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臺灣海峽氣候特點是什麼

校園 閱讀(7.54K)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是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臺灣海峽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臺灣海峽氣候特點是什麼
  臺灣海峽的氣候特點

臺灣海峽季風交替明顯,頻繁的偏北風非常強勁。每年10~4月東北風為主;6~8月西南風為主。

每年強烈的颱風伴隨暴雨,造成潮水位變化劇烈,對沿岸侵蝕很強烈。

臺灣海峽屬南亞熱帶、北熱帶季風氣候。中部氣溫平均最高28.1℃,最低15.9℃。西北部受大陸影響,氣溫年差較大;東南部受海洋影響,年差和日差較小。10月至翌年3月多東北季風,風力達4~5級,有時6級以上;5~9月多西南季風,風力3級左右。7~9月多熱帶氣旋,每年受熱帶風暴和颱風影響平均5~6次,中心通過平均2次。陰雨天較多,但降水量較兩岸少,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東北季風期、西南季風期多,秋季較少。海峽中霧日較少,澎湖列島年平均3~4天;兩側近岸霧日較多,東山島、馬祖列島和高雄一帶,每年超過30天,其餘在20天以下。

受黑潮影響,水溫較高,鹽度和透明度也較大。年平均表層水溫17~23℃,1~3月水溫最低,平均12~22℃;7月最高,平均26~29℃、平均鹽度33‰,西北側30‰~31‰,東南側為33‰~34‰。透明度東部大於西部,平均3~15米。水色東部藍色,西部藍綠色,河口或氣候不良時呈綠黃色。

福建沿岸、澎湖列島和海口泊地以北臺灣西岸為正規半日潮;海口泊地以南臺灣西岸為不正規半日潮;其中岡山至枋寮段為不正規全日潮。潮差西部大於東部,西部金門島以北為4~6米,往南顯著減小;東部中間大於兩端,後龍港達4.2米,海口泊地和淡水港為2.6米,海口泊地以南為0.6米,澎湖列島1.2~2.2米。後龍港至海壇島一線以北,漲潮流向西南,落潮流向東北,流速0.5~2節;以南流向與上述相反。流速在澎湖列島附近較大,東南部可達3.5節。

海峽為東海風浪較大地區。湧浪多於風浪,以4級浪最多,佔全部海浪42%,5級佔28%,大於5級的佔8%。東北季風季節,以東北-北向浪為主。西南季風季節以西南-南向浪為主。在冬季寒潮和夏季熱帶氣旋影響下,可形成8~9級浪。洋流為北上的黑潮西分支和南海暖流及南下的浙閩沿岸流所控制,並受季風影響。夏季沿岸流停止南下,整個海峽為西南季風流和黑潮西分支結合的東北流,流速一般0.6節,澎湖水道達2.3節。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的沿岸流南下,西部和中部為西南流,流速約0.5節;東部的東北流減弱,當東北風強勁時,表層甚至改變為西南流。

  臺灣海峽的地理特點

概況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是中國臺灣島與福建海岸之間的海峽,被稱為“海上走廊”。

理論上屬東海海區,南通南海。南界為臺灣島南端貓鼻頭與福建、廣東兩省海岸交界處(一說為鵝鑾鼻與南澳島南端)連線;北界為臺灣島北端富貴角與平潭島北端癢角(一說為黃岐半島北茭咀)連線。呈北東—南西走向,長約370公里。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公里;南口寬約410公里;最窄處在臺灣島白沙岬與福建海壇平潭島之間,約130公里。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

海底地貌

海峽屬東海大陸架淺海。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還是華夏古陸的一部分。第三紀始新世的大規模海侵,海峽及兩側均成海洋。

中新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臺灣島聳起成陸,形成海峽地形的'基本輪廓。第四紀冰期時海峽經歷多次海陸變遷,距今約6000年前,始形成當今的海峽地形。

水深

海峽大部水深小於80米,平均水深約60米。西北部較平坦,東南部坡度較大,中間有島嶼和淺灘構成弧形降起帶。東西兩側各有20米和50米水深的兩級階地。東側階地較窄,50米等深線距岸一般為10~20公里;西側階地向外延伸,寬度較大,50米等深線距岸達40~50公里,並在幾處河口外有橫切的峽谷。南口有臺灣淺灘,與西南階地相連,由900餘個水下沙丘組成,呈橢圓形散佈,東西長約140公里,南北寬約75公里,水深10~20米,最淺處8.6米,灘上有急流,水文情況複雜。臺灣島臺中以西有臺中淺灘,與東部階地相連,東西長100公河裡,南北寬18~15公里,水深最淺處9.6米。兩淺灘之間為澎湖列島岩礁區,南北長約70公里,東西寬46公里,由島嶼、礁石和許多水下岩礁組成,北部島礁分佈較集中,水道狹窄;南部島礁分散,水道寬闊。有四大島:海壇島、南日島、金門島、南澳島。

澎湖水道

澎湖島與臺灣島之間為澎湖水道,南北長約65公里,寬約46公里,為地殼斷裂形成的峽谷,水深由北部70米向南漸深至160米;再往南延伸,水深達1000餘米,為海峽最深處,連通南海海盆。澎湖水道為臺灣島西岸南北之間和臺澎之間連繫的必經通道。另一峽谷為八罩水道,東西走向,寬約10公里,水深70餘米,分澎湖列島為南北兩群,為通過澎湖列島的常用通道。

  臺灣海峽的海洋資源

臺灣海峽資源豐富。這裡寒暖洋流交匯,海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多,是我國重要漁場之一。主要漁產有:鯕魚、鯊魚、魷魚、鯛魚、鮪魚、鯔魚、蝨目魚等,其中鯕、鮪和鯊為這裡三大漁產。鮪魚,每條平均50多千克,味道極好,又可生食。海峽兩岸人工養殖牡蠣與蝨目魚很多。相傳,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曾倡導人們飼養蝨目魚。這種魚,體長可達1米多,肉白色,味鮮美。養殖面積約上百萬畝。另外,兩岸還養殖了各種貝藻類,其中連江縣曉沃是著名的花蛤之鄉。這裡的石花菜、紫菜、龍鬚菜等也很多,尤以澎湖列島的石花菜最為有名。紫菜以海譚島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