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讓每一節語文課堂都煥發光彩

校園 閱讀(1.36W)

時下,不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的現況,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精心備課、科學設計問題、精讀講求策略等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啟用學生的思維,使語文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

讓每一節語文課堂都煥發光彩

如今,全國各地國小六年制語文課程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語文教學課時減少,而語文教科書中的內容沒減少。語文教育對國小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效率迫在眉睫。讓每一節語文課堂煥發光彩,是老師在教學中努力實現的目標。下面就我在平時教學工作中得出的點點滴滴,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與分享。

一、備課講究實效

課堂的教學質量如何與老師備課的深入程度有關,這就要求授課者在備課時要捨得花時間和精力,把備課當作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我們應該細緻地挖掘教材,如,要正確理解文中的每一句話,明確每一自然段寫什麼,整篇課文的大意是什麼;找出文中最難理解的詞句,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挖掘其中隱含的深層含義;畫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考慮如何創設情境;研究如何從課本上的內容延深、拓展到課外等。通過這樣一遍又一遍地不斷地研讀課文,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老師就會對課文的內容逐漸熟悉起來,甚至熟悉到會背誦。這樣之後,再去參考語文教參書,儘可能使教學既不偏離參考書的主體和實質,又不至於生搬硬套專家權威的所謂標準答案。我將語文教學參考書中的精神實質與自己備課所得相互滲透、交融,使其合二為一,便對課堂教學充滿了自信心。儘管課堂上有時候學生的思維和表現超出我的預設,但我仍然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步伐,引導學生在閱讀、欣賞、感悟中運轉自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光彩,學生越學越有興趣,這與老師精心備課密不可分。

二、問題設計適中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怎樣總離不開問題,但問題的設計要有科學性,難易度要適中。如果問題太簡單,學生不需要經過深入地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意義,人們稱之為"假問題".如果整堂課都是圍繞著這樣的問題展開,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就會停滯不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惰性。這樣的語文課堂像一塘死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如果設計的問題難度太大,學生花了長時間獨立思考後對問題還是一籌莫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仍然對答案一頭霧水,這樣的問題也是沒有意義的。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習就會失去信心。可見,如果問題設計走上這兩種極端,課堂的質量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設計怎樣的問題才算難易適中呢?

我認為難易適中的問題必須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密切相關,學生需要提取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後才能得出問題的答案。像這樣的問題不宜多,一節課中問題的數量要少而精,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問題的設計可以是老師備課時預設的,也可以將學生質疑問難時的好幾個問題合併、梳理、生成新的問題。當然,課堂上學生參與生成的新問題更具有價值,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助於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著重依靠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去完成,必要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起著指點迷津的作用。如,在教學《走遍天下書為旅》這一課時,在學生充分預習後,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的疑難處提問題。我把學生提的問題進行篩選、整理,合併成如下兩個問題:(1)作者周遊世界為什麼選擇一本書作為伴侶?(2)作者與眾不同的讀書方法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如果學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就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讓學生先通過自學完成,如果完成仍然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尋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最後,我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反饋答案,再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進行適當地提示、補充。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經歷了種種磨鍊,衝出重重阻力,最後才到達成功的彼岸。這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多麼令人振奮呀!每當此時此刻,整個班級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課堂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他們似乎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是呀,有什麼比這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成果更鼓舞人心呢!

三、精讀講求策略

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不可能整篇課文段段俱到地精講,應選擇重點語段作為研讀、體悟的物件,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訓練,情感得到陶冶、昇華,以達到觸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為了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父親在天災人禍面前對兒子堅守諾言、永不放棄的偉大精神,應讓學生入情入境精讀一些重點段落。我是這樣引導的:課文的結尾寫道"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請大家找找看,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父親的"了不起"?好多學生說道是第十二自然段。我就以這一自然段為突破口,讓學生自讀自悟。其中一個學生說道:"父親堅持在廢墟挖掘了38小時,終於得到孩子存活的訊息。"我順藤摸瓜,"你剛才說時用到‘終於’這個詞,能說一說為什麼用這個詞嗎?"他繼續回答:"能得到兒子存活的訊息是父親堅持到底、付出艱辛的結果,所以用‘終於’。"我進一步刨根究底:"那麼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他回答道:"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38小時。"我體會到時間的漫長(板書:時間);另一個學生補充說:"我從‘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體會到(板書:外貌)。""大家想象父親在38小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以及如何克服的?"

學生學習的火花被點燃,激情高昂,越說越精彩。我乘勝追擊:"課文為什麼不直接寫挖38小時,而是具體寫出不同的時間段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有的學生認為這樣可以讓人們更真實感受父親挖掘過程的艱辛;有的學生認為這樣可以讓人們更深刻地感受父親挖掘過程的永不放棄;有的學生認為這樣可以讓人們更真切感受父親在天災人禍面前心裡只有兒子,愛兒子勝過愛自己……學生說得頭頭是道,越學越興奮。學生的潛能能夠極大地得到激發,學生的思維被啟用,課堂處處洋溢學生樂學的激情,處處煥發熠熠光彩。

總之,讓語文課堂煥發光彩,迫在眉睫。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才能激發潛能,啟用思維,讓學生快樂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