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

校園 閱讀(1.59W)

生物是國中才開設的新課程,學習八年級的生物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將必考的知識點記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

1. 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龜等其他水生動物

3. 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來取食和避敵.②用鰓在水中呼吸

4.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乾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角質的鱗或甲,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援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表呼吸)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複雜------有發達的感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溼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6.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7. 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溫恆定等特徵.如兔、大熊貓

8.恆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恆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佈範圍

9.兔體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迴圈和肺迴圈兩條途徑,體溫恆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於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四肢靈活

10. 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

11. 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

12.鳥適於飛行的特點:①體呈流線型②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③骨堅而輕,多氣質骨,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④胸肌發達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迴圈系統完善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13.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分佈最廣泛.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體表被外骨骼,一般有3對足,2對翅

14. 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其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15. 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

16.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或骨、骨連線(主要是關節)、骨骼肌】

17. 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18.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19.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20.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八年級生物知識歸納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2. 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②高溫滅菌③接種④恆溫培養

3.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4.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5.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6.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線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用孢子繁殖後代

7.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或圓球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8.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迴圈起重要作用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鏽病③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不能分開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

9.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體現在四個方面:①食品製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產物的過程②食品保

存。腐敗原因-------細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並在其中生長繁殖所導致;儲存原理-------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常用儲存方法--------低溫儲存、高溫滅菌儲存(如巴氏消毒)、缺氧儲存等③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與轉基因技術生產藥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質④環境保護。無氧時一些桿菌、甲烷菌可將引發汙染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甲烷等,而有氧時另外一些細菌(如黃桿菌)可將這些廢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都使汙水得到淨化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

一、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柱

1、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和代表動物名稱

(1)、主要特徵:生活在水裡,有口無肛門,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2)、代表動物名稱:水螅、海蟄、海葵、珊瑚蟲等。

2、常見的環節動物和軟體動物名稱及與人類的關係

(1)、環節動物:身體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

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 水蛭、沙蠶等

蚯蚓與人類的關係:

1)、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 2)、能提高土壤肥力

3)、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 4)、處理有機廢物

(2)、常見的軟體動物有:河蚌、蝸牛、 烏賊、章魚

3、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名稱

(1)主要特徵:身體由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2)代表名稱:蝦、蟹、蜘蛛、蜈蚣、蒼蠅、蝗蟲等。

4、昆蟲的主要特徵和代表動物名稱:

(1)、主要特徵:身體分頭、胸、腹 三部分;胸部著生3對足和2對翅

(2)、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3)、代表動物名稱:蜜蜂、蜻蜓、蟬、瓢蟲、螳螂、菜粉蝶、家蠶等。

二、魚類

1、鯽魚適於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1)、體形:梭形,游泳

時減少水的阻力。

(2)、側線,有感知水流、測定方向的作用。

(3)、鰭是魚的運動器官(背、胸、腹、臀、尾鰭),胸鰭和腹鰭有保持魚體平衡的作用,尾鰭能夠保持魚體的前進方向。

(4)、用鰓呼吸,鰓絲中密佈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5)、雌雄異體,體外(水中)受精,水中發育。

2、魚類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

(1)、主要特徵:生活在水中,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2)、代表動物:淡水魚類(中華鱘、草魚、青魚、鰱魚、鱅魚、鯽

魚、鯉魚)和海洋魚類(鯊、帶魚、銀鯧、魟)等。

(3)、成對的鰭有胸鰭和腹鰭

(4)、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至關重要的特點:

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