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心得感悟

校園 閱讀(8.28K)

漢字是在黃河中游一帶形成的。漢字和西方文字是不同的,讀了漢字的故事後,你都感悟到了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漢字的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心得感悟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篇一

漢字就是單個的字塊放在那裡已經很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錯的。漢字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象形的特徵,一個是有價值固定化的特徵。這兩個特徵導致了傑出、特殊的書法。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反覆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書寫的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即書品直接代表人品。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於字塊的形狀,並把這種藝術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漢字五千年》還通過毛筆,紙張,印章的漢字書寫用具引出了——造紙術和印刷術——中國民族自豪於世界的四大發明中兩項與漢字有關的發明。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從甲骨文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大篆(鐘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時期的“小篆”,實現了“書同文”,之後“隸變”實現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階段的轉變,隸書、楷書以及草書、行書出現。直到今日,《漢語大字典》收字就有56000多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共3500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不同的漢字構成方式都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內涵,記錄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因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漢語熱”也在世界各國顯現出來。但我國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只能說是剛剛起步。《漢字五千年》的總顧問、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棠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教授指出,要實現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權,中華文化就必須要加大推廣力度。中華文化要在“走出去”方面作更多的嘗試。就漢字而言,其對外推廣過程更是充滿了挑戰和艱辛。對於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而且量大。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社會背景,種種差異影響著外國人學習中文、學習漢字的熱情。

在看完後發現自己天天寫的文字自己很不瞭解,對自己的國家不瞭解,想來我該注意了。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篇二

對我而言,印象中的父母親對於我們一直只有能吃飽的努力,關於讀書這件事大概只希望我們能認真讀,卻不明白喜歡讀書其實是需要氣氛營造的。也因此國小時,補習班裡的那個叫「副主任」的人,是我初識文字的啟發者,如果沒有當年他的鼓勵,我想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我。

永遠記得當年的這位「文字老師」對我說的鼓勵話語,他說:「孩子,這輩子你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將字寫好,二是務必要多看書。」,那時年紀小,真的不懂「把字寫好」這件事的重要,但在他的鼓勵之下,書真的看的不少。還記得老師那時就把家中適合閱讀的書,拿到補習班來,並買了一個好大的書櫃,將書全部擺了進去,並告訴我們,隨時都可以去拿來看。

當年的我望著那巨大的`書櫃,著實有點震撼,也由於那些書的程度,其實較適合國中生閱讀,因此我常常是在書櫃前站了好久,卻不知要如何下手,然而,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站在書櫃前試圖尋找是否能出現可閱讀的書籍。

老師也許是看出了我的掙扎,隨手自架上抽了一本書,告訴我,這是某朝詞人的自傳,拿回家看,看完再來換。我懵懵懂懂的拿回家啃了一番,著實覺得有趣極了,於是在看完之後興奮的與老師交換下一本書。

就這樣,開啟了我從附註音的故事讀本,進展到了文言文寫成的簡單文學。遇到生硬的字,他還不厭其煩的以系統性的方式告訴我,閱讀的要訣。就這樣進到了國中,那閱讀古文的能力,也還算能應付三年的國文課程。

如今雖已和老師多年未聯絡,當年他的鼓勵我卻一直銘記在心。也許身為老師的志願,或許和當年的啟發有關。當年那未懂的鼓勵,如今似乎已漸漸明瞭。在那個生活簡單的年代,能識字對鄉下人家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光榮與安慰,彷佛擁有了對字的明白,就如擁萬貫家財在身一般。

然而,或許在某種程面上,我還是無法理解祖先對於文字的喜愛。大概是文字的理解到了我這一代,已呈現出一種充裕的局面了吧。只是,過於安逸的享用成果,反而造就了不知珍惜的心。我,應該還是無法明白,字的出現,代表著多大的文明成就吧!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篇三

最近,我閱讀了《漢字的故事》讓我對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有了更加系統更加深入的瞭解。讓我認識到,我們平日一直使用著的漢字其實是一個多麼優秀精深的藝術結晶。

可以說,漢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甚至比我們平常口中的四大發明更加偉大。沒有漢字,也就不會有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母親,在漢字之後,令國人為之驕傲的四大發明才問世,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大發明都是漢字的衍生物!同時,漢字由最早期的甲骨文演變至今,是古代文字中僅存的一種,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漢字本身就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需中國人自吹自擂,我們就應該為我們的漢字文化感到深深地驕傲!

書中讓我感到特別有意思的是關於通假字的講述。從接觸文言文開始,我們總能在一篇文章裡面找到或多或少的通假字,開始時我們都不以為意,後來學的越來越多了,知識面越來越廣,我們會笑稱這是寫文章的人水平不夠或者太粗心了。然而,仔細想想,我們接觸到的文言文大多是經典之作,作者皆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學士,怎麼會翻這些低階錯誤呢?書中對通假字的解釋是絕大部分的通假字都是作者的故意為之,在那個君權至上的時代,無論是賢帝還是昏君,都對自己的才學極其自負,傳於後世的文章很多都要經皇帝的過目,當皇帝在這些當代學者的文章中找到錯別字時,一定高興異常,虛榮心得到大大的滿足。這些文人學士於無聲處拍了一個大大的馬屁。這

樣的解釋彷彿有點滑稽可笑,但是細細想來,卻也不無道理。這也告誡了我們,很多事情不要太過於想當然,事情的原委也許就在我們想當然的思維死角里。

當然,漢字文化有它的大功,當然也有它的黑暗一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各朝各代的文字獄,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獄並不是清朝的“特色”,歷朝歷代皆有,只是清朝的文字獄更加徹底更加血腥。當然,這不是文字自身的錯,黑暗的是“人”自身。每一次文字獄,都是一些小人為求上位的血腥結果,皇帝有時只是一件聽信一面之詞、被愚弄的工具而已,文字獄最大的得益者還是那些小人,而歸根到底,還是封建制度讓這些小人得以使用了過分的權力。書中,我還看到了很多很多關於漢字的我從未想過的知識——漢字與十二生肖、漢字的避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漢字文字遊戲······

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當然不能避免的要不斷革新,不斷面對新的挑戰。人類歷史是向前進的,知古是好事,但是迷古就是壞事了,這應該是我們對待漢字文化的態度,不應該害怕漢字的改革,這種改革的不管有多少是非長短的評說,其積極意義是應當肯定的。在現今飛速發展的社會,漢字走向資訊化是大趨勢,作為炎黃子孫,我要做的,是使漢字從蒼老變得年輕,從苦難走向輝煌,從而使漢字具有無比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