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語文的教學大綱

校園 閱讀(1.43W)

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關鍵在教師。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政治和業務,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更好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的教學大綱,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的教學大綱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

一、前言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國小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國小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好這門學科,對於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獲取新的知識;對於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對於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意義。

國小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全面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

國小語文教學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教師要不斷端正教學思想,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係,學習語文和認識事物的關係,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係,教和學的關係,課內和課外的關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是:

教學生學會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掌握常用詞語,學會查字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會寫鉛筆字和鋼筆字,學習寫毛筆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聽人說話,能理解內容;學會說普通話,能清楚明白地表達意思;閱讀程度適合的書報,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做到有中心,有條理,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思想健康;能寫常用的應用文;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逐步加深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鍛鍊觀察、思維、想象、記憶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提示

(一)語言文字訓練方面

1.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

在國小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準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教學漢語拼音,要以聲母、韻母和拼音方法為重點。要重視教給學生拼讀音節的方法,逐步培養拼讀音節的能力;進行直呼音節教學的,一般可以由熟練拼讀逐步達到直呼。音節教學要分步進行。在漢語拼音教學階段,要著重進行常用音節的訓練。在整個國小階段,都要重視複習鞏固漢語拼音,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

要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和音節的書寫指導。要指導學生掌握字母的筆畫、筆順,利用四線格把字母和音節寫得正確、工整。

2.識字、寫字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

在國小階段,要使學生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並能正確地書寫、運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

識字教學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要教給學生一些漢字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

教會學生查字典,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須予以重視。要教學生學會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並能用數筆畫的方法查難檢字,逐步加快查字典的速度,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要重視正音和正字。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義字。

識字教學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要在語言環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和實物,聯絡生活實際識字,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學過的字力求在語言訓練中反覆運用,把識字和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在識字的過程中重視寫字的指導,把識字和寫字結合起來。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教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怎樣執筆、運筆,使學生掌握漢字的筆畫、偏旁、結構的書寫方法。逐步做到鉛筆字、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視毛筆字的教學,切實加強書寫指導。從描紅、仿影到臨帖,逐步做到寫得勻稱,紙面乾淨。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要保證寫字課的正常進行,不斷提高寫字課的教學質量。對於愛好書法的學生要加以鼓勵。

3.聽話、說話

聽話、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

國小階段聽話、說話的要求是:聽別人講話要專心,能理解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養成邊聽邊想和先想後說的習慣。聽話、說話要注意文明禮貌。

聽說訓練要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級能聽明白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養成認真聽話的習慣;能說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口述一件簡單的事。中年級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和少年兒童廣播,理解內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討論問題能說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級能聽懂別人的講話,理解主要內容;能口述見聞,能當眾作簡短的發言。

聽說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各年級的語文課都要重視聽說訓練,訓練方式力求多樣。聽講、朗讀、複述、答問、討論、口述作文等,都是聽說的實際訓練。低年級要上好說話課,有計劃地進行聽說訓練。

聽說訓練要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進行。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他們聽說的願望。要在學生的聽說實踐中,指導他們怎樣聽、怎樣說,逐步提高聽說能力。

4.閱讀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能夠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國小閱讀教學,要通過詞、句、段、篇的教學和朗讀、默讀、複述、背誦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學過的常用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的;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能背誦或複述指定的課文;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

要重視詞彙教學。詞彙教學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對於含義比較深刻的詞語,要理解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和對於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師要採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重視句子的教學。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各個年級都應重視培養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使學生懂得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的。要著重指導學生學會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對於含義深刻的句子,要體會出所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對於表現中心思想有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聯絡課文的有關內容,深入理解。

段和篇的教學主要包括:認識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懂得有時候幾個自然段合起來講一個意思,成為一段。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瞭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分段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歸納段落大意,要抓住重點,語句要簡短。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要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從一年級起,就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培養朗讀的興趣。默讀,要在學生具有一定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邊默讀,邊思考。隨著年級的升高,適當提高默讀的速度。

要重視複述和背誦。複述和背誦,要講究方法,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進行。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閱讀教學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要從整體著眼,進行詞、句、段的教學。要注意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絡,每個部分和整篇課文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比較完整、深刻的理解。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認識逐漸深化的過程。

