩岸”這一節目的的習慣,今日,在這一節目中認識了一位簡單而崇高、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張平宜。

麻風病人和麻風病村,一個讓人聽到就感到恐怖和望而卻步的地方,張平宜卻憑藉自己崇高的母性和博大的愛心,放棄了自己正春風得意的事業,十幾年來為四川涼山大營盤村的麻風病人的後代在兩岸奔走呼號,紮根大營盤村,以比“母親”還“母親”的博愛、堅韌、細緻來輔助孩子們健康成長,為孩子們爭取公平的教育權、健康權,期間經歷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但她說:“愛是不懼怕的”。我為她所做的一切而感動。

更讓我感動的是她面對這一切的那種淡定、謙遜和從容。

她說:不要把我所做的認為是多麼了不起的慈善事業,我只不過是做了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看到孩子快樂,健康成長,我比什麼都高興。她就是這麼簡單。

她說:我這個人比較笨一點,只能做好一件事。當我想幫這些孩子的時候,我只好把記者給辭了,專心來做這件事。她說的是那麼平淡、從容。但我們能有幾人像她那樣專注的做好這樣一件事呢?

我更感念於她那顆感恩的心。在她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幫助大營盤村國小建起了教學樓之後,她並沒有絲毫的表功之意,而是把教學樓命名為“紀宗樓”。以報答自己的恩師。

我能有什麼讚美的話向張平宜表達敬意嗎?在她面前,什麼話都是淺薄的。

我沒有張平宜那種博愛情懷,但以一顆謙和的心,施力所能及的“小愛”,也是我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