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通用24篇)

校園 閱讀(2.15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2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通用24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⑵理解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學。

4、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⑴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⑵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2、疑點:

體現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3、解決辦法:

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活動設計:

⑴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⑵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⑶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⑷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

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路、提供學生上網帳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預設: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並於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感受:貧窮、勤勞、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後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裡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昇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本文文質兼美,不僅讓讀者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所瞭解,而且也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學習本文時,一是要著眼於對相關知識的瞭解,二是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教學設計】

一、語言描繪匯入(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示有關蟈蟈圖片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然後讓學生進行評價。後示文章中描寫蟈蟈的語句並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2、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法布林的《昆蟲記》。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林

綠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色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教學反思】

本文應重在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應把握文字,以朗讀、感悟、體驗為主,並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雖有嘉餚》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五篇課文,是整冊書的第三篇文言文課文,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七年級新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特制訂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熟讀並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引導學生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體會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

3讓學生運用“留、補、刪、換、調”的翻譯方法,理解課文大意。

情感與態度目標:

4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讓學生明白教學相長道理。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3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採用提問問題的方式匯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自然而然轉入文學常識。

同學們,你有沒有聽過“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那你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嗎?(師答:《學記》)

一、 感知課文(分不同形式的讀,但每一次的讀達到不同的目的)

採用花樣繁多的朗讀,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語感,豐富文化底蘊)

1.一讀課文(個人讀),讀準字音。

雖有嘉餚( ),弗( )食,不知其旨( )也。 ...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 )也,知困然後能自強( )也。 ..

故曰:教學相長( )也。 .

《兌命》曰:“學( )學( )半。 ..

2.二讀課文,讀出韻味。(錄音範讀,劃出朗讀節奏)(在掌握字音和節奏的基礎上,全班大聲朗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美。)

3.三讀課文,理解字詞。(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朗讀並結合註釋和參考書籍,並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文言實詞歸類。)

通假字: 兌命兌:通:“說”,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 .

古今異義詞:(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義:甘美;今義:用意,目的) .

(2)、教然後知困。(古義:不通,理解不了;今義:困難) .

(3)、然後能自強。(古義:自我勉勵;今義:到) .

一詞多義:(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詞,指“佳餚”,美味的菜) .

弗學,不知其善也(代詞,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

其此之謂乎(表示揣測) .

(2)學

教學相長(學習) 學學半(教) ..

4.四讀課文,讀懂文意。 介紹“留、補、刪、換、調”翻譯方法,小組根據方法結合重點字詞翻譯原文。(兩三句重點句,抽學生回答,檢驗學生是否掌握。)

四、研讀品析 (齊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你覺得這篇課文是在跟我們講什麼道理?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在理解大意後,歸納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後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2、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從“佳餚”寫起,是為了由“佳餚”、“至道”

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係的論述,有“佳餚”、“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係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啟迪智慧

1、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讓學生學會聯絡實際,把課堂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

(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複的構成方法,並運用對比色或同類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複設計。

教學重點: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 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複的變化規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 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複現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複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複的運用。

①指導欣賞一段動聽的音樂(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複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②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複的應用也很多,並能創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學過《有趣的重複》,那是一種“形”的重複。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複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複的製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複構成的製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複構成作品塗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為“色彩的重複”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複”(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複”的設計和製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幅“色彩的重複”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複”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說說“色彩的重複”的製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塗上顏色。)

(3)教師示範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複”的製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製要規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複作品。

要求:1、擷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製作精緻,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囿”“鈸”“招徠”“鐵鉉”“餑餑”“秫秸稈”“隨機應變”“合轍押韻”“油嘴滑舌”等詞的讀音、詞義。

⑵瞭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2、能力目標:

⑴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

⑵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⑶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並整理的語文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3、德育目標:

樹立文化大觀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蘊,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難點】

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街頭吆喝錄音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積累字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語訓練,揣摩描寫吆喝的語言,體會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體驗與反思,記錄整理家鄉的吆喝聲,為拯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一年四季,一天從早到晚,你聽到街上的吆喝聲了嗎?請大家模仿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表演)這是老師收集的吆喝聲,我們來聽聽,看誰學得最像,最有蘊味。(教師播放街頭吆喝錄音帶,學生品評)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一篇專門介紹街頭巷尾經常回蕩著的吆喝聲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的《吆喝》。

設計(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蘊。

設計(三):

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彷彿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囿(yu) 鈸(bō)招徠(lái)鐵鉉(xuán)

餑薺(bí qí)秫秸稈(shú jiē ɡǎn)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連街頭吆喝都能寫得如此有滋有味,確實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閱讀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生3:如今有一種大文化觀,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上動人的一景,使人彷彿置身於街市,吆喝聲不絕於耳。

……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舊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種吆喝聲。圍繞吆喝聲,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學生精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

2、就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如有同學不能解答的疑問,以提交紙條的形式向老師提問。

3、教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並板示,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複多樣的吆喝聲的?

⑵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⑶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⑷全文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⑴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閱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基於以上分析,課文的總體思路是這樣的:課文先從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寫起,轉到口頭叫賣,第4段總領全文,“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裡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經過作者的精心組織,紛紜雜亂的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

全文結構圖如下:

⑵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麵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餘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麼。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能體味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於是作者只是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後四段對種種吆喝聲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從全文看,作者有較高的對材料加工裁剪的寫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⑶作者上文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聲“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這樣寫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⑷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裡行間。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教師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幾例,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教師可就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觀摩。

學生自由表演,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也可選課文中的例子示範,如“餛飩喂──開鍋!”“硬麵──餑餑”“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滷煮喂,炸豆腐喲”……

2、品味本文語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

學生自選例品評。

如:“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再現了街頭的熱鬧。

“‘算靈卦!’我心想:‘怎麼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語言寫出了兒童特有的心理。

“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裡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裡變成青蛙!”風趣的言語中透著小孩特有的頑皮和幼稚。

五、課堂小結,遷移拓展

同學們,聽馮驥才先生這麼一介紹,還真讓我們咂摸出吆喝聲的一些味道來。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請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開展對街頭吆喝聲的調查記錄工作。然後對所蒐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訪問座談、查閱文獻、攝影錄影等。

以四人一組為宜,以論文的形式上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六、佈置作業

1、把文章改寫成一個相聲指令碼,然後在班內表演。

2、課後蒐集整理街頭吆喝聲,體味“吆喝”的韻味。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賦這種文體的特徵,鑑賞音韻美和意境美。

2、培養學生鑑賞古代散文的能力,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3、結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鑑技巧之美。

【教學方法】

1、誦讀和鑑賞。

2、運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在日本的千葉,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立著這樣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這樣兩個字:蟲二。許多人到此不解其意,後郭沫若作了妙解,他說這兩個字應分別加上兩個邊框,讀為風月無邊,是盛讚此地之美的。

而我們今天要鑑賞的《赤壁賦》,就是借詠無邊風月而抒懷的。文章的作者是蘇軾。

二、展示賞析重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鑑技巧之美。

三、教師範讀課文

1、目標:訂正字、詞的讀音。

2、關注作者感情的變化。

四、師生共同解讀賞析

(重點、難點)

1、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全文,藉助課下注釋,琢磨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清本文的線索。

2、解讀賞析:

(重點:第一、三、四段。)

第一段:

景:

(以學生的活動為主。)

逐層設疑:

第一段作者寫的是什麼內容?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是什麼樣的景?

