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

校園 閱讀(1.01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1

《心靈捕手》是一部很老的影片了,屬於大學生應該看的十大經典勵志影片之一。今天才心血來潮看一看。

片中的威力的確是一名非常有性格特別青年,異常聰明。可是因為童年的經歷,有些心理障礙,對社會有叛逆情緒的一面,不大認同社會大部分人的一般價值觀,我行我素,風趣幽默。對資訊的解讀有著自己的思維,喜歡自以為是的解讀他人,雖然很能快速基本瞭解他人的內心。但他畢竟是個“孩子”,沒有經歷,他的解讀總有些自以為是。他不理解別人的經歷,其實也不能正視自己過去的經歷。教授便是在幫助他,正視自己的過去,不去逃避。

其實他所遇到的問題,何嘗不是普通人都會遇到的呢?所謂“心靈捕手”無非是能夠撼動一個人靈魂的人,是能夠引導靈魂,幫助人找到“自己”的人。但是這個過程實在不容易!

如果問自己“你是誰?”“你想要什麼?”“你在迴避什麼,逃避什麼,為什麼要逃避?”“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類問題時,並不一定所有人都能馬上清楚的回答上來的。其實,心靈的捕手,不僅在捕獲威力的心,也在敲打著許多人的心,很多人身邊沒有這樣的心靈捕手,但這些問題就是根源,在敲打著一顆顆迷惘,困惑,不知所措,奔放卻沒有方向的靈魂。

這是一個浮躁,豐富,複雜的社會。人浮於世,為了生存,為了向上爬,為了名與利,人們在瘋狂的追逐。但追來追去,也會在過程中迷失自我。這個時候,缺乏心靈捕手的指引,重新找到自己的“心”,順著心的指向走下去。到底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暫時的,什麼是真的,什麼是虛幻的,相信只有當人們真正觸及靈魂,直指內心,反思,並經歷後才會找到答案。我也希望我能夠早日找到。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2

《心靈捕手》是一部讓我感動至深的電影。關於天才,關於人生。影片開頭對於主人公天賦的發現及家庭背景並未做驚奇地描寫,而彷彿是自然發生的事。在麻省理工做清潔工,實則對高等數學的狂熱。有一幫社會最底層的難兄難弟,衝動,鬥毆,實則是表達對社會的不滿。

影片的起伏點在於蘭博教授為因鬥毆面臨坐牢的戴爾保釋,併為其提供學習高等數學的機會和心理輔導,並最終碰上作為心理學教授的西恩。此時戴爾的天賦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從前幾任心理醫生的著作中即可研究出對方的弱點,對其攻擊。唯有西恩教授在遭受同樣的侮辱及愚弄後,依然放下身段與其交流,用自己的人生及經歷來感化戴爾,並最終得到亦師亦友的關係,自己的情操得到昇華,心結也得以解開。

我從影片的後半部分即開始流淚。是因為我鍾情于思想性的影片,久違了這樣的片子;是因為被主人公的經歷觸及,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低潮期;是因為被西恩教授用人生的感悟去感化戴爾時流露的真情感動,追憶起自己是如何走出那段低潮期的。

西恩教授採用消極的態度來對待戴爾,刺激戴爾關於人生,關於真誠。年輕氣盛的戴爾,憑著自己的天賦把教授們耍得團團轉。從表面上看是這樣,其實反映出戴爾因家庭暴力引起對別人的不信任。而當西恩教授用親身經歷來與戴爾分享時,表現出極其真誠的態度,從而教育戴爾與人相處最基本的要素是真誠。愛情亦如是。

關於天才,關於成長。影片還有一個焦點——天才的成長。天才是該自我成長,還是給其規劃道路。這個課題其實會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不管你是父母,還是子女。本片給出了答案:自我成長,並加以一些輔導。慶幸的是,我也在以這樣的軌跡在成長。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3

在國慶後,我們看了《心靈捕手》這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男主威爾是一名大學裡的清潔工,而他卻與眾不同。他是一名天才,無論數學還是歷史政治,他總能說出讓人驚歎的話語,可他因為出身貧寒和幼年的遭遇,形成了他封閉和叛逆的心理。

