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資料一等獎

校園 閱讀(1.0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資料一等獎,歡迎閱讀與收藏。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資料一等獎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資料一等獎1

一、匯入課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無私的母愛。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媽媽是我們身邊的天使。

2、你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嗎?會唱的一起來唱。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3、小朋友們,我們現在經常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敬愛,而古代卻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篇課文,就寫了古代詩人因為到感受到母親的恩情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教學恩

2、知道“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三、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輕輕開啟書,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詞

縫補報答撫摸沐浴銘記遲到生機勃勃

孟郊針線溼潤光輝永遠寸草心恩情慈愛

A帶讀,開火車讀齊讀B去掉拼音讀,齊讀

3、理解長句子

(1)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裡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

(2)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在他50週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遊子吟》。

4、把生字詞和句子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

1、讀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麼?

2、再讀課文,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發現課文有什麼獨特之處?(介紹文包詩)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補針根撫摸報

2、自己先去認讀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結構,這6個字有什麼特點?

3、你記住了哪個字?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4、重點指導書寫摸報

5、學生描紅,仿寫,完成習字冊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孟郊和他的母親,母親對孟郊有怎樣的恩情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資料一等獎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的讀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說古代的一位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母親的恩情

2、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誼。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和多音字。

報答不了

指名試讀課文。

四、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2、學生練習描紅。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見文後練習3。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這首詩。

能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孟郊要出遠門,他母親是怎麼想的?從哪兒看出母親是在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的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一線線地縫。

2、指名讀。

3、這一自然段講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母親送兒子,會說些什麼?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2、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後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麼感人啊!那孟郊聽了有什麼反應呢?他會想些什麼呢?(孟郊會想: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後誰來服侍她?所以傷心得要流淚,眼睛溼潤了)

3、看圖,誰能說說自己對第2自然段內容的體會。

看母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多麼難捨難分!他們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動了。

4、指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掛圖,問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麼?

2、指名讀,孟郊眼中看到了什麼?孟郊把太陽看作什麼,把小草比作什麼?

3、“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這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這兩個動作和想到母親的慈愛有什麼關係?

4、這一節寫了孟郊上路時所見所感。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這首詩是孟郊在什麼時候寫的?詩題是什麼?孟郊為什麼要寫詩?(他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

2、誰能讀讀《遊子吟》。

3、理解詩歌。

二、總結。

這篇課文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給他縫補衣服,天明送別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歲寫的《遊子吟》這首詩,反映詩人不忘母親的恩情。

學生談體會。

三、佈置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背誦,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

背誦《遊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

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2、分兩個大組,一個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

3、同桌交替背、聽、互評。

4、指名背誦。

三、課堂練習。

1、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什麼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2、比一比,組詞。

補()摸()恩()

撲()漠()思()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針腳,心裡想,母親對我的()不就像這()嗎?沐浴著()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