(景:月出東山 徘徊鬥牛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看到這樣的景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教師點撥:

寫得真美!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果然秋景如畫,風月無邊,一路樂景。看了這樣的文字,我們真的很佩服蘇軾:除卻詩酒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

正是這美景激發了作者的心曠神怡之情。此一樂也:山水之樂,詩酒之樂。再來欣賞一遍。

(全體女生讀。)

3、知人論世:

(以第二段〈過渡段〉為契機介紹蘇軾的人生經歷,重點是政治上的坎坷遭遇,為三、四段的情理理解作必要的鋪墊。)

第三段:

情:

⑴ 歌聲和簫聲引發了悲情悲意。悲什麼呢?悲的內容是什麼呢?

⑵ 學生齊讀、體會。

⑶ 學生自己看書思考、分類。

⑷ 相互借鑑、爭辯、質疑。

⑸ 教師點撥、師生共同總結:

無枝可依

情 英雄安在 悲

人生無常

第四段:

理:

(在誦讀中理解、品味語言)

⑴ 他怎樣來排遣這種悲苦鬱悶之情呢?

盈虛有數 物我無盡

清風明月 與子共適

⑵ 這樣深奧的道理,遠隔千年的描述,今天我們讀來並不感到晦澀難懂,為什麼?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

補充《定風波》(幫助理解):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⑶ 你認為當時真的有這樣一場主客答問嗎?

學生暢談感受、認知。

教師明確:

主客答問是賦的傳統手法;蘇軾藉此抒懷,有無並不重要。

教師強調:

正是用這種觀點看待萬事萬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脫。迴歸自然,融於自然,在恬淡幽靜、氣氛清新的清風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託。可以說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隨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後深悟的曠達。思想矛盾解決了,心胸也隨之曠達超脫起來。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掃悲傷而變得開朗樂觀──主客暢飲,酣睡達旦。

⑷ 總評蘇軾:展現其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五、賞析構思選材技巧

重點:景、情、理的關係。

教師明確:

常言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懷了世俗的歡樂心情;再從憑弔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後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達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那麼,前後兩樂相同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

如下圖:

景(樂──山水之樂)

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 景以情顯 移情於理

風月不老 先生未亡

教師強調:

全文融景、情、理於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其間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不離眼前景;議論、抒情又不囿於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於理。

今天我們重讀此篇佳作,無論是作者的文學才華,還是他的人格品質,都讓我們感到: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六、研究性學習

比較閱讀:蘇軾《後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記承天寺夜遊》

參考篇目:林語堂《蘇東坡傳》

餘秋雨《蘇東坡突圍》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蘇 軾

景(樂──山水之樂)

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 景以情顯 移情於理

風月不老 先生未亡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的】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相互切磋。

2、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善待動物,尊重生命。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可能喜歡體育的同學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網球公開賽上,當時賽場上的氣氛十分緊張,運動員你來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這個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一隻小鳥飛進了賽場,而球不偏不倚地擊中了它,當時小鳥慘叫了一聲,跌落到地上。本來在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的球擊傷小鳥的事情純屬偶然,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讓我們感到非常震驚,運動員馬上停止了比賽,跑到小鳥跟前,當他發現小鳥已經死去的時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禱了許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賽。現場的觀眾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可是有人說這未免有些小題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

在這個廣袤的星球上,人並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靈,人類還有著最親密的生存夥伴,那就是動物。那麼人和動物之間,到底能不能建立起相互信賴、和諧共處的友好關係呢?馮驥才的散文《珍珠鳥》就告訴了我們問題的答案。

二、整體感知

1、多媒體展示,掃除生字障礙。

2、聽課文錄音,請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

3、請學生用喜悅的語氣讀自己喜愛的片段,說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向我們傳達什麼資訊。

三.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大螢幕上顯示研討問題):

⑴我和小雛鳥之間的信賴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⑵《珍珠鳥》這篇散文寫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點滴的小事,但卻感人至深,那麼這篇文章中最讓你感動的畫面是哪一幅?為什麼?

請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集中力量進行研討,之後全班各組交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總結,深入文章主旨。

2、自由質疑,大膽創新:

對於這篇散文,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在小組內提出來,共同解決;如果有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

組內自由質疑探討;發表個人見解。有代表性的問題,全班交流。

3、《珍珠鳥》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語言清新優美,內涵深刻下面我們來仔細品味一下:

請你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詞語,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四、課外拓展,培養能力

1、《珍珠鳥》為我們描繪了人與動物關係的理想境界,但在現實世界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象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呢?

看課外閱讀材料,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其內容。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情呢?(多媒體展示)

3、交流兩句當代作家的名言警句。(多媒體展示)

五、作業

1、為我們的校園設計一些環保標語。

2、用喜悅的語氣,寫自己喜愛的動物。

六、多媒體展示,聽《一個真實的故事》

結束語:保護環境,關愛動物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

能奉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和諧、美好。

【課後反思】

這堂課,是我參加縣國中語文優質課評選的教學設計,現就其主要特點,點評如下: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開始時用為一隻鳥而下跪的故事引入,讓學生髮表自己對這件事的見解,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探討的衝動和興趣,拉近了自己與課文的距離。

2、重視朗讀訓練,促進整體感知:

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這節課在教學指導過程中就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多角度、多方式地培養學生朗讀,調動學生情感體驗,整體感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改革新的理念,突出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堂課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教師交流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體現了他們的積極思維,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獲益匪淺。

4、課外拓展,培養能力:

這堂課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在於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課外資料(閱讀材料《我和狼的友誼》及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不僅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針對社會上殘害動物的現象,談自己對關愛動物、尊重生命的認識,並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動物的事情,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人與動物關係問題,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了很好的培養。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如何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築物。

2、學習課文寫法,練習按方位順序說話。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遊戲):有意識的用遊戲的方式同學生一起復習有關方位詞語,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我們三(1)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反應很快,對嗎?那好,我們先來做個遊戲。板書:東南西北

這些表示方位的詞語叫做“方位詞”(板書)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北京看老師寫字,一起讀一讀。

看到這個詞,你想說什麼?

