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抒情的運用

校園 閱讀(7.88K)

  一、含義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抒情的運用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抒情方式具體來分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於事法和融情於理法等。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

   二、抒情的分類

1、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是指詩人將自身要抒發的感情或表達的思想寄寓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張可久的詞:“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情與景高度統一。

3、託物言志 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願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詞中,鬆、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言志的物件。如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 :“騷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託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4、用典抒情 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叫做“用典”。用典恰當能以少量文字傳遞豐富的思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典故分事典和語典兩種。事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屬於借古抒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 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典。“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語典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在於加深詩詞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如“過春風十里,盡葬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 “春風十里”引用了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莽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