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馬說》語文課文教案設計及練習

校園 閱讀(8.67K)

教學目標

《馬說》語文課文教案設計及練習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培養語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2、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現實。

3、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二者的關係,領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體會作者的感情2、掌握“說”的文體特點,學習文章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1、請學生說說有關“馬”的成語。2、今天,我們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說》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說”是“談論”的意思。二、自主學習,預習成果展示1、聽課文錄音或老師範讀,指導朗讀劃分節奏。2、字詞學習:祗(zhī) 駢(pián)食(sì)3、作家作品:

關於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自號昌黎先生,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時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初讀課文,補充理解詞語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2、全班交流:

(1)、重點詞: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駢:並列,一同。 是:這。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且:尚且。 等:相等。安:怎麼能 臨:面對。

(2)、一詞多義: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指代千里馬。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同 飼 餵養

(2)、才美不外見 見 xiàn 同 現 表現出來

(3)、其真無馬邪 邪 yé 同耶 表示疑問,嗎

3、翻譯課文,要做到字字落實,大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

四、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五、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六、總結全文字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堂練習:

1)、選擇注音和解釋都有錯的一項是( )

A、一食或盡粟一石 (石:dàn 十鬥為一石)

B、不以千里稱 (稱: chēn稱號)

C、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huò,有時)

2)、解釋加點的詞。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才美不外見: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盡其材

④其真無馬耶

4)、本文選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 他和 、 、 、 、

、 、 一起稱為“唐宋八大家”。

5)、“說”是一種文體,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為了說明 。比如 、 等作品。

6)、選擇下列句子中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①駢死於槽櫪之間(並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B、③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 ④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這)

C、⑤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並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執策而臨之(面對) ⑧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7)、對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釋不當的`一句是 ( )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

B.才美不外見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質不被外人看見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飽,力不足

吃得不飽,力氣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

A.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B.駢死於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叢草為林

C、以至鳥獸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為

10)、 本文中有五個“也”字,請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作出解說。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⑤不以千里稱也

11)、“千里馬”是一種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馬”。 讀完本文,再聯絡社會實際思考: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馬說》課堂練習答案:

1.B中④不以千里稱(稱: chēng 稱號)2.①等:等同,一樣② 道:方法③安:怎麼 3. ①“見”通“現” 表現,出現。②“食”通“飼” 餵養。 ③“材”通“才” 才能,才華。

④“邪”通“耶” 嗎。4.《昌黎先生集》唐 文學家 哲學家 韓愈 退之 韓昌黎 柳宗元、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5.記敘 議論 講明一個道理。《愛蓮說》、《師說》6.C,⑤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尚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正確的方法)。7.B 8.C中的之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餘都是“的”之意。9.A 10. ⒋①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②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③表示反詰語氣,凝聚著作者憤慨之情;④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⑤表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11.提示:德才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