2、問:小朋友,你們去過北京嗎?你從哪裡看到過北京?

3、誰說說北京怎麼樣?(課題後劃)

二、學習第一段

1、學習“首都”。跟老師念“du”,還有一個讀音是“dou”。首都就是國家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我國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就設在北京。比如:美國首都“華盛頓”,英國首都“倫敦”……

2、齊說: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你能換個說法嗎?

3、換句式說話:我國的首都在。

過渡:北京是一個著名的國際旅遊城市,那裡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風景優美的公園,她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今天,老師也想帶小朋友上北京去玩一玩,大家喜歡嗎?現在我們是什麼身份?小遊客們,我們坐什麼交通工具上北京呢?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放錄音,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那好,我們現在就登上中國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機,開始愉快的旅途吧!旅客們,請繫好安全帶,坐穩,飛機現在起飛。(多媒體演示)坐在寬敞明亮的機艙裡,我們將聽到“空中導遊”為大家介紹“北京”。(放錄音、看投影,師指點。)讓我們一起聽聽、看看北京是怎樣的一個城市?(指名回答)

(二)自學課文

聽了導遊的介紹,我們已經對北京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印象。大家想不想對北京有更多的瞭解?

1、讓我們把書翻到116頁,自己輕聲讀一讀課文,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讀幾遍。(看誰讀得最認真、最充分)

2、檢查朗讀。

(1)出示投影生詞,正音。

(2)指名分段讀,評議。

3、旅客們,飛機馬上就要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快到了,我們喜歡先上哪兒去玩呀?

四、細讀課文,學習第二段,理清方位順序

(一)瞭解廣場的位置。

1、自由讀課文第二段,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

2、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指名說)板書:方位

按方位順序寫的段落,我們該怎麼學呢?

3、讀該段,一邊讀,一邊用“△”標出方位詞,用“——”標出景物。

找到後,同桌互相說一說,哪個方位有什麼景物。

4、指導朗讀

因為天安門佔地700多畝,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書上說“聞名中外”,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廣場在我們中國,我們應該感到自豪,用這種語氣讀一讀。

(二)瞭解廣場上的主要建築。

1、在廣場四周有哪些景物呢?

2、隨機介紹:

天安門城樓是古時候皇帝頒佈詔書(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辦大事的時候才能出入的皇門。1949年十月一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宣告新中國的成立。從此,天安門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徵。他是那樣的莊嚴,那樣的雄偉,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好。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開始建造的,到1958年4月完工,總高37。94米,由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雄偉壯觀。課文中用了一個詞“矗立”什麼意思?

是呀,革命烈士們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為了我們能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願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和獻身精神將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永不磨滅,也就是說——“永垂不朽”。(教學“垂”“朽”的意思)英雄們的高大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帶著對英雄的無比崇敬之情,讀一讀這句話。

2、擺一擺:老師這裡有一些建築物的圖片,你能根據剛才學的,來製作一張平面圖嗎?

3、反饋:說說“你是怎麼知道它在這個位置的?”

4、在這四個方位中,重點介紹了哪一個?是怎樣介紹的?找出來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這幾句話也是按方位順序寫的。(請同學上臺,用紅筆標出方位詞、景物)(有機結合句子,出示金水橋、華表圖片)天安門城樓前真美,你能把這幾句話讀好嗎?(自由試讀、指名讀)

(二)當導遊介紹

各位遊客,剛才我們按照方位順序遊覽了天安門廣場,知道了廣場北面……(齊說)我們從北京回到大橋後,你們願意當一回導遊,把廣場介紹給沒去過北京人嗎?不過,當導遊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把四周的景物都記在腦子裡,還能清楚、響亮的說出來,你們能做到嗎?

先四人小組練一練,輪流當導遊,其他三人當遊客,把廣場四周景物按方位順序介紹清楚,把介紹的最清楚的聘為正式導遊,到上面來向大家介紹。(投影)練說:天安門廣場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東面是,中央是。

誰還想上來介紹?(指名介紹)

你們回家後把今天遊玩過的地方有順序的介紹給爸媽,也讓他們過把癮,怎麼樣?

小朋友,今天,我們既是優秀的學生,文明的遊客,又是出色的導遊,你們真棒,老師祝賀你們。

五、小小百寶箱

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隻百寶箱,裡面是介紹北京一些重要建築物的詳細資料,你可以上來拿一、二樣寶物,拿到的同學可以坐在座位上自由地讀讀,再一次領略我們的首都北京的風采。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閱讀教學必須抓住“學習語言”這一根本。只有抓住“語言”這一本體,才能讓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得以充分落實。

2、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學要構築學生的精神家園。學生的精神家園是在語言的學習中得以構築的。

從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接受過程來看,它需要這樣一個複雜的過程:接觸語言符號→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構築思想。因此,本教學設計試圖在逐層深入學習語言的基礎上,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

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

2、學生看完課件後交流感受:

⑴ 你們看到了什麼?

⑵ 看完後有什麼感受?

3、作家袁鷹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寫下了《白楊》這篇課文,我們想不想跟隨作家袁鷹,走進白楊樹堅強而又美麗的世界?

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白楊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在於醞釀學生學習的心理場,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慾望和興趣,為整節課的學習張本。)

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提出以下要求:

⑴ 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⑵ 聯絡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⑶ 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生字新詞的檢查,重點放在是用什麼方法學懂的。

⑵ 先指名幾個同學說說寫了一件什麼事。再進行歸納:爸爸和他的孩子們在去新疆的列車上談論白楊的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鋪墊。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

師:請同學們拿起筆,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學生自讀自劃──全班彙報交流。

句子一: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重點詞語:茫茫;沒有──沒有──也沒有──;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

師: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詞:高大挺秀、直、粗壯。

3、想象輪廓:

師:讀著這樣的句子,品著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裡裡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教學時主要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以上詞句的揣摩與體會,想象出在茫茫大戈壁這一背荒涼景下白楊的高大挺秀。)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恰如鄭板橋所說的畫竹三過程之首:“眼中之竹”。)

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⑴ 比較下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

①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②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③ 白楊樹很直。

(體會白楊樹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漫長的歲月裡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始終都是這樣,用一個詞來說,就叫自始至終或者始終如一。)

⑵ 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當風沙狂吼著襲來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當雨雪冰冷的落下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當乾旱煎熬著大地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白楊樹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而體會出白楊樹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

(設計意圖:品讀“意象”,正是由“眼中之竹”昇華為“心中之竹”。)