閱讀教學,各個年級的要求要有所側重。低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幫助學生理解對錶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詞句和段落,瞭解整篇課文的敘述順序,瞭解詞與句、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絡,學會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閱讀教學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

5.作文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國小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國小以學寫記敘文為主,也要學寫常用的應用文。

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方面的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

作文教學要求學生逐步做到:1.有具體內容。寫一段話或是寫一篇文章,內容要具體,不說空話。2.有真情實感。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說假話。3.有中心。要圍繞一個意思來寫,使人知道是為什麼而寫的。4.有條理。按一定的順序寫,使人看得清楚明白。5.有重點。主要部分寫詳細些,次要部分寫簡略些。6.展開想象。要能夠從實在的事物出發,適當展開想象,使作文內容更豐富些。7.注意選詞用語。要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順連貫。8.寫完以後要修改。既要考慮作文內容,又要考慮語言文字的表達,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

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低年級著重練習寫話,要有內容,語句要完整、連貫;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內容要真實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條理,達到國小階段的要求。

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課內和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其他學科中的觀察、參觀、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有的也可以作為作文的內容。

作文訓練的方式應當靈活多樣。教師要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題材,提出作文的範圍和要求,指導學生自己擬題作文。命題作文是作文訓練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出一個題目,也可以出幾個題目供學生選擇,但都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啟發性,便於學生展開思路,有內容可寫。

作文教學還要鼓勵學生多練筆,不僅要求有一定的練習次數,還要求每次練習有一定的質量。教師應當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結合實際,有計劃地安排作文教學。還應當發揮學生的潛力,創造各種機會,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

要重視作文的指導。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教師要啟發學生作文的願望,提出明確要求,開拓思路,指導學生選擇作文材料和恰當的表達形式。到了高年級,還要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要重視批改和講評的指導作用。批改作文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究實效。要尊重學生的原意,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講評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師要抓住學生作文中帶有共性的問題,聯絡學過的有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也可以選擇學生的好作文,讓學生觀摩、討論。作文講評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明確努力方向。

(二)思想教育方面

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辯證統一。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充分認識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覺性。

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1.使學生認識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民勤勞智慧,語言文字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2.使學生了解革命領袖、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的傑出貢獻,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

3.使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瞭解在資本主義國家裡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狀況,懂得社會主義好,從而更加熱愛社會主義。

4.使學生認識自然,瞭解社會,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和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艱苦樸素、誠實勇敢、關心集體、團結友愛等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語文教學要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注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絡,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內容;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思想教育切實有效。

四、課外活動

國小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並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國小語文的課外活動包括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和其他語文課外活動。

課外閱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語文課外活動。學校要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經常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並指導學生選擇讀物,引導學生把語文課內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認真讀書的習慣。還要組織各種讀書活動,採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檢查閱讀效果,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他們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如書法小組、朗誦小組、寫作小組和牆報小組等。適當組織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如參觀訪問,自己動手辦報,開故事會、讀書會、演講會,進行普通話比賽、作文比賽等。

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注意和其他學科活動的協調配合。開展課外活動要講求實效,不要加重學生的負擔。

五、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明確培養目標,端正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要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係。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要統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

教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到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既要防止只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忽視思想教育;又要防止脫離語言文字的訓練,架空進行思想教育。

(二)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係。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語言與思維的統一發展。

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要指引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

(三)要注意教學的縱向聯絡和橫向聯絡。各個階段、各項教學內容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都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

要處理好教學的階段性與連續性。教師既要了解國小語文教學的總要求,又要把握所教年段的教學重點,並注意各階段教學的連續性。

要重視聽說讀寫之間的聯絡,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相互促進。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絡。還要注意語文和其他學科的聯絡,做到相互配合、協調發展。

(四)要採用啟發式,廢止注入式。教師既要發揮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

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啟發誘導。教師的提問、講解等都要富於啟發性。要講求實效,使學生能夠把理解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課內外作業是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手段。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負擔。

(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於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

教師要按照各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六)要改進成績考查的方法。成績考查是檢驗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是實現語文教學總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

要根據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確定考查範圍,改進考查的內容和形式。要對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查。既要有書面的,也要有口頭的。要安排好期末的成績考查,更要注意對平時學習情況的考察,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