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妖貓傳》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2.42W)

《妖貓傳》中,奇幻詭譎的唐朝盛世,因為一隻妖貓的入侵變得朝野大亂,在日本僧侶空海法師和白居易地層層探尋下,逐漸揭開了唐明皇寵妃楊玉環的死因。

電影《妖貓傳》的觀後感

一、初歷史的指向

這部影片看完已經過了許久,和主編姐姐相約寫下觀感,然而,兩個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差點這篇觀影感悟就付之東流了,所以Flag真的不能隨便立!

《妖貓傳》最直觀的感受是:“天吶!這知識點也太多了!”一邊看著電影,一邊腦海中回顧著眾多的歷史知識,甚至有些已然模糊的,需要另一邊度娘幫忙打輔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究竟有沒有見過楊貴妃?有兩派說法,一是從來沒見過,二是天寶二年,楊玉環還不是貴妃的時候見過一次。且不管哪種說法是真,哪種說法是假,楊玉環的容顏和身材必定是傾國傾城,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深得李隆基的寵愛,可以說楊玉環的前半生是幸運的,她生在盛唐時期,享受著帝王和天下人的寵愛。但是,安史之亂以後,這位女子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成為了歷史的人質。

安史之亂、馬嵬驛兵變,不管是影片還是歷史作品中,不少聲音都是直指楊玉環。安祿山起兵因她而起,陳玄禮兵將相見,逼著唐皇賜死她,所有的這些罪責,她統統扛了下來。一杯酒,一口棺木,垂死掙扎留下斑駁血跡的棺蓋,失掉愛時的任何垂死掙扎,必定全是徒勞。然而,楊玉環並沒有妲己那般千古淫惡;也不像褒姒那樣,使幽王為其烽火戲諸侯,一切的口誅筆伐對於一個弱女子而言,似乎有失公允。

二、幻唐明皇的愛

再者,便是幻術!全片以妖貓為視角,用幻術貫穿始終。從瓜翁變瓜開始,幻術的真真假假就在空海和白居易的身邊圍繞,循著幻術和瓜翁的指引,兩人才尋找到妖貓的線索。

“看到的瓜不一定是瓜,看到的貓也不一定是貓”,這句富含玄理的話,到最後才真正得以揭曉。其實人也是同樣的,所見非實,親聽非真。但幻術的本源,必然有一個真瓜的存在,才能變化出更多的西瓜,憑空是無法變化出來的。在表象的背後如何揭開它的真實面孔呢?找到唯一的那個瓜才是出路。不過,那個瓜也有可能是虛無縹緲的存在,時而清晰可見,或許手裡碰著了血淋淋的魚頭,遇到了禍事還全然不知;時而又瞬息萬變,吃著甜瓜,享受一時的喜樂也挺好。

除了瓜翁會幻術,黃鶴會幻術,妖貓會幻術,其實李隆基也有“幻術”。在阿部的日記裡就寫著這麼一句:“玄宗是最大的幻術師。”他的幻術便是對楊玉環的愛情。毋庸置疑,他對楊玉環的愛,有真實的部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了滿足貴妃的口腹之慾,不遠千里從嶺南運荔枝到長安城,影片中的盛典也是為她量身打造的。李隆基為了楊玉環,可以說是挖空了心思,製造了不少的浪漫。但這樣的愛情,卻也有虛假的成份。馬嵬驛兵變,李隆基騙了楊玉環,王權之下,楊玉環的結局體現的卻是愛情的荒誕價值。

而楊玉環卻毫無怨言。《妖貓傳》借楊玉環之口說:“我知道了騙局,可騙局裡有真實的愛,我接受。”畢竟真的愛一個人,應該無須辨別真假。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與白樸筆下的《梧桐雨》所勾畫的唐明皇的愛情觀是不謀而合的。其實在李隆基的身上,沒有堅不可摧的愛情,他的.山盟海誓太容易被擊潰,再堅固的感情也敵不過權利這一最大幻術的誘惑。

三、念一場迷離美夢

說到底,影片中的大唐盛世,無非是場迷離的美夢罷了。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美夢之中,白居易和李白,這兩個不同時期的人通過夢相遇了,空海和白居易帶著我們,通過夢看到了盛世時期的長安城的繁華,看到了楊玉環,看到了李隆基,看到了安史之亂,也看到了馬嵬驛兵變。而最終,影片結束,我們也從夢中甦醒過來。

在整部影片中,“妖貓”就充當了幻術的一個鮮活意象,因為幻術,國家盛衰在朝夕之間;因為幻術,空海起初未能進入青龍寺尋求無上密;因為幻術,白居易多年未能完稿《長恨歌》;也是因為幻術,楊玉環得到的愛情,並不是真正的愛情。但是最後,在突破了幻術束縛的一瞬間,一切的一切,都回歸到了最真實的狀態。

回想起妖貓為什麼喜歡吃眼睛,大概也是印證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旦窗戶被關上、心靈被蒙上了紗,那人便活在了幻象之下,人生便被狠狠地捆綁了起來。

四、祕外邦人揭祕

一直很不解,為什麼影片將外邦人空海法師設定為那麼重要的角色,以他來推進劇情的發展。

從空海法師到倭人阿部的日記。在揭露楊貴妃真實死因、揭祕妖貓真實身份的過程中,兩人功不可沒。為什麼將兩位外邦人設定為十分重要的“揭祕人”呢?首先,歷史上的這兩位在中日文化交流上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阿部是一位愛慕楊玉環的臣子,空海是白居易的搭檔,為尋無上密,進入青龍寺而來到唐朝。兩人跟楊玉環間接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卻又沒有深陷其中,所以,他們在影片中最容易充當起“旁觀者清”的角色。

從開創開元盛世到唐朝衰弱,所有朝野中人都是“當局者迷”,如同迷於幻術之中無法自拔,而外邦人的介入,或許正是清楚看透現實的最佳表現方式吧。