五、領悟思想,構築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著,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裡默默奉獻著?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願和怎樣的精神?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師:看來,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做無私的奉獻。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裡,你們覺得還有誰像白楊?你們願意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薰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重點:學習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難點: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刺蝟嗎?能介紹一下嗎?(指學生介紹,老師總結)瞭解獾嗎?老師介紹獾這種動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種小動物之間發生的一個故事《稱讚》

二、識字並初讀課文。

1、藉助第一、二幅圖,並結合生活實際,感受知“刺蝟、板凳、椅子、粗糙”詞語的意思,並認識這裡的六個生字,提示:“蝟”在刺蝟這個詞中讀輕聲。

2、藉助第二、三幅圖,通過口語交際表演,感知“瞧、留下”的意思,認識其中的兩個生字。

3、在朗讀詞句中認讀生字。

(1)、清晨,小刺蝟去森林裡採果子。(刺是平舌音)

(2)、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板、但是前鼻音,凳是後鼻音,糙是聲母是C。)

4、學生自已讀課文,要求讀準句子。

5、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同學評,主要方向為讀準字,讀正確句子。

6、“板、椅、但、傍”是既要求認讀又要求書寫的生字,可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字形特點,並結合已學過的“飯、奇、騎、量、旁、膀”等字識記字形。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

採字上面是用爪字頭,注意中間一點與豎不要相連,“背”字下面的月字底撇變成豎。

2、寫美觀。

“採”字最後兩筆要對稱、舒展,“背”字上寬下窄,上短下長。其餘六個字的結構都是左窄右寬。注意“但”的“日”要寫小些,“清、消”右邊的部件,要比三點水高。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故事《稱讚》,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朗讀感悟

1、小朋友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讀課文,並把句子讀流利。

2、聽老師讀故事,說說你有什麼感受?並說說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為什麼?

3、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讀時要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4、仔細觀察第二、三幅圖,想象小刺蝟和小獾在說什麼?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培植自信。

5、仔細觀察第四幅圖,說說從小刺蝟和小獾的表情和動作中,你感覺到什麼。

6、朗讀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三、實踐活動

1、自已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著稱讚你的家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學生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設計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麼是稱讚?誰對誰的稱讚?為什麼要稱讚?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稱讚》,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什麼是稱讚?

課文中誰稱讚誰?

因為什麼而稱讚?

稱讚的結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開啟書)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麼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彙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三)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後,你知道什麼是稱讚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讚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讚誰的事?怎樣稱讚的呢?為什麼呢?

4、學習小刺蝟稱讚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讚的?

指導朗讀。

5、學習小獾稱讚小刺蝟。

小組自學彙報。

6、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為什麼?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彙報表演

(五)寫字指導

學習本課中的“採”、“背”

指名認讀,組詞。

師範寫,學生寫仿。

教學設計方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齊讀題目。

2、讀了課題,你是怎麼理解的?你有什麼問題?

二、介紹作者

朱自請:我國著名的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寫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蹤跡》。《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2、文章每一段講的是什麼內容?(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四、自由讀課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要記住,一會準備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討論。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麼問題?

(2)作者是怎麼提出這個問題的?

(用一個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問題,十分新穎,引人入勝)

(3)指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2、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頭涔涔,淚潸潸”是什麼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三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這一段講的是什麼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後面有什麼關係?這句話採用的是什麼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加以體會。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4、讀第四段,解決問題。

(1)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六、小結。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麼,你想說些什麼?

(想到自己不珍惜時光,想到自己貪玩、浪費時光,想到今後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2、把你想的寫下來,寫一篇讀後感。

七、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16.匆匆

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

一去不復返默默時……遮挽時……

天黑時……睜開眼睛……

掩面嘆息時……

課後教學反思:

《匆匆》一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這節課中我一是重視了讀指導,二是在讀的基礎上力爭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因為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並讓學生在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基礎上,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到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在閱讀中學習方法,在閱讀中感悟和內化,提高語文素養。

這節課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為了追求課堂的完整性,我設計了一課時,使得課堂內容密度很大,節奏太快。課堂顯得知識點的學習落實不夠,課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還有對課堂生成性資源利用不夠,把學生在課堂中談到的有關歲月流逝的交流與感想沒有很好的引導、拓展與延伸,把一節完全上成了完教學設計的過程,沒創新,少發展,缺生成。

教學設計方案 篇13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是“親近文學”專題,目的是引導七年級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萌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步入文學的殿堂。《繁星》這一課既是文學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語言生動傳情,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與特點,是引導學生初步接觸文學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圍繞看繁星。依次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個片段,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書寫了“我”由此產生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好享受。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觀察自然、熱愛自然。

二能力目標:理解並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三知識目標: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策略

一在朗讀中逐漸進入情境,初步體會美好的感情/

二在研讀中聯絡學生實際、體驗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查詢有關巴金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曾讀過郭沫若的一首詩《天上的街市》,背給大家聽一聽“遠處的街燈明瞭,/好象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夜晚閃爍的群星帶給了詩人無窮無盡的想象,給詩人以靈感,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們來共同看看巴金對繁星有怎樣的觀察和感受。

二、初讀課文,掃清學習障礙。

1自由朗讀課文,標識出生字、詞

2學習,

補充:

螢:螢火蟲

熒:熒光屏

瑩:晶瑩

模:mo模型、楷模mu模樣、模具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3交流作者情況

學生交流預習時查閱的巴金的有關資料、介紹有關作品(如《家》、《春》、《秋》)的情況等。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指導朗讀。

朗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感情基調,對每句話來說,又要初步明確是用上揚調、平直調、曲折調、下抑調中的哪一種來表情達意:在一句話中,還要確定變音及重音的讀法。

以第一段為例,師範讀,表達朗誦全文。

2配樂朗誦

配舒緩的《小夜曲》,每生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讀後談自己這樣處理的理由。讓學生盡情朗讀,以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對朗讀有特點的每一處地方都給予肯定,以激勵學生。

3整體感知

說出作者四次看繁星的時間、地點,大致瞭解,四次看繁星的情次和感受。或者填下表。

時間地點情景和感受

四、小結

由學生小結,師補充即可

五、作業

在日記中寫一寫你觀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並寫出你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交流日記{師:從同學們的日記當中,可以看出大家觀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學插上想象的翅膀遨遊,有的同學在天文望遠鏡前駐足,今天,我們來共同領略一下巴金眼中、心中,筆下的繁星是怎樣的。}

二、研究性閱讀

1、作者三次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請同學拿手起筆在書上畫出來,並思考:為什麼三次看星情況和感受會不同。(儘量讓學生獨立思考,實在有難度,可以小組內合作,交流)

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著星天……母親的懷裡似的。”母親的懷抱總給人以溫馨的,表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和我談話一樣。”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

注意:由於學生的性格和感悟不同,答案肯定不禁相同,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尊重學生的見解。3文章之所以讓我們願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一些生動的修辭,你能找出來並分析一下妙在何處嗎?全班交流。4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段,再讀第三段,回味、感悟。

三、質疑反思

文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的或認為不恰當的地方說出來,大家商討。

可能有學生會問:“第2段中,為什麼星光“微小”。作者還是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呢?