一天,蘭博教授發現了他的天賦,他期望威爾能用天賦來實現人生價值,然而威爾卻將蘭博請來的心理醫生全部氣走。無奈之下,蘭博只能向自己的大學室友肖恩求助,在威爾和肖恩的心理交流後,威爾從封閉的內心世界走了出來,最終敢於面對生活,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心靈捕手》中沒有刺激的打鬥,沒有讓人熱血奮起的情節,但他卻是一部真正能走入人內心的電影。肖恩用他獨特的方式和誠懇的態度,打開了威爾的心房,使他能從童年的陰影中走出來,擁抱這個美好的世界。在朋友的勸說下,威爾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使自己可以實現獨特的人生價值。他們從多個方面給威爾溫暖,給予他信任與關愛,才打開了威爾的心結。與之同時,我們也應懂得,將煩惱告訴朋友和親人,最終也會在關愛與信任中放下痛苦,那時我們的心扉才會真正地敞開。

生活中有許多磨難,導致我們不敢去面對生活。“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這話語就如那句“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一樣,反映我們內心的吶喊。在我們最無助痛苦的時候,都應尋找自己的心靈捕手,抓住自己的快樂,保護自己的心理,在自己最無助時為自己指點迷津。

開啟自己的心靈吧,讓我們忘記痛苦,釋放壓力,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4

參加了心理諮詢培訓班,看這部電影時,完全是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看賞析啦!

心靈捕手,亦或是心靈伴侶,講述的是一個心裡不完善的孩子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從扭曲走向健康的成長故事。再說簡單一點,就是一個成功的心理諮詢的案例。主人公威爾、尚恩,一個是被動的求助者,一個是諮詢師。在我看來故事的主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即是:用愛、用信任強大心靈,走向健康。

欣賞《心靈捕手》我不會對電影內容的故事背景問過多的為什麼,特別是關於主人公威爾為什麼會有這麼聰明的頭腦驚人的記憶,那些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只是作為一種天賦的象徵出現在電影中。“心靈捕手”獵捕的物件固然是人們的心靈,但是心靈的歸屬究竟是自己還是他人呢?無論是己或他,對於影片的理解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欣賞電影時在我腦海裡跳躍的詞語都是與心理學相關的詞:自我意識、潛意識、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長……

從影片的主人公威爾是一位擁有足以令人感到羨慕嫉妒恨得普通人,他的社會地位儘管不高,僅僅只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名不收人關注的清潔工,但是其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和對數理的敏感大腦,能夠在瞬間知曉答案顯然與這種身份格格不入。不過與此同時則在於他的社會背景和交際圈層致使他成為了一個自我放逐、失去生活目標和方向的社會青年。無所事事的狀態、浮躁、自我、雖不張揚但卻讓人感到他的狂妄和攻擊力,類似披頭士的生活,朋克的態度。這些讓想拯救他的蘭波教授無計可施,即便是心理醫生也黔驢技窮。

整個狀況在尚恩這位心理學教師接手後發生了改變。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後感600字5

看完《心靈捕手》,真是感覺很不一般。當然,劇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這部電影卻可以作為心理諮詢的參考教材,也可以作為愛情心理學最好的教材!

有時候,我們自認為自己很自信,所以表現得很狂,其實那背後卻是難以言喻的最深層的自卑,太刻骨銘心,以至於無法根除。有時候,我們需要掩飾,掩飾我們自己的脆弱,而在別人面前表現堅強,但回到內心,在暗夜裡卻會悄然哭泣。

因為孤獨,所以我們選擇朋友,選擇和很多人呆在一起,而喧譁的人群中,卻又獨自感受著內心的孤獨。矛盾,或許是真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結合體。需要朋友,卻又嚴嚴實實地包裹著自己的心靈,因為,太害怕受到傷害!

也許,就像劇中人說的那樣,“你知道米開朗基羅的很多作品,卻沒有站在斯汀教堂那兒觀賞過天花板;你輕慢地提出有關女人的偏好謬論,但你卻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那種幸福的滋味;隨意地引用莎士比亞的詩文來談論戰爭,卻從未參加過戰役,未曾眼見好友躺在自己懷中嚥下最後的一口氣;更不瞭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為從未愛別人勝過自己。”

如果你不踏出第一步,你絕不會有那種關係,因為你只看到負面的事。

很奇怪吧?!一顆脆弱的心靈卻潛藏在一個高大的身體裡,一個脆弱的靈魂潛伏在一個富有才華的天才的腦子裡。不要笑話。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脆弱,雖然我們可能真的很富有才華,雖然我們很可能是國家高階知識分子,雖然我們可能擁有著無數人羨慕的職業!

心鎖,心靈之鎖,唯有愛和信任,才能開啟。也唯有我們自己足夠勇敢,才能找到開啟它的鑰匙!勇敢地開啟那把心鎖吧,你或者會因此找到愛情,而我或許有可能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用自己的痛苦去拯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