四、延伸拓展

多媒體放映夜空的星座圖多幅,師旁白:巴金讀過不少天文學方面的書,認得一些星,那是20世紀20年代初的事了。在2003年的今天,人們對宇宙星空有了更深的探索。請同學們利用你眼前的微機,上網查

詢有關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錄音片等,與大家共享。

全班交流,欣賞。

五、小結

由學生小結,師補充即可。

六、作業

以下三個作業任選一項,下節課交流。

1將自己看繁星的經歷寫成一篇小散文。

2自制一個與本文內容有關的幻燈片。

3畫一幅畫,並提上適當的文字。

板書:

二 繁 星

巴金

從前 家鄉 熱愛自然

三年前 南京 看繁星

如今 海上 嚮往美好生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先概述後舉例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優秀品質。

2.抒發對人物好品質的讚頌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先概述後舉例的方法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好品質。

難點:學習用概述的方法而不是總起句寫人物好品質。

教學準備

事先公佈習作題目,由學生觀察收集材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習作要求,開啟思路,確定寫作物件。

2.重讀《憶鐵人》,學習參考片斷,選擇材料,開始習作。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審題。

這次習作《好》是什麼型別的題目?

(寫人的半命題習作,習作前須補全題目。)

習作可以寫什麼人?

(熟悉的有好品質的人都行:老師、爸媽、同學、鄰居、民警、醫生)

這次習作跟四、五年級寫過的寫人作文有什麼不同?

(①這次必須寫人的優秀品質,而不是好性格、好脾氣,光是天真可愛也不行;②這次不是用一件事寫入,也不是記二三事寫人,而是用先概述後舉例的寫法寫人。)

2.選定寫作物件。

在自己的身邊,感到最親最好的人是誰?在這些人中間,你和他們交往中印象最深刻,曾經讓你感動的是什麼事?

四人小組議論全班指名交流。

3.重讀課文,研究寫法。

這次習作感到最為難的是什麼?該怎麼解決?

(①材料很多該怎麼選定寫什麼?②怎樣做到先概述後舉例?)

(1)燈片出示《好媽媽》的材料供學生選擇判斷。

中心思想:讚揚媽媽愛孩子、孝敬老人的優秀品質。

材料:①媽媽歌唱得很好聽。

②媽媽雙休日堅持讀業餘大學。

③早上媽媽搶過奶奶的籃子去菜場買菜。

④中午媽媽趕回家給我和奶奶燒飯菜。

⑤媽媽省下獎金替我買羽絨衣。

⑥晚上媽媽幫我解數學難題。

⑦那回奶奶中暑,媽媽揹著去醫院,陪了兩天兩夜。

⑧媽媽菜燒得很好吃。

根據中心思想,哪些材料無關不必寫?哪一件材料應該作為

重點具體舉例?哪些材料應該概述?

(2)重讀《憶鐵人》,研究先概述後舉例的寫法。

《憶鐵人》舉的是一件什麼事?概述的是哪一件?概述和舉例是什麼關係?

參考片斷《我們大院的好管家》寫的是什麼?這概述和總起有什麼不同?

4.學生獨立選擇,先試寫概述一段。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交流評價學生概述部分,突破難點。

2.交流舉例的具體寫法,完成習作。

(二)教學過程

1.交流概述段落的寫法。

指名三人讀試寫的段落。要求讀習作題目、習作中心,概述段落。然後評議:①概述是否符合題目和中心的要求?②概述的文句是否簡潔而生動?③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哪些應該注意?

2.修改自己的概述段落。

3.獨立寫舉例部分。

4.讓寫作優生介紹舉例部分,先讀再介紹:為什麼選

這個例子?是怎樣把例子寫具體的?

5.各自修改謄抄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1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註、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疑點 這塊琥珀對於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三)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並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裡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選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裡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討論後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擴充套件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16

一、教學內容:

《花瓶》——設計

二、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知道我國精湛的陶瓷藝術享譽世界,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學習簡單的花瓶造型設計及紋樣裝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重點:

學習簡單的花瓶造型設計及紋樣裝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教學難點:

花瓶設計方法新穎,有創意及紋樣裝飾的設計方法。

五、教學教具:

各式花瓶、步驟圖、範畫。

六、教學過程:

第一節

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一、組織教學:表揚“綜合拓印”版畫作業創作有新意的同學。

板書課題:《花瓶》——設計

二、講授新課:

教師擺出幾個花瓶,然後教師提問:

這些花瓶美不美?美在哪裡?

指導學生看課文,問:“課本里的花瓶美不美?你認為哪個最美?

教師小結。

三、講授設計方法。

1、分析花瓶的結構。

指導學生裝觀察花瓶的圖片,理解花瓶由瓶口、瓶頸、瓶身幾部分組成。

分析花瓶的基本形:圓柱、圓錐、圓球體幾種幾何形的大、小及位置不同。

教師作構成演示給學生觀察。

2、分析花瓶裝飾的規律:

指導學生觀察:花瓶用什麼紋樣裝飾?裝飾多在什麼部位?色彩怎樣配置?

教師小結:裝飾紋樣為連續紋樣,也有單獨紋樣的。

內容有用幾何圖形、動植物、人物做紋樣。

色彩配置:以用最少顏色取得最佳的效果為準則,即是一個底色,紋樣也用一個色(也有用三個色)。

3、設計步驟:

按課本的三個步驟,邊講邊演示,並出示設計步驟圖,重點啟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如造型設計從結構入手,只要對基本形作大、小、長、短的變化,便可設計出新產品來。還要做到裝飾紋樣適合,色彩配置美觀鮮豔。

四、學生作業。

本課要求完成設計花瓶外形及裝飾紋樣。為了對稱,可用厚紙對摺設計一半,剪出來展開,就成兩邊對稱的花瓶,然後把它按在畫紙上,用鉛筆緣邊線圈下花瓶的輪廓線就完成了。接著在花瓶外形之內設計裝飾紋樣。

五、教師巡迴輔導,鼓勵創新。

六、小結並佈置第二節課要帶顏。

七、板書:

八、後記:

第二節

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教學目的:指導學生精心細緻地用色彩畫花瓶裝飾紋樣。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應帶的工具是否齊備。

二、學生繼續作業:

指導學生按設計意圖在花瓶裝飾紋樣上填色。填色的基本方法是先塗底色,再塗紋樣,注意色彩要飽滿,要鮮豔明快。填色時要細心、謹慎。邊緣要整齊,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師巡視,及時給學生指出毛病,糾正錯誤。

四、評講:

肯定有新意的優秀作業,多加表揚,藉以鼓勵全班同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17

一、單元教材簡析:

“生物的演變”這一單元將啟發學生探索生物進化過程中,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從而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生命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知道生物是不斷演變與進化的,瞭解進化的歷程、規律和趨勢。瞭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馬為例為特例闡釋生物進化的過程、規。能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作出合理的解釋。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四、課時安排:

1、化 石 2 課時

2、探索動物的發展史 2 課時

3、誰能生存下來 2 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是不斷演變與進化的,瞭解進化的歷程、規律和趨勢。瞭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應用觀察、比較、演繹推理等科學方法探究化石的相關問題。

3.通過學習,對與化石相關的問題產生興趣。

教學準備

相關的課件或圖片(暴龍頭骨化石、圓頂龍頭骨化石圖片;鴿子、鷹的圖片)有條件的學校利用課堂網路教學(此課利用網路上課比較好,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課本中的問題、探究個性化的問題或拓展性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單元匯入。本課時是《生物的演變》的第一課時。安排一個頭腦風暴式的討論,調查學生關於生物的演變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⑴瞭解學生關於生物演變的認知基礎。利用“人們是通過什麼瞭解遠古時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進化的證據是什麼?生物為什麼會進化?”引導學生談出自己關於進化、化石等知識的前概念。

⑵收集學生對生物的演變最感興趣的問題,並把問題記錄下來。

⑶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探究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應該做學習的主人,主動探究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應怎樣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2.匯入新課。瞭解生物的演變,必須研究化石。關於化石你們知道些什麼?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提煉出“什麼是化石?化石有什麼作用?化石是怎麼形成的?”等問題,用於展開後面的教學。

3.解讀“化石”概念極其作用。

⑴用“你見到過化石嗎?化石看起來象什麼?化石是什麼?”等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的化石概念

⑵探討化石的作用。當今學生見多識廣,適當引導,學生可以許多獨特

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時的重要依據,是推算地質年代的基礎,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現當時的自然環境,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許多造型美觀的化石即是自然遺產,又是天成的藝術品,除了科學研究之外,化石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很大。

化石還有經濟上和工業上的用途。化石經常用來協助礦物和石油的勘探,微體生物的化石對於石油地質工作者作為指示化石特別有用。

化石還有多種醫用價值,龍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獨特的醫用價值。

4.瞭解化石的成因。課本的幾幅圖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師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圖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麼。遠古時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斷演變的,早期出現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著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後來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等裸子植物發展壯大。課本中圖片顯示的為桫欏、水鬆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為桫欏葉化石。由於化石的形成與沉積的泥沙層層覆蓋有關,所以化石一般儲存在沉積岩中。

5.通過認識有代表性的幾種化石瞭解化石的種類、特點及其關於化石的其他資訊。

⑴看一看課本3頁分別是什麼生物 關於這幾種化石,你還知道一些什麼?

⑵這幾種化石與桫欏葉化石有什麼不同?

⑶利用網路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種類?這幾種化石分別屬於哪一類?他們分別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蹟還是遺物所形成?

桫欏葉化石屬於實體化石,由植物遺體形成。

苔蘚化石、三葉蟲化石、尖齒特爾馬葉化石屬於模鑄化石,由生物遺體在地層或圍巖中留下的印模或復鑄物。

琥珀昆蟲化石屬於特殊的化石。

另外,有學生熟悉的由遺物形成的恐龍蛋化石,學生可能會提到。教師還可以補充講一講什麼是遺蹟化石、化學化石。

6.學習應用已有的化石知識,推想魚是怎樣變成化石的。要求學生對化石的種類、特點及成因試圖作出解釋,通過交流整理出一個令大家比較滿意的說法。這一部分關鍵是指導學生應用已學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具體化,能應用到實際生活和研究中,解決實際問題

魚化石的形成要經過三個階段。

很久很久以菌,江河湖海中生活著魚。

魚死後沉入水底,被沉積的泥沙覆蓋。由於水底空氣被隔絕,又有泥砂覆蓋,魚的屍體不會腐爛。

經過億萬年的變動,又長期與空氣隔絕,還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屍體上覆蓋的泥砂越來越厚,壓力也越來越大。又過了很多很多年,魚屍體上面和下面的泥砂變成了堅硬的沉積岩,夾在這些沉積岩中的魚的屍體,也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魚化

7.佈置學生查閱古代生物化石本及其相關資訊。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瞭解人類研究化石的研究方法和科學技術,探究古生物的外形特徵、食性、活動特點及其當時的生活環境等。

檢查學生蒐集、查閱古生物資料的情況。

1.以“化石能告訴我們什麼?”匯入新課。讓學生懂得化石中蘊涵著豐富的古生物資訊,我們應該通過觀察、使用各種恰當的技術手段研究化石所攜帶的資訊。

⑴請學生看一看課本4頁的兩個恐龍頭骨化石分別是什麼恐龍,仔細觀察其牙齒有什麼不同特點。

⑵根據其牙齒的不同特徵,推測它們分別吃什麼。

小結:具有鋒利尖銳牙齒的是凶猛的暴龍頭骨化石,由於其長有鋸齒邊緣的長牙齒,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為殘暴的恐

長著相對扁平,象勺子一樣牙齒的是圓頂龍頭骨化石,圓頂龍是草食動物,它吃蕨類植物的葉子以及松樹,性情溫順,與同類友好相處。

2.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習的生物中還有哪些生物的形態特徵與其食性、運動等生活習性有關。

這時可以組織學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識和實物標本,再對鴿子和鷹進行一次比較。主要比較鴿子和鷹的不同點:

⑴身體的大小不同,鷹的身體比鴿子的身體大,鷹的翅膀也比鴿子的翅膀寬。

所以它們的運動雖然相似,但有差異,飛行的能力不同,鷹比鴿子飛得更快、更高。

⑵嘴的形態不同,鷹的嘴是鉤狀的,鴿子的嘴沒有鉤;足的形態不同,鷹的足比較大、有長而呈鉤狀的爪,鴿子的足比較小,爪比較短,不呈明顯的鉤狀。

必須讓學生了解,對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觀察、測量、生理生化實驗外,還必須藉助現代科學技術復原出古生物的外形,這使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到相關古生物的外形特徵。圖中提到的兩種動物化石及其復原圖分別為:

⑴ 內蒙古扎賚諾爾松花江猛瑪象,它是我國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長9米,身高4.7米。

⑵遼寧西部北票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一舉打破了德國在早期鳥類化石方面的壟斷地位。

3.圍繞“你還知道哪些古生物?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樣的?”的話題,學生在小組內自由交流自己蒐集的古生物資料,然後由幾個小組的代表展示圖片,講解交流。

4.講解活化石。學生容易列舉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國現在還存在的銀杏、蘇鐵、大熊貓、白鰭豚、中華鱘等,這些生物幾千萬年甚至億年後還是老樣子,與原來的生物很相似,變化不大,被稱為活化石 。

教學設計方案 篇1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中悟出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由夢想引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有自己的夢想。比如楊利偉叔叔從小夢想著能飛向太空,經過不懈的努力,現在楊利偉叔叔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能談談你的夢想嗎?

許多人都有過尋找到金子發財致富的夢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貴重的金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金子有關的生動有趣而又蘊涵道理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四、自學課文。

要求:

(1)藉助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

(2)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讀不懂?

五、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及時評價。

2、通過認真的聆聽,相信同學們一定看出來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他有什麼樣的夢想?

(3)他一開始有沒有實現夢想?(一無所獲)

(4)後來他有沒有實現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問題。

4、再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裡寫了彼得一無所獲?(1-2)哪裡寫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業:

1、

寫字。

2、

組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1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

3、

暢談夢想,祝願夢想成真。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平時積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歡哪句名言,願意跟大家說說嗎?

同學們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從名言中,我們不僅獲得了很多知識,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懂得更多。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揭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一起讀。板:22

金子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彼得的夢想是什麼?板:夢想

3、過渡:那麼,他的夢想到底有沒有實現呢?

二、整體感知,學生質疑

1、輕聲讀讀4-7自然段,想:他的夢想有沒有實現?

2、交流,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裡。”(初讀彼得的話)

(1)輕聲讀這句話。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讀著讀著,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4)小結: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老師想了想,其實你們的問題都可歸納為這樣一個問題:這裡的“真金”指什麼,他是怎麼找到“真金”的?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讓我們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心理進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寫法。

3.學習陳司令員嚴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則遵守一切制度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

複述課文,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心理進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寫法。

四.教學用具:

投影儀、小黑板、錄音機。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二)理清思路,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難點:

理清思路,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揭題“軍禮”

2.設疑問:誰給誰敬軍禮?

(二)初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並糾正讀音。

2.默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1)詳細複述(2)簡要複述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出示提示:

課文記敘了事情發生的地點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現人物 發生的事情

“她” 到門崗處仍騎車前進

哨兵 攔住“她”,要“她”下車,走進大門。

陳司令員 向哨兵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哨兵回了一個軍禮。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分組討論:事情是怎樣敘述的?先寫了什麼?然後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2.指名劃分段落,並概括意思。

第一段(1~9):“她”無視進司令部大門要下車的制度,對哨兵傲慢無禮。當哨兵鎖了“她”的車時,“她”認為當司令員的爸爸能幫“她”,於是打了電話。

第二段(10~11):陳司令員來了,徑自走向哨兵,並莊重地行了個軍禮,哨兵向司令員回了個軍禮。

第三段(12~13):“她”呆呆地望著兩代軍人,慚愧地低下了頭。

(四)檢查預習情況

1.默寫詞語

不屑 迅速 貼畫 挺胸 撐傘

沸騰 魁梧 瞟一眼 胸脯

2.練習

(1)填空

( )若無人不動( )色熱血( )( ) 腳步( )( )

(2)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軍人( )的身材( )的目光

( )的臉( )的軍禮( )地望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故事的意思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賞析課文,體會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理解課文,體會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導語: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表現人物心理的。

(二)聽錄音讀課文,並連線。

出示投影:

哨兵 傲慢無禮

“她” 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陳司令員 盡職盡責

(三)自學課文

1.教師提要求:

(1)邊默讀邊畫出每個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語言用直線表示,動作用曲線表示,神態用括號表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句子:猜猜他(她)當時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腳一蹬……

(“我”是司令員的女兒,你一個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氣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來了,看他怎麼教訓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漲紅的臉上,然後,緩緩地舉起右手向哨兵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這名小同志,對工作真是盡職盡責,都是“我”女兒不守規矩,應該代女兒道歉。)

(4)他強忍著就要湧出的淚花,一個挺胸立正,向司令員回了一個軍禮。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士,司令員不但沒有責怪“我”,而且還給我敬禮,這太令“我”感動了!“我”由衷地敬佩您!)

說明:猜想的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不做統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教師指導

3.深讀課文

(1)體會帶點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腳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氣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這兩個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們分別都換成“看”好不好?說明原因。

(當然不好。因為“瞥”和“瞟”雖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說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裡。“瞟”是斜著眼睛看,更說明她很神氣,看不起哨兵。這兩個字用得很妙,都能明顯地體現出她的傲慢無禮。所以不好。)

(2)指導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然後思考問題。

一老一少兩代軍人的心,在這莊嚴的軍禮中緊緊貼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著,好像明白了什麼,慚愧地低下了頭……

①兩代軍人的心緊緊貼在一起了,說明了什麼?

②她明白了什麼?

4.回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佈置作業

和同學表演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回顧課文,體會人物所表現的品質。

(二)用“緩緩”、“緊緊”造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體會人物所表現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鞏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讀全文

2.理解題目的意思:軍禮

(1)你印象中的軍禮是什麼樣的?

(2)本篇課文是講的誰先給誰敬禮?9司令員給哨兵敬禮。)

(3)這是一次普通的軍禮嗎?他們之間互敬軍禮都包含著怎樣的特殊意義?

(司令員向哨兵敬禮:包含了對哨兵行為的肯定與支援,也包含了代女兒向哨兵致歉。)

(哨兵給司令員回了個軍禮:包含了哨兵對司令員的敬佩之情。)

3.你覺得陳司令員和哨兵身上各自有著怎樣的優秀品質?

(1)分組討論、交流

(2)陳司令員: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哨兵:對工作盡職盡責

(二)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1.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2.指名背誦,並闡明喜歡的理由。

(三)練習造句

1.緩緩:下霧了,車輛都放慢了腳步,緩緩地向前行駛。

2.緊緊:過馬路時,媽媽緊緊地拉住我的手,怕我出危險。

(四)佈置作業

用四種對話形式圍繞“在公園裡“寫一段話。

四.小結全文:

本文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心理,同時也讚揚了陳司令員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6 軍禮

她 傲慢無禮

哨兵 盡職盡責

陳司令員 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1

教學目標

1.理解“會”“宴”“但”“聞”“乳”“嗚”“少”“稍稍”“雖”“名”“股”“名”等字詞的意思。

2.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3.合作探究: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好處。

4.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5.瞭解本文作者林嗣環。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並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洛桑學藝》光碟一張。

教學內容

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教師放映《洛桑學藝》中洛桑表演長號片斷。

教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洛桑的精彩表演。洛桑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長號的聲音,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口技。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清代作家林嗣環的《口技》(板書)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讀來如臨其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仍能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從而探究它的魅力之所在。

誦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識記下列生字。

屏障(píng zhàng)少頃(shǎo qǐng)囈(yì)語 絮絮(xù xù) 叱(chì) 齁(hōu) 中間(jiàn) 曳(yè)屋 許許(hǔ hǔ)聲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查閱工具書並結合註釋掃清語言障礙的基礎上,讀得順暢,主要是字音準確,停頓分明,不讀破句,並通過多次誦讀熟悉故事。對難理解的字、詞、句作好符號,便於在合作探究時解決。

疏通文意

1.結合註釋疏通文意,有不懂之處提出來師生共同完成。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a.會賓客大宴。

b.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c.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d.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e.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f.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3.複述課文。(要求有合理想像)

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補充。

1.“善”字在全文的作用是什麼?

2.口技藝人表演了哪兩個場面?

3.畫出文中描摹第一個場面聲響的語句,說說聲響的特點。

4.“遙聞深巷中犬吠”“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5.畫出文中描述第二場面音響的語句,說說聲響的特點。

6.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

7.文中前後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麼作用?

8.以上探究的兩個問題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示?

再朗讀全文

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三、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2

【教學設想】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側重於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薰陶;後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於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字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教學側重〗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敘事之間的相互關係。敘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敘事服務於人物特點。

〖課堂預設〗

1、新課匯入:

說說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2、研讀老王之苦:

⑴隨機朗讀(1~4)自然段;

⑵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設計說明:先結合匯入討論老王生活之苦:

職業──蹬三輪身體──殘疾生活──塌敗小屋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3、研讀老王之善:

⑴默讀(5~22)自然段;

⑵討論老王的品質:善良 樸實

設計說明: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字依據,通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敘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本文細節的傳神之處。可設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4、梳理我一家之善,領悟文字思想感情:

⑴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在何處?

⑵討論:老王死後,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⑶結論:呼喚周圍的人對苦人、弱者更多一份關愛。

設計說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閒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⑵,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字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本文之後,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匯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設計說明:聯絡文字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6、課後作業: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區域性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並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⑴聯絡課後第二題,舉例說明本課語言特色;

⑵歸納語言特點:簡潔 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⑴舉例說明敘事特點;

⑵歸納敘事特點:瑣碎 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彷彿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瀰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⑴典型習作(上節課後作業)投影閱讀;

⑵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⑶修改各自上節課後作業。

6、選擇作業:

課後練習三改寫或者我讀楊絳選一。

【附板書】

苦: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1、 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善: 善良樸實

語言簡潔樸素。

2、楊絳作品────────────真實震撼。

敘事瑣碎平淡。

教學設計方案 篇2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瞭解“楚辭”這種詩歌樣式及屈原與楚辭的關係。體會騷體詩的節奏。瞭解《離騷》所體現的積極浪漫主義創作精神。

2.較為準確的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3.培養初步鑑賞《離騷》的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鑑賞,熟讀成誦。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鑑賞《離騷》優美的詩句,感受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重點、難點

掌握楚辭特點,疏通詩句,準確誦讀,把握詩人情感。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反覆誦讀,體悟情感。

2.鑑賞詩歌是藝術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3.學習屈原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薰陶。

學生活動

1.第一課時,學生藉助註釋,疏通詩句,反覆誦讀,熟悉騷體的體例。

2.第二課時,鑑賞詩歌是藝術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藉助註釋,讀準字音,儘量疏通詩句。

二、匯入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風:《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源頭,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國風”,簡稱“風”;

騷:《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源頭,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離騷》,簡稱“騷”。

簡介屈原、《楚辭》與《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相傳是現在湖北秭歸縣人。年輕時輔助楚懷王,做過左徒、三間大夫。主張變法圖強,革新政治;東方聯合齊國,西方抗擊強秦。後來因有人挑撥而被懷王疏遠。楚頃襄王時進一步受到排擠,被長期流放在沅湘一帶。秦國攻佔楚國首都郢之後,他悲憤絕望,相傳於公元前278年舊曆五月初五抱石跳進汩羅江中。這一天就成為後世紀念他的端午節。“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後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

《楚辭》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一起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巨集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它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不愧為我國最早的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範。

三、感知、理解課文

1.範讀——讓學生耳順放課文朗讀磁帶或老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2.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感。

3.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4

【教學目標】

1、掌握通訊的寫法特點

2、領會文章中表露出來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掌握學習通訊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通訊的新聞性、文學性和思想性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日落》有怎樣的豐富含義。

(參考:日落時分完成本文;日本帝國主義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新的時代將隨著明天的太陽升起)

二、作者簡介

1、本文寫作背景(學生):抗戰勝利,日軍投降的時刻。

2、本文作者:嘉興人朱啟平,人稱為範長江之後的與之齊名的名記者,《大公報》派去採訪日軍籤降儀式的三位中國記者之一。

三、研習課文:

(一)體會作品的新聞性特徵

1、新聞作品有真實性、及時性、客觀性的特徵,本文這些特徵體現在什麼地方?

——明確:所寫為作者親眼目睹,時間寫得細,人物真實,過程清楚,顯示了極強的真實性;本文完成於1945年9月3日日落時分,9月4日即見報,顯出了其及時性;記述客觀,沒有強烈的感情衝動,顯其客觀性。

(二)體會作品的文學性特徵

1.本文線索是什麼?這樣安排有何好處線索分明。

(參考:全文時間是線索線索分明,思路清晰,事件發生過程清楚)

2、作者運用了哪些材料,從哪些方面寫出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面的?

3、結合課文第三部分“儀式開始”說說作者是如何描述“莊嚴肅穆”的?聯絡通訊特點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麥克阿瑟發言的特點;日本人審視投降書;水兵談笑聲停。麥克阿瑟用六枝筆簽完字。美國中國都有人陪同簽字。日本代表肅立。)

既細節描繪注重場面渲染是通訊的一大特點,師見機引出通訊與新聞的不同。

(三)體會作品的思想性特點

朱啟平說過,“一筆在手,心中當有億萬人民”,他的中國記者的立場和傾向體現在什麼地方?(參考:簽字宣名者只寫美國中國;“這時我轉眼看看日本代表”;“中國最嚴肅”;“九一八”。學生從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來體會作者蘊涵在筆尖的情感和思想,體會:朱啟平並非沒有思想和感情,也並非不想把這種感情顯露出來,新聞記者的責任讓他要如實報道此次事件,但深藏心中的民族情感令他在冷靜中帶有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

四、作業:將這篇通訊改成一篇新聞(只寫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